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楼火灾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0980发布日期:2019-07-24 11:0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楼火灾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火灾救生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楼火灾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大量人口往大城市涌进,城市环境显得越加拥挤,再加上城市土地资源稀少,因此,新建的大楼都越来越高,以缓解城市压力。但是,随之带来的是消防逃生等一系列安全问题,万一底层着火,在高层的人只能够继续往上层走,直至楼顶逃生。由于现在的大楼都非常高,消防车已经无法对高层的楼层进行灭火救援,只靠楼层自身的消防设施如果没法扑灭火灾,就很可能使得火势越发往上层走,最后危及在楼顶逃生的人。

现在一些楼层较少的楼房配备有逃生绳索,将人的身体套在绳圈内,然后自行控制下放速度,从楼顶放下至地面,这种方法适用于十层左右的楼房,但是对于二三十层的写字楼或者住宅,将人从楼顶用绳索绑着放下,显然对逃生者的健康及安全都是一种挑战。另外,对于老弱病残以及有恐高症的人,就算在底层楼用绳索逃生的方式都是十分不安全的。

为此,行业内出现了高楼逃生机,设置有卷筒及传动机构收放绳索,然后通过电机及制动器控制收放速度,将人用架体从楼顶下放至地面。但是,现有的逃生机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逃生机的架体悬空在楼顶,对于健康年轻的人可以很容易绑定在架体上,但是在医院这种场所使用时,对于年老特别是身患残疾的人,就很难进行操作,需要通过几个人将病人放置并且捆绑在架体上,但是,在紧急情况时,很容易出差错,就有可能直接从楼顶摔下,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现有的逃生机都是使用电机来驱动,但是在大楼发生意外时,很有可能无法提供电力。就算逃生机自带有电池,但是电池在放置一段时间后,电量将会减少,无法保证在突发事故时,能够使用,而且在楼顶经过长年累月的环境作用,电池很有可能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即可实现救援运输量大的双向救生箱模式,能够快速、安全地将被困在火灾高楼楼顶的人员救生至地面,救生效率极高,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且无需外加任何驱动设备,节能环保,性能稳定、可靠的高楼火灾救生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楼火灾救生装置,是安装在高楼楼顶的火灾救生装置,包括有升降控制主机、A救生舱和B救生舱,所述升降控制主机设有正反向升降控制系统,所述正反向升降控制系统包括基架以及安装在基架上的左缆线收放装置和右缆线收放装置,所述A救生舱和B救生舱分别吊装在左缆线收放装置和右缆线收放装置的第一钢丝绳上;使用时,先将B救生舱下降至楼下,然后将左缆线收放装置和右缆线收放装置的转轴或卷筒可同步运动地连接一起,并利用下降的A救生舱的重力作为动力,使左缆线收放装置和右缆线收放装置的卷筒分别对第一钢丝绳进行收卷和放卷,如此反复交替,实现A救生舱和B救生舱的同步反向上下垂直升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左缆线收放装置和右缆线收放装置包括有第一钢丝绳、转轴和卷筒,所述转轴转动地安装在基架上,所述卷筒安装在转轴上;所述左缆线收放装置和右缆线收放装置的第一钢丝绳的一端分别卷绕在左缆线收放装置和右缆线收放装置的转轴上,另一端分别绕经设置在基架上的导向轮后吊装有所述A救生舱和B救生舱;而且所述左缆线收放装置和右缆线收放装置的转轴或卷筒可切换为分离状态和连接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左缆线收放装置和右缆线收放装置的转轴通过联轴器或者连接插销可分离地连接一起,或者卷筒通过连接插销或齿轮组连接一起,实现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卷筒的卷轴外套有固定一体的套筒,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穿过套筒上的通孔后绑定在卷筒的卷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正反向升降控制系统还包括有全自动刹车系统,所述左缆线收放装置或右缆线收放装置的卷筒通过全自动刹车系统安装在转轴上,即所述全自动刹车系统是齿轮式刹车系统,包括制动开关和变速齿轮组,所述制动开关和变速齿轮组一端的变速齿轮安装在左缆线收放装置或右缆线收放装置的转轴上,所述变速齿轮组另一端的变速齿轮的齿轮轴上安装有所述卷筒。

