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可更换的防尘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417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过滤器可更换的防尘面罩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8月30日在韩国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16-0111036的韩国专利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防尘面罩,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过滤器可更换的防尘面罩,其中单独的透气过滤器被组装到面罩主体。



背景技术:

防尘面罩是呼吸器官防护用具,其被放置在脸部上使得使用者在工作场所等不会吸入飘浮在空气中的例如细菌或灰尘等杂质,防尘面罩通常由透气性纤维材料制成。

通常,防尘面罩可以分为具有杯子形状的杯型防尘面罩和可折叠成扁平形状的可折叠防尘面罩。

在授权公告号为10-0531054的韩国专利和公开号为10-2008-0102881的韩国未审专利中公开了关于可折叠防尘面罩的技术。

授权公告号为10-0531054的韩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吸入式面罩,其中诸如排气阀的部件通过印刷的粘合剂贴片被固定到呼吸器主体上。此外,授权公告号为10-0531054的韩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通过如下来制造吸入式面罩的方法:依次供应过滤材料、覆盖纤维网材料、泡沫材料等,将这些材料结合在一起形成纤维网组件,然后将纤维网组件分割成单独的单位面罩。

公开号为10-2008-0102881的韩国未审专利公开了一种面罩,包括基板、上板和下板,其中在展开状态下,基板向外弯曲。在该面罩中,基板被分为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具有向外弯曲的形状,并且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宽度从中心部分到两端逐渐减小。

然而,如果使用现有的面罩,则需要沿着脸部轮廓弯曲金属丝部分,这在使用上是麻烦的,并且当面罩主体紧密粘合在脸部时还可能引起皮肤疼痛。

作为替代方案,市面上有一种产品,其中海绵被附加到面罩的鼻子附近的衬里以对应于金属丝部分,从而减轻皮肤的疼痛。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脸部的皮肤可能被海绵压迫,这可能导致皮肤痕迹。此外,由于在海绵的两端形成与海绵一样厚的台阶,因此可能在面罩主体和脸部之间产生间隙,使得通过间隙引入杂质。

此外,由于过滤器具有复杂的安装结构,所以现有的防尘面罩可能不容易制造,并且过滤器的管理或更换也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公开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因此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过滤器可更换的防尘面罩,其中过滤器被可拆卸地组装到面罩主体的内表面从而容易被更换。

本公开还旨在提供一种过滤器可更换的面罩,其被配置为,当使用者佩戴面罩时,使得面罩主体可以柔软地贴合到脸部而不会对皮肤造成任何压力或刺激。

技术方案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过滤器可更换的防尘面罩,包括:面罩主体,所述面罩主体具有脸部容纳部;翼部,所述翼部被固定在所述面罩主体的内表面的周缘,并具有预定宽度;过滤构件,所述过滤构件布置在所述面罩主体中以与所述面罩主体重叠并且具有可拆卸地插入到所述翼部中以防止所述过滤构件向外分离的边缘;和佩戴绳,所述佩戴绳分别结合到所述面罩主体的两侧。

面罩主体可以由柔性织物材料制成。

翼部可以通过缝合与面罩主体的周缘结合。

面罩主体基于在其中心处沿竖直方向形成的折叠部可折叠。

翼部可以被构造为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的组合,所述第一翼部相对位于所述面罩主体的上边缘处,所述第二翼部相对位于所述第一翼部的下部。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过滤器可更换的防尘面罩具有以下效果。

第一,通过使用形成在面罩主体上的翼部,可以方便地组装过滤构件并且容易地用新的过滤构件将其更换。

第二,可以在过滤构件分离的状态下方便地洗涤由织物材料制成的面罩主体。

第三,当使用者佩戴面罩时,可以通过形成在面罩主体的边缘处的翼部来柔软地将面罩主体贴合到脸部,从而防止在面罩主体与脸部之间形成间隙,从而防止杂质被引入其中并且还防止造成皮肤疼痛。

