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成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9647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复合成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复合成品,包含一片表层,及一片内层。该表层具有含有一种第一结合剂的一片第一纤维层,该第一结合剂配合功能性需求包含有功能性材料与黏结材料。该内层与该表层结合,并具有含有一种第二结合剂的一片第二纤维层,该第二纤维层与该第一纤维层叠合,经第一次加热、加压、裁切,及第二次加热、加压后,通过该第二结合剂相互结合为一体。借此,以该第一纤维层可选用第一结合剂的特性,满足表层的功能性需求,及以该第二纤维层为黏结介层,使该第二纤维层可配合材料特性不同的第一纤维层或其它材料层,选用满足黏结效果第二结合剂,进而大幅缩减制程时间,及有效提升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复合成品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成品,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层结构的复合成品。
【背景技术】
[0002]复合材料的制程若以材料区分,大致分为下列两种:
[0003]1、纤维材料与纤维材料复合:如中国台湾公告第590888号「塑性复合材料以及复合材料制品的制造方法」发明专利案、公告第572825号「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方法及该复合材料」发明专利案,主要是利用含浸的方式,使两层以上的纤维材料预浸相同的黏结剂后,相互黏结为一体,待加热、加压成型后,再于表面涂布一种功能性涂层,如TPU薄膜层(热可塑性聚胺基甲酸乙酯树脂,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提供该成品光滑的表面。
[0004]2、纤维材料与其它材料(如金属材料、塑胶材料)复合:由于只有纤维材料可以预浸黏结剂,因此,非纤维材料与纤维材料间如果要能相互结合,除了相邻该纤维材料的材料层外,就必须再另外涂布黏结剂,同样的,待成型后,再加上前述功能性涂层(TPU薄膜层)的程序。
[0005]然而,对于纤维材料与纤维材料复合而言,如果要使该复合材料具备额外的功能例如表层光滑、防水、抗菌或雾面效果,在以黏结为前题的情形下,前述纤维材料会因为含浸相同的结合剂(即树脂),而必然需要配合前述功能性需求,在成型后,另外再涂布功能性涂层(如防水处理),如此一来,有延长制程时间的缺点。
[0006]对于纤维材料与其它材料(如金属材料、塑胶材料)复合而言,异质材料往往会因为材料特性不同,而适用特定的结合剂,因此,若直接在纤维材料的结合剂中添加功能性材料,往往会改变结合剂的性能,而不利于与其它材料层结合,所以,一般还是采取在成型后,另外再涂布功能性涂层(如防水处理)的方式,同样有增加制程时间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缩短制程时间的复合成品。
[0008]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成品,包含一片表层,及一片内层。该表层具有含有一种第一结合剂的一片第一纤维层,该第一结合剂配合功能性需求包含有功能性材料与黏结材料。该内层与该表层结合,并具有含有一种第二结合剂的一片第二纤维层,该第二纤维层与该第一纤维层迭合,且通过该第二结合剂、该第一结合剂的黏结效果,与该第一纤维层相互结合为一体。
[0009]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成品,还包含至少一个材料层,该材料层通过该第二结合剂与
该第二纤维层结合为一体。
[0010]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成品,该材料层可以是塑胶、金属其中一种。
[0011]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成品,该第一纤维层、该第二纤维层分别可以是碳纤维、玻璃纤维、聚酯纤维、尼龙纤维、克维拉纤维、棉织纤维其中一种。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以该第一纤维层用于选用第一结合剂的特性,满足表层的功能性需求,及以该第二纤维层为黏结介层,使该第二纤维层用于配合材料特性不同的第一纤维层或其它材料层,选用满足黏结效果的第二结合剂,省略二次加工的程序,进而大幅缩减制程时间,及有效提升经济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复合成品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
[0014]图2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剖视图;
[0015]图3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塑型为一成品;
[0016]图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复合成品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及
