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榴弹式灭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968阅读:9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榴弹式灭火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手榴弹式灭火器,特别是指一种针对难以顺利处理的火灾现场,以手掷的方式抛进火场中,即可快速达到灭火的手榴弹式灭火器。
背景技术
人们在现今有限的土地资源上,一直都有群居的习性,且全球目前也超出60%以上的人口集中于各都会区里,再者为顾及生活上联络、采购等多项的便利性,所以人类自古以来即以群居的生活型态度过。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生活中总是会有意外发生,甚至今日科技的发达亦无法避免。而各种意外灾害经统计后,又以火灾最常发生,同样也是危及生命、财产损失最严重的,且在世界各国皆有此认知,无不设立消防装备及人员,以避免社会造成更多的生命财产损失。由于,人们群居的生活习性,时常造成环境中狭道窄巷受到阻碍,同时在消防人员闻讯赶至现场前,需先行准备消防装备与交通的时间,诸此,都是延迟黄金救灾时间的要素,也是造成社区大火的主因。
众所皆知“星火可以燎原”,故若能在星火阶段能即予扑灭或控制火势,彻底完全掌握住救灾的黄金时段,相信许多社区大火就不至于发生或是可避免生命及财产的损失了,所以寻求治本之道,应该是人人皆为消防员,才能预防万一。但以目前市面上盛行的钢瓶灭火器,一般民众因不熟悉使用方式,而丧失了扑灭星火的最佳黄金时段。所以本实用新型是基于此一状况下特别研发设计的实用新型灭火器,只要当火灾发生时,将投掷弹丢进火源中,便可自动发挥灭火功能,且因本实用新型采丢掷方式,人们不需要太靠近火源,所以不论老幼妇孺皆会使用,在无使用操作的障碍情况下,便可发挥人人皆是消防员的理想状况,而星火便无法再燎原了。
由此可见,上述习用物品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
本实用新型申请人鉴于上述习用灭火器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实用新型手榴弹式灭火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手榴弹式灭火器,其是以手掷的方式,直接将本实用新型投掷灾区火源中,再经由本件手榴弹式灭火器的运作,以最接近火源的有利位置,将抑制燃烧的化学物质直接向火源周围喷洒,以扑灭火源,达到消防的积极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让消防救灾人员不必冒着大火进入火场救灾,减少了许多不必要危险的机率发生,以可保障救灾人员的生命安全,亦可提高救灾的准确与效率的手榴弹式灭火器。
可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的手榴弹式灭火器,主要包括有一球体,该球体内呈一中空状,并于其顶端开设有一孔洞,而于其底端则结合有一平衡锤,该平衡锤中间处设置有一上宽下窄的孔洞,并于下窄处的孔洞结合有一止回阀;一固定基座,该固定基座的上、下端皆开设有一孔洞,并于其周缘至少环设有一个以上的进气孔;该固定基座装设于平衡锤上端的孔洞内,并套设于充气止回阀上;一活塞,该活塞底端两侧分别向内延伸有一柱体,并于两柱体间相连结有一圆锥柱体,致使活塞的底端形成有两进气孔;该活塞的圆锥柱体装设于固定基座上端的孔洞内;一内导管,该内导管为一贯穿的中空圆柱,于上端适当位置处至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输出孔,而于下端则环设有一环状的挡持部;该内导管的挡持部装设结合于活塞顶端中空处内;一固定套管,该固定套管为一贯穿的中空圆柱,其内分别形成有上、中、下三种大小不同孔径;该固定套管的底端结合于固定基座顶端的凹孔内;一下轴承,该下轴承套设于内导管的上端;一喷嘴,该喷嘴的底端凹设有上窄下宽的凹孔,该凹孔顶面中间处并贯穿一轴孔,并于轴孔的顶端凹设有一凹孔,该轴孔侧边适当位置处开设有一第一喷嘴口,并于喷嘴的周缘适当距离环设有第二及第三喷嘴口;该喷嘴套设于下轴承上;一上轴承,该上轴承设置于喷嘴顶端凹设的凹孔内,并通过一螺栓将其固结于内导管的顶端;一活盖,该活盖为一中空的半球体;该活盖罩合于球体的上球体,并与球体相密合。
先将CO2由灭火器底端的止回阀打入球体内,致使沉淀于球体内的药剂受到CO2高压的影响下,不断于球体内做循环的动作,再将本灭火器以手掷的方式抛进火场中,由于火场高温的燃烧下,将使得活盖与球体接合处的焊锡点融化,同时,因活塞受到内部CO2的高压推挤之下,则会将内导管、固定导管及喷嘴同时往上推挤,而当焊锡点融化后,将致使活盖会受到喷嘴的顶持下,活盖即会在几秒钟内自动弹跳开,该喷嘴则自动浮上球体外,并因受到内导管的挡持部顶持于固定套管的下孔径外,仅使喷嘴突露于球体外,再利用喷嘴口具有斜角度的设计,当喷嘴口受到内部CO2的高压推挤之下,致使喷嘴口产生自动旋转的特性,而球体内的药剂同样会受到内部CO2的高压推挤之下至喷嘴口喷洒出,以达到环洒四周灭火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以手掷的方式抛进火场中,主要具有两项设计原理的重点,(一)采用不倒翁原理设计的基座,如此当灭火器抛进火场后,其便会自行站立,再透过喷嘴才能有效发挥喷洒角度的功能;