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氧化碳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2540阅读:8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氧化碳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有毒气体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森林灭火车的驾驶室进行一氧化碳防护的装置。



背景技术:

森林灭火车是一种用于对森林或者草原进行灭火的特种消防车。在森林灭火车执行灭火任务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外界的浓烟进入森林灭火车的驾驶室、威胁驾驶员的生命安全,森林灭火车的驾驶室必须为密封状态。

在执行灭火任务时,森林灭火车移动缓慢,往往在一个位置上停留数分钟,甚至是数十分钟。在森林灭火车停留的时间里,其发动机为怠速空转状态。处于怠速空转状态的发动机,因其内部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氧化碳。

然而,此时森林灭火车的驾驶室为密封状态,因此驾驶室内的驾驶员极易一氧化碳中毒。由此,在森林灭火车的驾驶室内设置一氧化碳防护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通常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器和一氧化碳吸收器。但是,一氧化碳吸收器吸收一氧化碳的速率有限,驾驶室内的驾驶员在一氧化碳吸收器工作的过程中,仍然会吸入部分一氧化碳,对自身造成一定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因现有一氧化碳防护装置吸收一氧化碳的速率有限,而导致的被保护者仍有可能中毒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一氧化碳防护装置。

所述一氧化碳防护装置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控制器、一氧化碳吸收器、报警器、一氧化碳防毒面罩和蓄电池;

所述一氧化碳防毒面罩置于设置在森林灭火车驾驶室顶部的储存箱内,并通过连接件与储存箱连接;

所述储存箱设置有电磁锁,所述储存箱的箱门朝下;

当所述储存箱的箱门打开时,所述一氧化碳防毒面罩能够掉落至驾驶位的正前方;

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电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一氧化碳吸收器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报警器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磁锁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一氧化碳吸收器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吸收所述驾驶室内的一氧化碳;

所述报警器用于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对驾驶员进行报警;

所述电磁锁用于根据第三控制信号,使所述储存箱的箱门打开;

所述蓄电池用于为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控制器、一氧化碳吸收器、报警器和电磁锁提供工作所需电能;

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森林灭火车的车载发电机连接,并与所述森林灭火车的车载蓄电池并列运行。

优选的是,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为半导体一氧化碳传感器、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或红外一氧化碳传感器。

优选的是,所述一氧化碳吸收器包括壳体、第一U型管、真空抽气泵和第二U型管;

所述第一U型管、真空抽气泵和第二U型管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所述第一U型管的一端与所述真空抽气泵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U型管的一端与所述真空抽气泵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U型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U型管的另一端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在所述第一U型管和所述第二U型管的内壁上,均设置有霍加拉特剂。

优选的是,所述报警器包括绿灯、红灯和蜂鸣器;

当所述报警器未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绿灯发光,红灯不发光,蜂鸣器关闭;

当所述报警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绿灯不发光,红灯发光,蜂鸣器开启。

优选的是,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驾驶室的顶部。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件为弹力绳。

优选的是,所述一氧化碳防毒面罩还与氧气瓶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绿灯和红灯均为LED。

本发明提出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与现有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相比,主要增加了一氧化碳防毒面罩。当森林灭火车的驾驶室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超出预设的人体安全值时,一氧化碳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电信号,控制器根据其接收到的电信号向电磁锁发送第三控制信号。电磁锁收到第三控制信号后,储存箱的箱门打开,一氧化碳防毒面罩从储存箱的内部掉落至驾驶位的正前方。驾驶员通过佩戴一氧化碳防毒面罩,能够防止自身在一氧化碳吸收器吸收一氧化碳的过程中,吸入部分一氧化碳。因此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一氧化碳防护装置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氧化碳吸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一氧化碳防护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下面结合图1详细地说明本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1、控制器2、一氧化碳吸收器3、报警器4、一氧化碳防毒面罩7和蓄电池。具体地,一氧化碳防毒面罩7置于设置在森林灭火车驾驶室顶部的储存箱6内,并通过连接件与储存箱6连接。

