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缓冲装置以及具有该轴向缓冲装置的防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8954发布日期:2018-12-11 23:5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轴向缓冲装置以及具有该轴向缓冲装置的防坠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缓冲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轴向缓冲装置与防坠器。

背景技术

一般在屋顶、工厂、电梯维修、造船、航天基地、建筑工地等高空作业场所中,多半会吁请人员在作业时,配备防坠器(止坠器)等安全部件,该防坠器连接有一安全带搭配使用,而该安全带的一端系在工作人员的身上,由此,当工作人员不慎从高空坠落时,其防坠器可对该安全带作紧急锁止或缓冲的动作,防止人员继续坠落或用来缓冲人员的坠落速度,进而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目前市面可见的防坠器主要有以下几种样式,举例来说,有一种设计是在防坠器的安全带的结构上作可弹性拉伸的设计,由此,当系有安全带的人员坠落时,其可弹性拉伸的安全带可用来缓冲、减缓人员的坠落速度。然而,这样的设计须考虑到安全带的长度、弹性拉伸系数、所配合的高空作业的高度以及人员体重等因素,且假使作业高度与安全带的理想作用长度配合不佳时,很有可能的是,安全带回弹不及而人员却已坠落至地面,而有所缺失。

另外,有一种防坠器的设计在于,其安全带的其中一段交迭地缝合,由此,当人员坠落时,其安全带交迭缝合的部位将因受力而被扯开,以吸收人员部分的坠落能量,来达到缓冲的效果。但这样的设计对安全带会产生结构上的破坏,以至于安全带的强度、承载力下降,而有危险之虞。

除此之外,另有一种防坠器采取快速锁止的方式,亦即,当人员坠落而产生瞬间的拉力时,防坠器将紧急锁止其安全带以使安全带不续落,其中,这样的设计虽然可达到立即阻止人员坠落的效果,然而在其紧急停止的瞬间所产生的瞬间冲击力(如g-force)与反作用力,将可能导致人员得内伤甚至是有骨骼断裂的意外情况发生,而有尚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向缓冲装置以及具有该轴向缓冲装置的防坠器,透过该轴向缓冲装置的设计,可有助于缓冲所应用对象的下坠速度与下坠距离,例如应用在防坠器时,有助于缓冲防坠器所连接的使用者或物品的下坠速度与下坠距离,除此之外,该轴向缓冲装置还可应用连接于其他对象上,诸如:拉环(pullring)、吊环(hoistring)、吊钩(hook)、绳索等,以提供良好的缓冲机制。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轴向缓冲装置,包括:一缓冲柱,具有一第一摩擦面;以及一缓冲件,具有一第二摩擦面,与该第一摩擦面相接触;当该缓冲柱与该缓冲件当中的一个所承受的作用力大于一预定值时,该缓冲件克服与该缓冲柱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使得该缓冲件与该缓冲柱之间产生摩擦滑动。

