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清新空气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2643发布日期:2018-12-14 22:2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清新空气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移动式清新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在很多封闭的作业场所内存在着大量的粉尘颗粒和有害的化学气体,严重危害着工人的身体健康,市面上流通的防尘或防毒口罩在实际使用中会对使用者造成呼吸不畅等问题,且无法完全阻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长时间佩戴工作会造成缺氧头晕、身体无力等情况。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在恶劣环境下也可为工人提供清新空气的装置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清新空气调节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动式清新空气调节器,包括底部设有滚轮的车架、设于车架上的空压机、空气过滤器、蒸发罐、加湿罐、冷疑器和制冷压缩机;所述空压机的进气端与空气过滤器连接,其中所述空压机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管与蒸发罐的底部连通;所述蒸发罐内设有蒸发盘管,其中所述蒸发盘管的两端分别与制冷压缩机和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还与制冷压缩机连接;

所述蒸发罐上部盖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的板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上盖板上通孔所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与通孔同轴设置的尼龙螺母;所述加湿罐的罐口倒扣安装在尼龙螺母内;所述通孔所在位置处还竖直设有一根与通孔同轴设置的钢管,所述钢管的上端伸至加湿罐的内上部,且所述钢管的上端设有封堵住钢管上管口的密封塞;所述钢管内还穿设有出气管,其中所述出气管的上端贯穿密封塞,下端沿着钢管下管口从蒸发罐内穿出;所述钢管位于加湿罐内的中间管段处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出气孔;所述钢管靠近上盖板处的管壁上开设有回水孔。

优选的,所述出气孔数量包括6个,且6个所述出气孔呈圆周阵列排布在钢管管壁上。

优选的,所述密封塞的上壁上设有若干弹性凸起,其中所述弹性凸起的上端抵触在加湿罐的上内壁上。

优选的,还包括一个呼吸面罩,其中所述出气孔伸出蒸发罐的一端端部与呼吸面罩的吸气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呼吸面罩的吸气口上还设有一个与呼吸面罩的吸气口连通的气囊。

优选的,所述呼吸面罩的出气口上外端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盖板,其中所述盖板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吐气孔;所述盖板的外端部转动连接有一个旋盖,其中所述旋盖的盖面上盖面上开设有两个与所述吐气孔一一对应的通气孔;所述呼吸面罩的出气口上部设有一根与呼吸面罩出气口连通的t形管。

较之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蒸发盘管、冷疑器和制冷压缩机构成一个循环制冷系统,通过蒸发盘管为蒸发罐内的水进行制冷,从而使通过进入进气管进入蒸发罐内的空气进行水冷,水冷后的空气会通过钢管进入加湿罐内进行加湿,加湿后的空气会经由出气管流出,如此可以保证经由出气管流出的空气为湿润且凉爽的空气,从而使人们呼吸起来更为舒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循环制冷系统框图;

图3为蒸发罐的俯视截面图;

图4为蒸发罐与加湿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b被部的放大图;

图7为呼吸面罩的主视图;

图8为呼吸面罩的侧视截面图;

图9为图8中c部的放大图;

图10为软管盘绕到加湿罐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车架;101、滚轮;2、空压机;21、软管;3、空气过滤器;31、磁力扣;4、蒸发罐;401、上盖板;4011、通孔;402、排水阀接口;5、加湿罐;6、冷凝器;7、制冷压缩机;8、冷凝管;9、进气管;10、风扇;11、钢管;1101、回水孔;1102、出气孔;12、出气管;13、尼龙螺母;14、密封塞、1401、弹性凸起;15、呼吸面罩;1501、吸气口;1502、出气口;1503、盖板;1504、吐气孔;1505、旋盖;1506、通气孔;1507、t形管;1508、环形滑槽;1509、环形凸起;1510、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式清新空气调节器,包括底部设有滚轮101的车架1、设于车架1上的空压机2、空气过滤器3、蒸发罐4、加湿罐5、冷疑器和制冷压缩机7;其中的加湿罐5采用的是类似于饮水机水桶的细口桶;

空压机2的进气端与空气过滤器3连接,其空压机2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管9与蒸发罐4的底部连通;其中空压机的进气端通过软管21与空气过滤器3连接,其中软管21的长度可采用5-10m,而且在空气过滤器3的外壳上设置有磁力扣31;如此设置目的在于,在下雨的天气下,为了安全不能将整个车架1推到户外,因此只需要将软管21盘开将空气过滤器3安放到临近户外的门口位置即可;当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将软管21盘卷在加湿罐5的外周壁上,再将空气过滤器3通过外壳上的磁力扣31吸附在车架1上的金属处,如此便可以防止软管21发生散乱;

蒸发罐4内设有蒸发盘管8,其中蒸发盘管8的两端分别与制冷压缩机7和冷凝器6连接;冷凝器6还与制冷压缩机7连接;结合图2所示,如此蒸发盘管8、冷疑器和制冷压缩机7构成一个循环制冷系统(如图1中箭头反向循环所示),通过蒸发盘管8为蒸发罐4内的水进行制冷;其中为了冷凝器6能够更好的散热冷却,在冷凝器6上还设置有一个供冷凝器6散热的风扇10;

