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3626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编织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料,尤指一种编织布。
背景技术
一般以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或其他高刚性纤维编织而成的复合材料编织布包括有单层的平织布或斜织布、单层的单向编织布或是多层的多向编织布,所述的编织布通常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外壳以提供足够的强度保护。请参阅图5所示,平织布50为以多股经向纤维51与多股纬向纤维52分别以O度/90度交错编织而成,平织布50制作成本较低,但由于单层的平织布50结构强度较低,需相互堆叠结合后才可达到较大强度,但是堆叠结合后却易产生翘曲现象,且由于平织布50结构较紧密因此较缺乏弹性,受力时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导致受力处的结构容易受到破坏。请参阅图6所示,单向编织布60是将多股纤维61以单一方向排列编织而成,由于结构较为松散因此在编织完后需以绑线62固定或是以树脂浴浸,且多以二至八层的单向编织布60相互堆叠结合才可达到足够强度,然而,堆叠结合后亦容易产生翘曲现象。请参阅图7所示,多向编织布70多为以多股第一纤维71和多股第二纤维72以负45度/正45度或是以其他多个角度相叠合排列后,再以绑线73固定而成的多层结构,虽然可以以多个编织方向以解决翘曲问题,但是制作成本却较高。由于可携式电子产品大多诉求成本低、厚度薄以及强度足够等功能,虽然平织布50以及单向编织布60的制造成本较低,且可借由堆叠结合后产生较大强度,但堆叠后却容易产生翘曲以及厚度较厚不易达到调控产品厚度的需求的问题,且平织布50所受的应力不易分散,结构亦较易受到破坏,而多向编织布70虽可借由多向编织解决翘曲问题,但制作成本却较高,因此所述编织布皆不易达到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功能诉求。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编织布不易达到运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功能诉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编织布。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所实现的:—种编织布,包括有:一第一编织布;以及一 X编织布,其结合于该第一编织布的一侧面,该X编织布包括多个第一方向区、多个第二方向区、多股纬向纤维以及多股经向纤维,其中,各该第一方向区与各该第二方向区呈交错排列,各股纬向纤维呈纬向相邻排列,各股经向纤维呈经向相邻排列,各股经向纤维以叠于多股纬向纤维之上、叠于多股纬向纤维之下交替的方式和纬向纤维呈相互交叠,且各股相邻的经向纤维依序地以错开至少一股纬向纤维穿置的方式排列,且位于各该第一方向区的经向纤维错开所述至少一股纬向纤维的方向相反于位于各该第二方向区的经向纤维错开所述至少一股纬向纤维的方向,而该X编织布呈X形辐射状编织形态。[0010]如上所述的编织布,进一步包括一第二编织布,该第二编织布结合于该X编织布的异于该第一编织布的另一侧面。如上所述的编织布,各股经向纤维是以叠于两股纬向纤维之上、叠于两股纬向纤维之下交替的方式和纬向纤维呈相互交叠,且各股相邻的经向纤维依序地以错开至少一股纬向纤维穿置的方式排列。如上所述的编织布,该X编织布包括两个第一方向区与两个第二方向区;亦或是,该X编织布包括八个第一方向区与八个第二方向区。借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特点如下:1.本实用新型以该第一编织布作为基底结合于该X编织布,该X编织布的各该第一方向区及各该第二方向区的交接处可形成一高强度的编织中心,各该经向纤维与各该纬向纤维以该编织中心点为中心呈X形的辐射编织状,因此虽然该X编织布以经纬相接的紧密方式编织而成,但是由该编织中心点辐射出去的四个编织方向确可提高该X编织布的弹性,使该X编织布所受的应力可分散,结构不易受到破坏;另外,由于该X编织布形成四个编织方向,因此较不易产生翘曲现象,且该X编织布可达到和现有堆叠成多层的平织布或是单向编织布同样的强度,因此可有效降低整体厚度;再者,该X编织布只需要以编织跳板控制各股经向纤维进行编织即可,因此制造成本较低,借此,本实用新型可达到运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功能诉求。2.本实用新型可视产品强度需求在该X编织布的另一侧面结合该第二编织布,或是结合多层X编织 布。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X编织布织法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现有堆叠的单层平织布结构示意图。图6为现有堆叠的单层单向编织布结构示意图。图7为现有多层多向编织布结构示意图。主要部件标号:本实用新型10第一编织布 20、20AX编织布21第一方向区 22第二方向区23纬向纤维24经向纤维25编织中心点 30第二编织布现有技术50平织布51经向纤维52纬向纤维60单向编织布61纤维62绑线70多向编织布 71第一纤维[0035]72第二纤维73绑线具体实施方式
