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过滤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3838发布日期:2019-02-15 20:54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压过滤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生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压过滤口罩。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口罩过滤方式主要为两种:(1)空气过滤式口罩:它的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面罩的主体,即口罩的架子,另一部分是滤材部分,包括用于防尘的过滤棉以及防毒用的化学过滤盒等;它存在的缺点是固体过滤方式效果一般。(2)供气式口罩:是指将与有害物隔离的干净气源,通过动力作用,如空压机、气瓶等,经管道及面罩送到人的面部供人呼吸;它存在的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高,重量大,当气瓶内的气体用尽后,周围环境的有害气体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且过滤效果好的增压过滤口罩。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增压过滤口罩,包括过滤壶和口罩,所述过滤壶包括壶体、进气过滤网、增压吸气装置、出气过滤网、导管和电池,所述壶体具有用于盛放过滤液的内腔,所述进气过滤网设置于所述壶体的进气口,所述增压吸气装置设置于进气口的后方,所述导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增压吸气装置,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壶体的内腔下部,所述出气过滤网设置于所述壶体的内腔上部,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增压吸气装置且设置于所述壶体的内部;所述壶体的出气口通过送气管连接至所述口罩。

优选的,所述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上设有止逆阀。

优选的,所述口罩本体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上设有亲肤层。

优选的,所述壶体上设有卡扣。

优选的,所述壶体上设有吊带。

优选的,所述增压吸气装置包括电机和涡轮,所述电机驱动涡轮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增压吸气装置将外界空气吸入过滤壶中,先通过进气过滤网对外界空气进行第一次过滤,除掉大颗粒的粉尘等杂质,再通过过滤液(如清水)进行第二次过滤,去掉小颗粒的粉尘和可溶于过滤液的有害气体等,且还起到降温作用,最后再通过出气过滤网进行第三次过滤,保证使用者所呼吸的空气清洁干净,适用于高粉尘作业、可溶于过滤液的有害气体作业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增压过滤口罩,包括过滤壶1和口罩2,所述过滤壶1包括壶体11、进气过滤网12、增压吸气装置13、出气过滤网14、导管15和电池16,所述壶体11具有用于盛放过滤液的内腔,所述进气过滤网12设置于所述壶体11的进气口,所述增压吸气装置13设置于进气口的后方,所述导管1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增压吸气装置13,所述导管15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壶体11的内腔下部,所述出气过滤网14设置于所述壶体11的内腔上部,所述电池16电连接所述增压吸气装置13且设置于所述壶体11的内部;所述壶体11的出气口通过送气管3连接至所述口罩2。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壶体11的内腔位于过滤壶1的中部,所述壶体11的进气口位于过滤壶1的右下部,所述增压吸气装置13位于过滤壶1的右上部,所述电池16位于过滤壶1的左部,所述壶体11的出气口位于过滤壶1的上部。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增压吸气装置13包括电机和涡轮,所述电机驱动涡轮旋转,以将空气从进气口吸入,并通入到壶体11的内腔下部。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口罩2包括口罩本体21,所述口罩本体21上设有止逆阀22,以使口罩2内的气体只出不进,防止外界的空气直接进入口罩2。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壶体11上设有卡扣17,以使过滤壶1可直接别在使用者的腰上。当然,所述壶体11上也可以设置有吊带,通过吊带挂在使用者的脖子上。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一种增压过滤口罩,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口罩本体21设有密封圈23,所述密封圈23位于口罩本体21与脸部接触的表面,所述密封圈23优选但不局限于充气密封圈,气密性能好;所述密封圈23上设有亲肤层24,所述亲肤层24优选但不局限于透气棉,提高口罩佩戴舒适度。另外,所述口罩本体21上还设有紧固结构,如松紧带,以牢固地固定在脸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外界空气在增压吸气装置13的负压吸力作用下,经过进气过滤网12过滤后进入增压吸气装置13内,然后通过导管15进入壶体11的内腔下部,经过过滤液(如清水)洗涤过滤后得到洁净的低温空气,最后经过出气过滤网14过滤后,通过送气管3进入口罩2,经人体呼吸后的废气从口罩2上的止逆阀22排出。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