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逃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0057发布日期:2018-08-10 19:4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用逃生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呼吸的逃生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增加与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为了缓解这一矛盾,人民居住场所趋于高层化。此外,目前人民的居住条件也在不断提高。房屋内饰、家具用品和陈设物品都在不断丰富。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大提高了人民居住的舒适性,但同时存在火灾安全隐患。主要原因是:1)房屋内饰、家具用品和陈设物品多为木材、塑料和织物等可燃物。当一旦发生着火,这些材料燃烧会释放有毒有害气体。2)人民居住场所处在高层。当着火时,人民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逃离事故现场。

现实中很多火灾事故,事故人员不是被烧死,而是因有毒有害气体导致窒息死亡。因此像娱乐场所、门店和住宅等居住场所,配备民宅逃生系统将会非常重要。当发生火灾时,使用人员可以佩戴此系统不受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而快速逃离现场。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逃生系统分为过滤式和供气式,两种工作原理不同。过滤式主要通过过滤周围环境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成分,从而实现使用人员呼吸安全空气。这种形式的种类有很多种,但结构均大同小异,过滤式主要采用铝箔头罩保护住头部,头罩上配有滤毒罐。危险环境中的空气经过滤毒罐过滤进入头罩,供逃生者呼吸使用。供气式主要通过自带安全气源,供使用人员呼吸用。供气式一般包括气瓶、瓶阀减压器、供气管路和头罩。气瓶内的高压气体,经过瓶阀减压器成中压,输出气体经过供气管路进入头罩,供使用人员呼吸用。呼出的混合气,经过头罩上的呼气阀排出。

目前的过滤式逃生系统均配有过滤罐,过滤罐内填充以活性炭为主要成分,并在活性炭的孔隙表面,浸渍了铜、银、铬金属氧化物等化学药剂。但是不同型号的过滤罐,过滤的有毒气体成分不同。但是,室内室内装修和陈设物品包括木材、塑料、纺织品和纤维等可燃物,这些材料燃烧会产生各种有害气体,目前市面上的过滤式逃生系统,不同型号的仅能过滤一定的有毒气体,均不能能过滤全部的有毒有害气体,过滤效果差强人意,即使能辅助逃生,对人体还是具有一定的损伤。此外,当使用人员带上头罩后,吸气时头罩内气体体积减少,头罩内处于负压,使得头罩颈部密封不能实现100%密封,周围有害气体可不通过过滤罐而从颈部密封处进入头罩,从而危害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

目前的供气式逃生系统自带供气源,且工作过程中头罩处于正压,能克服有毒气体危害使用人员生命安全的风险,但是现有的供气式逃生系统大多采用采用2.2L,气瓶工作压力20MPa的铝合金气瓶,体积大重量重,没有更好满足使用人员的使用性能。如果单纯地减小气瓶的公称容积,那么就会牺牲供气时间,这样会严重威胁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由于目前的居住楼层普遍较高,为了保证人员高效逃离事故现场,急需一款体积小重量轻,且能保证足够的供气时间,从而保证使用人员安全离开的逃生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逃生系统,包括气瓶、瓶阀减压器、供气管路和头罩,所述头罩上具有呼气阀,气瓶与瓶阀减压器连接,所述供气管路与瓶阀减压器连接,供气管路与头罩通过快速连接接口连接,逃生系统供气时间不小于10分钟,气瓶供气流量为17.3L/min。

进一步,头罩为软体材料制成。

进一步,头罩内腔体积为18L,且头罩初始内腔有效体积不小于13L。

进一步,呼气阀的开启压力为600~700Pa。

进一步,气瓶为工作压力为30MPa和公称容积为0.6L碳纤维缠绕复合气瓶,或者为工作压力为20MPa和公称容积为1L铝合金气瓶。

进一步,气瓶为球形气瓶,所述气瓶的球外径为138mm,瓶口到球心距离为85mm,瓶口外径尺寸为32.5mm,所述气瓶材料采用铝合金制成。

进一步,瓶阀减压器包括瓶阀减压器本体、安全阀、供气管路连接接口、开关旋钮、压力表和充气接口。

进一步,瓶阀减压器的输出节气孔的孔径为0.6mm。

进一步,头罩包括头罩主体、视窗、呼气阀和颈部密封体,所述颈部密封体为充气式结构。所述头罩在沿人体横向方向具有第一最大外形尺寸,所述第一最大外形尺寸为285~305mm,优选295mm,所述头罩在沿人体纵向上具有第二最大外形尺寸,所述第二最大外形尺寸为380~400mm,优选390mm。

