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器铜头构造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9653阅读:8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灭火器铜头构造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灭火器有关,进一步而言,尤指一种设于灭火器钢瓶顶端铜头构造的改良,其由首创的流道形态,得以延长干粉向外喷撒的时间,以提高灭火效益。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可携式干粉灭火器主要是一钢瓶顶端设有铜头构造,由该铜头构造将干粉封装于该钢瓶内;请参阅附图1、附图2所示,该铜头构造主要由一阀套1、一阀杆2、一压力表3、一导管4及一出管5构成,其中,该阀套是铜材成型,其内部形成一流道102,该阀套底端凸伸一螺管104,该螺管轴套一止泄环105。该阀套据该螺管锁设于钢瓶顶端,并利用该止泄环使该阀套与钢瓶密接,该阀套顶端凸设一接座106,以衔接灭火器的提把6;该提把并与一压柄7枢接,该流道一端向下延伸与该导管螺接,其另一端向该阀套前端方向弯延并与该出管衔接,以连通该导管与该出管,使干粉可通过该导管、该流道及该出管向外喷撒。该压力表设于该阀套侧缘,其一端与该流道连通,供检测钢瓶内部的压力值,该流道于邻近该导管顶端处收束形成一限止缘1022。该阀杆轴枢于该流道,其底端轴接一遮挡件202抵靠于该限止缘的底面,以遮断该流道,该阀杆顶端穿出该接座与该压柄抵持,按压该压柄可挚动该阀杆下移,使该遮挡件离开该限止缘,干粉即可通过该遮挡件周缘流向该出管。
该导管管壁开设二破口402,一U形片8嵌设于该导管,其两侧边片802分别由该各破口侵入该导管内部,该阀杆与该U形片间设一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一端进入该导管与该边片抵持,另一端则与该遮挡件抵持,以提升该遮挡件遮断该流道的可靠度,并促使该阀杆下移作动后得以复位。一般而言,可携式干粉灭火器随着钢瓶的大小差异,其内填装的干粉量亦随之不同,而干粉的有效喷撒时间概与钢瓶容积大小成正比,但钢瓶越大则灭火器的重量越重,过重的灭火器在取用时将造成携带困难,故除了少数特定场所外,一般住宅、商场及办公室等场所,仍以配置10磅或20磅的灭火器较为多见,以符合一般成年人徒手携带物品的可负荷范围。其中以20磅的灭火器而言,其有效的连续喷撒时间约为12秒至15秒,而利用灭火器灭火时,其有效的喷撒时间越长,一方面可更有效地扑灭小型的起火,另一方面即使无法扑灭快速勃发的大型火灾,亦可在等待消防队到达前,延长阻滞火焰蔓延的时间,以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故若能提高灭火器有效喷撒干粉的时间,对于减低火灾的损失,将有着积极且明显的效益。
就前述已有技术铜头构造而言,由于该流道的形状因素影响,干粉通过该流道时,流动方向的改变降低了干粉的流动速率及动压,使干粉容易在该流道中段转向处及该出管形成堆积现象,再加上干粉的粉体粒径较大,且其干粉粒子的表面粗糙而易彼此粘结,故而,该流道于中段转向处两端的内径较大且一致,以避免干粉粘结堆积导致该出管阻塞无法喷出干粉;然而,由于干粉生产技术的提高,现今所装填干粉的粉体粒子表面趋于细致化,使得干粉不易发生粘结现象,但是,该流道两端内径较大且一致的构成,细致的干粉势将更快地喷尽,使得灭火器有效喷撒干粉的时间更要缩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火器铜头构造改良,其由首创的流道形态,而得以延长干粉向外喷撒的时间,以提高灭火效益。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灭火器铜头构造改良,主要包含一阀套及一阀杆,其中,该阀套底端凸伸一螺管,供锁设于灭火器钢瓶,该阀套于内部形成一流道,该流道一端横向形成喷出段,该喷出段于该阀套前端对外开通,该流道另一端是由纵向形成的阀室及引入段构成,该阀室形成于该喷出段与该引入段间,该引入段于该阀套底端对外开通,该阀杆枢设于该阀室,其一端枢穿该阀套顶端,其另一端轴接一遮挡件,该阀室形成一限止缘,该遮挡件抵靠于该限止缘,而得以遮断该流道,供控制该流道的开、闭状态;其特征在于该流道于该喷出段的截面积小于该引入段截面积,据以延长干粉向外喷撒的时间,并提高干粉喷出的初速,以提高灭火效益及使用安全性。


附图1是已有技术灭火器铜头构造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附图2是已有技术灭火器铜头构造的轴向剖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局部分解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