其中,该轴向缓冲装置包括一第一弹簧,与该缓冲柱连接,用以提供该缓冲柱一弹力。

其中,该第一弹簧套设于该缓冲柱上,且该第一弹簧具有两端,其一端连接于该缓冲柱,另一端连接于该缓冲件。

其中,该轴向缓冲装置包括一第二弹簧,套设于该缓冲柱上,且位于该第一弹簧与该缓冲柱之间,该第二弹簧具有两端,其一端连接于该缓冲柱,另一端连接于该缓冲件。

其中,该缓冲柱的外周面构成该第一摩擦面;该缓冲件具有一穿孔,该穿孔的内周面构成该第二摩擦面,且该第二摩擦面与该第一摩擦面为干涉配合。

其中,该缓冲件包括一支架以及一第一缓冲环,该支架容置有该第一缓冲环与该缓冲柱;该第一缓冲环套设于该缓冲柱上,且该第一缓冲环具有该第二摩擦面。

其中,该轴向缓冲装置包括一第一弹簧,套设于该缓冲柱上,且该第一弹簧具有两端,其一端连接于该缓冲柱,另一端连接于该第一缓冲环。

其中,该轴向缓冲装置包括一第二弹簧,套设于该缓冲柱上,且位于该第一弹簧与该缓冲柱之间,该第二弹簧具有两端,其一端连接于该缓冲柱,另一端连接于该第一缓冲环。

其中,该缓冲件包括一第二缓冲环,套设于该缓冲柱上,且该第二缓冲环具有一第三摩擦面,与该缓冲柱的该第一摩擦面相配合;该轴向缓冲装置包括一第一弹簧以及一第二弹簧,该第一弹簧套设于该缓冲柱上,且位于该第一缓冲环与该第二缓冲环之间,且其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缓冲环以及该第二缓冲环;该第二弹簧套设于该缓冲柱上,且其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二缓冲环与该缓冲柱。

其中,该轴向缓冲装置包括另一缓冲柱,且所述两个缓冲柱同轴设置;其中该缓冲件包括一支架、一第一缓冲环以及一第二缓冲环,该支架容置有所述两个缓冲柱、该第一缓冲环以及该第二缓冲环;该第一缓冲环套接于该缓冲柱,且具有该第二摩擦面;该第二缓冲环套接于该另一缓冲柱,且该第二缓冲环具有一第三摩擦面与该另一缓冲柱的一第四摩擦面相接触。

其中,该轴向缓冲装置包括至少一弹簧,套设于所述两个缓冲柱的其中之一。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防坠器,用于与一安全带连接,其包括:一架体;一转动件,设置于该架体中,用以卷绕该安全带;以及一如前述的轴向缓冲装置,该缓冲柱与该缓冲件当中的一个与一吊挂点连接,另一个与该架体连接。

其中,所述防坠器包括一制动装置以及一外壳,该制动装置设置于该转动件上,用以限制该转动件转动;该外壳包括有相对接组合的一第一半壳以及一第二半壳,该第一半壳内设置有一第一隔板,该第二半壳内设置有一第二隔板,与该第一隔板相对;该转动件设置于该外壳中且位于该第一隔板与该第二隔板的一侧,该制动装置设置于该外壳中且位于该第一隔板以及该第二隔板的另一侧。

其中该转动件包括一轴杆以及一转鼓,该制动装置设置于该轴杆上,该转鼓套设于该轴杆上,且与该轴杆同轴转动。

其中,该转鼓与该轴杆为干涉配合。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通过轴向缓冲装置中的缓冲柱与缓冲件之间摩擦面的配合,当缓冲柱或缓冲件的其中之一受到大于一预定值的作用力时,缓冲柱与缓冲件之间将产生摩擦滑动,用于缓冲、吸收或抵销该作用力,例如,当应用于防坠器时,便可缓冲安全带所连接的人员或物品的下坠冲力,并降低其下坠速度、降低伤害,以及降低回弹而造成二次伤害的机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第一实施例的轴向缓冲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上述实施例的轴向缓冲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坠器的立体图;

图4为上述实施例的防坠器的分解图;

图5及图6为图4的a-a方向剖视图,揭示缓冲柱与缓冲件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前后的状态;

图7为防坠器坠落测试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防坠器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一第二实施例的轴向缓冲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第三实施例的轴向缓冲装置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第四实施例的轴向缓冲装置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轴向缓冲装置应用于吊勾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轴向缓冲装置连接绳索的示意图。