第四,由于可以通过翼部、加强线等将面罩主体稳定地保持在与脸部紧密贴合的状态,所以本公开的面罩在佩戴时产生较少的疲劳,因此可有效地应用于需要长时间佩戴的医用面罩或防尘面罩。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且与前述公开内容一起用于提供对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的进一步理解,因此,本公开不被解释为仅限于附图。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过滤器可更换的防尘面罩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在图1的过滤器可更换的防尘面罩中分离了过滤构件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图3的变型例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可更换的防尘面罩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在图5的过滤器可更换的防尘面罩中分离了过滤构件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过滤器可更换的防尘面罩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在图1的过滤器可更换的防尘面罩中分离了过滤构件的后视图,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参考图1至图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过滤器可更换的防尘面罩包括由柔性纤维材料制成的面罩主体100、设置在面罩主体100的周缘处的翼部101和分别结合到面罩主体100的两侧的佩戴绳120。

面罩主体100使用柔性织物材料形成以具有透气性并且是可折叠的。在面罩主体100的内侧设有脸部容纳部,以在使用者佩戴面罩时至少容纳使用者的鼻子和唇部。面罩主体100可以由单层织物或两层以上的织物形成。

面罩主体100基于在其中心处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折叠部可折叠。这里,折叠部是以面罩主体100的前表面为基准的、其左右区域的边界。折叠部的轮廓可以被构造成具有弧形或斜线和凸弧的组合,从而符合使用者的脸部形状。

折叠部具有通过缝制形成的中心线103。中心线103可以形成为与折叠部的整个区域一致,或者可以仅形成在折叠部的部分区域中。中心线103可以通过将面罩织物的经切割而彼此分离的两个边缘缝合以彼此拼接而形成。作为替选,中心线103也可以通过将面罩主体100的一部分折叠后对其进行缝合而形成。

此外,在中心线103的两侧也可以倾斜地设置加强线。加强线形成为从面罩主体100的两个边缘朝向中心线103延伸,从而加强面罩主体100并形成与脸部形状一致的易于佩戴的立体结构。类似于中心线103,加强线也通过缝合面罩主体100而形成。加强线从面罩主体100的两个边缘点向内倾斜地延伸,这有利于防止面罩主体100的下垂,同时也在人体工程学方面有利。

翼部101布置在面罩主体100的整个周缘。例如,翼部101通过结合由具有预定宽度(例如几厘米)的织物材料制成的条带而形成。这里,翼部101可以通过缝合以拼接面罩主体100的边缘部而形成。由于翼部101由与面罩主体100类似的柔性织物材料制成,所以当使用者佩戴面罩时,面罩主体100的形状可转换为立体形状,因此翼部101从其折叠状态被略微抬起,使得其外表面接触使用者的脸部。由于如上所述翼部101以表面接触的方式紧贴到脸部表面上,所以避免了在面罩主体100和脸部之间产生间隙,这可以防止引入杂质。

翼部101可以被构造为第一翼部101a和第二翼部101b的组合,第一翼部101a相对位于面罩主体100的上边缘,第二翼部101b相对位于第一翼部101a的下部。如果翼部101不具有一体式形式而是如上所述由两部分组成,则当面罩主体100从折叠状态转换成立体状态时,面罩主体100可以容易地形成杯状,并且还防止翼部101在面罩主体100中被过度抬起,这使得过滤构件110能够被更稳定地设置。此时,翼部101可以被构造成使得第一翼部101a的端部和第二翼部101b的端部分别具有在面罩主体100的两侧彼此重叠的重叠部102。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翼部101a和第二翼部101b紧贴在脸部时,可以使对皮肤的刺激最小化。

如图3所示,翼部101可以如下被结合到面罩主体100上:将织物材料片布置成从面罩主体100的边缘的内侧一体地延伸到其外侧,然后在织物材料片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与面罩体100的内侧和外侧接触的状态下将织物材料片缝合。因此,翼部101在位于面罩主体的边缘的内侧的部分具有“u”形截面,从而确保用以支撑过滤构件110的刚性。

可替选地,如图4所示,翼部105也可以被折叠成具有“u”形截面,以确保能够支撑过滤构件110的刚性并且布置在面罩主体100的内边缘处,并且单独的收尾(finish)构件106可以在同时包围翼部105和面罩主体100的边缘的状态下被缝合以与翼部105结合。即使翼部105以这种方式安装,翼部105也可以如同前一个实施方式被构造为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的组。其详细结构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且不再详细说明。

