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用防火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9056发布日期:2018-12-11 23:5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用防火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消防设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防用防火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消防设施指建(构)筑物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等用于防范和扑救建(构)筑物火灾的设备设施的总称。常用的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安全疏散系统等。它是保证建筑物消防安全和人员疏散安全的重要设施,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建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保护了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的安全。但是一般在居民楼里面,住户家里的消防设施很不全面,尤其是在家里没人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火灾,不能及时灭火,会造成很大危害。

1、发生火灾时,对人体造成最大危害的不是火焰,是燃烧时发生的滚滚浓烟,浓烟的温度过高且烟中包含一氧化碳等对人体有毒的气体,而浓烟如果不能有效排出的话,就可能对人体造成烫伤甚至是窒息。

2、一般家庭中很少装有大型自动灭火设备,所以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如果家中没人或者家人在熟睡中,火灾一旦不能及时扑灭造成火势扩大,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用防火灭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路灯杆的板材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空气中粉尘量较高,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另外板材表面在打磨之后,表面不够干净,需要对其进行清洗,降低了板材加工的生产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防用防火灭火装置,包括箱体、防火警报结构、排烟结构和灭火结构,所述箱体的顶部均匀的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通过螺栓与墙壁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防火报警结构包括电池盒、感烟火灾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和声光报警器,所述箱体的一侧表面分别通过螺丝钉固定安装有感烟火灾探测器和火焰探测器,所述箱体的一侧侧面通过螺丝钉固定安装有声光报警器,所述箱体内开设有排烟腔和储料腔,所述排烟结构包括进烟管、排烟腔和出烟管,所述箱体远离声光报警器的一侧侧面开设有进烟管,所述进烟管内固定安装有抽风机,所述进烟管的一端与排烟腔内部贯通,所述排烟腔底部开设有储水槽,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出烟管,所述出烟管内固定安装有排风机,所述出烟管的一端贯穿箱体的上表面延伸至排烟腔内部,且所述出烟管的贯穿端为喇叭形状,所述灭火结构包括储料腔、出料管、喷嘴和电机,所述储料腔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喷嘴。

优选的,所述储水槽内通过螺丝钉固定安装有活性炭层。

优选的,所述储水槽底部固定安装有抽水泵,所述排烟腔一侧内壁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喷头,所述抽水泵与喷头之间通过水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内螺纹安装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阀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型齿轮,所述箱体底部位于出料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第二锥型齿轮,且所述第一锥型齿轮与第二锥型齿轮之间为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盒的输出端同时分别与感烟火灾探测器和火焰探测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感烟火灾探测器和火焰探测器的输出端同时分别通过继电器与声光报警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声光报警器的输出端与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电池盒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的一侧侧面固定安装有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进烟管的管口方向向上,且所述进烟管的管口为喇叭形状。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位于储料腔的外周填充有泡沫板。

优选的,所述储料腔内加注有超细干粉灭火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消防用防火灭火装置在箱体内开设有排烟腔,箱体的一侧开设有进烟管,进烟管内固定安装有抽风机,可对屋顶内的浓烟吸到排烟腔内,排烟腔内安装有喷头,喷头与抽水泵通过水管连通,所以喷头可以喷水对浓烟进行降温,且浓烟中的一些颗粒杂物可以掉到储水槽内被活性炭层吸附,然后降温后的浓烟再经过出烟管排出到窗外,能及时对火灾现场进行排烟,减少浓烟对人体造成危害;

2、同时还在箱体的一侧安装有感烟火灾探测器和火焰探测器,一旦发生火灾,感烟火灾探测器和火焰探测器会及时感应到,然后通过继电器与电池盒、声光报警器和电机形成闭合电路,声光报警器发出声音提醒人们发生火灾,而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打开出料管的阀门,释放出超细干粉灭火剂及时灭火,能及时有效的灭火,为人们提供有效的灭火时间,减少火势的蔓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线路框架示意图。