100防坠器

10轴向缓冲装置

2缓冲柱2a第一摩擦面2b凸垣

4第一缓冲环4a第二摩擦面

6第一弹簧8支架8a穿孔

20架体

22顶板24侧板24a穿孔

24b穿孔25挡止件

30转动件

32轴杆34转鼓36安全带

40吊环

50制动装置

52制动盘52a凸部52b凹部

54制动块56复位弹簧

60回卷装置

62第一盖体64第二盖体66涡卷弹簧

70外壳

72第一半壳73第一隔板74第二半壳

75第二隔板

s螺栓

200防坠器

80缓冲件80a第二摩擦面

90缓冲柱90a第一摩擦面

92弹簧

300轴向缓冲装置

310缓冲柱312凸垣320支架

330第一缓冲环340第一弹簧350第二弹簧

360吊环370吊环

400轴向缓冲装置

410缓冲柱412凸垣420支架

430第一缓冲环440第二缓冲环450第一弹簧

460第二弹簧470吊环480吊环

500轴向缓冲装置

510第一缓冲柱520第二缓冲柱522凸垣

530支架540第一缓冲环550第二缓冲环

560弹簧570吊环580吊环

9吊环

11吊钩

12绳索

13物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第一实施例的轴向缓冲装置10,其包括有一缓冲柱2以及一缓冲件。

该缓冲柱2具有一第一摩擦面2a,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摩擦面2a为由该缓冲柱2的外周面所构成,另外,该缓冲柱2的一端还具有一凸垣2b,沿着缓冲柱2外周面向外凸伸形成。

该缓冲件具有一第二摩擦面,与该第一摩擦面2a相配合,本实施例中,该缓冲件包括有一第一缓冲环4,该第一缓冲环4具有一穿孔,该穿孔的内周面构成该第二摩擦面4a,该第一缓冲环4套设于该缓冲柱2上,且其第二摩擦面4a与该第一摩擦面2a相接触,并且本实施例当中,优选地,第一缓冲环4与缓冲柱2之间的配合关系为干涉配合(或称紧配合),另外,在其他应用上,还可采取过渡配合、过盈配合等配合方式。由此,当缓冲柱2或第一缓冲环4当中的一个所承受的作用力(例如作用在平行于缓冲柱2轴向上的分力)大于一预定值时,该第一缓冲环4将克服与该缓冲柱2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使得第一缓冲环4与缓冲柱2之间产生摩擦滑动,可缓冲、吸收或抵销该作用力。

另外,该轴向缓冲装置10还可进一步设置有一第一弹簧6与该缓冲柱2连接,用以提供该缓冲柱2一弹力,以进一步增加其缓冲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弹簧4套设于该缓冲柱2上,且该第一弹簧4具有两端,其一端用以连接于缓冲柱2的凸垣2b,另一端用以连接于第一缓冲环4。更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当中,该第一弹簧4为压缩弹簧,其两端分别抵接于缓冲柱2的凸垣2b与第一缓冲环4的表面,由此,当第一缓冲环4与缓冲柱2之间产生摩擦滑动,而使得第一缓冲环4往凸垣2b方向靠近时,该第一弹簧6将受到压缩,而其压缩后所产生的弹力将有助于缓冲该作用力。

请参照图3及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坠器100,其包括一架体20、一转动件30以及一轴向缓冲装置。

该架体20包括有一顶板22以及两个侧板24,该顶板22连接于该两个侧板24之间,且与该两个侧板24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供容置该转动件20;一该侧板24具有一穿孔24a,另一该侧板24具有一穿孔24b,且该穿孔24b与该穿孔24a共轴。

该转动件30包括一轴杆32以及一转鼓34,该轴杆32穿设于该穿孔24a中;而该转鼓34套设于该轴杆32上,且与该轴杆32同轴转动,该转鼓34用以卷绕一安全带36,该安全带36的一端可供连接至一工作人员身上,或者连接至工作人员所穿着的安全设备的一安全挂点上。一实施例当中,该转鼓34与该轴杆32为干涉配合(或称紧配合),例如可以是选择性地采过渡配合(transitionfit)或过盈配合(interferencefit)等配合设计,在轴杆32停止转动时,通过转鼓34与轴杆32为紧配合的设计,该转鼓34与轴杆32之间产生转动摩擦力,从而可缓冲安全带36被拉伸而下降的速度以及连接有安全带的工作人员的下降速度。但在其他应用上,所述轴杆32与转鼓34的配合关系,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向缓冲装置以前述实施例的轴向缓冲装置10的架构为例,因此,其架构不再赘述,此外,该轴向缓冲装置10的缓冲件进一步包括有一支架8,该支架8设置于该架体20上,例如本实施例中,该支架8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可供多个如螺栓等定位件穿设固定,以将该支架8定位于该架体20上,但在其他应用上,还可使用其他方式定位,而不以此为限。

