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缓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3819发布日期:2019-01-18 19:4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逃生缓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逃生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能供自高处缓降逃生的逃生缓降设备。



背景技术:

参阅图1,逃生缓降设备100是许多高楼层建筑物常见的逃生设备,其构件包括一个自高处往下垂悬的缓降管单元101,及一个设置于该缓降管单元101底端开口下方的缓冲垫102。该缓冲垫102是经由多条沿其周缘间隔分布的弹性带103而固定于该缓降管单元101底端,当逃生者自该缓降管单元101往下滑降逃生时,能通过所述弹性带103的拉伸弹力,吸收缓冲该逃生者的滑降重力,避免逃生者直接落地受伤。

但是该逃生缓降设备100使用时,为了使该缓冲垫102尽量靠近该缓降管单元101底端开口,所以固接在该缓冲垫102与该缓降管单元101底端间的所述弹性带103的长度都相当短,所以弹性拉伸长度非常有限,当逃生者滑降踩踏该缓冲垫102下降而迫使所述弹性带 103弹性拉伸时,只能在该缓冲垫102与该缓降管单元101底端间构成很小的开口,且该缓冲垫102通常不能下降至靠抵于地面,而不方便逃生者离开该逃生缓降设备100。所以目前的逃生缓降设备100的缓冲结构设计上仍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先前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逃生缓降设备。

本实用新型逃生缓降设备,能供逃生者自高处缓降逃生。所述逃生缓降设备包含逃生缓降管机构,及安装在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的缓冲机构。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包括上下延伸且能够供所述逃生者沿其长向往下滑降的中空管状的缓降管单元。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同轴安装固定在所述缓降管单元底端部的对位环、能下移脱离地往上对位嵌置于所述对位环中的缓冲垫单元,及多条沿所述缓降管单元周缘间隔分布且能上下弹性拉伸形变地上下延伸连接于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与所述缓冲垫单元间的弹性带单元,每一弹性带单元是以其顶端安装于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并能相对上下位移地往下延伸穿入所述缓降管单元内且往下穿过所述对位环,而以其底端固接于所述缓冲垫单元,所述缓冲机构能相对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在以所述缓冲垫单元往上对位嵌装于所述对位环中的收合状态,及缓冲状态间变化,位于所述缓冲状态时,所述缓冲垫单元是被沿所述缓降管单元滑降的所述逃生者下推脱离所述对位环,且所述弹性带单元被所述缓冲垫单元往下弹性拉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逃生缓降设备,每一弹性带单元包括上下延伸且以其顶端安装于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并能往下弹性拉伸形变的弹性带体,及以其顶端连接于所述弹性带体底端的拉引带体,所述拉引带体是能相对上下位移地往下延伸穿入所述缓降管单元内而往下穿过所述对位环,并固接于所述缓冲垫单元。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逃生缓降设备,每一弹性带体具有两个能拆离地分别扣接安装于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与所述拉引带体顶端部的扣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逃生缓降设备,所述缓冲垫单元包括具有缓冲弹性的缓冲垫体,及包覆在所述缓冲垫体外的套体,每一弹性带单元的所述拉引带体底端部是固接于所述套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逃生缓降设备,所述套体具有使所述缓冲垫体局部外露的顶端开口,所述缓冲垫体具有多个间隔分布且上下延伸外露于所述顶端开口的止滑凸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逃生缓降设备,所述缓降管单元包括上下延伸且用于供所述逃生者沿其内部往下滑降的中空管状的缓降管体、多个沿所述缓降管体长向间隔分布并固定在所述缓降管体而将所述缓降管体径向撑开的环圈,及多条沿所述缓降管体周缘间隔分布且上下延伸连接于所述环圈的支撑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逃生缓降设备,所述缓降管体具有多个沿其长向间隔分布,且能被滑降通过的所述逃生者顶撑而弹性径扩变形的弹性收束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逃生缓降设备,所述缓降管体的所述收束段是分别介于上下相邻的两个环圈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缓冲机构的所述弹性带单元能上下相对位移地往下穿经该对位环的结构设计,能确保该缓冲垫单元每次被使用后,都能够回复到正确嵌装于该对位环中而封闭该缓降管单元底端的状态,而能够对下一位逃生者提供稳定且安全的滑降缓冲作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现有逃生缓降设备的不完整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逃生缓降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不完整的侧视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不完整的侧视图;

