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63294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包括:第一框架(103),其构成为安装于构成车辆车门(101)的车门外侧面板(102);外侧把手(110),其以设置于第一端部(110a)与第一框架之间的铰链机构(112)为中心借助把手操作向车辆车门(101)的车内方向或者车外方向旋转;基座部件(120),其对外侧把手(110)的第二端部(110b)进行保持;双臂曲柄(131),其分别与外侧把手(110)以及车门锁定机构(140)连动地旋转;以及第二框架(106),其在预先保持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状态下朝向基座部件(120)进行滑动动作而与基座部件(120)卡合,从而将基座部件安装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由此,能够实现提高将具备外侧把手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向车辆车门组装时的组装性。
【专利说明】
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日本特开2012— 112204号公报中,公开了具备外侧把手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的一个例子。在该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中,采用从车辆外侧将把手组装件组装于车门外侧面板的构造,特别是对于保持外侧把手的后端部的基座部件,其利用设置于车门外侧面板的车辆内侧的锁芯一体的安装部件而安装于车门外侧面板。在该情况下,使安装部件从车辆内侧与基座部件卡合,从而利用紧固螺栓将上述基座部件以及安装部件相互紧固。
[0003]然而,在设计这种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时,要求实现把手组装件相对于车门外侧面板的组装性的提高。针对该要求,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中,特别是关于使安装部件与保持外侧把手的后端部的基座部件卡合的构造存在改进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方面而做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对实现提高将具备外侧把手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组装于车门时的组装性而行之有效的技术。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包括第一框架、夕卜侧把手、基座部件、双臂曲柄以及第二框架。第一框架构成为安装于构成车辆车门的车门外侧面板。外侧把手构成为长条状,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并以设置于第一端部与第一框架之间的铰链机构为中心借助把手操作向车门的车内方向或者车外方向旋转。基座部件发挥保持外侧把手的第二端部的功能。双臂曲柄设置于基座部件,并且为了将外侧把手的把手操作转换为能够在阻止车门的敞开动作的车门锁定状态与允许车门的敞开动作的车门锁定解除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车门锁定机构的切换动作,而分别与外侧把手以及车门锁定机构连动地旋转。第二框架在预先保持于车门外侧面板的状态下朝向基座部件进行滑动动作而与基座部件卡合,从而发挥将基座部件安装于车门外侧面板的功能。
[0006]根据上述结构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通过使预先保持于车门外侧面板的第二框架在该保持状态下朝向基座部件进行滑动动作,从而能够容易地将基座部件安装于车门外侧面板。其结果是,提高将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向车门组装时的组装性。
[0007]在上述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中,优选在第二框架形成有供搭载于车辆车门的上锁用的锁芯从车辆外侧插入的插入空间,第二框架包括承受部,该承受部构成为从车辆内侧承受从车辆外侧插入于插入空间的锁芯。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承受部来限制从车辆外侧插入于第二框架的插入空间的锁芯因来自车辆外侧的外部载荷而被向车辆内侧压入的情况,因此在防犯性方面比较有利。
[0008]在上述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中,基座部件包括罩,该罩构成为从车辆外侧包覆从车辆外侧插入于插入空间的锁芯,并从车辆外侧对锁芯进行保持。在该情况下,利用基座部件的罩与第二框架的承受部从两侧夹住锁芯,从而能够可靠地将锁芯保持于插入空间。
[0009]在上述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中,优选第二框架具有保护壁,其构成为包围从车辆外侧插入于插入空间的锁芯的周围。由此,能够利用第二框架的保护壁来可靠地保护锁芯。
[0010]在上述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中,优选构成为第一框架经由铰链机构而相对于外侧把手的第一端部相对旋转,并且第一框架在与第一端部预先连结的状态下安装于车门外侧面板。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外侧把手的第一端部安装于车门外侧面板。
