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全稳降逃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4679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全稳降逃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从高层楼房迅速安全撤离的地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全稳 降逃生器,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尤其适合在发生中型、大型、强型破坏性地震时能够从高层 楼房中迅速逃离和自救的,并能在空中悬浮的安全稳降的逃生器;其逃生速度和数量是高 楼滑逃生道的数倍,是楼梯口逃生的几十倍,并能做到整栋楼的每家每户能够同时逃生的 空悬浮安全稳降逃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现有的高楼逃生滑道、跳伞逃生、跳楼逃生、楼梯口逃生、电梯逃生、吊 绳逃生都是极端逃生的做法,根本不符合安全逃生的要求,也不具有任何安全保障性;众所 周知,地球上每小时都要发生约两次地震,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每年要发生150余次,应 急防震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都刻不容缓,否则都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均存在下列缺点和不 足之处1、高楼逃生滑道是唯一能与高层楼房配套的逃生装置,但目前很少有高楼装配, 由于该滑道滑行时具有恐惧心理,一般在五层以下的楼房还可以免强下滑,在六层以上的 楼房人们很难有胆量下滑,有的人论死也不敢下滑,即使能够下滑逃生,也得按顺序一个间 隔一段时间才能进行下一个人滑行,否则造成后一个滑行过程时会踹伤前一个人滑行者, 这就造成了时间上的延长,而不能做到迅速和同时逃离,所以高楼逃生滑道意义不大。2、跳伞逃生只能在50-80层高楼房使用,否则伞具无法打开,即使能够使用,也 还需要有一定技巧,所以一般逃生人员是无法使用的,根本不利于地震逃生使用,同时也是 难度最高的逃生工具。3、跳楼逃生是最危险的逃生方法,在二层以下楼房还可以尝试,三层以上楼房无 法尝试跳楼逃生,所以跳楼逃生根本不是逃生的办法。4、楼梯口逃生,如果是几层以下的楼房还可以进行,但要想从十几层以上高层楼 房的楼梯口逃生还是很难的,因为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更无法做到快速逃离,所以高层楼梯 口逃生也根本不可能安全逃生。5、电梯逃生一般在地震时,特别是在大地震时都会断电,所以电梯逃生根本就是 不可能生还。6、吊绳逃生从八九层高的楼房逃生还可以使用,但只适合中青年人使用,老人和 孩子根本不实用吊绳逃生,再说从十几层以上的高层楼房进行吊绳逃生也是十分危险的, 也根本不是逃生的办法,以上诸多缺点和不足之处,亟待改进。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地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全稳降逃生器,它能克服 极端逃生方法的高楼逃生滑道,跳伞逃生、跳楼逃生、楼梯口逃生、电梯逃生、吊绳逃生的缺 点和不足之处。其地震速救空悬浮安全稳降逃生器,它是由装人斗层、保护层、内保护充气 囊、长型装人站斗、人体进入口、固定人体背带、内气囊充气阀、充气管充气总阀门、安全保护气囊层、外加强安全保护气囊、外气囊充气阀、空悬浮稳降增减气囊圈、悬浮气囊充气阀、 下降减气缓气阀门和固定挂钩及承重挂带组成;首先在地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全稳降逃生 器的装人斗层与保护层形成一个内保护充气囊,从而形成一个长型装人站斗;在长型装人 站斗上部留有人体进入口,其正常保护充气囊应该是上部宽大(下部小于上部),以保持地 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全稳降逃生器能够垂直移动和下降;在人体进入口配备并装置有固定 人体背带,以防止人体不稳定,确保人体在长型装人站斗内的稳定性,并保证了地震速救自 救空悬浮安全稳降逃生器的安全稳定性;在保护层顶部装置有气囊内充气阀,内气囊充气 阀与充气管连接,在充气管顶端装置有充气总阀门;充气总阀门与交直流两用快速充气机 配套使用,以达到快速充气和无电时充气;为了进一步保障人生安全,再在保护层的外层再 