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纸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51471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板纸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胶性能优异的板纸制造方法。本发明板纸制造方法特征在于,将含有表面施胶剂(A)和铝化合物(B)的涂布液往板纸原纸涂布;表面施胶剂(A)是由让聚酰胺化合物(I)和有环氧基化合物(II)反应而得到的反应物构成;聚酰胺化合物(I)是让一个分子内有3个以上氨基的聚亚烷基聚胺(a)、二羧酸(b)和碳数12~22的脂肪酸(c)反应而得到的,且该反应满足二羧酸(b)中羧基摩尔数(n)和脂肪酸(c)中羧基摩尔数(m)的总摩尔数(m+n)对聚亚烷基聚胺(a)中氨基摩尔数(s)之比率[(m+n)/s]为0.50~0.83。
【专利说明】板纸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板纸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是涉及将含有特定表面施胶剂和铝化合物的涂布液往板纸原纸涂布的板纸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给瓦楞纸原纸等板纸原纸的表面赋予耐水性或印刷适应性等的手段,采用将涂布液在60°C左右温度下用水平棍式涂布机(gate roll coater)、施胶剂喷涂器以及压光机(calendar)等往板纸原纸的表面涂布并干燥的方法。这里的涂布液,至少包含由含有疏水性基和阴离子性基或阳离子性基的乙烯系单体共聚物构成的表面施胶剂,还可根据需要适当混配淀粉及聚丙烯酰胺等纸力剂和其它添加剂,而后稀释到适当的浓度。
[0003]为了要用这种涂布液给板纸原纸赋予各种物性,迄今,对作为涂布液主成分的表面施胶剂已进行了诸多改良。譬如,作为阴离子性表面施胶剂,有把含有苯乙烯系单体和丙烯酸的共聚物用碱金属和氨中和的溶液型表面施胶剂(专利文献I)等。还有,作为阳离子性表面施胶剂,有溶液型表面施胶剂(专利文献2)和乳胶型表面施胶剂(专利文献3)等;前者是通过将苯乙烯类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氨基烧基酯(aminoalkylester)共聚后,使环氧卤丙烷(epihalohydrine)或甲基环氧卤丙烷等环氧基导入物质与之反应而得到的;后者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施胶效果而开发的,是在水性介质中将苯乙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等疏水性单体乳化聚合而成,这里的水性介质作为乳化分散剂含有苯乙烯类和二烃基氨烧基(甲基)丙烯酰胺(dialkylaminoalkyl (meth)acrylamide))的共聚物季化后的阳离子性共聚物。
[0004]进而还有人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在往因没有用内添施胶剂处理而难以体现施胶性能的板纸原纸涂布的场合,以及用涂布液难以向纸浸透的转写方式等涂布的场合,让使用了特定阳离子聚合物的涂布液还含有水溶性铝系化合物和淀粉类,要据此来提高施胶性倉泛。
已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特开2010-1560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昭48-11407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11-279983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10-255161号公报 发明的内容 技术问题
[0006]本发明目的就在于通过将特定涂布液往板纸原纸涂布来提供施胶性能优异的板纸制造方法。
技术方案
[0007]本发明人为了进一步提高板纸的施胶性能,就通过将含有表面施胶剂的涂布液往板纸原纸涂布而达到施胶性能优异的板纸制造方法进行锐意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将含有由特定聚酰胺化合物与有环氧基化合物的反应物构成的表面施胶剂和铝化合物的涂布液往板纸原纸涂布,能制造施胶性能比以往有飞跃性提高的板纸,于是达成本发明。
[0008]即,本发明目的实现如下:
(1)一种板纸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表面施胶剂(A)和铝化合物(B)的涂布液往板纸原纸涂布;表面施胶剂(A)是由让聚酰胺化合物(I)和有环氧基化合物(II)反应而得到的反应物构成;聚酰胺化合物(I)是让一个分子内有3个以上氨基的聚亚烷基聚胺(polyalkylene polyamine) (a)、二羧酸(dicarboxylic acid) (b)和碳数 12 ?22 的脂肪酸(c)反应而得到的,且该反应满足二羧酸(b)中羧基摩尔数(η)和脂肪酸(c)中羧基摩尔数(m)的总摩尔数(m+n)对聚亚烷基聚胺(a)中氨基摩尔数(s)之比率[(m+n)/s]为0.50?