该缓冲柱2与该缓冲件的其中之一与一吊挂点连接,另一个与该架体20连接。本实施例中,该缓冲柱2设于该架体20上,且该缓冲柱2的一端自该支架8的一穿孔8a穿出,该缓冲柱2与一吊挂点连接,本实施例中,该缓冲柱2的一端连接有一吊环40,该吊环40可吊挂或固定在一吊挂点上,并可与一挂绳搭配使用以与该吊挂点进行连接,其中,所述的吊挂点包括有但不限于钢筋、梁柱、钢索、缆绳等,使得该缓冲柱2间接或直接与吊挂点连接,另外,所述吊挂点也不以定点、锚定点为限,例如也可以是连接在绳索上,并可沿着绳索长度方向滑移的吊挂点。另外,另一实施例中,还可由缓冲柱2与架体20直接或间接连接,而支架8直接或间接与吊挂点连接,而不以上述说明为限。

另外,本实施例中,该防坠器100进一步包括一制动装置50、一回卷装置60以及一外壳70。

该制动装置50设置于该转动件30上,本实施例中,请配合图4及图5所示,该制动装置50包括一制动盘52、两个制动块54以及两个复位弹簧56。该制动盘52具有一凸部52a,该凸部52a穿置于侧板24的24b中,且该凸部52a上设有一凹部52b,与该轴杆32卡掣固定,由此,该制动盘52可与该轴杆32同轴转动。两个制动块54分别枢接于该制动盘52上,且各复位弹簧56的一端连接至一该制动块54,另一端连接至该制动盘52,以分别提供各制动块54一弹力,使得各该制动块54随时具有内缩定位之势。

该回卷装置60包括有一第一盖体62、一第二盖体64以及一涡卷弹簧66。该第一盖体62与该第二盖体64相结合,并围设有一供容纳该涡卷弹簧66的容置空间。该涡卷弹簧66的一端与该轴杆32连接,另一端与该第二盖体64连接,且随时具有卷收成卷之势。

该外壳70用以容纳轴向缓冲装置10、该架体20、转动件30、制动装置50、回卷装置60。特别的是,该外壳70包括有相对接组合的一第一半壳72以及一第二半壳74,该第一半壳72内设置有一第一隔板73,该第二半壳74内设置有一第二隔板75与该第一隔板73相对。该第一半壳72与该第二半壳74可通过如螺栓s的定位件相组合,且于该第一半壳72与该第二半壳74对接时,该第一隔板73与该第二隔板75相对接,而将该外壳70的容置空间分为两个部分,使得该架体20、转动件30位于该第一隔板73与该第二隔板75的一侧的容置空间中,该制动装置50位于该第一隔板73与该第二隔板75的另一侧的容置空间中。通过第一隔板73与第二隔板75的设计,将转动件30与制动装置50进行隔离,以降低及避免该转动件30卷绕的安全带36所可能带来的灰尘等异物侵入或附着于制动装置50上,而影响制动装置50的作动的机会。另外,该涡卷弹簧66收纳于第一盖体62以及第二盖体64中,因此,同样具有隔绝灰尘等异物侵入的功能。另外,对于轴向缓冲装置10而言,受顶板22的隔离效果,而同样具有阻绝转动件30及安全带36所带来的灰尘等异物侵入或附着的效果。另外,在一实施例中,该外壳70还可不包覆该轴向缓冲装置10,而使得该轴向缓冲装置10外露于该外壳之外,而不以上述说明为限。