装置一层安全保护囊层,从而再次形成加强安全保护气囊,其加强安全保护气囊也应该为 上部宽大(下部小于上部),以防止地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全稳降逃生器上下翻动或倒立; 在安全保护气囊层上中部装置有外气囊充气阀,外气囊充气阀与充气管连接,充气管顶端 与充气总阀门连接,以便于达到同时充气;为确保人体进入长型装人站斗后不会快速下降, 再在安全保护气囊层的上部再装置一圈空悬浮稳降增减气囊圈,在空悬浮稳降增减气囊圈 的下部装置有悬浮气囊充气阀,悬浮气囊充气阀与充气管连接,充气管顶端与充气总阀门 连接,以保证能与内充气阀和外充气阀同时充足气体;其内保护充气囊、外加强安全保护气 囊和空悬浮稳降增减气囊圈应设计为独立性能的同等充气量的气囊,以保证能够做到在同 一时间内充完气体,大大提高了时间效率,其独立性能的气囊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人生安 全和安全稳降,即使损坏一个气囊,还有其中两个可以完全保护人生生命安全,其空悬浮稳 降增减气囊圈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过快下降的恐惧心理;当人乘坐时,尤如在乘坐电梯和 乘坐揽车一般,并能做到缓慢下降和缓慢运动,十分稳定;在空悬浮稳降增减气囊圈上再装 置有下降减气缓气阀门,当体型过轻的人乘坐时,可拔起下降减气缓气阀门,即可缓慢下降 到地面,不会对人造成任何伤害和恐惧心理。当人使用时,将地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全稳降 逃生器的固定挂钩及承重挂带向窗户栏杆上一挂,启动自动交直流两用快速充气机即能迅 速充足90%气体,取下充气装置后,人可立刻进入长型装人站斗,再取下固定挂钩及承重挂 带的挂钩即可迅速飘离高层楼房。该地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全稳降逃生器由高强度尼龙 PVC材料或尼龙塑料充气超强材料制成,由于采用三个独立气囊所以安全系数极高。非常实 用,极其完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从高层楼房迅速撤离和安全逃生,其逃生速度和 数量是高楼逃生滑道的数倍,是楼梯口逃生的几十倍,并能做到整栋楼的每家每户能够同 时逃生;尤如乘坐电梯和揽车一般,十分稳定;该逃生器不会对人造成任保伤害和恐惧心 理,具有速救自救逃生和保护人生生命安全的最大优点,极其完美。根据本技术还可以制造出各式各样和大小不等的地震速救自救完全稳降逃生器, 极其完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用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地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全稳降逃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内保护气囊、长型装人站斗、外加强安全保护气囊构造示意图。[0016]图中,1、地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全稳降逃生器;2、装人斗层3、保护层;4、内保护 充气囊;5、长型装人站斗;6、人体进入口 ;7、固定人体背带;8、内充气阀;9、充气管;10、充 气总阀门;11、安全保护气囊层;12、外加强安全保护气囊;13、外气囊充气阀;14、空悬浮稳 降增减气囊圈;15、悬浮气囊充气阀;16、下降减气缓气阀门17、固定挂钩及承重挂带。
具体实施方式
兹结合附图对一种地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全稳降逃生器的结构作详细叙述参见
图1、2,将地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全稳降逃生器(1)的装人斗层(2)与保护 层( 形成一个内保护充气囊G),从而形成一个长型装人站斗(5);在长型装人站斗(5) 上部留有人体进入口(6),其内保护充气囊(4)应该是上部宽大(下部小于上部),以保持 地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全稳降逃生器(1)能够垂直移动和下降;在人体进入口(6)配备并 装置有固定人体背带(7),以防止人体不稳定,确保人体在长型装人站斗(5)内的稳定性, 并保证了地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全稳降逃生器(1)的安全稳定性;在保护层(3)顶部装置 