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湿保暖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27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湿保暖面料的制作方法
吸湿保暖面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以保暖为特征的层状产品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吸湿保暖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制作服饰的保暖面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 保暖内衣的保暖面料。
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号CN102774091、名称是一种保暖面料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 公开一种方案,其包括外层、中间层和里层,所述外层为全棉纱,在所述的外层和中间层之 间设有羽绒保温层,在所述里层和中间层之间设有桑蚕丝保暖层,作为改进,中间层由弹性 面料组成,里层由竹纤维构成。该方案的优点是保暖性、弹性和耐磨性等都能满足要求。但 是其结构复杂,亲肤性和透气性不好,舒适性差,造价较高,不易清洗。
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号CN102514266、名称是保暖透气面料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 公开一种方案,其包括透气层和保暖层,所述透气层置于保暖层的外表面,所述的透气层为 面料和麻混纺而成,所述的保暖层包括天丝纤维,所述的天丝纤维由针叶树为主的木桨、水 和溶剂氧化铵支撑,所述的棉料和麻是按照70%和30%麻纺织而成;作为改进,所述的保暖 层包括竹炭纤维;所述保暖层的厚度为O. 20-0. 30mm。该方案保暖性和透气性好,但是亲肤 性、吸湿性不甚理想,而且造价也高。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湿保暖面料,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保暖性、 吸湿性、透气性等综合性能优良,特别是造价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湿保暖面料,包括面层和里 层,里层编织在面层的内表面上,面层由棉纤维、黏胶纤维和氨纶纤维组成,各纤维的重量 分数依次为46-48%、46-48%和4_8%,所述里层由棉纤维和黏胶纤维组成,各纤维的重量分 数依次为49-51%和49-51%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中,吸湿保暖面料仅包括面层和里层两种层状结构,非常简 单;尤其是面层由棉纤维、粘胶纤维和涤纶纤维按照上述比例混纺而成,具有良好的综合 性能,而且造价低廉,里层采用棉纤维和黏胶纤维的组成结构,具有面料柔软舒适,吸湿透 气,保暖效果好,易清洗等优点。
所述里层各纤维的重量分数依次为50%和50% ;所述面层各纤维的重量分数依次为47%、47%和6%。
所述面层的厚度是O. 18-0. 22mm。
所述面层纹理呈交织辫状。
所述里层由线形绒状物组成,绒状物两端编织在面层的内表面上,形成抛物线状 线圈;所述绒状物有序排列在面层的内表面上,整体呈羽片状。所述绒状物的高度是2. 6-3. 3mm。所述绒状物横截面宽度是O. 4-0. 6mm。所述绒状物在面层内表面上的密度是每平方厘米26-38个。以上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进一步改善了本发明的保暖性、吸湿性、透气性等综合性能。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所述绒状物的结构尺寸标注示意图。图中,1.面层;2.里层;3.绒状物;L.绒状物高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吸湿保暖面料包括面层I和里层2,里层2编织在面层I的内表面上,面层I由棉纤维、黏胶纤维和氨纶纤维组成,各纤维的重量分数依次为46%、46%和8%,里层由棉纤维和黏胶纤维组成,各纤维的重量分数依次为49%和51%。本实施例中,还对上述方案进行如下改进 上述面层I的厚度为O. 22mm,面层I纹理呈交织的辫状结构,优化了保暖面料的弹性和强度。上述里层由线形绒状物3组成,绒状物3两端编织在面层I的内表面上,形成抛物线状线圈,该绒状物3由棉纤维和黏胶纤维集束形成。所述绒状物3有序排列在面层的内表面上,整体呈羽片状,如图2所示。所述绒状物3的高度L是2. 6mm,如图3所示。在面层内表面上的密度是每平方厘米26个。所述绒状物横截面宽度是O. 6mm。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吸湿保暖面料包括面层I和里层2,里层2编织在面层I的内表面上,面层I由棉纤维、黏胶纤维和氨纶纤维组成,各纤维的重量分数依次为48%、48%和4%,里层由棉纤维和黏胶纤维组成,各纤维的重量分数依次为51%和49%。本实施例中,还对上述方案进行如下改进 上述面层I的厚度为O. 18mm,面层I纹理呈交织的辫状结构,优化了保暖面料的弹性和强度。上述里层由线形绒状物3组成,绒状物3两端编织在面层I的内表面上,形成抛物线状线圈,该绒状物3由棉纤维和黏胶纤维集束形成。所述绒状物3有序排列在面层的内表面上,整体呈羽片状,如图2所示。