[0017]图5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9]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复合成品的一个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片表层I,及一片内层2。
[0020]该表层I具有含浸一种第一结合剂11的一片第一纤维层12。该第一结合剂11配合功能性需求包含有功能性材料111与黏结材料112。该功能性材料111与黏结材料112所构成的第一结合剂11就是现有的特种胶,又称作功能性粘结剂,即具有某些特殊性能和要求的胶粘剂。如光滑胶、防水胶、抗菌胶、光泽胶或雾面胶。
[0021]该内层2与该表层I结合,并具有含浸一种第二结合剂21的一片第二纤维层22。该第二纤维层22与该第一纤维层12叠合,且该第二纤维层22通过该第一结合剂11、该第二结合剂21与该第一纤维层12相互结合为一体。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纤维层12与该第二纤维层22叠合后,依序经第一次加热、加压、裁切,形成板片状的半成品后,再经第二次加热、加压,而塑型成预定的产品形状。该第一纤维层12、该第二纤维层22分别是已知的碳纤维、玻璃纤维、聚酯纤维(polyester fiber)、尼龙纤维、克维拉纤维(Kevlar fiber)、棉织纤维其中一种。
[0022]该第一结合剂11中的黏结材料112,及该第二结合剂21均可以是已知的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压克力树脂、热可塑性聚胺基甲酸乙酯树脂(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 TPU)、尼龙树脂、ABS 树脂(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沙林离子化树脂(Surlyn)、嵌段聚醚酰胺树脂(PEBAX)其中一种及上述材料的一个组合。该第一结合剂11中的功能性材料111可以是已知的热塑性材料。以鞋壳、握柄为例,主要特性为耐冲击性、耐疲劳性佳、轻量化,因此,可以选用尼龙纤维为第一纤维层12,选用添加了功能性材料111 (如已知的热塑性材料)的黏结材料112如嵌段聚醚酰胺树脂为第一结合剂11,及选用玻璃纤维电镀布为第二纤维层22,选用环氧树脂为第二结合剂21,借此,利用环氧树脂较佳的黏结效果,在不影响与该第一纤维层12黏结强度的情形下,使成品在热压、塑型完成后,不需再二次加工,就能够在表层I产生光滑效果。
[0023]参阅图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同样包含有一片表层1,及一片内层2,不同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复合成品还包含有至少一个材料层3。
[0024]该材料层3可以是塑胶、金属其中一种,通过该第二结合剂21与该第二纤维层22结合为一体。
[0025]借此,同样能够以该第二纤维层22为黏结介层,使该第二纤维层22配合材料特性不同的第一纤维层12或其它材料层3,选用满足黏结效果第二结合剂21,在不影响与该第一纤维层12、该材料层3黏结强度的情形下,使成品在热压、塑型完成后,不需再二次加工,就能够在表层I产生光滑效果,或在黏结材料112中添加了其它功能性材料111,使表层I具有防水、抗菌、光泽、雾面等功能性。亦即该功能性材料111可以是已知的热塑性材料、防水材料、抗菌材料、光泽材料或雾面材料。
[00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成品具有下列优点及功效:
[0027]本实用新型能够以该第一纤维层12可选用第一结合剂11的特性,满足表层I的功能性需求,及以该第二纤维层22为黏结介层,使该第二纤维层22可配合材料特性不同的第一纤维层12或其它材料层3,选用满足黏结效果第二结合剂21,进而省略二次加工的程序,大幅缩减制程时间,及有效提升产能,及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成品,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成品包含: 一片表层,具有含有一种第一结合剂的一片第一纤维层,该第一结合剂包含有功能性材料与黏结材料 '及 一片内层,与该表层结合,并具有含有一种第二结合剂的一片第二纤维层,该第二纤维层与该第一纤维层叠合,且通过该第二结合剂、该第一结合剂的黏结效果,与该第一纤维层相互结合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成品,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成品还包含至少一个材料层,该材料层通过该第二结合剂与该第二纤维层结合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成品,其特征在于:该材料层可以是塑胶、金属其中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成品,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纤维层、该第二纤维层分别可以是碳纤维、玻璃纤维、聚酯纤维、尼龙纤维、克维拉纤维、棉织纤维其中一种。
【文档编号】B32B27/02GK203510853SQ201320552165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6日
【发明者】蔡和运 申请人:富比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