[0011]在上述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中,优选铰链机构包括第一铰链以及第二铰链。第一铰链由第一卡合轴部和第一卡合凹部构成,第一卡合轴部设置于第一框架,并以与外侧把手的把手延伸方向交叉且与车门的车外方向以及车内方向交叉的方式延伸,第—^合凹部设置于第一端部,并以相对旋转的方式与第一卡合轴部卡合,第一铰链在第一卡合轴部以及第一卡合凹部相互卡合的状态下发挥限制第一端部相对于第一框架的朝向车外方向以及车内方向的动作的功能。第二铰链由第二卡合轴部和第二卡合凹部构成,第二卡合轴部与第一卡合轴部同轴状地设置于第一端部,第二卡合凹部设置于第一框架,并以相对旋转的方式与第二卡合轴部卡合,第二铰链在第二卡合轴部以及第二卡合凹部相互卡合的状态下发挥限制第一端部相对于第一框架的朝向把手延伸方向的动作的功能。通过采用包括上述第一铰链以及第二铰链的铰链机构,能够抑制第一端部相对于第一框架的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的松动以及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松动这两种情况。特别是,仅变更第一框架以及第一端部的形状即可,所以能够不增加部件件数而得到希望的松动防止效果。
[0012]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提高将具备外侧把手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向车门组装时的组装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从车辆上方观察在构成车辆车门101的车门外侧面板102安装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的图。
[0014]图2是从车辆内侧观察图1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的图。
[0015]图3是表示图1中的基座部件120周边的第一剖面的图。
[0016]图4是表示图1中的基座部件120周边的第二剖面的图。
[0017]图5是表示利用车门外侧面板102而暂时保持第二框架106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8]图6是表示利用车门外侧面板102而暂时保持第二框架106的状态的剖视图。
[0019]图7是表示将锁芯150组装于第二框架106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0]图8是表示将锁芯150组装于第二框架106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1]图9是表示将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安装于图7中的基座部件120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2]图10是表示将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安装于图8中的基座部件120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3]图11是表示通过暂时保持的第二框架106的滑动动作而将基座部件120安装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4]图12是表示通过暂时保持的第二框架106的滑动动作而将基座部件120安装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5]图13是表示利用车门外侧面板102而暂时保持第二框架306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6]图14是表示利用车门外侧面板102而暂时保持第二框架306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7]图15是表示将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安装于图13中的基座部件120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8]图16是表示将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安装于图14中的基座部件120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9]图17是表示通过暂时保持的第二框架306的滑动动作而将基座部件120安装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0]图18是表示通过暂时保持的第二框架306的滑动动作而将基座部件120安装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1]图19是第一框架103的立体图。
[0032]图20是外侧把手110的立体图。
[0033]图21是示意地表示臂111以及第一框架103的连结所涉及的第一配置状态下的第一铰链112a的图。
[0034]图22是示意地表示臂111以及第一框架103的连结所涉及的第二配置状态下的第一铰链112a的图。