有内气囊充气阀(8),内充气阀(8)与充气管(9)连接,在充气管(9)顶端装置有充气总阀 门(10);充气总阀门(10)与交直流两用快速充气机配套使用,以达到快速充气和无电时充 气;为了进一步保障人生安全,再在保护层(3)的外层再装置一层安全保护囊层(11),从而 再次形成外加强安全保护气囊(12),其外加强安全保护气囊(12)也应该为上部宽大(下部 小于上部),以防止地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全稳降逃生器(1)上下翻动或倒立;在安全保护 气囊层(11)上中部装置有外气囊充气阀(13),外气囊充气阀(1 与充气管(9)连接,充 气管(9)顶端与充气总阀门(10)连接,以便于达到同时充足气体;为确保人体进入长型装 人站斗( 后不会快速下降,再在安全保护气囊层(11)的上部再装置一圈空悬浮稳降增减 气囊圈(14),在空悬浮稳降增减气囊圈(14)的下部装置有悬浮气囊充气阀(15),悬浮气囊 充气阀(15)与充气管(9)连接,充气管(9)顶端与充气总阀门(10)连接,以保证能与内气 囊充气阀(8)和外气囊充气阀(13)同时充完气;其内保护充气囊G)、外加强安全保护气 囊(1 和空悬浮稳降增减气囊圈(14)应设计为独立的同等充气量的气囊,以保证能够做 到同时充完气体,大大提高了时间效率;其独立性能的气囊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气囊安全 性和安全稳降,极大地克服了过快下降的恐惧心理;当人乘坐时,尤如在乘坐电梯和乘坐 揽车一般,并能做到缓慢下降和缓慢运动,十分稳定;在空悬浮稳降增减气囊圈(14)上再 装置有下降减气缓气阀门(16),当体型过轻的人乘坐时,可拔起下降减气缓气阀门(16), 即可缓慢下降到地面,不会对人造成任何伤害和恐惧心理。当人使用时,将地震速救自救空 悬浮安全稳降逃生器(1)的固定挂钩及承重挂带(17)向窗户栏杆上一挂,启动交直流两用 快速充气机即能迅速充足气体,取下充气装置后,人可立刻进入长型装人站斗( ,再取下 固定挂钩及承重挂带(17)的挂钩即可迅速飘离高层楼房,非常实用,极其完善。
权利要求1. 一种地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全隐降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将地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 全稳降逃生器(1)的装人斗层(2)与保护层(3)形成一个内保护充气囊G),并形成一个长 型装人站斗(5);在长型装人站斗( 上部留有人体进入口(6);在人体进入口(6)配备并 装置有固定人体背带(7);在保护层( 顶部装置有内气囊充气阀(8),内气囊充气阀(8) 与充气管(9)连接,在充气管(9)顶端装置有充气总阀门(10);再在保护层C3)的外层再装 置一层安全保护囊层(11),其外加强安全保护气囊(12)也应该为上部宽大;在安全保护气 囊层(11)上中部装置有外气囊充气阀(13),外气囊充气阀(1 与充气管(9)连接,充气管 (9)顶端与充气总阀门(10)连接;再在安全保护气囊层(11)的上部再装置一圈空悬浮稳 降增减气囊圈(14),在空悬浮稳降增减气囊圈(14)的下部装置有悬浮气囊充气阀(15),悬 浮气囊充气阀(1 与充气管(9)连接,充气管(9)顶端与充气总阀门(10)连接,以保证能 与内气囊充气阀(8)和外气囊充气阀(1 同时充足气体;在空悬浮稳降增减气囊圈(14) 上再装置有下降减气缓气阀门(16);在人体进入口(6)装置有固定挂钩及承重挂带(17)。
专利摘要一种地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全稳降逃生器,它是由装人斗层、保护层、内保护充气囊、长型装人站斗、人体进入口、固定人体背带、内气囊充气阀、充气总阀门、充气管安全保护气囊层、外加强安全保护气囊、外气囊充气阀、空悬浮稳降增减气囊圈、悬浮气囊充气阀、下降减气缓气阀门和固定挂钩及承重挂带组成;并能够从高层楼房迅速撤离和安全逃生,其逃生速度和数量是高楼逃生滑道的数倍,是楼梯口逃生的几十倍,而且能够做到整栋楼的每家每户都能够同时逃生;该逃生器尤如乘坐电梯和揽车一般,并能做到缓慢下降和缓慢运动,不会对人造成任保伤害和恐惧心理,具有速救自救逃生和保护人生生命安全的最大优点。
文档编号A62B1/02GK201832293SQ20102014579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1日
发明者万金林, 严华平 申请人:万金林, 严华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