进一步地,所述变速齿轮组包括有安装在转轴上的第一大齿轮、安装在第一齿轮轴上的第一小齿轮和第二大齿轮、安装在第二齿轮轴上的第二小齿轮和第三大齿轮、与卷筒一并安装在第三齿轮轴上的第四大齿轮,且第一大齿轮与第一小齿轮啮合连接,第二大齿轮与第二小齿轮啮合连接,第三大齿轮与第四大齿轮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正反向升降控制系统还包括有半自动刹车系统,包括安装在左缆线收放装置和右缆线收放装置转轴上的半自动刹车盘和拉杆;所述拉杆的上端通过挂轮可上下运动地悬挂在左缆线收放装置或右缆线收放装置的第一钢丝绳上,下端连接在可操控半自动刹车盘的第一操纵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控制主机还设有永磁固定系统,所述永磁固定系统包括有安装在基架上并分别位于A救生舱和B救生舱正上方的左永磁吸盘和右永磁吸盘、左扳手、右扳手,所述左扳手和右扳手均通过传动杆分别与左永磁吸盘和右永磁吸盘的操控杆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该高楼火灾救生装置还包括有设于楼顶顶面上的滑轨,所述升降控制主机的基架底部设有多组滑轮组,每组所述滑轮组至少由一个上滑轮和下滑轮组成,所述上滑轮和下滑轮位于同一垂线上、并可来回滑动地夹住滑轨。

进一步地,该高楼火灾救生装置还包括有垂直防风定位加固系统,包括安装在基架上的设有单向卷绳器的两个左侧卷筒和两个右侧卷筒,以及一端卷绕在左侧卷筒或右侧卷筒上、另一端绕经基架上的导向轮和A救生舱或B救生舱两侧设有的导向套筒的可下降至地面固定住的第二钢丝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可实现救援运输量大的双向救生箱模式,能够快速、安全地将被困在火灾高楼楼顶的人员救生至地面,高楼火灾救生效率极高,为挽救生命提供了保障,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且无需外加任何驱动设备,节能环保,性能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楼火灾救生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楼火灾救生装置实施例拆下A救生舱和B救生舱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楼火灾救生装置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楼火灾救生装置实施例中正反向升降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楼火灾救生装置实施例中半自动刹车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楼火灾救生装置实施例中A救生舱上永磁固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楼火灾救生装置实施例中手摇式蜗轮蜗杆救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楼火灾救生装置实施例中手摇式蜗轮蜗杆救生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楼火灾救生装置实施例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楼火灾救生装置实施例中滑轨和滑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楼火灾救生装置实施例中滑轨和滑轮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升降控制主机,2—A救生舱,3—B救生舱,4—基架,41—导向轮,5—左缆线收放装置,6—右缆线收放装置,7—第一钢丝绳,8—转轴,9—卷筒,10—联轴器,11—全自动刹车系统,111—制动开关,112—变速齿轮组,113—第一大齿轮,114—第一齿轮轴,115—第一小齿轮,116—第二大齿轮,117—第二齿轮轴,118—第二小齿轮,119—第三大齿轮,110—第三齿轮轴,1101—第四大齿轮,12—半自动刹车系统,121—半自动刹车盘,122—拉杆,123—挂轮,124第一操纵杆,125—刹车片,126—刹车鼓,131—左永磁吸盘,132—右永磁吸盘,133—左扳手,134—右扳手,14—滑轨,15—滑轮组,151—上滑轮,152—下滑轮,16—左侧卷筒,17—右侧卷筒,18—导向套筒,19—第二钢丝绳,191—永磁块,20—导向定位轮,21—手摇式蜗轮蜗杆救生机构,211—手摇把手,212—传动连接杆,213—蜗轮蜗杆救生架,22—喷淋洒水系统,23—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1中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高楼火灾救生装置,是安装在高楼楼顶的火灾救生装置,包括有升降控制主机1、A救生舱2和B救生舱3;所述升降控制主机1设有正反向升降控制系统,所述正反向升降控制系统包括基架4以及安装在基架4上的左缆线收放装置5和右缆线收放装置6,所述A救生舱2和B救生舱3分别吊装在左缆线收放装置5和右缆线收放装置6的第一钢丝绳7上,并在左缆线收放装置5和右缆线收放装置6的驱动下可同步反向上下垂直运动。具体结构可以为:所述左缆线收放装置5和右缆线收放装置6包括有第一钢丝绳7、转轴8和卷筒9,所述转轴8转动地安装在基架4上,所述卷筒9安装在转轴8上;所述左缆线收放装置5和右缆线收放装置6的第一钢丝绳7的一端分别卷绕在左缆线收放装置5和右缆线收放装置6的转轴8上,另一端分别绕经设置在基架4上的导向轮41后吊装有所述A救生舱2和B救生舱3;而且左缆线收放装置5和右缆线收放装置6的转轴8可切换为分离状态和连接状态;其中,所述左缆线收放装置5和右缆线收放装置6的转轴8通过联轴器10可分离地连接一起,实现同步转动,所述联轴器10是拨动式联轴器,当然左缆线收放装置5和右缆线收放装置6的转轴8通过也可连接插销可分离地连接一起。