[0035]图23是示意地表示臂111以及第一框架103的连结所涉及的第三配置状态下的第一铰链112a的图。
[0036]图24是示意地表示臂111以及第一框架103的连结所涉及的第一配置状态下的第二铰链112b的图。
[0037]图25是示意地表示臂111以及第一框架103的连结所涉及的第二配置状态下的第二铰链112b的图。
[0038]图26是示意地表示臂111以及第一框架103的连结所涉及的第三配置状态下的第二铰链112b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该附图中,分别用箭头Xl以及箭头X2来表示车辆前方以及车辆后方,分别用箭头Yl以及箭头Y2来表示车辆右方(车外方向)以及车辆左方(车外方向),另外分别用箭头Zl以及箭头Z2来表示车辆上方以及车辆下方。
[0040]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的整体结构参照图1以及图2。该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安装于构成车辆车门101的车门外侧面板102。该车门外侧面板102构成作为车门101中的沿车辆外侧延伸的金属制的面板。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构成作为一体状地组装有多个构成部件的组装体(也称为“组装件”),该多个构成部件包括第一框架(也称为“前侧框架”)103、外侧把手110、基座部件120、以及连杆机构130。
[0041 ]外侧把手110是在车门101的车门外侧面板102的车辆外侧沿车辆前后方向Xl、X2以长条状延伸的手柄型的把手(也称为“外把手”)。该外侧把手110设置于基座部件120,用户能够用手指把持该外侧把手110而向车内方向Yl或者车外方向Y2进行把手操作。在该外侧把手110的第一端部IlOa设置有臂111,臂111通过设置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贯通孔(后述的贯通孔102a)而向车门外侧面板102的车辆内侧突出。该臂111经由铰链机构112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保持于第一框架103。第一框架103构成为借助紧固螺栓160而被紧固于车门外侧面板102,从而被安装于车门外侧面板102。该第一框架103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框架”。因此,在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安装于车辆车门101的车门外侧面板102的状态下,外侧把手110能够进行以铰链机构112为中心向车外方向Yl或者车内方向Y2(车宽方向)旋转的把手操作。另一方面,在该外侧把手110的第二端部IlOb设置有臂111,臂111通过设置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贯通孔(后述的贯通孔102b)而向车门外侧面板102的车辆内侧突出,并且构成为该臂111卡合并保持于设置在基座部件120的连杆机构130。该外侧把手110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外侧把手”。
[0042]基座部件120发挥对外侧把手110的第二端部I1b进行保持的功能。在该基座部件120中的配置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车辆内侧的部位设置有连杆机构130。该基座部件120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基座部件”。该基座部件120具备配置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车辆外侧的罩121。该罩12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罩”。
[0043]由于罩121与配置在车门外侧面板102的车辆内侧的第二框架(也称为“后侧框架”)106卡合,从而将基座部件120安装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第二框架106构成为筒状,在该第二框架106形成有插入空间106a,供搭载于车门101的上锁用的锁芯从车辆外侧插入。该插入空间106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插入空间”。在该情况下,罩121发挥从车辆外侧将插入于插入空间106a的锁芯150包覆的功能。第二框架106具备对紧固螺栓161进行保持的螺栓保持部106b,并且借助紧固螺栓161而与保持于插入空间106a的锁芯150进行紧固。该第二框架106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框架”。此外,即使在车门101未搭载有锁芯的情况下,当考虑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的通用性时,优选在基座部件120设置与罩121相同形状的部件。
[0044]连杆机构130发挥如下功能,S卩:将外侧把手110的车宽方向(图1中的车外方向Yl以及车内方向Y2)的把手操作转换为车门锁定机构(图2中的车门锁定机构140)的后述的切换动作。该连杆机构130作为其构成要素而具备:双臂曲柄131,其设置于基座部件120,并能够以旋转轴13Ia为中心进行旋转;以及连结杆132,其与双臂曲柄131连结。特别是,经由双臂曲柄131以及连结杆132而连结有外侧把手110和车门锁定机构140。