为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手段及技术效果有更完整及清楚的揭露,以下进行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附图及部件标号。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编织布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其依序包括一第一编织布10、一 X编织布20以及一第二编织布30,其中:该第一编织布10与该第二编织布30可为平织布、斜织布或是单向编织布,该X编织布20结合于该第一编织布10与该第二编织布30之间,该X编织布20与该第一编织布10和该第二编织布20之间可为以树脂预浸熟成硬化的方式结合,该第一编织布10与该第二编织布30是作为该X编织布20的结合基底;或是,可视强度需求采用多层X编织布20结合于该第一编织布10与该第二编织布30之间;或是,该第二编织布30亦可不设置,只要以该第一编织布10作为该X编织布20的结合基底即可;该X编织布20的结构以及织法请进一步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X编织布20包括两第一方向区21、两第二方向区22、多股纬向纤维23以及多股经向纤维24,其中,各该第一方向区21与各该第二方向区22呈交错排列,亦即,各该第一方向区21分别位于图2的左上区块以及右下区块,各该第二方向区22分别位于图2的右上区块以及左下区块,各股纬向纤维23呈纬向相邻排列,各股经向纤维24呈经向相邻排列;其中,位于各该第一方向区21内的经向纤维24以叠于两股讳向纤维23之上、叠于两股纬向纤维23之下交替的方式和各股纬向纤维23形成相互交叠的状态,但不限于所述两股,且各股相邻的经向纤维24依序地以错开至少一股纬向纤维23穿置的方式排列(以错开一股为最佳),使各该第一方向区21呈现由左上往右下倾斜的编织状态;其中,位于各该第二方向区22内的经向纤维24亦以叠于两股纬向纤维23之上、叠于两股纬向纤维23之下交替的方式和各股纬向纤维23形成相互交叠的状态,但不限于所述两股,且各股相邻的经向纤维24依序地以错开至少一股纬向纤维23穿置的方式排列(以错开一股为最佳),使各该第二方向区22呈现由右上往左下倾斜的编织状态,借此,各该第一方向区21与各该第二方向区22组合呈现X形编织结构;其中,各股经向纤维24以及各股纬向纤维23可以为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有机纤维、无机纤维、化学纤维或其他高强度纤维,以客制编织成不同强度需求的X编织布。借此,各该第一方向区21及各该第二方向区22的交接处形成一高强度的编织中心点25,由于各股经向纤维24与各股纬向纤维23是以经纬相接的方式编织而成,故该X编织布20的结构相当紧密,且各该经向纤维24与各该纬向纤维23以该编织中心点25为中心呈辐射编织状,因此可借由该编织中心点25辐射出去的四个编织方向提高该X编织布20的弹性,使应力不易集中且避免翘曲问题的产生,因此本实用新型可较现有编织布增强10%GPa的强度;另外, 由于该X编织布20以单层结构便可达到和现有堆叠成多层的双向编织布或是单向编织布同样的强度,因此整体的厚度较薄,较易达到调控产品厚度的需求,且只需要以编织跳板控制各股经向纤维24的编织动作便可完成编织,因此制造成本较多层的多向编织布低;再者,由于该X编织布20是以复合材料编织而成,故可针对所应用产品的受力状况,设计成不同编织方向使用不同材质的纤维,以达客制化需求。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4所示,该X编织布20A亦是结合于该第一编织布10与该第二编织布30之间,该X编织布20A包括八个第一方向区21、八个第二方向区22、多股纬向纤维23以及多股经向纤维24,各该第一方向区21与各该第二方向区22交错排列,使该X编织布20A呈现五个X形编织结构,借此可具有五个编织中心点25,增强多点强度、提升整体的抗张力量,使本实用新型可平稳地运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板材。以上所举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部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包括在本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编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第一编织布;以及 一 X编织布,其结合于该第一编织布的一侧面,该X编织布包括多个第一方向区、多个第二方向区、多股纬向纤维以及多股经向纤维,其中,各该第一方向区与各该第二方向区呈交错排列,各股纬向纤维呈纬向相邻排列,各股经向纤维呈经向相邻排列,各股经向纤维以叠于多股纬向纤维之上、叠于多股纬向纤维之下交替的方式和纬向纤维呈相互交叠,且各股相邻的经向纤维依序地以错开至少一股纬向纤维穿置的方式排列,且位于各该第一方向区的经向纤维错开所述至少一股纬向纤维的方向相反于位于各该第二方向区的经向纤维错开所述至少一股纬向纤维的方向,而该X编织布呈X形辐射状编织形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第二编织布,该第二编织布结合于该X编织布的异于该第一编织布的另一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编织布,其特征在于,各股经向纤维是以叠于两股纬向纤维之上、叠于两股纬向纤维之下交替的方式和纬向纤维呈相互交叠,且各股相邻的经向纤维依序地以错开至少一股纬向纤维穿置的方式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织布,其特征在于,该X编织布包括两个第一方向区与两个第二方向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织布,其特征在于,该X编织布包括八个第一方向区与八个第二方向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编织布,包括一第一编织布以及一X编织布,X编织布结合于第一编织布的一侧面,且包括多个第一方向区、多个第二方向区、多股纬向纤维及经向纤维,各第一方向区与各第二方向区呈交错排列,各股纬向纤维呈纬向相邻排列,各股经向纤维呈经向相邻排列,各股经向纤维以叠于多股纬向纤维之上、叠于多股纬向纤维之下交替的方式和纬向纤维呈相互交叠,且各股相邻的经向纤维依序地以错开至少一股纬向纤维穿置的方式排列,且位于各第一方向区的经向纤维错开至少一股纬向纤维的方向相反于位于各第二方向区的经向纤维错开至少一股纬向纤维的方向,而X编织布呈X形辐射状编织形态。借此,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布具有较高强度。
文档编号B32B5/26GK203063199SQ20132005970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日
发明者曾凯熙 申请人:曾凯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