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带自动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42157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承载带自动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承载带自动成型机,属于载带成型技术领域。它包括机体,还包括设于所述机体面板的放卷装置、导料组件、载带送给装置、热压模、冲槽模、冲孔模和载带张紧组件,所述载带张紧组件包括压紧机构和设于所述压紧机构一侧的垂拉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支撑体、固定于所述支撑体上部的第四气缸、固定于所述第四气缸下端的压板和固定于所述支撑体下部的垫板,所述压板将承载带压制在所述垫板上;所述垂拉机构包括竖直向设置的滑道组件和滑动设于所述滑道组件的压料辊,压料辊依靠自身重力张紧所述承载带。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体积小、简化控制程序且性能可靠,可以高效率、一体化、连续化的生产电子元器件承载带,便于推广和应用。
【专利说明】
承载带自动成型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载带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承载带自动成型机。
【背景技术】
[0002]电子元件承载带是一种带状产品,简称载带,主要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包装领域。它配合盖带(上封带)使用,将电阻、电容、晶体管、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承载收纳在载带的口袋中,并通过在载带上方封合盖带形成闭合式的包装,用于保护电子元器件在运输途中不受污染和损坏。
[0003]在载带上制作袋口时,现有的一般通过人工或机器压制而成,这样的加工效率低,而且不能在生产线中连续的进行,所以给自动化生产带来一定阻碍。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带自动成型机,其通过将成型和打孔设计为整体结构,可以高效率、一体化、连续化的生产电子元器件承载带。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0006]—种承载带自动成型机,包括机体,还包括设于所述机体面板的放卷装置、导料组件、载带送给装置、热压模、冲槽模、冲孔模和载带张紧组件,所述载带张紧组件包括压紧机构和设于所述压紧机构一侧的垂拉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支撑体、固定于所述支撑体上部的第四气缸、固定于所述第四气缸下端的压板和固定于所述支撑体下部的垫板,所述压板将承载带压制在所述垫板上;所述垂拉机构包括竖直向设置的滑道组件和滑动设于所述滑道组件的压料辊,所述压料辊依靠自身重力张紧所述承载带。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固定于所述机体面板上,所述压板和所述垫板均为矩形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滑道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机体面板的支撑件和成对固定于所述支撑件的立柱,所述压料辊的一端设有滑板,所述滑板上设有与所述立柱相配合的通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热压模和所述冲槽模相邻的设置于支撑台上,所述热压模包括固定于所述机体面板的第二气缸、连接于所述第二气缸下方的上加热模组件和设于所述支撑台下方的下加热模组件,所述上加热模组件位于所述支撑台上方。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冲槽模包括固定于所述机体面板的第三气缸、连接于所述第三气缸下方的上冲槽模组件、设于所述支撑台下方的下冲槽模组件和连接于所述下冲槽模组件下方的下气缸组件,所述下冲槽模组件与所述下加热模组件横向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冲孔模包括上冲孔模组件、连接于所述上冲孔模组件顶端的铰接件、设于所述上冲孔模组件下方的下冲孔模组件和用于安装所述下冲孔模组件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机体面板的底板和若干用于支撑所述承载带的支撑块;所述铰接件连接所述机体内的控制机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机构和所述垂拉机构之间还设有第四导料辊和第五导料辊。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0014]通过在机体上集成热熔、成型与打孔三工位模具,克服了二段式工艺中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低的问题,可以高效率、一体化、连续化的生产电子元器件承载带;通过设置由气缸、压块等构成的载带送给装置,在保证传送精度的情况下,有利于降低设备造价,便于加工、调整和维修;为防止承载带在传送过程中出现缠绕和错位,还设置有由压紧机构和垂拉机构组成的张紧组件,压料辊始终处于自由下垂状态,使得承载带在传送过程中处于张紧状态,避免承载带产生打卷,而且还可以通过压料辊的起落高度观察收卷力是否过大,起到分解拉力的作用;通过本实用新型生产的电子元器件承载带的优点是生产能耗低,长度、厚度可以任意调整,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体积小、简化控制程序且性能可靠,便于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承载带自动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承载带自动成型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承载带自动成型机的第一载带送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承载带自动成型机的冲槽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承载带自动成型机的冲孔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承载带自动成型机的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承载带自动成型机的垂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机体,101、第四导料辊,102、第五导料辊,2、压紧机构,201、第四气缸,202、支撑体,203、压板,204、垫板,3、第二载带送给装置,4、冲孔模,401、“门”型件,402、定位块,403、“T”型件,404、上冲孔模组件,405、第一支撑块,406、下冲孔模组件,407、底板,408、第二支撑块,5、冲槽模,501、第三气缸,503、上冲槽模组件,504、下冲槽模组件,505、下气缸组件,6、热压模,601、第二气缸,602、上加热模组件,603、下加热模组件,7、第一载带送给装置,701、直线滑轨,702、第一气缸,703、滑块,704、垫块,705、压块,706、连接柱,8、第一导料辊,9、第二导料辊,10、第三导料辊,11、放卷装置,12、支撑台,13、承载带,14、垂拉机构,1401、压料辊,1402、立柱,1403、支撑件,1404、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至图7,一种承载带自动成型机,包括机体I,还包括设于机体I面板的放卷装置11、导料组件、载带送给装置、热压模6、冲槽模5、冲孔模4和载带张紧组件,载带送给装置包括直线滑轨701、与直线滑轨701滑动配合的滑块703和设于滑块703的夹持机构,滑块703为一端开口的矩形框架结构,其一端设有用于限位承载带13的挡柱706,挡柱706使得滑块703成为一个闭合的“口”型结构;夹持机构包括设于滑块703顶端的第一气缸702、设于第一气缸702输出端的压块705和设于压块705下方的垫块704,承载带13被压制在压块705和垫块704之间;垫块704和压块705均采用矩形结构。