过滤构件110由透气性纤维材料形成。这里,具有过滤功能的透气性纤维可以选自微丝纤维网、织物膜纤维网、纺织织物纤维网或无纺织物纤维网或它们的组合。当使用者佩戴面罩时,在过滤构件110的内侧设置有脸部容纳部,以至少容纳使用者的鼻子和唇部。由于过滤构件110的内侧与皮肤直接接触,所以不同于其外侧,过滤构件110的内侧可以由不会对皮肤产生刺激的纤维制成。为此,过滤构件110可以由单层织物或两层以上的织物形成。过滤构件110可以由保持半球形的材料制成。作为替选,过滤构件110可以由柔性纤维材料制成,从而在携带时被折叠。

过滤构件110设置在面罩主体100的内侧以与面罩主体100重叠。此外,过滤构件110的边缘可拆卸地插入到翼部101、105中,以防止过滤构件110分离。换句话说,在将过滤构件110组装到面罩主体100的状态下,过滤构件110的整个周缘保持被插入在面罩主体100的内侧和翼部101、105之间的状态,从而防止过滤构件110分离。

佩戴绳120分别结合在面罩主体100的两侧,当使用者佩戴面罩时,被悬挂在使用者的耳朵上以支撑面罩主体100。佩戴绳120可以使用弹性绳形成环形。佩戴绳120的环形可以通过借助于装订(stapling)或缝合将预定长度的绳的两端附接到面罩主体100来形成。

如上所述构造的过滤器可更换的防尘面罩在将面罩主体100从折叠状态转换成大致杯状的状态下被佩戴。

由于面罩主体100被转换成立体形状,所以与面罩主体100的整个内周边缘结合的翼部101、105从折叠状态被稍微抬起,使得其外表面紧贴于脸部。在这种情况下,在面罩主体100与鼻子以及下巴之间不会形成间隙,而这可有效地防止引入杂质。

此外,过滤构件110被组装到面罩主体100的内侧以与面罩主体100重叠,并且过滤构件110的周缘由翼部101、105支撑,使得过滤构件110不会向外分离。因此,当使用者佩戴面罩时,过滤构件110稳定地保持其与面罩主体100重叠的状态。

在使用者完成使用防尘面罩之后,使用者可以通过将过滤构件110拉出面罩主体100而将过滤构件110容易地分离。

此后,如果使用者想要更换新的过滤器构件110后再次佩戴防尘面罩,则使用者可以将新的过滤构件110布置在面罩主体100的内侧,并且将过滤器构件110全部边缘推入翼部101、105,从而方便地组装防尘面罩。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可更换的防尘面罩的外观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在图5的过滤器可更换的防尘面罩中分离了过滤构件的后视图。

如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可更换的防尘面罩被构造成使得佩戴绳120延伸到面罩主体100的周缘并被缝合以与面罩主体100一体化。

翼部101可以通过将织物材料片缝合到面罩主体100的边缘的内侧而被结合。翼部101被构造为第一翼部101a和第二翼部101b的组合,第一翼部101a相对位于面罩主体100的上边缘处,第二翼部101b相对位于第一翼部101a的下部。这里,翼部101可以被构造成使得第一翼部101a的端部和第二翼部101b的端部分别具有在面罩主体100的两侧彼此重叠的重叠部102。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翼部101a和第二翼部101b紧贴在脸部时,可以使对皮肤的刺激最小化。在第一翼部101a和第二翼部101b彼此重叠的重叠部102处,第二翼部101b位于相对位于上部的第一翼部101a的内侧,以使佩戴感觉最大化。

过滤构件110被组装到面罩主体100的内侧以与面罩主体100重叠,并且过滤构件110的周缘由第一翼部101a和第二翼部101b支撑,使得过滤器构件110不向外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佩戴绳120与面罩主体100的周缘连接,所以当面罩两侧的佩戴绳120被进一步展开时,面罩主体100更容易具有符合脸部形状的立体形状。在这种状态下,可以通过将过滤构件110布置为与面罩体100的内侧重叠并将过滤构件110的全部边缘推入第一翼部101a和第二翼部101b来方便地组装面罩。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公开的过滤器可更换的防尘面罩允许方便地更换过滤器并且在佩戴时产生较少的疲劳,因此可有效地应用于需要长时间佩戴的医用面罩或防尘面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