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地救援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52934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泥地救援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救援设备领域,具体地来讲为一种泥地救援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泥地救援一般首先用绳索拴住受困者身体,以防止其继续下陷,同时尝试拉拽受困者,但是往往因为其疼痛难忍而停止,这时如果继续拉拽很可能使受困者受伤。接着一般采用木板围在受困者四周,因为铁锹等工具容易伤到受困者,所以常常采用手挖的方式清除淤泥,但有时因为木板很难在泥地里固定,遮挡木板一旦倒了,挖出的淤泥又反流回受困者周围,使救援陷入困境。当然如果有挖掘机,也可以在受困者旁边挖深坑,使受困者周围的淤泥在重力作用下流走,但挖掘机操作离受困者太近,也很可能产生危险。这使救援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泥地救援设备,可安全的将陷入泥地的受困者排除四周淤泥。
[000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泥地救援设备,包括:
[0005]在所救援人体四周形成阻挡的筒状体,所述筒状体的上下贯通;
[0006]设置在所述筒状主体的内侧面,从筒状主体的一端口到另一端口排列的多个气嗇.裳;
[0007]设置在筒状体上的排污口;
[0008]用于给所述气囊充气的充气装置;以及
[0009]挡在排污口外部的挡板。
[0010]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筒状体侧面上设置多个气管的金属通道,每个气囊设置一个气管用于单独控制进放气。
[0011]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固定在筒状主体内侧并绕过排污口。
[0012]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固定在筒状主体内侧并留有缺口,在缺口处设置排污
□ O
[0013]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排污口贯穿筒状主体的侧面。
[001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气囊充气以及结合筒状主体将受困者四周的淤泥快速排除后,并能阻止淤泥回流,提供给受困者一个安全的救援空间。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展开后从内向看外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横向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9]参见图1结合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泥地救援设备包括一个筒状体6,该筒状体的横截面可以为多种形状,而不仅仅限于圆形,目的是为了给在所救援人体四周形成阻挡,将受困者与外界的淤泥之间形成一个阻挡,将筒状体6设置成上下贯通的结构,目的为了在使用时,通过筒状体套入到受困者的四周,因此需要筒状体6为坚硬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钢材制成。
[0020]参见图2,为了将筒状体6内的淤泥排除出去,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方法是在筒状主体的内侧面,从筒状主体的一端口到另一端口设置有气囊8;通过气囊8的充气,将筒状体6内的淤泥排除出去,为了安全的考虑,气囊不能直接设置成一个,而是从上往下设置成多个气囊,这样可以控制各个气囊的充气顺序,可以实现从脚底的气囊开始往上依次充气排泥的过程,气囊可以采用柳钉5固定在筒状体内侧,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例如粘连的方式固定。
[0021 ]为了将配合气囊8在充气时将淤泥排除,因此需要设置排污口 7,排污口 7的设置在筒状体6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排污口 7可以设置为多个,每个排污口对应一个气囊8的位置,在该气囊充气时,通过该排污口排污,在设计时,为了使得气囊在充气后不将排污口挡住,因此,参见图3,气囊设置成一个具有缺口的气囊,整个气囊固定在筒状体上上留有一个缺口用于设置排污口。
[0022]当然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整个筒状体的一侧面上设置一个贯穿筒状体的一个竖直方向的缺口作为排污口,在气囊8充气排污结束后,为了防止淤泥的回流,参见图1或3,要设置一个挡在排污口外部的挡板10。挡板10的形状要根据筒状体的形状来定,例如,筒状体横截面为一个圆形,那么挡板的应该采用一个弧形与圆形相配合。
[0023]多个气囊8的充气采用的是充气装置I,为了安全起见,最好是采用缓慢充气的装置,例如可以采用打气筒,可以很好的控制充气的力度,防止受困者收到气囊的挤压。
[0024]参见图2,在筒状体侧面上设置多个气管的金属通道4作为护壁,每个气囊设置一个气管2通过气囊入口 11连接至气囊用于单独控制进放气,并通过开关3单独控制每个气管的开关。
[0025]同时为了防止筒状体过于下陷,或者充气后倾斜。在筒状体上设置金属环9用于栓绳索等用于固定。
[0026]在使用时,固定好受困者后,先用木棍探出受困者四肢位置,用救援绳拴在同顶端金属环9上,再将筒状体6慢慢插入受困者四周,询问受困者,如果桶底部没有碰到受困者身体,继续插入筒状体6,直至筒状体的底部低于受困者脚部,打开通气管道2上的开关3,用打气筒I给金属桶内的气囊8充气,充气时候不停观察并询问受困者,如果其感觉不适,即刻停止充气。充气要从底部气囊开始。之后可以给其它的气囊充气。打气筒可以准备4个。充气过程中桶和人之间的淤泥,在压力和重力作用下,会从排污口7流出。再将独立挡板10插入排污口7的外边,堵住排污口。接着打开通气管道开关3,给气囊放气。由于受困者周围淤泥已经被挤走,放气后尝试拉拽受困者,将比较容易拽出。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泥地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救援人体四周形成阻挡的筒状体,所述筒状体的上下贯通; 设置在所述筒状主体的内侧面,从筒状主体的一端口到另一端口排列的多个气囊; 设置在筒状体上的排污口; 用于给所述气囊充气的充气装置;以及 挡在排污口外部的挡板。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地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体侧面上设置多个气管的通道,每个气囊设置一个气管用于单独控制进放气。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地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固定在筒状主体内侧并留有缺口,在缺口处设置排污口。4.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泥地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每个气囊位置相对应的筒状主体上。5.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泥地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贯穿筒状主体的侧面。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救援设备领域,具体地来讲为一种泥地救援设备,包括:在所救援人体四周形成阻挡的筒状体,所述筒状体的上下贯通;设置在所述筒状主体的内侧面,从筒状主体的一端口到另一端口排列的多个气囊;设置在筒状体上的排污口;用于给所述气囊充气的充气装置;以及挡在排污口外部的挡板。本发明通过气囊充气以及结合筒状主体将受困者四周的淤泥快速排除后,并能阻止淤泥回流,提供给受困者一个安全的救援空间。
【IPC分类】A62B99/00
【公开号】CN105617571
【申请号】CN201511029038
【发明人】杨静瑜, 李国德, 李娜, 高鹏, 陈岚峰, 高岩
【申请人】沈阳师范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