[0045]在该情况下,车门锁定机构140是公知的结构并省略了详细的构造说明,而其具备固定于车体侧的撞针和组装于车辆车门101侧的闩锁以及棘爪等。另一方面,连杆机构130的连结杆132沿车辆上方Zl以及车辆下方Z2延伸为长条状,其上端部132a经由连结轴133而与双臂曲柄131连结,另一方面,其下端部132b与车门锁定机构140连结(参照图2)。在该情况下,在外侧把手110处于初始位置时,车门锁定机构140被设定为经由连杆机构130的连结杆132而阻止车门101的敞开动作的车门锁定状态(也称为“锁止状态”)。在该车门锁定状态下,棘爪限制与撞针卡合的闩锁的旋转,从而维持车门101的车门锁定状态,由此无法使该车门101敞开。与此相对,在从初始位置朝向车门敞开位置对外侧把手110进行把手操作时,连杆机构130的连结杆132向车辆下方Z2以直线状移动,从而车门锁定机构140从前述的车门锁定状态切换为允许车门101的敞开动作的车门锁定解除状态(也称为“解锁状态”)。在该车门锁定解除状态下,棘爪允许与撞针卡合的闩锁的旋转从而解除车门101的车门锁定状态,由此能够使该车门101敞开。即,双臂曲柄131构成为分别与外侧把手110以及车门锁定机构140连动地旋转,利用该双臂曲柄131,将外侧把手110的把手操作转换为车门锁定机构140的车门锁定状态与车门锁定解除状态的切换动作。该双臂曲柄13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双臂曲柄”。
[0046]这里,参照图3以及图4对上述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中的基座部件120的周边部分的剖面构造进行说明。
[0047]如图3所示,根据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的基座部件120周边的第一剖面,基座部件120具备卡合突起部122,卡合突起部122与设置于第二框架106的外表面的卡合凹部107卡合。在该情况下,基座部件120的卡合突起部122与第二框架106的卡合凹部107卡合,并且车门外侧面板102被设置于车辆外侧的罩121和设置于车辆外侧的第二框架106从两侧夹住,从而将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组装固定于车门外侧面板102。另外,第二框架106具备保护壁108,该保护壁108通过局部或者整体地包围保持于插入空间106a的锁芯150的周围而发挥对该锁芯150进行保护的功能。由此,能够利用第二框架106的保护壁108可靠地对锁芯150进行保护。该保护壁108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壁”。
[0048]如图4所示,根据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的基座部件120周边的第二剖面,设置于基座部件120的抵接部123与设置于锁芯150的抵接部151相互抵接,从而构成止挡锁芯150相对于基座部件120向车外方向Yl移动的止挡机构(也称为阻止锁芯150向车外方向Yl脱离的“防脱机构”)。
[0049 ] 这里,参照图5?图12,对利用基座部件120以及第二框架106将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组装于车辆车门101的组装步骤的典型例进行说明。
[0050]根据图5以及图6所示的第一组装步骤,使设置于第二框架106的多个卡止爪109从车辆内侧钩住设置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贯通孔102b的开口缘。由此,第二框架106成为预先保持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暂时保持状态(也称为“暂时安置状态”)。在该暂时保持状态下,利用多个卡止爪109,阻止第二框架106相对于车门外侧面板102向车辆左右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允许第二框架106相对于车门外侧面板102向车辆前后方向移动(滑动移动)。在第二框架106中的、在车门外侧面板102安装有基座部件120的情况下与该基座部件120的凸状的卡合突起部122对置的部位,设置有凹状的卡合凹部107。
[0051]根据图7以及图8所示的第二组装步骤,在车门外侧面板102的车辆外侧安装有衬垫170。该衬垫170由软质片材构成,并发挥防止车门外侧面板102损伤的功能。另外,锁芯150通过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车辆外侧插入贯通孔102b而组装于第二框架106。在该情况下,第二框架106具备承受部106c,该承受部106c构成为从车辆内侧承受从车辆外侧插入于插入空间106a的锁芯150。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承受部106c来限制从车辆外侧插入于第二框架106的插入空间106a的锁芯150因来自车辆外侧的外部载荷而被向车辆内侧压入的情况,因此在防犯性方面比较有利。该承受部106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承受部”。