0.83。
(2)按上述(I)所述的板纸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铝化合物(B)是硫酸铝。
(3)按上述(I)或(2)所述的板纸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涂布液还含有淀粉。
(4)按上述(3)所述的板纸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淀粉的离子化度在PH值7以下时为-0.05meq/g以上。
发明的效果
[0009]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特定涂布液往板纸原纸涂布能提供施胶性能优异的板纸制造方法。
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0]本发明板纸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表面施胶剂(A)和铝化合物(B)的涂布液往板纸原纸涂布;表面施胶剂(A)是由让聚酰胺化合物(I)和有环氧基化合物(II)反应而得到的反应物构成;聚酰胺化合物(I)是让一个分子内有3个以上氨基的聚亚烷基聚胺
(a)、二羧酸(b)和碳数12?22的脂肪酸(c)反应而得到的,且该反应满足二羧酸(b)中羧基摩尔数(η)和脂肪酸(c)中羧基摩尔数(m)的总摩尔数(m+n)对聚亚烷基聚胺(a)中氨基摩尔数(s)之比率[(m+n) /s]为0.50?0.83。
[0011]为了获得本发明所用表面施胶剂(A)而使用的聚酰胺化合物(I)是让一个分子内有3个以上氨基的聚亚烷基聚胺(a)、二羧酸(b)和碳数12?22的脂肪酸(c)反应而得到的,且该反应满足二羧酸(b)中羧基摩尔数(η)和脂肪酸(c)中羧基摩尔数(m)的总摩尔数(m+n)对聚亚烷基聚胺(a)中氨基摩尔数(s)之比率[(m+n)/s]为0.50?0.83。
[0012]作为被作为聚酰胺化合物(I)的原材料而提供的一个分子内有3个以上氨基的聚亚烧基聚胺(a),可例举出二亚乙基三胺(diethylenetriamine)、三亚乙基四胺(triethyIenetetramine)、四乙基五胺(tetraethyIenepentamine)、五乙基六胺(pentaethyIenehexamine)、六乙基七胺(hexaethyIeneheptamine)、二丙基三胺(dipropylenetriamine)、三丙基四胺(tripropylenetetramine)等。这些通过与二羧酸
(b)和碳数12?22的脂肪酸(c)反应能形成聚酰胺化合物(I)。作为聚亚烷基聚胺(a),这些当中优选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四乙基五胺,尤其更优选二亚乙基三胺。聚亚烷基聚胺(a)既可单独使用其中I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
[0013]作为被作为聚酰胺化合物(I)的原材料而提供的二羧酸(b),是分子中有2个羧基的二羧酸和/或其衍生物,只要能通过与上述聚亚烷基聚胺(a)反应形成聚酰胺化合物(I)即可。作为二羧酸,譬如可例举出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三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对苯二甲酸等,就工业方面而言优选碳数5~10的二羧酸。作为上述衍生物譬如可例举出上述二羧酸的单酯、二酯、酸酐、酰基卤等。作为二羧酸的单酯和二酯,能优先例举碳数I~5的,尤其能优先例举碳数I~3的低级醇(甲醇、乙醇、丙醇)和二羧酸的酯。作为酸酐,可例举出游离酸的分子内脱水缩合物,此外还有低级羧酸尤其优选碳数I~5的低级羧酸和二羧酸的缩合物等。作为酰基卤可例举出酰基氯(acid chloride)等。作为就工业方面而言尤其优选的二羧酸(b)可例举出己二酸、戊二酸二甲酯(glutaric acid dimethyl ester)、己二酸二甲酯(adipic acid dimethyl ester)。二羧酸(b)既可单独使用其中I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
[0014]作为被作为聚酰胺化合物(I)的原材料而提供的碳数12~22的脂肪酸(C),既可是饱和的也可是不饱和的,具体能例举出碳数12的十二酸(月桂酸)、碳数14的十四酸(tetradecanoic acid)(肉?蘧酸)、碳数 15 的十五酸(pentadecanoic acid)(十五烧酸(pentadecylic acid))、碳数16的十六酸(棕榈酸)、9_十六碳烯酸(棕榈油酸)、碳数17的十七酸(heptadecanoic acid)(真珠酸(margaric acid))、碳数18的十八酸(硬脂酸)、顺-9-十八碳烯酸(cis-9-octadecenoic acid)(油酸)、11_十八碳烯酸(异油酸(vaccenic acid))、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is, cis_9, 12-octadecadienoic acid)(亚油酸)、9,12, 15-十八碳三稀酸(9, 12, 15-octadecatrienoic acid) ((9, 12, 15)-亚麻酸(linoleic acid)) >6,9, 12-十八碳三烯酸((6, 9,12) -亚麻酸)、9,11, 13-十八碳三烯酸(桐酸)、碳数19的十九酸(nonadecanoic acid)(结合硬质酸)、碳数20的二十酸(icosanoic acid)(花 生酸)、8,11-二十碳二稀酸(8, 11-1cosadienoic acid)、