(二)通过多角度的感温喷嘴的设计,当本件手榴弹式灭火器于火场高温下燃烧,由于结合其上的活盖是以焊锡点焊的方式固结,当经由火场高温的燃烧下,焊锡点将会快速融化,该喷嘴因受到内部CO2的高压推挤之下会将活塞往上推挤,该活盖即会同步会受到喷嘴的顶持下,活盖即会在高温燃烧后几秒钟内自动弹跳开,此时,喷嘴便自动浮上球体外,再利用喷口角度设计的因素,而产生能使喷嘴自动旋转及喷洒药剂,以达环绕四周灭火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榴弹式灭火器,与其它习用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有下列优点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手掷的方式将本实用新型抛进火场中,并直接将其瞄准落至灾区火源中心,并利用该基座具有不倒翁原理的特性,如此当灭火器抛进火场后,其便会自行站立,便可自动发挥扑灭火源,以达消防更积极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喷嘴口多角度设计的因素,当其受到内部CO2的高压影响下,将致使使该喷嘴产生旋转的特性,以可自动旋转及喷洒药剂,以便可达到环洒四周灭火的功效。
3.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手掷的方式,可避免消防人员冒着大火进入灾区救灾,减少许多不必要危险的机率发生。
4.本实用新型除具有高实用性外,亦可大幅提高救灾的准确与效率等诸多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榴弹式灭火器的剖面分解视图。
图2为该手榴弹式灭火器的剖面结合视图。
图3A、B及图4为该手榴弹式灭火器的实施示意图。
主要部分代表符号1球体;10活盖;101焊点;11球体;12球体;13孔洞;14平衡锤;15孔洞;16止回阀;17药剂;2固定基座;21孔洞;22孔洞;23凹孔;24进气孔;3活塞;31柱体;32圆锥柱体;33进气孔;4内导管;41输出孔;42挡持部;5固定套管;51孔径;52孔径;53孔径;6下轴承;7喷嘴;71凹孔;72轴孔;73凹孔;74第一喷嘴口;75第二喷嘴口;76第三喷嘴口;8上轴承;9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榴弹式灭火器,主要包括有一球体1,该球体为一上小下大的球体11、12,且其内呈一中空状,并于其顶端开设有一孔洞13,而于其底端则结合有一平衡锤14,该平衡锤14中间处设置有一上宽下窄的孔洞15,并于下窄处的孔洞15结合有一止回阀16;该平衡锤14具有不倒翁原理的设计,如此该球体1抛进火场后,其便会自行站立;该球体1内为灭火药剂的容置处;一固定基座2,该固定基座2呈一中空圆柱状,于其上、下端皆开设有一孔洞21、22,并于孔洞21的顶面凹设有一凹孔23,且在固定基座2周缘至少环设有一个以上的进气孔24;该固定基座2结合于平衡锤14上端的孔洞15内,并套设于止回阀16上;一活塞3,该活塞3为一贯穿的中空圆柱,并于其底端两侧分别向内延伸有一柱体31,并于两柱体31间相连结有一圆锥柱体32,致使活塞3的底端形成有两进气孔33;该活塞3的圆锥柱体32装设于固定基座2上端的孔洞21内;一内导管4,该内导管4为一贯穿的中空圆柱,而其上端适当位置处并至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输出孔41,而于底端则环设有一环状的挡持部42;将该内导管4的挡持部42装入于活塞3顶端中空处内;一固定套管5,该固定套管5为一贯穿的中空圆柱,其内分别形成有上、中、下三种大小不同的孔径51、52、53;该固定套管5的底端结合于固定基座2顶端的凹孔23内;该上孔径51为喷嘴7与下轴承6的容置处;该中孔径52具有固定内导管4的作用;该下孔径53为活塞3于其内作上下移动的作动;
一下轴承6,该下轴承6套设于内导管4的上端,并容置于固定导管5的上孔径51内;一喷嘴7,该喷嘴7的底端凹设有上窄下宽的凹孔71,该凹孔71顶面中间处并贯穿一轴孔72,并于轴孔72的顶端凹设有一凹孔73,该轴孔72侧边适当位置处开设有一第一喷嘴口74,并于喷嘴的周缘适当距离环设有第二及第三喷嘴口75、76;该第一、第二、第三喷嘴口74、75、76皆具有一斜向的切角;该喷嘴7套设于下轴承6上;一上轴承8,该上轴承8设置于喷嘴7顶端凹设的凹孔73内,并通过一螺栓9将其固结于内导管4的顶端;一活盖10,该活盖10为一中空的半球体;该活盖10罩合于球体1的上球体11,并与球体1相密合;该活盖10与球体1的结合方式,是于活盖10与球体1的接合处以焊锡点焊的方式点焊于两个焊点101对角处(如图2及图3A所示)。
请参阅图3A、B及图4所示,为该手榴弹式灭火器的实施示意图,是先将CO2由球体1底端的止回阀16打入球体1内,致使沉淀于球体1内的药剂17受到CO2高压的影响下,不断于球体1内做循环的动作,此时,再将本实用新型手榴弹式灭火器以手掷的方式抛进火场中,并使其正确落至灾区的火源中心,并利用该平衡锤14具有不倒翁原理的特性,如此当灭火器抛进火场后,其便会自行站立,而该手榴弹式灭火器于火场高温下燃烧时,由于其上的活盖10是以焊锡点焊的方式固结,当经由火场高温的燃烧下,两焊点101将会快速融化,以及因该活塞3因受到内部CO2的高压推挤之下会将内导管4、固定导管5及喷嘴7往上推挤,致使活盖10会受到喷嘴7的顶持下,活盖10即会在几秒钟内自动弹跳开,此时,该喷嘴7将会自动浮上球体1外,且因受到内导管4的挡持部42顶持于固定套管5的下孔径53外,仅使喷嘴7突露出球体1外,再利用喷嘴口74、75、76具有斜角度的设计,当第一、第二、第三喷嘴口74、75、76受到内部CO2的高压推挤之下,将使得第一、第二、第三喷嘴口74、75、76产生自动旋转的特性,而球体1内的药剂17同样会受到内部CO2的高压推挤之下至第一、第二、第三喷嘴口74、75、76喷洒出,由于该喷嘴7具有自动旋转及喷洒药剂的功能,从而达到可环洒四周灭火的功效。