阀套1流道102 限止缘1022螺管104 止泄105 接座106阀杆2遮挡件202 压力表3导管4破口402 出管5提把6压柄7 U形片8边片802阀套10 螺管11 止泄环12接座13 流道14 喷出段142阀室144 引入段146 限止缘148阀杆20 遮挡件22压力表30导管40 止挡缘42出管50弹簧60流道14′ 内管141′ 挡缘1412′喷出段142′ 靠缘143′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请参阅附图3、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灭火器铜头构造改良第一实施例,主要包含一阀套10、一阀杆20、一压力表30、一导管40及一出管50,其中,该阀套是铜材制成的盖状体,该阀套底端凸伸一螺管11,该螺管并轴套一止泄环12,供该阀套锁设于钢瓶顶端,该阀套顶端凸设一接座13,据以衔接灭火器的提把,该阀套于内部形成一流道14,该流道一端横向形成喷出段142,该喷出段于该阀套前端对外开通,其外端并与该出管衔接,该流道另一端是由纵向形成的阀室144及引入段146构成,该阀室是形成于该喷出段与该引入段间,该引入段于该阀套底端对外开通,该阀杆枢设于该阀室,其一端枢穿该接座与灭火器的压柄相抵持,其另一端轴接一遮挡件22,该阀室形成一限止缘148,该遮挡件22抵靠于该限止缘底面,而得以遮断该流道,供控制该流道的开、闭状态,该压力表设于该阀套侧缘,其内端并与该阀室连通,供检测钢瓶内部压力,该导管顶端与该引入段相接,该遮挡件底端设一弹簧60,该弹簧顶端与该遮挡件相抵持,其底端则定位于该导管,供该阀杆复位;前述构成与已有技术雷同。
该流道于该喷出段的截面积小于该引入段截面积,据以降低干粉通过该喷出段的单位时间流量,供延长干粉向外喷撒的时间,以提高灭火效益,再,该导管于邻近该遮挡件处的管壁径向缩束形成一环状的止挡缘42,该弹簧底端抵持于该止挡缘的顶缘面,供定位该弹簧。
请配合参阅附图5所示,利用装设有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灭火器扑灭火焰时,按压设于铜头构造顶部的压柄,以推移该阀杆位移,此时,该遮挡件离开该限止缘,使得该流道两端连通,钢瓶内压缩空气即可压送干粉通过该导管、该流道喷出,而该流道于该喷出段的截面积小于该引入段的截面积,一方面可有效降低干粉通过该喷出段的单位时间流量,以延长干粉向外喷撒的时间,而有效提高灭火效益,就另一方面而言,当干粉通过该引入段进入该喷出段时,其流动速率显著上升,进而提高干粉离开该流道喷出的初速,如此一来,干粉即散布于距离灭火器较远的区域,使用可在远离火焰勃发处操作使用灭火器,供提高火场使用的安全性。
再,当第一实施例装设于小型灭火器时,可直接将该出管应用作为干粉喷出的喷嘴,当第一实施例装设于较大型的灭火器时,则该出管可作为铜头构造外接喇叭形或直形橡胶喷管时的管接头。
实施例2请配合参阅附图6所示。
前述第一实施例再行增设一内管,即成为第二实施例,请参阅附图6,该内管141′轴设于流道14′的喷出段142′内,该喷出段于邻近该流道中段转向处的基部内壁,径向收束一靠缘143′,该内管一端于外环周形成一挡缘1412′贴靠于该靠缘,据使干粉通过该内管向外喷出,供延长干粉向外喷撒的时间,并提高干粉喷出的初速。
权利要求1.一种灭火器铜头构造改良,主要包含一阀套及一阀杆,其中,该阀套底端凸伸一螺管,供锁设于灭火器钢瓶,该阀套于内部形成一流道,该流道端横向形成喷出段,该喷出段于该阀套前端对外开通,该流道另一端是由纵向形成的阀室及引入段构成,该阀室形成于该喷出段与该引入段间,该引入段于该阀套底端对外开通,该阀杆枢设于该阀室,其一端枢穿该阀套顶端,其另端轴接一遮挡件,该阀室形成一限止缘,该遮挡件抵靠于该限止缘,而得以遮断该流道,供控制该流道的开、闭状态;其特征在于该流道于该喷出段的截面积小于该引入段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灭火器铜头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内管,该内管轴设于该喷出段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灭火器铜头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喷出段于邻近该流道中段转向处的基部内壁,径向收束一靠缘,该内管一端于外环周形成一挡缘贴靠于该靠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灭火器铜头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引入段衔接一导管,该导管于邻近该遮挡件处的管壁形成一环状的止挡缘,该遮挡件底端设一弹簧,该弹簧一端与该遮挡件相抵持,其另一端抵持于该止挡缘,据以定位该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灭火器铜头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该阀套侧缘设有一压力表,该压力表内端与该阀室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灭火器铜头构造改良,主要包含一阀套及一阀杆,其中,该阀套底端凸伸一螺管,供锁设于灭火器钢瓶,该阀套于内部形成一流道,该流道一端横向形成喷出段,该喷出段于该阀套前端对外开通,该流道另一端是由纵向形成的阀室及引入段构成,该阀室形成于该喷出段与该引入段间,该引入段于该阀套底端对外开通,该阀杆枢设于该阀室,其一端枢穿该阀套顶端,其另一端轴接一遮挡件,该阀室形成一限止缘,该遮挡件抵靠于该限止缘,而得以遮断该流道,供控制该流道的开、闭状态;其特征在于该流道于该喷出段的截面积小于该引入段截面积,据以延长干粉向外喷撒的时间,并提高干粉喷出的初速,以提高灭火效益及使用安全性。
文档编号A62C31/00GK2661238SQ03209640
公开日2004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8日
发明者陈建良 申请人:陈建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