图4是该实施例的不完整的立体图,说明一个缓冲机构位于一个缓冲状态时的情况;

图5是该实施例的不完整的局部侧剖图;及

图6是该实施例的不完整的侧视图,示意说明一位逃生者滑降至驱使该缓冲机构变化至该缓冲状态时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2、6,本实用新型逃生缓降设备3的实施例,适用于安装架设在一栋建筑物(图未示)高处,并能自该建筑物往下垂悬展开,以供逃生者900往下滑降逃生。该逃生缓降设备3包含一个逃生缓降管机构4,及一个安装在该逃生缓降管机构4的缓冲机构5。

该逃生缓降管机构4包括一个顶座41,及一个安装于该顶座41 且自该顶座41往下垂悬展开的缓降管单元42。

该缓降管单元42具有一个上下延伸且以其顶端固接于该顶座41 的中空管状的缓降管体421、多个沿该缓降管体421长向间隔分布且同轴固定于该缓降管体421的环圈423,及多条沿该缓降管体421周缘间隔分布且自该顶座41往下延伸并固接于所述环圈423与该缓降管体421的支撑带424。所述环圈423能将该缓降管体421径向撑开,而方便该逃生者900往下滑降通过。该缓降管体421是由可挠曲形变的防火布料制成,具有多个沿其长向间隔分布且内径小于所述环圈 423内径,并能被逃生者900径向往外弹性顶撑外扩的弹性收束段422,所述弹性收束段422是介于上下间隔的所述环圈423间。

该缓降管单元42平常不使用时,能够通过轴向收合该缓降管体 421的方式,将整个缓降管单元42收合于该顶座41中。由于将该缓降管单元42能收合于该顶座41中为现有技术,且非本实用新型改良重点,因此关于该缓降管单元42的收合方式与收合型态不再详述。

参阅图3、4、5,该缓冲机构5包括一个上下延伸且同轴安装固定在该缓降管体421底端部中的对位环51、一个可往下脱离地往上嵌置于该对位环51中的缓冲垫单元52,及多个沿该缓降管体421周缘间隔分布且上下延伸连接于该缓降管单元42与该缓冲垫单元52间的弹性带单元53。该对位环51会将该缓降管体421底端部径扩撑开,以供该逃生者900(示于图6)能顺利往下穿过。

该缓冲垫单元52具有一个缓冲垫体521,及一个包覆套设在缓冲垫体521外的套体523,该套体523具有一个使该缓冲垫体521顶部局部外露的顶端开口524,该缓冲垫体521具有多个间隔分布且上下突伸外露于该顶端开口524中的止滑凸部522。在本实施例中,该缓冲垫体521是由泡棉制成,但是实施时也可改为其它常见的弹性缓冲材料。

所述弹性带单元53是分别安装定位于所述支撑带424的特定高度处,并往下延伸穿入该缓降管体421底端部内且往下穿过该对位环 51,而固接于该缓冲垫单元52。每一弹性带单元53具有一个上下延伸且以其顶端部可拆离地安装固定于各自的该支撑带424的弹性带体 531,及一个可拆离地连接于该弹性带体531底端部并往下延伸穿入该缓降管体421中且往下穿过该对位环51而固接于该缓冲垫单元52 的拉引带体533。该弹性带体531为可被往下弹性拉伸变形的材质,例如弹性橡胶,该拉引带体533为不可弹性拉伸的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弹性带体531是通过两个扣环532而可拆离地分别连接于各自的支撑带424与各自的拉引带体533顶端部,但是实施时,该弹性带体531可拆离地安装于该支撑带424与该拉引带体 533的方式不以此为限。此外,实施时,该弹性带体531不以安装于该支撑带424为限,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态样中,可将该弹性带体531顶端部安装在该逃生缓降管机构4的其它构件部位,例如可拆离地安装在该顶座41。