而且,所述正反向升降控制系统还包括有全自动刹车系统11,所述右缆线收放装置6的卷筒9通过全自动刹车系统11安装在转轴8上,即全自动刹车系统11是齿轮式刹车系统,包括制动开关111和变速齿轮组112,所述制动开关111和变速齿轮组112一端的变速齿轮安装在右缆线收放装置6的转轴8上,所述变速齿轮组112另一端的变速齿轮的齿轮轴上安装有所述卷筒9。当然,所述左缆线收放装置5的卷筒9通过全自动刹车系统11安装在转轴8上,即所述制动开关111和变速齿轮组112一端的变速齿轮安装在左缆线收放装置5的转轴8上。其中,所述变速齿轮组112包括有安装在转轴8上的第一大齿轮113、安装在第一齿轮轴114上的第一小齿轮115和第二大齿轮116、安装在第二齿轮轴117上的第二小齿轮118和第三大齿轮119、与卷筒9一并安装在第三齿轮轴110上的第四大齿轮1101,且第一大齿轮113与第一小齿轮115啮合连接,第二大齿轮116与第二小齿轮118啮合连接,第三大齿轮119与第四大齿轮1101啮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楼火灾救生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载满人的B救生舱3放至地面(比如:将B救生舱3放至离地面三十公分左右,并通过磁吸固定。),此时左缆线收放装置5和右缆线收放装置6的转轴8为分离状态;然后左缆线收放装置5和右缆线收放装置6的转轴8切换为连接状态,并把位于楼顶载满人的A救生舱2放下地面,利用下降的A救生舱2的重力(包括A救生舱2内人的重力)作为动力,使左缆线收放装置2和右缆线收放装置6的卷筒9分别对第一钢丝绳7进行收卷和放卷:(即:此过程右缆线收放装置6或左缆线收放装置5的第一钢丝绳7带动转轴8转动,右缆线收放装置6的卷筒9处于放卷状态,左缆线收放装置5的卷筒9处于收线状态,或者左缆线收放装置5的卷筒9处于放卷状态,右缆线收放装置6的卷筒9处于收线状态),将放至地面的B救生舱3升起至楼顶,如此反复交替,实现A救生舱2和B救生舱3的同步反向上下垂直升降运动,以完成楼顶人员的救援,而且此过程通过全自动刹车系统11即可随时控制A救生舱2或B救生舱3的停止下降,加上通过采用了变速齿轮组112大大缩小了刹停所需力量,刹车控制轻松、精确。

这样,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楼火灾救生装置即可实现救援运输量大的双向救生箱模式,能够快速、安全地将被困在火灾高楼楼顶的人员救生至地面,高楼火灾救生效率极高,为挽救生命提供了保障,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且无需外加任何驱动设备,节能环保,性能稳定、可靠(因火灾常常会现断电情况)。