储存箱6设置有电磁锁5,储存箱6的箱门朝下。

当储存箱6的箱门打开时,一氧化碳防毒面罩7能够掉落至驾驶位的正前方。

一氧化碳传感器1的电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2的电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2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与一氧化碳吸收器3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2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报警器4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2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电磁锁5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一氧化碳吸收器3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吸收驾驶室内的一氧化碳。

报警器4用于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对驾驶员进行报警。

电磁锁5用于根据第三控制信号,使储存箱6的箱门打开。

蓄电池用于为一氧化碳传感器1、控制器2、一氧化碳吸收器3、报警器4和电磁锁5提供工作所需电能。

蓄电池与森林灭火车的车载发电机连接,并与森林灭火车的车载蓄电池并列运行。

本实施例中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与现有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相比,主要增加了一氧化碳防毒面罩7。当森林灭火车的驾驶室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超出预设的人体安全值时,一氧化碳传感器1向控制器2发送电信号,控制器2根据其接收到的电信号向电磁锁5发送第三控制信号。电磁锁5收到第三控制信号后,储存箱6的箱门打开,一氧化碳防毒面罩7从储存箱6的内部掉落至驾驶位的正前方。驾驶员通过佩戴一氧化碳防毒面罩7,能够防止自身在一氧化碳吸收器3吸收一氧化碳的过程中,吸入部分一氧化碳。因此本实施例中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能够解决因现有一氧化碳防护装置吸收一氧化碳的速率有限,而导致的被保护者仍有可能中毒的问题。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一中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作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中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所包括的一氧化碳传感器为半导体一氧化碳传感器、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或红外一氧化碳传感器。

半导体一氧化碳传感器恒温在200℃左右时能够做出快速响应,其使用寿命长达五年,价格低廉。

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具有零功耗、无需加热、线性测量范围广和选择性高等优点,非常适合与低功耗的检测电路配合使用。

红外一氧化碳传感器具有极高的测量灵敏度、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与半导体一氧化碳传感器和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相比,其抗交叉气体干扰的能力最强。

实施例三:下面结合图2详细地说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一中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作进一步限定。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氧化碳吸收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其一氧化碳吸收器主要包括壳体8、第一U型管9、真空抽气泵10和第二U型管11。

第一U型管9、真空抽气泵10和第二U型管11均位于壳体8的内部。

第一U型管9的一端与真空抽气泵10的进气口连接。第二U型管11的一端与真空抽气泵10的出气口连接。第一U型管9的另一端和第二U型管11的另一端均设置在壳体8上。

在第一U型管9和第二U型管11的内壁上,均设置有霍加拉特剂。

本实施例中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采用真空抽气泵10作为驾驶室内空气循环的动力单元。真空抽气泵10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连接有U型管。设置于U型管内壁上的霍加拉特剂具有极强的一氧化碳吸收能力。而U型管的造型设计,更是增大了空气与管壁的接触面积,延长了空气与管壁的接触时间,有助于霍加拉特剂对一氧化碳的吸收。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一中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作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中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其报警器包括绿灯、红灯和蜂鸣器。

当报警器未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绿灯发光,红灯不发光,蜂鸣器关闭。

当报警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绿灯发光,红灯不发光,蜂鸣器开启。

本实施例中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绿灯、红灯和蜂鸣器均设置在驾驶室的仪表盘上。如此设计能够使驾驶员在第一时间收到报警信号。

实施例五: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一中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作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中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其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在驾驶室的顶部。

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因此当发动机产生的一氧化碳进入驾驶室后,会聚积在驾驶室的顶部。由此,本实施例将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在驾驶室的顶部,有助于一氧化碳传感器对一氧化碳进行有效地监测。

实施例六: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一中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作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中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其连接件为弹力绳。

本实施例中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采用弹力绳作为连接件,方便驾驶员在佩戴一氧化碳防毒面罩时,在驾驶室内移动。

实施例七: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一中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作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中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其一氧化碳防毒面罩还与氧气瓶连接。

实施例八: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四中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作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中的一氧化碳防护装置,其绿灯和红灯均为LED。

LED具有亮度高、低功耗、寿命长、启动快、功率小和无频闪等优点。

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