一种气动工具的正反转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1004阅读:1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工具的正反转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动工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动工具的正反转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气动工具是目前机械工具领域常用的一种工具,如气动拉铆螺母枪、气动攻牙机等等,其中气动螺母枪因为要控制工具头的正反转,其内部结构多是比较复杂的,往往需要单独的正转和反转控制结构来控制驱动组的转动,但是工具枪的体积毕竟有限,安装两套控制结构将大大提高增加生产成本和工艺的复杂性。
[0003]因此,需要一种只需要一个结构就能简单控制正反转的正反转控制结构来代替现有的结构,达到简单装配,降低成本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动工具的正反转控制结构,布局合理,采用内置的控制块来将进气分为正转和反转两个气道,并能轻松实现两个气道之间的切换,装配方便,维修简单。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动工具的正反转控制结构,包括主体、转动控制组件和正反转控制组件,所述的主体设置有上身部和握手部,其上身部内腔安装有转动控制组件,其握手部的上部内腔安装有正反转控制组件,所述的握手部内部设置有一条进气道,为了实现一条气道同时给正反转进气,该进气道通过呈上下错位布置的正转进气孔和反转进气孔与握手部的上部内腔相通;
[0006]所述的正反转控制组件包括与握手部的上部内腔形状相配的控制块,其控制块的靠近内腔开口处的前端面上开有呈矩形布置的4个插孔,所述的控制块的上端靠近前端面的位置开有贯通上下的排气道,该排气道的一侧并排开有正转气道和反转气道,所述的正转气道与正转进气孔相通,反转气道与反转进气孔相通,位于上部的与正转进气孔相通以及位于下侧的与反转进气孔相通的插孔中安装有活动活塞柱,另两个插孔中安装有平衡导柱,所述的活动活塞柱的一端将正转进气孔/反转进气孔封住并通过弹簧与进气道的内壁顶住,所述的正转气道和反转气道分别通过上部内腔顶面的正转控制气孔和反转控制气孔与上身部的内腔相通,所述的正转控制气孔和反转控制气孔的一侧开有与排气道相对应的内腔排气孔,并排布置的活动活塞柱和平衡导柱同时伸出在外,活动活塞柱被压下的同时平衡导柱也被压下,因为活动活塞柱不是布置在控制块的侧壁正中,所以需要用平衡导柱来平衡压力,当活动活塞柱的一端没有被压下时,由于弹簧的作用,活动活塞柱始终将插孔的一端密封住,高压气体始终充满在进气道中;
[0007]当需要正转时,上部的活动活塞柱被压下,弹簧被压缩,插孔的一端被打开,进气道中的气体就从插孔进入到正转气道中,再经正转气道通过正转控制气孔进入到上身部内腔中;
[0008]同理,需要反转时,上部的活动活塞柱失去压力被弹簧弹回原位,正转气道被封住,按下下部的活动活塞柱,气体就进入到反转气道中,再经反转气道通过反转控制气孔进入到上身部内腔中;
[0009]所述的转动控制组件包括与正转控制气孔和反转控制气孔相连通的驱动旋转部件、与之相连的变速组件以及工具头插接部。
[0010]进入到上身部内腔中的气体使驱动旋转部件转动后,再通过内腔排气孔经过排气道排出在外。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控制结构的一种补充,所述的主体的握手部的下部内置有消音腔,该消音腔的上端面与排气道相通,所述的消音腔内部层叠安装有片状消音棉,该消音腔的下端开口处安装有消音盖,层叠安装有片状消音棉能层层递进地消除排出气体的噪音,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控制结构的另一种补充,所述的主体握手部的上部内腔的开口处通过转轴安装有按钮,将按钮的上部按下即正转,下部按下即反转,上部和下部不能同时被按下,保证了正转和反转的气体不能同时进入到上身部内腔中。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控制结构的一种优选,所述的主体的上身部与驱动旋转部件相靠内端面上对称开有两个分别与正转控制气孔和反转控制气孔相通的弧形出气孔,弧形出气孔使出气的范围更广,使驱动旋转部件上相应的位置能充分进气。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旋转部件包括进气轴承盖、转动轴和连接轴承座,所述的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与进气轴承盖以及连接轴承座相连,其外圆面径向均匀插有可向外移动的叶片,所述的进气轴承盖的下半部对称开有与弧形出气孔相对应的弧形进气孔,弧形进气孔与弧形出气孔相对应,任意一侧的弧形出气孔的高压气体通过相对应的弧形进气孔进入到转动轴的外侧,通过对叶片作用一个方向的力,使转动轴正转或者反转。