[0052]根据图9以及图10所示的第三组装步骤,将组装有外侧把手110的臂111的第一框架103从车辆外侧插入车门外侧面板102的贯通孔102a(尤其参照图9)。并且,该第一框架103中的配置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车辆外侧的部位被紧固螺栓160紧固于车门外侧面板102。另外,设置于外侧把手110的第二端部IlOb的基座部件120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车辆外侧插入贯通孔102b。此时,基座部件120的罩121具备用于从车辆外侧对锁芯150进行保持的保持部124。因此,在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组装于车门外侧面板102时,锁芯150被罩121的保持部124和第二框架106的承受部106c从两侧夹住。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将锁芯150保持于第二框架106的插入空间106a。在该情况下,罩121的保持部124可以是从车辆外侧以规定的挤压力对锁芯150进行挤压的挤压部,或者也可以是从车辆外侧单单与锁芯150抵接的抵接部。
[0053]根据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第四组装步骤,使经由多个卡止爪109而预先保持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第二框架106向车辆前方Xl滑动移动,直至该第二框架106的卡合凹部107与基座部件120的卡合突起部122卡合。由此,将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组装固定于车门外侧面板102。在该情况下,第二框架106在预先保持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状态下朝基座部件120的卡合突起部122进行滑动动作而使卡合凹部107与该卡合突起部122卡合,从而发挥将基座部件120安装于车门外侧面板120的功能。并且,保持于第二框架106的螺栓保持部106b的紧固螺栓161与设置于锁芯150的螺栓孔152螺合,从而将锁芯150紧固于第二框架106。
[0054]根据该第四组装步骤,通过使预先保持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第二框架106在该保持状态下朝基座部件120进行滑动动作,从而能够容易地将基座部件120安装于车门外侧面板102。其结果是,提高将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向车辆车门101组装时的组装性。
[0055]上述的组装构造以及组装步骤也能够同样地应用于在车辆车门101未搭载有锁芯150的情况。参照图13?图18对该应用例进行说明。在该应用例中,代替第二框架106而使用第二框架306。该第二框架306的用于将基座部件120固定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基本构造与第二框架106的构造相同。另一方面,由于假定为未搭载锁芯150的构造,所以第二框架306不具备相当于锁芯150用的承受部106c的部位以及相当于保护壁108的部位。另外,基座部件120的罩121不具备相当于保持部124的部位。
[0056]根据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第一组装步骤,将设置于第二框架306的多个卡止爪309从车辆内侧钩住设置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贯通孔102b的开口缘。由此,第二框架306成为暂时保持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暂时保持状态。在该暂时保持状态下,利用多个卡止爪309,阻止第二框架306相对于车门外侧面板102向车辆左右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允许第二框架306相对于车门外侧面板102向车辆前后方向移动(滑动移动)。另外,在第二框架306,设置有与第二框架106的螺栓保持部106b相同的螺栓保持部306b,还设置有与第二框架106的卡合凹部107相同的卡合凹部307。
[0057]根据图15以及图16所示的第二组装步骤,在车门外侧面板102的车辆外侧安装衬垫170,之后,利用紧固螺栓160将第一框架103紧固于车门外侧面板102。并且,将设置于外侧把手110的第二端部I 1b的基座部件120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车辆外侧插入贯通孔102bo
[0058]根据图17以及图18所示的第三组装步骤,使经由多个卡止爪309而暂时保持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第二框架306向车辆前方Xl滑动移动,直至该第二框架306的卡合凹部307与基座部件120的卡合突起部122卡合。由此,将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组装固定于车门外侧面板102。并且,保持于第二框架306的螺栓保持部306b的紧固螺栓161与保持于罩121的螺母保持部125的螺母162螺合,从而将基座部件120紧固于第二框架306。
[0059]这里,构成为上述第一框架103经由铰链机构112而与外侧把手110的臂111(第一端部IlOa)相对旋转,并且第一框架103在与第一端部IlOa预先连结的状态下安装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外侧把手110的臂111(第一端部IlOa)安装于车门外侧面板102。铰链机构112的具体的构造参照图19以及图20。该铰链机构112大致划分为第一铰链112a以及第二铰链112b。该铰链机构112、第一铰链112a以及第二铰链112b分别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铰链机构”、“第一铰链”以及“第二铰链”。