当然,所述卷筒9的卷轴外还可套有固定一体的套筒,所述第一钢丝绳7的一端穿过套筒上的通孔后绑定在卷筒9的卷轴上。这样即可保证第一钢丝绳7在卷筒9的卷轴上的绑定牢固性,有效避免打滑情况的出现,升降性能稳定、有保障。而且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通过采用左缆线收放装置5和右缆线收放装置6的卷筒9可同步运动地连接一起代替转轴8可同步运动地连接一起,即:卷筒9可切换为分离状态和连接状态,比如卷筒9通过连接插销或齿轮组连接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楼火灾救生装置的正反向升降控制系统还包括有半自动刹车系统12,包括安装在左缆线收放装置5和右缆线收放装置6转轴8上的半自动刹车盘121和拉杆122;所述拉杆122的上端通过挂轮123可上下运动地悬挂在左缆线收放装置5或右缆线收放装置6的第一钢丝绳7上,下端连接在可操控半自动刹车盘121的第一操纵杆124上。当随着位于楼顶的A救生舱2或B救生舱3装载人数的增加、重量加重,使悬挂在第一钢丝绳7上的拉杆122逐渐向上运动,从而驱使第一操纵杆124,以控制半自动刹车盘121对转轴8逐渐锁紧(即通过第一操纵杆124使半自动刹车盘121的两片刹车片125被撑开,与刹车鼓126的内侧面发生摩擦,从而起到降低转轴8转速的作用,并可根据装载人员的重量越重,对转轴8刹得更紧),以避免因装载人员过重而出现自动下落的情况,使用安全性更高、性能更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优选方案,如图3和6,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楼火灾救生装置的升降控制主机1还设有永磁固定系统,所述永磁固定系统包括有安装在基架4上并分别位于A救生舱2和B救生舱3正上方的左永磁吸盘131和右永磁吸盘132、左扳手133、右扳手134,所述左扳手133和右扳手134均通过传动杆分别与左永磁吸盘131和右永磁吸盘132的操控杆135传动连接。这样,即可进一步提高位于楼顶的A救生舱2和B救生舱3的固定效果,避免进入A救生舱2和B救生舱3时出现摇晃,防止因惊慌而出现混乱,使救援场面更有秩序,救援效率和安全性也更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楼火灾救生装置还包括有设于楼顶顶面上的滑轨14,所述滑轨14可以为工字形轨道,所述升降控制主机1的基架4底部设有多组滑轮组15。如图10,每组滑轮组15至少由一个上滑轮151和左右两个下滑轮152组成,所述上滑轮151和左右两个下滑轮152可来回滑动地夹住滑轨14,即:上滑轮151可来回滑动的压在滑轨14的上表面,左右两个下滑轮152分别可来回滑动地夹在滑轨14的左右两侧。这样,该高楼火灾救生装置不使用时即可收藏在楼顶的存放室内,避免因日晒雨淋导致损坏而影响正常使用,该装置性能更稳定、更可靠。

当然,所述滑轨14可以为旋转90°的凹框形轨道,所述升降控制主机1的基架4底部设有多组滑轮组15,每组滑轮组15至少由一个上滑轮151和下滑轮152组成,所述上滑轮151和下滑轮152位于同一垂线上、并可来回滑动地夹住滑轨14,如图11。

作为本实用新型又再一优选方案,该高楼火灾救生装置还包括有垂直防风定位加固系统,包括安装在基架4上的设有单向卷绳器(图中并未表示出来)的两个左侧卷筒16和两个右侧卷筒17,以及一端卷绕在左侧卷筒16或右侧卷筒17上、另一端绕经基架4上的导向轮和A救生舱2或B救生舱3两侧设有的导向套筒18的可下降至地面固定住的第二钢丝绳19(比如:该第二钢丝绳19的末端设有用于与地面设置的磁块吸附固定一起的永磁块191。)。这样,即可有效防止有风时A救生舱2和B救生舱3出现晃动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另外,如图7和8,所述A救生舱2和B救生舱3还设有手摇式蜗轮蜗杆救生机构21,包括手摇把手211、传动连接杆212和蜗轮蜗杆救生架213,所述蜗轮蜗杆救生架213可转动地安装在A救生舱2和B救生舱3的顶部,所述手摇把手211设于手摇把手211内,且手摇把手211通过传动连接杆212与蜗轮蜗杆救生架213驱动连接。当操作手摇把手211即可使蜗轮蜗杆救生架213转动、伸出至靠近火灾高楼的阳台,以将被困人员救出、运送到靠近A救生舱2和B救生舱3窗口的位置,实现紧急救援。

此外,所述A救生舱2和B救生舱3的下端朝向高楼一侧设有导向定位轮20,这样导向定位轮20即可在往下放下A救生舱2和B救生舱3时起到导向作用,保证A救生舱2和B救生舱3底部不会抵在楼顶墙体上,性能更稳定。同时,所述A救生舱2和B救生舱3内还设有氧气瓶等供氧设备。

而且,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楼火灾救生装置的基架4位于A救生舱2和B救生舱3的正上方位置还设有通过水管221连接水源(如大楼水管和消防水管)的喷淋头22,以对A救生舱2和B救生舱3以及第一钢丝绳7进行有效降温和防火能力,大大提高安全性。所述基架4的后端还设有配重块23,以提高A救生舱2和B救生舱3的载重大。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