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变速组件包括与上身部的前端开口处螺纹连接的内齿套管、布置在内齿套管内部的若干组呈三角布置的行星齿轮,每组行星齿轮均通过转轴与径向布置的连接片一端侧面相连,连接片的另一端侧面中部通过齿轮轴与相邻一组行星齿轮在中部相啮合连接,所述的转动轴的一端中部的齿轮轴穿过连接轴承座插入到一组行星齿轮之间与之相啮合,根据规定的变速比来确定行星齿轮的组数,将高速变为低速,行星齿轮的变速传动更加稳定、快速。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工具头插接部包括与内齿套管的外侧螺纹连接的工具头安装套管、安装在工具头安装套管内部的双列轴承,所述的双列轴承的一端中心轴插入到相邻的一个连接片的侧壁中,双列轴承保证了高扭矩转动时的稳定性,相邻的连接片经过多级变速后将转速传递给双列轴承,再由双列轴承传递给与双列轴承的一端相连的各种工具头。
[0017]作为有实用新型所述的控制结构的还有一种补充,安装有平衡导柱的插孔的一端布置有弹簧座,所述的平衡导柱的一端通过弹簧与弹簧座顶住,所述的平衡导柱和活动活塞柱上与弹簧相连的一端的外侧卡接有密封O型圈,保证了平衡导柱与活动活塞柱能同时动作。
[0018]作为有实用新型所述的控制结构的还有一种补充,安装有活动活塞柱的插孔一端开口处外侧壁与开有正转进气孔和反转进气孔的内腔侧壁之间安装有气密密封环,气密密封环防止了进气道中的气体从控制块与握手部的上部内腔侧壁之间的间隙中漏掉。
[0019]有益效果
[002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布局合理,采用内置的控制块来将进气分为正转和反转两个气道,并能轻松实现两个气道之间的切换,装配方便,维修简单。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半剖结构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主体的未装正反转控制组件的侧视结构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正反转控制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正反转控制组件的正转控制主视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正反转控制组件的反转控制主视示意图;;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正反转控制组件的正转控制俯视示意图;
[0027]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正反转控制组件的反转控制俯视示意图;
[0028]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气轴承盖的侧视视图;
[002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31]如图1至9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工具的正反转控制结构,包括主体1、转动控制组件和正反转控制组件,所述的主体I设置有上身部和握手部,其上身部内腔安装有转动控制组件,其握手部的上部内腔安装有正反转控制组件,所述的握手部内部设置有一条进气道3,为了实现一条气道同时给正反转进气,该进气道3通过呈上下错位布置的正转进气孔22和反转进气孔23与握手部的上部内腔相通;
[0032]所述的正反转控制组件包括与握手部的上部内腔形状相配的控制块2,其控制块2的靠近内腔开口处的前端面上开有呈矩形布置的4个插孔27,所述的控制块2的上端靠近前端面的位置开有贯通上下的排气道25,该排气道25的一侧并排开有正转气道26和反转气道28,所述的正转气道26与正转进气孔22相通,反转气道28与反转进气孔23相通,位于上部的与正转进气孔22相通以及位于下侧的与反转进气孔23相通的插孔27中安装有活动活塞柱8,另两个插孔27中安装有平衡导柱9,所述的活动活塞柱8的一端将正转进气孔22/反转进气孔23封住并通过弹簧20与进气道3的内壁顶住,所述的正转气道26和反转气道28分别通过上部内腔顶面的正转控制气孔32和反转控制气孔31与上身部的内腔相通,所述的正转控制气孔32和反转控制气孔31的一侧开有与排气道25相对应的内腔排气孔33,并排布置的活动活塞柱8和平衡导柱9同时伸出在外,活动活塞柱8被压下的同时平衡导柱9也被压下,因为活动活塞柱8不是布置在控制块2的侧壁正中,所以需要用平衡导柱9来平衡压力,当活动活塞柱8的一端没有被压下时,由于弹簧20的作用,活动活塞柱8始终将插孔27的一端密封住,高压气体始终充满在进气道3中;
[0033]当需要正转时,上部的活动活塞柱8被压下,弹簧20被压缩,插孔27的一端被打开,进气道3中的气体就从插孔27进入到正转气道26中,再经正转气道26通过正转控制气孔32进入到上身部内腔中;
[0034]同理,需要反转时,上部的活动活塞柱8失去压力被弹簧20弹回原位,正转气道26被封住,按下下部的活动活塞柱8,气体就进入到反转气道28中,再经反转气道28通过反转控制气孔31进入到上身部内腔中;
[0035]所述的转动控制组件包括与正转控制气孔32和反转控制气孔31相连通的驱动旋转部件30、与之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