因此,通过上述设计,在一般使用情境下,例如人员正常地在如一工作平台、栈板上行走时,该转动件30、制动装置50以及回卷装置60同轴转动(或称同步转动),且当安全带36被拉伸且所承受的拉力小于一预定值时,例如:连接有安全带36的工作人员远离该防坠器100而使得安全带36被拉伸时,该回卷装置60的涡卷弹簧66将随着安全带36被拉伸而拉伸,而可随之蓄积有一卷收成卷的回复力(或称弹力);另外,当工作人员接近防坠器100时,拉伸安全带36的力将减弱而小于涡卷弹簧66的弹力,此时,涡卷弹簧66便会产生弹性回复而收纳成卷,进而带动安全带36一并再度卷绕收回转鼓34上。

另外,在另一使用情境下,当安全带36被瞬间快速拉伸时,例如:连接有安全带36的工作人员不慎自高空坠落时,安全带36将被急遽拉伸,且安全带36所受的拉力将大于一预定值,而使得制动装置50的制动块54克服复位弹簧56的弹力而向外甩出,进而该制动块54将卡掣于一设置于架体20的挡止件25上,而该制动盘52将受制动块54与挡止件25相卡合的影响而固定不动,而与制动盘52相固接的轴杆32亦固定不动。请一并配合图4及图5所示,此时,由于受该制动装置50卡掣固定的影响以及轴杆32固定不动的影响,该安全带36所受的拉力将拉动该架体20以及与架体20相连接的支架32向下移动,而该支架32将牵动第一缓冲环4同步向下移动,使得该第一缓冲环4的第二摩擦面4a克服与设置于吊挂点的缓冲柱2的第一摩擦面2a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而使得该第一缓冲环4与该缓冲柱2之间产生摩擦滑动而相对位移,进而形成如图6所示的状态,其中,该缓冲柱2的第一摩擦面2a与第一缓冲环4的第二摩擦面4a之间所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将可供缓冲该安全带36以及连接有该安全带36的工作人员下降的作用力(或冲力),进而达到缓冲、吸收人员的下坠冲力,并降低人员下坠的速度,以及降低对工作人员的伤害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避免安全带36的回弹,进而降低因安全带36回弹而造成人员二次伤害的情况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请配合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通过该第一弹簧6顶抵于缓冲柱2及第一缓冲环4之间的弹力,可与缓冲柱2和第一缓冲环4之间的滑动摩擦力配合,可更进一步提升缓冲、抵销安全带36和人员下降冲力的效果。例如,当安全带36下坠而拉动转动件30和架体20时,将带动第一缓冲环4与缓冲柱2产生滑动的相对位移,以及压缩于其间的第一弹簧6,从而压缩该第一弹簧6的反向弹力便可缓冲该安全带36的下坠冲力。另外,在一种情况下,当下降冲力被消除后,该第一弹簧6的回复弹力还可用来帮助缓冲柱2与第一缓冲环4回复至如图5所示的初始状态。此外,值得说明的是,在其他应用上,并不以设置有该第一弹簧6为限,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有第一弹簧6,而单靠缓冲柱2与第一缓冲环4之间摩擦滑动所产生的滑动摩擦力作为缓冲安全带36下坠的冲力。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弹簧也可以是一拉伸弹簧,该拉伸弹簧连接于该架体20以及该缓冲柱2之间,可用以提供该缓冲柱2回复至常态位置的弹力,而不以上述的压缩弹簧为限。除此之外,在其他应用上,还可使用其他种类的弹簧,而不以上述说明为限。此外,在一实施例中,拉伸弹簧的两端可分别连接在支架8与第一缓冲环4之间,并通过其弹簧的回复弹力可有助于缓冲作用力。

请配合图7所示,自由坠落阶段是指测试法码由静止释放至制动装置(如前述制动装置50)启动的阶段,刹车缓冲阶段是指刹车缓冲机制启动直到静止的阶段。其中,传统以刹车来令片或者织带型缓冲包来达到刹车缓冲效果的防坠器的物理模型公式如下:m*g*(l0+x)=fs*x。其中,m为测试法码;g为重力加速度;l0为自由坠落的距离;fs为刹车缓冲的制动力;x为刹车缓冲距离。应用有本发明具有轴向缓冲装置的防坠器的物理模型公式如下:其中,k为弹簧(如前述第一弹簧)的弹性系数;fs=μs*p*a,μs为接触面摩擦系数,p为干涉配合产生的面压,a为缓冲环(如前述第一缓冲环)与缓冲柱的接触面积。依据前述两个物理模型公式可见,应用有本发明的轴向缓冲装置的防坠器,在进一步设置有弹簧(如前述第一弹簧)的情况下,更可有效地缩短刹车缓冲距离x。