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例如等变化的等效性实施例,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手榴弹式灭火器,其是以手掷的方式抛进火场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球体(1),该球体(1)内呈一中空状,并于其顶端开设有一孔洞(13),而于其底端则结合有一平衡锤(14),该平衡锤(14)中间处设置有一上宽下窄的孔洞(15),并于下窄处的孔洞(15)结合有一止回阀(16);一固定基座(2),该固定基座的上、下端皆开设有一孔洞(21、22),并于其周缘至少环设有一个以上的进气孔(24);该固定基座(2)装设于平衡锤(14)上端的孔洞(15)内,并套设于充气止回阀(16)上;一活塞(3),该活塞(3)底端两侧分别向内延伸有一柱体(31),并于两柱体(31)间相连结有一圆锥柱体(32),致使活塞(3)的底端形成有两进气孔(33);该活塞(3)的圆锥柱体(32)装设于固定基座(2)上端的孔洞(21)内;一内导管(4),该内导管(4)为一贯穿的中空圆柱,于上端适当位置处至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输出孔(41),而于下端则环设有一环状的挡持部(42);该内导管的挡持部(42)装设结合于活塞(3)顶端中空处内;一固定套管(5),该固定套管(5)为一贯穿的中空圆柱,其内分别形成有上、中、下三种大小不同孔径(51、52、53);该固定套管(5)的底端结合于固定基座(2)顶端的凹孔(23)内;一下轴承(6),该下轴承(6)套设于内导管(4)的上端;一喷嘴(7),该喷嘴(7)的底端凹设有上窄下宽的凹孔(71),该凹孔(71)顶面中间处并贯穿一轴孔(72),并于轴孔(72)的顶端凹设有一凹孔(73),该轴孔(72)侧边适当位置处开设有一第一喷嘴口(74),并于喷嘴的周缘适当距离环设有第二及第三喷嘴口(75、76);该喷嘴(7)套设于下轴承(6)上;一上轴承(8),该上轴承(8)设置于喷嘴(7)顶端凹设的凹孔(73)内,并通过一螺栓(9)将其固结于内导管(4)的顶端;一活盖(10),该活盖(10)为一中空的半球体;该活盖(10)罩合于球体(1)的上球体(11),并与球体(1)相密合。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榴弹式灭火器,其特征在于该平衡锤(14)为不倒翁原理的设计结构。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榴弹式灭火器,其特征在于该球体(1)内的中空处为灭火药剂的容置处。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榴弹式灭火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第三喷嘴口(74、75、76)皆具有一斜向的切角。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榴弹式灭火器,其特征在于该活盖(10)与球体(1)的结合方式,是活盖(10)与球体(1)底座的接合处以焊锡点焊的方式点焊于两个焊点(101)对角处。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榴弹式灭火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套管(5)的上孔径(51)为喷嘴(7)与下轴承(6)的容置处。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榴弹式灭火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套管(5)的中孔径(52)固定内导管(4)于其内。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榴弹式灭火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套管(5)的下孔径(53)内设于其内作上下移动的活塞(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手榴弹式灭火器,是以手掷的方式抛进火场中,包括有一球体、一固定基座、一活塞、一内导管、一固定套管、一下轴承、一喷嘴、一上轴承、一活盖,主要具有两项设计要点(一)采用不倒翁原理设计的基座,如此当灭火器抛进火场后,便会自行站立,喷嘴才能发挥喷洒角度的功能;(二)通过多角度的感温喷嘴的设计,当本实用新型手榴弹式灭火器于火场高温下燃烧,该喷嘴受到内部CO
文档编号A62C3/02GK2649125SQ20032010517
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5日
发明者曹文通 申请人:曹文通, 吕学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