所述蒸发罐4上部盖有上盖板401;所述上盖板401的板壁上开设有通孔4011;所述上盖板4011上通孔401所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与通孔401同轴设置的尼龙螺母13;所述加湿罐5的罐口倒扣安装在尼龙螺母13内;所述通孔401所在位置处还竖直设有一根与通孔同轴设置的钢管11,所述钢管11的上端伸至加湿罐5的内上部,且所述钢管11的上端设有封堵住钢管11上管口的密封塞14;所述钢管11内还穿设有出气管12,其中所述出气管12的上端贯穿密封塞14,下端沿着钢管下管口从蒸发罐4内穿出;所述钢管11位于加湿罐5内的中间管段处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出气孔1102;所述钢管11靠近上盖板401处的管壁上开设有回水孔1101。为了后续方便将蒸发罐内的水排出,故在蒸发罐的底部设置一个排水阀接口402用以安装排水阀。

为了使出气孔1102冒出的气泡均匀,故将出气孔数量设为6个,且6个所述出气孔呈圆周阵列排布在钢管管壁上。

首先将加湿罐5倒扣在蒸发罐4上,如此加湿罐5内的水会通过钢管11上的回水孔1101全部流入蒸发罐4内,从而使蒸发罐4内注满水;工作时,外界空气经空气过滤器3的过滤后进入空压机2,再由进气管9导入蒸发罐4内,由于蒸发盘管8为蒸发罐4内的水进行制冷,从而使流入蒸发罐4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同时压入蒸发罐4内的空气会产生较大的气压从而将蒸发罐4内的一部分水压入加湿罐5内(在实际使用时发现,压入的加湿罐5内的水大概为加湿罐5的1/3)作为加湿作用。进入蒸发罐5内的空气会沿着钢管11内部向上流动(空气主要以气泡的形式流动),进入钢管11内的空气再由钢管11外壁上出气孔1102直接流入加湿罐5内,从而使流入加湿罐5内的空气被加湿罐5内的水进行再次加湿,加湿后的空气直接逸出到加湿罐5的顶部,最终由加湿罐5内的出气管12上端流入出气管12内,进入出气管内的空气会沿着出气管从出气管的另一端直接流出来供人呼吸,如此便可以保证经由出气管12流出的空气为湿润且凉爽的空气,从而使人们呼吸起来更为舒服。所述密封塞的上壁上设有若干弹性凸起,其中所述弹性凸起的上端抵触在加湿罐的上内壁上。

实施例2:在一些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若直接将经实施例1处理后的空气直接排放到该恶劣环境下并起不到什么作用,故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实施例1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具体的:

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清新空气调节器,还包括一个呼吸面罩15,其中所述出气孔伸出蒸发罐的一端端部与呼吸面罩15的吸气口1501连通。如此由出气管流出的清新空气则会直接流入呼吸面罩15的吸气口1501中以供工作人员呼吸。

在实际应用时发现,工作人员有时候会不经意间猛吸一口气,而由出气管导出的清新空气是匀缓流出的,如此便会导致在猛吸空气时,气量跟不上,因此在所述呼吸面罩15的吸气口1501上还设有一个与呼吸面罩15的吸气口1501连通的气囊1510,如此便可以使出气管流出的清新空气储存一部分在气囊1510中,以供工作人员不经意间猛吸气时的供气。

进一步的,为了适应一些戴眼镜的粉刷工人,在所述呼吸面罩15的出气口1502上外端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盖板1503,其中所述盖板1503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吐气孔1504;所述盖板1503的外端部转动连接有一个旋盖1505,其中所述旋盖1505的盖面上盖面上开设有两个与与所述吐气孔1504一一对应的通气孔1506;所述呼吸面罩15的出气口1502上部设有一根与呼吸面罩15出气口1502连通的t形管1507。具体的盖板1503的圆周侧面上开设有一圈环形滑槽1508;所述旋盖1505的内侧壁上设有一圈滑动连接在滑槽内的环形凸起1509。如此便可保证旋盖1505在盖板1503上自由旋转,且不会从旋盖1505上脱落。

当空气中存在较多的垃圾漂浮物时,此时,即可旋转旋盖1505使旋盖1505上的通孔与盖板1503上的吐气孔1504错开,此时相当于旋盖1505封堵住了盖板1503上的吐气孔1504,从而由出气口1502出来的空气则会直接流向t形管1507,最后由t形管1507上部水平段的两端直接吹出,从而将眼镜附近的漂浮物吹散。对于一些不戴眼镜的工作人员,只需要旋转旋盖1505,使旋盖1505上的通气孔1506与盖板1503上的吐气孔1504位置重合即可,此时,由出气口1502流出的空气绝大部分会直接由重合的吐气孔1504和通气孔1506之间流出。

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