进一步,颈部密封体具有压力阀,所述颈部密封体压力阀的开启压力为600~700Pa,颈部密封体为环绕颈部一周的大致圆环形结构,颈部密封体外径为920mm,线径为90mm,材质为硅橡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逃生系统相比目前市面的逃生系统,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供气时间充足,使用效率大大提高,高效保证使用人员安全逃离事故现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逃生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瓶阀减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头罩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根据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逃生系统,包括气瓶1,瓶阀减压器2,供气管路3和头罩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气瓶1与瓶阀减压器2通过螺纹连接,但不以此为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卡扣等连接方式。瓶阀减压器2与供气管路3通过螺纹连接,但不以此为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卡扣、锥配合或者过盈配合等方式连接。供气管路与3与头罩4通过快速连接接口连接,这种快速接口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快速接口,在此不做细节描述。该逃生系统可以保证使用人员使用10分钟,供气流量为17.3L/min。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采用气瓶1为公称容积为1L的规则球形气瓶,气瓶工作压力为20Mpa。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式该气瓶的球形结构的外径为138mm,瓶口到球心的距离为85mm,瓶口为圆形开口,外径为32.5mm,但并不以此为限,气瓶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变,只要保证气瓶的公称容积保持在1L和工作压力为20Mpa,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该气瓶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气瓶1的公称容积为0.6L,工作压力为30Mpa,材料为碳纤维材料缠绕复合气瓶。气瓶可以采用规则的球形结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形状,只要满足气瓶的公称容积为0.6L和工作压力为30Mpa,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图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瓶阀减压器2包括减压器本体21,安全阀22、供气管路连接接口23,压力表24、充气接口25和开关旋钮26。压力表24用于显示气瓶内压力,方便使用者观察;充气接口25用于给气瓶充气,开关旋钮26可以方便地实现供气和关闭。瓶阀减压器上具有气体输出孔,其上安装节气片形成节气孔,瓶阀减压器输出节气孔的孔径为0.6mm,用于限制供气流量,保证供气流量始终保持为17.3L/min。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瓶阀减压器,区别于传统的瓶阀和减压器单独设计,将两者整合为一体设计,能实现持续供气的同时,保证整个逃生系统的结构紧凑,在总体上减轻了系统的重量。

根据图3,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头罩4,包括头罩主体41,视窗42、呼气阀43、颈部密封体44,颈部密封体压力阀45、进气口46。头罩的体积为18L,按照不同人头部的大小不同,可以保证头罩内初始内腔有效体积不小于13L,初始内腔有效体积为使用人员刚戴上头罩时,头罩内腔体积减去人体头部所占体积。该头罩相对于人体在横向方向上具有第一最大外形尺寸为285~305mm,作为优选,该第一最大外形尺寸为295mm,在相对最大于人体的纵向方向上具有第二最大外形尺寸为380~400mm,作为优选,该第二最大外形尺寸为390mm。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所述的横向和纵向均指的是人体佩戴头罩时,头罩相对于人体面部具有横向和纵向方向的尺寸。呼气阀43的开启压力为600Pa-700Pa,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供气流量为17.3L/min,为了保证头罩内始终处于正压状态,所以设置呼气阀的开启压力为600-700Pa,有效保证了在供气流量小于吸气流量时,头罩内依然处于正压状态。颈部密封体44采用充气式结构,使用时,供气先从供气口进入密封体,密封体开始膨胀,当颈部实现密封后,颈部密封处的压力阀开启,对头罩内进行供气。颈部密封体设有压力阀,开启压力为600-700Pa,与呼气阀的开启压力保持一致。颈部密封体为环绕颈部一周的大致圆环形结构,该圆环形密封体可套设在颈部上,颈部密封体圆环的外径为920mm,圆环的线径为90mm,采用硅橡胶制成,有效保证颈部的密封效果。相对于传统的头罩,本使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颈部密封体,使用人员在使用时,只需将头罩罩在头上,头罩的颈部密封体会自动完成颈部密封,使用性能更安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头罩4采用软体材料制成,当使用人员吸气时,头罩的体积相应发生一定的减小,头罩内的初始压力也相应减小,保证了头罩内的压力始终满足正压状态,能有效保证头罩始终处于密封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逃生系统,在供气流量为17.3L/min的情况下,经过测试,在10min的供气时间内,头罩内压力始终处于正压状态,且按实际参数及工况进行真人测试,头罩内的氧浓度始终在18%以上,满足人体呼吸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逃生系统,在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情况下,有效保证了供氧时间和人体的呼吸需求,提高了使用效率,保证使用人员安全高效地逃离事故现场。

以上结合附图示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式。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所示出的具体结构和工艺过程仅仅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而且,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对以上所述所示的各种技术特征按照各种可能的方式进行组合以构成新的技术方案,或者进行其它改动,而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