另外,请参图8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防坠器200,与前述实施例的防坠器100的不同之处在于:该防坠器200的轴向缓冲装置包括有一缓冲件80以及一缓冲柱90,该缓冲件80设置于该架体20上,且该缓冲件80具有一穿孔,该穿孔的孔壁构成第二摩擦面80a;该缓冲柱90设置于该架体20以及该缓冲件80之间,且该缓冲柱90的一端自该穿孔穿出,且该缓冲柱90的外周面构成第一摩擦面90a,与该第二摩擦面80a相配合,由此,同样可通过缓冲件80与缓冲柱90之间的摩擦滑动来达到缓冲安全带以及工作人员下坠的冲力以及下坠速度的效果。另外,在该轴向缓冲装置中同样可设置有一弹簧92与缓冲柱90相连接,以提供缓冲柱90适当的弹力,例如,本实施例中,该弹簧92为一压缩弹簧,套设于该缓冲柱90上,且一端抵于缓冲柱90,另一端抵于缓冲件80上,而可额外提供良好的缓冲效果。此外,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弹簧92还可为其他种类的弹簧,例如为一拉伸弹簧,该拉伸弹簧连接于该缓冲柱90以及架体20之间,而不以上述说明为限。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安全带所承受的拉力是否大于一预定值,其中所述预定值是作为判断是否启动轴向缓冲装置的缓冲效果的参考之用,在实际的不同应用上,所述的预定值可能根据缓冲柱与缓冲件之间干涉配合的程度、接触面积的不同、弹簧的弹性系数或防坠器的不同配置等,而可能有不同的数值,例如,所述预定值的大小主要为缓冲柱与缓冲件之间的摩擦力,以及若轴向缓冲装置还设有弹簧时,则该预定值的大小还需考虑该弹簧所提供的弹力。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并不以设置有制动装置或回卷装置为限,举例而言,当转动件上所卷绕的安全带被拉出直到转动件停止转动,例如安全带被拉到底或接近到底时,该安全带施于该转动件的作用力将会大于一预定值,而拉动该轴向缓冲装置的缓冲件,使得缓冲件与缓冲柱之间产生摩擦滑动,进而可缓冲所产生的下坠冲力。

请参图9所示,为本发明一第二实施例的轴向缓冲装置300,其与前述轴向缓冲装置10的架构大致相同,包括有一缓冲柱310、一包括有一支架320与一第一缓冲环330的缓冲件以及一第一弹簧340,特别的是,还包括有一第二弹簧350。该缓冲柱310穿置于该支架320中;该第一缓冲环330套设于该缓冲柱310上,并位于该支架320内,该第一弹簧340套设于该缓冲柱310上,且该第一弹簧340具有两端,一端用以连接于缓冲柱310,例如连接在缓冲柱310的凸垣312,另一端用以连接于第一缓冲环330;该第二弹簧350套设于该缓冲柱310上,且该第二弹簧350具有两端,一端用以连接于该缓冲柱310,例如连接在缓冲柱310的凸垣312,另一端用以连接于第一缓冲环330,并且该第二弹簧350位于第一弹簧340与缓冲柱310之间。其中,在使用上,缓冲柱310或支架320当中的一个与一吊挂点连接,另一个与一对象连接,其中所述对象可以是但不限于如挂钩、挂环、吊钩、绳索等。例如,本实施例中,缓冲柱310的一端连接有一吊环360,支架320的一端连接有另一吊环370,由此,通过前述的吊环360、370可分别供缓冲柱310与支架320与吊挂点或对象间接连接。因此,通过前述第一弹簧340与第二弹簧350的并联式弹簧缓冲组合的设计,可提供优良的缓冲效果。举例而言,假设缓冲柱310上的拉环360受到大于一预定值的作用力拉动时,缓冲柱310的凸垣312将往第一缓冲环330靠近,并压缩第一弹簧340与第二弹簧350,而第一缓冲环330的一侧承靠于支架320,另一侧则受第一弹簧340与第二弹簧350弹性顶抵,且与缓冲柱310产生摩擦滑动,通过前述摩擦滑动作用力与弹簧的弹力来缓冲该作用力;此外,假设支架320上的拉环370受到大于一预定值的作用力往图9所示的上方拉动时,支架320承靠第一缓冲环330并带动第一缓冲环330往缓冲柱310的凸垣312方向靠近,使得第一缓冲环330与缓冲柱310之间产生摩擦滑动,并且带动第一缓冲环330压缩该第一弹簧340与第二弹簧350,通过上述摩擦滑动作用力与弹簧的弹力来缓冲该作用力。此外,在其他应用上,所述弹簧并不以仅设置有两个弹簧(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为限,在一实施例中,还可设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弹簧缓冲组合。