[0026]放卷装置11为卷绕盘,导料组件包括上下分层布置的第一导料辊8、第二导料辊9和第三导料辊10,卷绕盘由伺服电机驱动旋转配合放料。载带送给装置包括第一载带送给装置7和第二载带送给装置3,第一载带送给装置7设于导料组件和热压模6之间,第二载带送给装置3设于冲孔模4和载带张紧组件之间,第一载带送给装置7和第二载带送给装置3是同步运动的,工作时,第一气缸702带动压块705向下运动直至压紧垫块704上的承载带13,后滑块703开始沿直线滑轨701移动从而带动承载带13步进一段距离。
[0027]热压模6和冲槽模5相邻的设置于支撑台12上,热压模6包括固定于机体I面板的第二气缸601、连接于第二气缸601下方的上加热模组件602和设于支撑台12下方的下加热模组件603,上加热模组件602位于支撑台12上方。
[0028]冲槽模5包括固定于机体I面板的第三气缸501、连接于第三气缸501下方的上冲槽模组件503、设于支撑台12下方的下冲槽模组件504和连接于下冲槽模组件504下方的下气缸组件505,下冲槽模组件504与下加热模组件603横向固定连接。
[0029]冲孔模4包括上冲孔模组件404、连接于上冲孔模组件404顶端的铰接件、设于上冲孔模组件404下方的下冲孔模组件406和用于安装下冲孔模组件406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固定于机体I面板的底板407和若干用于支撑承载带13的支撑块,支撑块包括分设于下冲孔模组件406左右两端的第一支撑块405和第二支撑块408,第一支撑块405和第二支撑块408均为矩形块状结构;上冲孔模组件404内设有若干组冲针;铰接件连接机体I内的控制机构。
[0030]铰接件包括固定于上冲孔模组件404顶端的”T”型件403、与” T”型件403通过销轴连接的“门”型件401和固定于机体I面板的定位块402,“门”型件401通过转轴与定位块402连接,控制机构通过“门”型件401带动上冲孔模组件404上移和下降。
[0031]载带张紧组件包括压紧机构2和设于压紧机构2—侧的垂拉机构14,压紧机构2包括支撑体202、固定于支撑体202上部的第四气缸201、固定于第四气缸201下端的压板203和固定于支撑体202下部的垫板204,压板203将承载带13压制在垫板204上;垂拉机构14包括竖直向设置的滑道组件和滑动设于滑道组件的压料辊1401,压料辊1401依靠自身重力张紧承载带13。
[0032]滑道组件包括固定于机体I面板的支撑件1403和成对固定于支撑件1403的立柱1402,压料辊1401的一端设有滑板1404,滑板1404上设有与立柱1402相配合的通孔。压紧机构2和垂拉机构14之间还设有第四导料辊101和第五导料辊102。支撑体202固定于机体I面板上,支撑体202为上下两块平板构成,压板203和垫板204均为矩形结构,当承载带13暂停输送时,压紧机构2则启动,防止承载带13出现滑移。加工后的承载带13绕过第四导料辊101和第五导料辊102,垂拉机构14设置于第四导料辊101和第五导料辊102之间,压料辊1401始终处于自由下垂状态,使得承载带13在传送过程中处于张紧状态,避免承载带13产生打卷,而且还可以通过压料辊1401的起落高度观察收卷力是否过大,起到分解拉力的作用。
[003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承载带自动成型机,包括机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机体面板的放卷装置、导料组件、载带送给装置、热压模、冲槽模、冲孔模和载带张紧组件,所述载带张紧组件包括压紧机构和设于所述压紧机构一侧的垂拉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支撑体、固定于所述支撑体上部的第四气缸、固定于所述第四气缸下端的压板和固定于所述支撑体下部的垫板,所述压板将承载带压制在所述垫板上;所述垂拉机构包括竖直向设置的滑道组件和滑动设于所述滑道组件的压料辊,所述压料辊依靠自身重力张紧所述承载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带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固定于所述机体面板上,所述压板和所述垫板均为矩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带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机体面板的支撑件和成对固定于所述支撑件的立柱,所述压料辊的一端设有滑板,所述滑板上设有与所述立柱相配合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带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模和所述冲槽模相邻的设置于支撑台上,所述热压模包括固定于所述机体面板的第二气缸、连接于所述第二气缸下方的上加热模组件和设于所述支撑台下方的下加热模组件,所述上加热模组件位于所述支撑台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带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槽模包括固定于所述机体面板的第三气缸、连接于所述第三气缸下方的上冲槽模组件、设于所述支撑台下方的下冲槽模组件和连接于所述下冲槽模组件下方的下气缸组件,所述下冲槽模组件与所述下加热模组件横向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带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模包括上冲孔模组件、连接于所述上冲孔模组件顶端的铰接件、设于所述上冲孔模组件下方的下冲孔模组件和用于安装所述下冲孔模组件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机体面板的底板和若干用于支撑所述承载带的支撑块;所述铰接件连接所述机体内的控制机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带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和所述垂拉机构之间还设有第四导料辊和第五导料辊。
【文档编号】B26D7/02GK205630828SQ201620517337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31日
【发明人】王云青
【申请人】太仓市皓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