图中:1-箱体;101-支撑柱;102-排烟腔;103-储料腔;104-储水槽;1041-活性炭层;1042-抽水泵;1043-喷头;105-出料管;1051-喷嘴;1052-压力表;1053-阀门;1054-第一锥型齿轮;2-电池盒;3-感烟火灾探测器;4-火焰探测器;5-声光报警器;6-进烟管;601-抽风机;7-出烟管;701-排风机;8-电机;801-第二锥型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消防用防火灭火装置,包括箱体1、防火警报结构、排烟结构和灭火结构,所述箱体1的顶部均匀的固定安装有支撑柱101,所述支撑柱101通过螺栓与墙壁之间为固定连接,箱体1固定安装在建筑物的顶部墙壁上,所述防火报警结构包括电池盒2、感烟火灾探测器3、火焰探测器4和声光报警器5,所述箱体1的一侧表面分别通过螺丝钉固定安装有感烟火灾探测器3和火焰探测器4,所述箱体1的一侧侧面通过螺丝钉固定安装有声光报警器5,所述电池盒2的输出端同时分别与感烟火灾探测器3和火焰探测器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感烟火灾探测器3和火焰探测器4的输出端同时分别通过继电器与声光报警器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声光报警器5的输出端与电机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与电池盒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以当感烟火灾探测器3和火焰探测器4感应到火灾时,可与电池盒2、声光报警器5和电机8形成闭合电路,声光报警器5通电发出火灾报警,提醒人们发生火灾,所述灭火结构包括储料腔103、出料管105、喷嘴1051和电机8,所述储料腔103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105,所述出料管10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喷嘴1051,所述出料管105内螺纹安装有阀门1053,所述阀门105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型齿轮1054,所述箱体1底部位于出料管10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第二锥型齿轮801,且所述第一锥型齿轮1054与第二锥型齿轮801之间为啮合连接,当声响报警器5发出警报后,电机8也会带动第一锥型齿轮1054转动,从而打开阀门1053,所述储料腔103内加注有超细干粉灭火剂,阀门1053释放出超细干粉灭火剂,超细干粉灭火剂可有效对火源进行覆盖,所述出料管105的一侧侧面固定安装有压力表1052,从压力表1052就能观察储料腔103内的超细干粉灭火剂的存量,所述排烟结构包括进烟管6、排烟腔102和出烟管7,所述箱体1远离声光报警器5的一侧侧面开设有进烟管6,所述进烟管6的管口方向向上,且所述进烟管6的管口为喇叭形状,因为火灾时的浓烟密度小于空气所以都是向上飘,多聚集在屋顶,所述进烟管6内固定安装有抽风机601,抽风机601可以对浓烟进行吸引,所述进烟管6的一端与排烟腔102内部贯通,所述排烟腔102底部开设有储水槽104,所述储水槽104底部固定安装有抽水泵1042,所述排烟腔102一侧内壁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喷头1043,所述抽水泵1042与喷头1043之间通过水管连通,喷头1043对排烟腔102内进行喷水,可以对浓烟进行降温,所述储水槽104内通过螺丝钉固定安装有活性炭层1041,而且浓烟中的颗粒物体和杂质可以被活性炭层1041所吸附,所述箱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出烟管7,所述出烟管7内固定安装有排风机701,所述出烟管7的一端贯穿箱体1的上表面延伸至排烟腔102内部,且所述出烟管7的贯穿端为喇叭形状,出烟管7的另一端可以延伸至窗户附近,被降温后的浓烟从出烟管7排出窗外,可以有效排出屋内的浓烟,减少火势的蔓延。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消防用防火灭火装置时,当屋内发生火灾时,感烟火灾探测器3和火焰探测器4感应到浓烟和火焰发出的高温时,感烟火灾探测器3、火焰探测器4会通过继电器和电池盒2、声光报警器5和电机8形成闭合电路,声光报警器5通电后发出警报,提醒人们发生火灾,而电机8可带动第一锥型齿轮1054转动,从而打开出料管105的阀门1053,储料腔103内加注的超细干粉灭火剂会从喷嘴1051喷出,从而对火源进行灭火,可以在家中无人或人们熟睡的情况下,及时进行灭火,而且屋内的浓烟被从进烟管6内通到排烟腔102内,排烟腔102内安装的喷头1043可进行喷水,对浓烟进行降温,而浓烟中的颗粒和杂质由于密度大会掉到储水槽104内,被活性炭层1041吸附,箱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出烟管7,出烟管7的一端与箱体1贯通,另一端安装在窗户附近,被降温和除杂的浓烟可从出烟管7被排出到窗外,有效排出屋内的浓烟,减少火势的蔓延,也减少了浓烟对人们身体造成的危害。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