[0060]如图19所示,在第一框架103设置有一对框架侧卡合轴部104、104和一对框架侧卡合孔105、105。各框架侧卡合轴部104构成为圆柱状,一方的框架侧卡合轴部104从第一框架103的分隔壁103a向车辆上方Zl延伸突出,另一方的框架侧卡合轴部104从第一框架103的分隔壁103a向车辆下方Z2延伸突出。各框架侧卡合孔105分别设置于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以夹持一对框架侧卡合轴部104、104的方式位于一对框架侧卡合轴部104、104两侧的分隔壁103b、103b。
[0061]如图20所示,在外侧把手110的臂111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延伸片111a、111a。在各延伸片Illa的内表面(与另一方的延伸片Illa对置的对置面)设置有把手侧卡合槽113。另外,在各延伸片11 Ia的外表面设置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把手侧卡合轴部114。即,各把手侧卡合轴部114以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夹持一对把手侧卡合槽113、113的方式位于一对把手侧卡合槽113、113的两侧。各把手侧卡合轴部114具备:由相互平行的两面构成的两面宽度部(后述的两面宽度部114a);以及在该两面宽度部的两端侧沿轴周向以圆弧状延伸的圆弧部(后述的圆弧部114b)。
[0062]如图21所示,第一铰链112a由一对框架侧卡合轴部104、104和一对把手侧卡合槽113、113构成。在该情况下,各框架侧卡合轴部104以与外侧把手110的把手延伸方向交叉且与车门101的车外方向Yl以及车内方向Y2交叉的方式延伸。该框架侧卡合轴部104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合轴部”。另一方面,各把手侧卡合槽113是以相对旋转的方式与对应的框架侧卡合轴部104卡合的凹部。具体而言,各把手侧卡合槽113具有能够供各框架侧卡合轴部104插入且能够在与各框架侧卡合轴部104之间相对旋转的槽尺寸。各把手侧卡合槽113例如由U字状的槽构成,具有稍稍超过框架侧卡合轴部104的轴径d2的槽宽dl。该把手侧卡合槽113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合凹部”。
[0063]在连结第一框架103以及臂111时,以使各框架侧卡合轴部104与对应的把手侧卡合槽113的开口部分相互分离而对置的方式,相对地配置臂111以及第二框架106(也称为“第一配置状态”)。之后,参照图22,以使各框架侧卡合轴部104通过对应的把手侧卡合槽113的开口部分而插入该把手侧卡合槽113的方式,相对地配置臂111以及第一框架103(也称为“第二配置状态”)。之后,参照图23,以各框架侧卡合轴部104为中心使臂111相对于第一框架103大体旋转90°的方式,相对地配置臂111以及第一框架103 (也称为“第三配置状态”)。根据该第三配置状态,能够利用第一铰链112a来抑制臂111相对于第一框架103的车辆左右方向(车外方向Yl以及车内方向Y2)上的松动。
[0064]如图24所示,第二铰链112b由一对把手侧卡合轴部114、114与一对框架侧卡合孔105、105构成。在该情况下,各把手侧卡合轴部114与框架侧卡合轴部104同轴状地设置于臂111。该把手侧卡合轴部114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卡合轴部”。另一方面,各框架侧卡合孔105以相对旋转的方式与对应的把手侧卡合轴部114卡合。具体而言,各框架侧卡合孔105具有能够供臂111的各把手侧卡合轴部114插入且能够在与各把手侧卡合轴部114之间相对旋转的孔尺寸。框架侧卡合孔105的开口部105a构成为其开口宽度d5超过把手侧卡合轴部114的两面宽度部114a的两面宽度d3,并且小于圆弧部114b的外径d4。另外,该框架侧卡合孔105具备凹部105b,该凹部105b具有内径d6的圆形剖面,内径d6稍稍超过圆弧部114b的外径d4。该框架侧卡合孔105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卡合凹部”。
[0065]在该第二铰链112b中,在臂111以及第一框架103处于前述的第一配置状态的情况下,各把手侧卡合轴部114的一方的两面宽度部114a与对应的框架侧卡合孔105的开口部105a相互分离对置。另外,参照图25,臂111以及第一框架103被设定为前述的第二配置状态,从而各把手侧卡合轴部114插入对应的框架侧卡合孔105。具体而言,各把手侧卡合轴部114的两面宽度部114a通过对应的框架侧卡合孔105的开口部105a而被导入凹部105b。
[0066]之后,参照图26,在臂111以及第一框架103设定于前述的第三配置状态时,各把手侧卡合轴部114的圆弧部114b—边在对应的框架侧卡合孔105的凹部105b的内壁面滑动一边大体旋转90°,从而圆弧部114b的整体成为与凹部105b的内壁面抵接的状态。因此,能够利用第二铰链112b来抑制臂111相对于第一框架103的车辆前后方向(外侧把手110的把手延伸方向)上的松动。
[0067]其结果是,利用包括第一铰链112a以及第二铰链112b的铰链机构112,能够抑制臂111 (第一端部IlOa)相对于第一框架103的车辆左右方向上的松动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松动这两种情况。特别是,由于仅变更第一框架103以及臂111(第一端部IlOa)的形状即可,所以能够不增加部件件数而得到希望的松动防止效果。另外,通过对以夹持一对框架侧卡合轴部104、104的方式在其两侧配置有各框架侧卡合孔105的第一框架103与以夹持一对把手侧卡合槽113、113的方式在其两侧配置有各把手侧卡合轴部114的臂111进行组合,从而能够实现铰链机构112的小型化。