所述绒状物3的高度L是3. 3mm,如图3所示。在面层内表面上的密度是每平方厘米38个。所述绒状物横截面宽度是O. 4mm。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吸湿保暖面料包括面层I和里层2,里层2编织在面层I的内表面上,面层I由棉纤维、黏胶纤维和氨纶纤维组成,各纤维的重量分数依次为47%、47%和6%,里层由棉纤维和黏胶纤维组成,各纤维的重量分数依次为50%和50%。本实施例中,还对上述方案进行如下改进 上述面层I的厚度为O. 20mm,面层I纹理呈交织的辫状结构,优化了保暖面料的弹性和强度。上述里层由线形绒状物3组成,绒状物3两端编织在面层I的内表面上,形成抛物线状线圈,该绒状物3由棉纤维和黏胶纤维集束形成。所述绒状物3有序排列在面层的内表面上,整体呈羽片状,如图2所示。所述绒状物3的高度L是3. 0mm,如图3所示。在面层内表面上的密度是每平方厘米30个。所述绒状物横截面宽度是O. 5mm。上述实施例1、2和3中的吸湿保暖面料均有两层组成,结构非常简单;而且面层和里层由上述纤维组成,其保暖、透气和吸湿效果都非常好,而且绒状物结构以及合理密度编织达到面料的质感和厚度,给人柔软舒适的感觉。尤其是实施例3,效果最佳。申请人:设计一种孔雀翎内衣,其使用本发明所述的保暖面料制作。为了确定该孔雀翎内衣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申请人于2012年12月02日委托国家生态纺织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就该产品等进行检测,并出具质量检测报告(报告编号12007043),该检测报告部分内容参见附表。附表检验振告附寶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湿保暖面料,包括面层和里层,里层编织在面层的内表面上,其特征在于面层由棉纤维、黏胶纤维和氨纶纤维组成,各纤维的重量分数依次为46-48%、46-48%和4_8%, 所述里层由棉纤维和黏胶纤维组成,各纤维的重量分数依次为49-51%和49-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吸湿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层各纤维的重量分数依次为 50% 和 50%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吸湿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各纤维的重量分数依次为47%、47%和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吸湿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的厚度是 O.18-0. 2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吸湿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纹理呈交织辫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吸湿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层由线形绒状物组成, 绒状物两端编织在面层的内表面上,形成抛物线状线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吸湿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绒状物有序排列在面层的内表面上,整体呈羽片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吸湿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绒状物的高度是2.6-3. 3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吸湿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绒状物横截面宽度是 O. 4-0. 6m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吸湿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绒状物在面层内表面上的密度是每平方厘米26-38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吸湿保暖面料,包括面层和里层,里层编织在面层的内表面上,面层由棉纤维、黏胶纤维和氨纶纤维组成,各纤维的重量分数依次为46-48%、46-48%和4-8%,所述里层由棉纤维和黏胶纤维组成,各纤维的重量分数依次为49-51%和49-51%,本方案中,吸湿保暖面料仅包括面层和里层两种层状结构,非常简单;尤其是面层由棉纤维、粘胶纤维和涤纶纤维按照上述比例混纺而成,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而且造价低廉,里层采用棉纤维和黏胶纤维的组成结构,具有面料柔软舒适,吸湿透气,保暖效果好,易清洗等优点。
文档编号B32B5/26GK103057187SQ20121058691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0日
发明者乌兰托娅 申请人:青岛暖倍儿服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