该缓冲机构5能够相对该缓降管单元42在一个收合状态与一个缓冲状态间变化,当位于该收合状态时,如图5所示,该缓冲垫单元 52是被所述弹性带单元53往上拉引嵌置于该对位环51中,而往上挡靠在该缓降管体421底端开口处,当位于该缓冲状态时,如图4所示,该缓冲垫体521是被逃生者900(示于图6)往下推移脱离该对位环 51,而相对该缓降管单元42往下弹性拉伸所述弹性带单元53。

参阅图2、5、6,本实用新型逃生缓降设备3的该缓降管单元42 与该缓冲机构5是收纳在该顶座41中,当需要进行逃生时,可将该缓降管单元42移出该顶座41,并往下垂悬延伸展开于建筑物中或建筑物旁。

当逃生者900自该顶座41跳入该缓降管体421,并沿该缓降管体 421往下滑降时,可利用所述弹性收束段422减缓逃生者900的下降速度。当逃生者900沿该缓降管体421滑降至双脚踩到该缓冲垫单元 52时,该逃生者900的滑降重力会克服所述弹性带单元53的拉伸弹力,而会驱使该缓冲机构5开始自该收合状态往该缓冲状态变化,该缓冲垫单元52会被该逃生者900往下推移脱离该对位环51,并持续下降至靠抵于地面700,于此同时,所述弹性带单元53的所述拉引带体533会被该缓冲垫单元52下拉而相对该缓降管体421下移,进而同步往下弹性拉伸所述弹性带体531。

此时,因为被踩踏的该缓冲垫体521是平稳靠抵于地面700,所以该逃生者900可站稳地自该缓冲垫单元52与该缓降管体421底端间的空间离开。一旦该逃生者900不再往下踩抵施力于缓冲垫单元52,所述弹性带单元53的所述弹性带体531的复形弹力会开始往上拉引所述拉引带体533,使所述拉引带体533相对该缓降管体421上移,而将该缓冲垫单元52往上拉移靠向该对位环51。由于所述拉引带体 533是往下穿置于该对位环51中,所以被所述拉引带体533往上拉移的该缓冲垫单元52会直接被往上拉引进入该对位环51中,而复位至平整挡靠于该缓降管体421底端开口处,使下一位滑降的逃生者900 能稳定踩踏于该缓冲垫单元52而逐渐下降至地面700。

在本实施例中,该缓冲垫体521顶面的所述止滑凸部522结构设计,除了可以达到很好的缓冲效果外,还兼具有防滑的功效。当逃生者900滑降而以双脚踩踏于该缓冲垫体521时,该缓冲垫体521的所述止滑凸部522会被踩踏变形凹陷以提供缓冲,而在双脚周围未被踩踏的所述止滑凸部522则可产生防滑的功效,使该逃生者900能稳定踩踏该缓冲垫单元52持续滑降。但是实施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态样中,该缓冲垫体521可不设置所述止滑凸部522,可直接通过该缓冲垫体521可被踩踏而弹性凹陷变形的设计,达到缓冲与防滑的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连接于该逃生缓降管机构4与该缓冲垫单元52 间的所述弹性带单元53可相对该缓降管体421上下位移的两段式结构设计,以及通过提供更长长度的所述弹性带体531的设计,使得该缓冲垫单元52能具有更长的缓降距离,能够被逃生者900踩踏而下降至稳定靠抵于地面700,能降低逃生者使用该逃生缓降设备3进行逃生时的恐慌感,让逃生者900更易于逃生。

并可进一步配合所述弹性带单元53可上下相对位移地往下穿经该对位环51的结构设计,能确保该缓冲垫单元52每次被使用后,都能够被往上拉引回复到正确嵌装于该对位环51中而封闭该缓降管单元42底端开口的状态,而能够对下一位逃生者900提供稳定且安全的滑降缓冲作用。且因为所述弹性带单元53的所述弹性带体531是可拆离地安装于该逃生缓降管机构4,并可拆离地分别组接于所述拉引带体533,除了方便更换所述弹性带体531外,也方便依据使用需求更换不同弹性特性的弹性带体531,进而调整整个缓冲机构5的缓冲力道,是一种相当创新且实用的逃生缓降设备3。因此,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者,只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但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