[0068]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定于上述典型的实施方式,而是能够考虑各种应用、变形。例如,也能够实施应用了上述实施方式的如下各方式。
[0069]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了第一框架103在经由铰链机构112而在与外侧把手110的臂111预先连结的状态下安装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情况,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也能够在安装于车门外侧面板102的第一框架103安装外侧把手110的臂111。另外,也能够代替铰链机构112而使用作为与外侧把手110以及第一框架103不同的部件的连结销来连结臂111以及第一框架103。
[0070]在本实用新型中,能够将上述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的本质上的构造应用于车辆的各车门。例如,也能够将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100的本质上的构造应用于车辆前座用的左右的车门、车辆后座用的左右的车门、甚至车辆后部的车门(后门)等。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框架,其构成为安装于构成车辆车门的车门外侧面板; 外侧把手,其构成为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的长条状,并以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框架之间的铰链机构为中心借助把手操作而向车门的车内方向或者车外方向旋转; 基座部件,其对所述外侧把手的所述第二端部进行保持; 双臂曲柄,其设置于所述基座部件,为了将所述外侧把手的把手操作转换为车门锁定机构的切换动作,该双臂曲柄分别与所述外侧把手以及所述车门锁定机构连动旋转,其中,车门锁定机构能够在阻止所述车门的敞开动作的车门锁定状态与允许所述车门的敞开动作的车门锁定解除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及 第二框架,其在预先保持于所述车门外侧面板的状态下朝向所述基座部件进行滑动动作,从而与所述基座部件卡合,由此将所述基座部件安装于所述车门外侧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框架形成有插入空间,该插入空间供搭载于所述车辆车门的上锁用的锁芯从车辆外侧插入, 所述第二框架包括承受部,该承受部构成为从车辆内侧承受从车辆外侧插入于所述插入空间的所述锁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件包括罩,该罩构成为从车辆外侧包覆从车辆外侧插入于所述插入空间的所述锁芯并从车辆外侧对所述锁芯进行保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框架具有保护壁,该保护壁构成为包围从车辆外侧插入于所述插入空间的所述锁芯的周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所述第一框架经由所述铰链机构而与所述外侧把手的所述第一端部相对旋转,并且所述第一框架在与所述第一端部预先连结的状态下安装于所述车门外侧面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链机构包括: 第一铰链,其由第一卡合轴部和第一卡合凹部构成,所述第一卡合轴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以与所述外侧把手的把手延伸方向交叉且与所述车辆车门的车外方向以及车内方向交叉的方式延伸,所述第一卡合凹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并以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卡合轴部卡合,所述第一铰链在所述第一卡合轴部以及所述第一卡合凹部相互卡合的状态下,限制所述第一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的朝向所述车外方向以及所述车内方向的动作;以及 第二铰链,其由第二卡合轴部和第二卡合凹部构成,所述第二卡合轴部与所述第一卡合轴部同轴状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卡合凹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并以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卡合轴部卡合,所述第二铰链在所述第二卡合轴部以及所述第二卡合凹部相互卡合的状态下,限制所述第一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的朝向所述把手延伸方向的动作。
【文档编号】E05B79/06GK205445214SQ201490000834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6月18日
【发明人】永田浩, 永田浩一, 坂本瑞弥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