请参图10所示,为本发明一第三实施例的轴向缓冲装置400,其包括一缓冲柱410、一包括有一支架420、一第一缓冲环430与一第二缓冲环440的缓冲件、一第一弹簧450以及一第二弹簧460。该缓冲柱410穿置于该支架420中,并且具有一第一摩擦面;该第一缓冲环430套设于该缓冲柱410上,且该第一缓冲环430具有一第二摩擦面与该第一摩擦面相配合接触,优选地,该第一缓冲环430与该缓冲柱410为干涉配合;该第二缓冲环440套设于该缓冲柱410上,且该第二缓冲环440具有一第三摩擦面与该第一摩擦面相配合接触,优选地,该第二缓冲环440与该缓冲柱410为干涉配合。该第一弹簧450套设于该缓冲柱410上,并位于该第一缓冲环430与该第二缓冲环440之间,该第一弹簧450的两端分别用以连接于第一缓冲环430与该第二缓冲环440;该第二弹簧460套设于该缓冲柱410上,且其两端分别用以连接该缓冲柱420以及该第二缓冲环440,例如,其一端抵接于缓冲柱410的凸垣412,另一端抵接于第二缓冲环440。其中,在使用上,可以缓冲柱410或支架420当中的一个与吊挂点连接,另一个与对象连接。此外,本实施例中,该缓冲柱410一端连接有一吊环470,该支架420连接有一吊环480,通过前述的吊环470、480可分别供缓冲柱410与支架420与吊挂点或对象间接连接。因此,通过前述双缓冲环与双弹簧的串联式弹簧缓冲组合的设计,可提供优良的缓冲效果。因此,假设支架420上的吊环480连接在一吊挂点,而缓冲柱410的吊环470受到一大于预定值的作用力时,缓冲柱410的凸垣412将压缩该第二弹簧460;该第二缓冲环440将分别受第二弹簧460与第一弹簧450弹性顶抵,与缓冲柱410产生摩擦滑动,且该第二缓冲环440将可压缩该第一弹簧450,并使第一弹簧450顶抵于第一缓冲环430;该第一缓冲环430将与缓冲柱410产生摩擦滑动,由此,可通过前述各缓冲环与缓冲柱之间的摩擦滑动的摩擦力以及各弹簧的弹力来缓冲该作用力。此外,在其他应用上,所述的弹簧与缓冲环并不以两个为限,在一实施例中,还可设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弹簧与缓冲环,而不以上述说明为限。

