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火智能自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0379发布日期:2019-04-20 05:46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监火智能自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火情安全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监火智能自动开关。



背景技术:

现在炼油企业在正常生产时,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为了维持生产,经常在线抢修,就要发生动火作业,那么就需要监护人,往往由于监护人不懂得如何监护,经常发生违章行为,监火人需检查的内容,本日内明火使用场所附近25米半径范围区内之易燃、易爆物品应予清除或作适当之安全隔离;施工场所及邻近四周相互连通之水沟及暗渠,不可有胶状物、化学品、有机溶剂、浮油等可(易)燃物存积;所有可能送气、送液之管路或槽体之进、出料孔,均应确实遮断盲封并挂安全警告标示;易燃爆作业环境应执行气体浓度测定;明火作业时应备妥灭火器,并设警戒围篱警示;明火作业场所周围须备妥适当灭火器;施工完毕确实检查作业环境火星清除并灭熄等等。

监火人工作十分繁杂,给监火人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很容易导致监火人在事故发生后不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因此需要提醒设备对监火人进行提醒进行处理,现有的提醒装置就是简单的报警器,并不能够第一时间的对事故现场进行紧急处理,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事故蔓延,造成更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监火智能自动开关,解决了现有的提醒装置就是简单的报警器,并不能够第一时间的对事故现场进行紧急处理,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事故蔓延,造成更大损失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监火智能自动开关,包括保护外壳和服务器,所述保护外壳的左侧连通有进水管,所述保护外壳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所述保护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壳,所述保护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槽板,所述转动槽板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扁平球塞,所述扁平球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保护外壳的顶部且位于安装壳的内部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表面与转动柱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安装壳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齿形板,且齿形板的外表面与齿轮的外表面相啮合,所述安装壳的后壁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推杆的表面与齿形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服务器分别与报警单元、展示单元、控制开关和客户端实现双向连接,所述报警单元与提醒单元实现双向连接,所述提醒单元与展示单元实现双向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与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提醒单元包括无线收发模块、数据整合模块、方案模块、携带物品模块和灭火器模块,所述数据整合模块分别与无线收发模块、方案模块、携带物品模块和灭火器模块实现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展示单元包括信息转码器、信息存储器和led显示屏,所述信息转码器的输出端与信息存储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息存储器的输出端与led显示屏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息转码器与无线收发模块实现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报警单元包括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高音喇叭,所述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高音喇叭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无线收发模块实现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保护外壳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与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顶部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监火智能自动开关。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监火智能自动开关,通过在保护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壳,保护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槽板,转动槽板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扁平球塞,扁平球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柱,保护外壳的顶部且位于安装壳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表面与转动柱的外表面滑动连接,转动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齿轮,安装壳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板,滑板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齿形板,齿形板的外表面与齿轮的外表面相啮合,安装壳的后壁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推杆的表面与齿形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服务器分别与报警单元、展示单元、控制开关和客户端实现双向连接,报警单元与提醒单元实现双向连接,提醒单元与展示单元实现双向连接,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与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配合保护外壳、进水管、出水管、安装壳、转动槽板、扁平球塞、转动柱、滑槽、齿轮、滑板、齿形板、电动伸缩杆、报警单元、展示单元、控制开关、客户端和提醒单元的设置,构建出一个智能操控的监火开关,直接连接在消防管道上,解决了现有的提醒装置就是简单的报警器,并不能够第一时间的对事故现场进行紧急处理,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事故蔓延,造成更大损失的问题。

(2)、该监火智能自动开关,通过提醒单元包括无线收发模块、数据整合模块、方案模块、携带物品模块和灭火器模块,数据整合模块分别与无线收发模块、方案模块、携带物品模块和灭火器模块实现双向连接,配合无线收发模块、数据整合模块、方案模块、携带物品模块和灭火器模块的设置,提前设置处理方案,输入系统中,在事故发生后,智能将处理方案推送给相关人员,给事故的处理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系统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报警单元的系统原理框图;

图4为本发明展示单元的系统原理框图;

图5为本发明提醒单元的系统原理框图。

图中:1—保护外壳、2—服务器、3—进水管、4—出水管、5—安装壳、6—转动槽板、7—扁平球塞、8—转动柱、9—滑槽、10—齿轮、11—滑板、12—齿形板、13—电动伸缩杆、14—报警单元、15—展示单元、16—控制开关、17—客户端、18—提醒单元、19—无线收发模块、20—数据整合模块、21—方案模块、22—携带物品模块、23—灭火器模块、24—信息转码器、25—信息存储器、26—led显示屏、27—烟雾传感器、28—温度传感器、29—高音喇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监火智能自动开关,包括保护外壳1和服务器2,保护外壳1的左侧连通有进水管3,保护外壳1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4,保护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壳5,保护外壳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槽板6,转动槽板6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扁平球塞7,扁平球塞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柱8,保护外壳1的顶部且位于安装壳5的内部开设有滑槽9,滑槽9的内表面与转动柱8的外表面滑动连接,转动柱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齿轮10,安装壳5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板11,滑板1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齿形板12,齿形板12的外表面与齿轮10的外表面相啮合,安装壳5的后壁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3,电动伸缩杆13推杆的表面与齿形板12的背面固定连接,服务器2分别与报警单元14、展示单元15、控制开关16和客户端17实现双向连接,报警单元14与提醒单元18实现双向连接,提醒单元18包括无线收发模块19、数据整合模块20、方案模块21、携带物品模块22和灭火器模块23,数据整合模块20分别与无线收发模块19、方案模块21、携带物品模块22和灭火器模块23实现双向连接,配合无线收发模块19、数据整合模块20、方案模块21、携带物品模块22和灭火器模块23的设置,提前设置处理方案,输入系统中,在事故发生后,智能将处理方案推送给相关人员,给事故的处理提供了便利,提醒单元18与展示单元15实现双向连接,展示单元15包括信息转码器24、信息存储器25和led显示屏26,信息转码器24的输出端与信息存储器25的输入端连接,信息存储器25的输出端与led显示屏26的输入端连接,信息转码器24与无线收发模块19实现双向连接,控制开关16的输出端与电动伸缩杆13的输入端连接,配合保护外壳1、进水管3、出水管4、安装壳5、转动槽板6、扁平球塞7、转动柱8、滑槽9、齿轮10、滑板11、齿形板12、电动伸缩杆13、报警单元14、展示单元15、控制开关16、客户端17和提醒单元18的设置,构建出一个智能操控的监火开关,直接连接在消防管道上,解决了现有的提醒装置就是简单的报警器,并不能够第一时间的对事故现场进行紧急处理,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事故蔓延,造成更大损失的问题,报警单元14包括烟雾传感器27、温度传感器28和高音喇叭29,烟雾传感器27和温度传感器28的输出端均与高音喇叭29的输入端连接,烟雾传感器27为hchl-20m型号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28为ds18b20型号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27和温度传感器28均与无线收发模块19实现双向连接,保护外壳1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与烟雾传感器27和温度传感器28的顶部固定连接。

工作时,将进水管3和出水管5分别接在消防管道中,烟雾传感器27和温度传感器28报警时,启动高音喇叭29,将信息通过无线收发模块19传输到数据整合模块20中,对方案模块21、携带物品模块22和灭火器模块23进行信息整合后,将信息传送到信息转码器24中,再将信息传送到信息存储器25中进行存储,然后在led显示屏26上显示,同时控制开关16启动,电动伸缩杆13伸长,推动齿形板12使齿轮10转动,齿轮带动扁平球塞7转动,水流流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