请配合图11所示,为本发明一第四实施例的轴向缓冲装置500,其包括两个缓冲柱、一缓冲件以及至少一弹簧。两个缓冲柱分别为第一缓冲柱510与第二缓冲柱520,该第一缓冲柱510具有一第一摩擦面,该第二缓冲柱520具有一第四摩擦面;该缓冲件包括有一支架530、一第一缓冲环540以及一第二缓冲环550,该支架530容置有该二缓冲柱、该第一缓冲环540以及该第二缓冲环550;该第一缓冲环540套设于该第一缓冲柱510上,且具有一第二摩擦面与该第一摩擦面相配合接触,优选地,该第一缓冲环540与该第一缓冲柱510之间为干涉配合;该第二缓冲环550套设于该第二缓冲柱520,且具有一第三摩擦面与该第四摩擦面相配合接触,优选地,该第二缓冲环550与该第二缓冲柱520之间为干涉配合。另外,更进一步还可提供有至少一弹簧560,套设于该二缓冲柱的其中之一,例如,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560套设于该第二缓冲柱520上,且其两端分别用以连接第二缓冲环550以及第二缓冲柱520,例如其一端抵接在第二缓冲环550,另一端抵接在第二缓冲柱520的凸垣522。其中,在使用上,该第一缓冲柱510与该第二缓冲柱520的其中之一与吊挂点连接,另一个与对象连接。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柱510与第二缓冲柱520分别连接有一吊环570、580,由此,通过前述吊环570、580可分别供第一缓冲柱510与第二缓冲柱520与吊挂点或对象间接连接。因此,通过前述双缓冲柱的分离式弹簧缓冲组件的设计,可提供优良的缓冲效果。因此,假设第二缓冲柱520上的吊环580连接在一吊挂点,而第一缓冲柱510上的吊环570受到一大于预定值的作用力时,第一缓冲柱510将带动第一缓冲环540施压于支架530,而支架530将施压于第二缓冲环550,而当第二缓冲环550与第二缓冲柱520产生摩擦滑动时,将一并施压于弹簧560,由此,可通过前述各缓冲环与缓冲柱之间的摩擦滑动的摩擦力以及弹簧的弹力来缓冲该作用力。另外,在其他应用上,还可将弹簧560套设于第一缓冲柱510上,或者在第一缓冲柱510与第二缓冲柱520上分别套设有一弹簧,而不以上述说明为限。

请配合图12所示,为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轴向缓冲装置应用在吊钩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轴向缓冲装置可应用如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当中的任一该轴向缓冲装置,而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实施例的轴向缓冲装置10为例,特别的是,于支架8上连接有一吊环9,供与一吊挂点连接,而缓冲柱2供与吊钩11连接。由此,该吊钩11可供吊挂一物品、设备或人员,并当该吊钩11受到一大于预定值的作用力时,该轴向缓冲装置10可提供对应的刹车缓冲效果。

请配合图13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两个轴向缓冲装置之间连接有一绳索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轴向缓冲装置可应用如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当中的任一该轴向缓冲装置,而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缓冲装置以第一实施例的轴向缓冲装置10为例,特别的是,两个轴向缓冲装置10的缓冲柱2分别连接有一吊环3,该二吊环3分别连接于一吊挂点上,而两个轴向缓冲装置10的支架8分别连接有一吊环9,而该二吊环9分别连接在一绳索12的两端,该绳索12上可供支撑一物品13,并且该物品13重压该绳索12,使得该绳索12拉扯任一该轴向缓冲装置10的作用力大于一预定值时,轴向缓冲装置10将提供相应的刹车缓冲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各实施例的弹簧、第一弹簧或第二弹簧,在轴向缓冲装置尚未作动或尚未进行缓冲的情况下,弹簧的两端未必预先与缓冲柱的凸垣或缓冲件相连接,有可能相间隔有一预定距离,不过在缓冲件与缓冲柱产生摩擦滑动后,则弹簧两端将与缓冲柱与缓冲件相连接或抵接,并利用其弹力帮助缓冲的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防坠器所应用的轴向缓冲装置并不以第一实施例的轴向缓冲装置为限,还可搭配如第二至第四实施例当中的任一轴向缓冲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本发明的防坠器不仅可系在工作人员的身上,用于在工作人员坠落时提供防坠的效果,还可系在施工材料、机具等的物体上,而同样可达到防止急速下坠的效果,凡应用本发明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所为的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