5,8, 11- 二十碳三稀酸(5, 8, 11-eicosatrienoic acid)、5,8, 11, 14- 二十碳四稀酸(5, 8, 11, 14-eicosatetraenoic acid)(花生四烯酸)、碳数 22 的二十二酸(docosanoicacid)(山嵛酸),也可是这些脂肪酸的酯或酰基卤。作为脂肪酸(C),在这些当中优选饱和脂肪酸,优选碳数18~24的脂肪酸。脂肪酸(c)既可单独使用其中I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
[0015]一个分子内有3个以上氨基的聚亚烷基聚胺(a)、二羧酸(b)和碳数12~22的脂肪酸(c)反应要满足二羧酸(b)中羧基摩尔数(η)和脂肪酸(c)中羧基摩尔数(m)的总摩尔数(m+n)对聚亚烷基聚胺(a)中氨基摩尔数(s)之比率[(m+n)/s]为0.50~0.83。当上述比率低于0.50时,所生成聚酰胺化合物(I)中氨基变多,亲水性部位增加,而且不是分子量变小就是源自脂肪酸(c)的烷基变少,故不能获得所期望的施胶效果。另外,当上述比率大于0.83时,所生成聚酰胺化合物(I)中氨基少,能固定于纤维素的阳离子性部位变少,其结果,不能获得所期望的施胶效果。
[0016]一个分子内有3个以上氨基的聚亚烷基聚胺(a)、二羧酸(b)和脂肪酸(C)的反应是通过把它们在100~200°C加热而使之脱水缩合来进行。反应时间优选为0.5~10小时,更优选为2~6小时。反应之际,聚亚烷基胺(a)、二羧酸(b)和脂肪酸(c)的混合方法没有限制,优选往聚亚烷基聚胺(a)混合二羧酸(b)和脂肪酸(c)而进行反应的方法、往聚亚烷基聚胺(a)和二羧酸(b)的反应物混合脂肪酸(C)而进行反应的方法。虽然不特意使用酰胺化反应的催化剂也可,但作为酰胺化反应的催化剂而使用硫酸、苯磺酸、对甲基苯磺酸等磺酸类、或酰胺化反应通常使用的催化剂也无妨。其使用量,相对于聚亚烷基聚胺(a) I摩尔,优选为0.005?0.1摩尔,更优选为0.01?0.05摩尔。
[0017]作为为获得本发明所用表面施胶剂(A)而被使用的有环氧基化合物(II),可例举出环氧氯丙烧(epichlorohydrin)和环氧溴丙烧(epibromohydrin)等环氧齒丙烧、环氧乙烧和环氧丁烧等环氧烧烃(alkylene oxide)、以及环氧苯乙烧(styrene oxide)等,其中优选环氧氯丙烷。
[0018]本发明所用表面施胶剂(A)是聚酰胺化合物(I)和有环氧基化合物(II)的反应物。聚酰胺化合物(I)和有环氧基化合物(II)的反应物用什么样的方法制造都可,只要最终能以稳定的水分散体被获得即可。譬如,往聚酰胺化合物(I)的加热熔融物中添加乳化剂和热水,当做水分散体,在加温下往其中添加有环氧基化合物(II)而使之反应,据此就可获得。聚酰胺化合物(I)和有环氧基化合物(II)的反应比率没有特别限制,但最好是相对于聚酰胺化合物(I)的剩余氨基使有环氧基化合物(II)反应50?150mol%。
[0019]上述乳化剂能适当地使用公知乳化剂。作为乳化剂譬如可例举出烷基和/或烯基的碳数为4?20的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sorbitan fatty acid ester)、聚乙二醇脂肪酸酯(polyglycol fatty acid ester)、脂肪酸酰胺和各种聚环氧烧烃型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等非离子性乳化剂、烷基和/或烯基的碳数为4?20的长链烷基胺盐、聚氧化烯胺(polyoxyalkyleneamine)、四烧基季铵盐、三烧基苯季铵盐、烧基咪唑鐵盐(alkyl imidazolium salt)、烧基卩比唳鐵盐(alky lpyridinium salt)、烧基喹啉盐(alkylquinolinium salt)、烧基鱗盐(alkyl phosphonium salt)和烧基锍盐(alkyl sulfoniumsalt)等阳离子性乳化剂、以及各种甜菜碱(betaine)系表面活性剂等两性表面活性剂。
[0020]作为上述乳化剂,其中优选聚环氧烷烃型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具体可例举出烯化氧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alkylene oxide sorbitan fatty acid ester)、聚氧化烯脂肪酸酯(polyoxyalkylene fatty acid ester)、聚氧化烯脂肪酸酰胺(polyoxyalkylenefatty acid amide)、聚氧乙烯脂肪族醇(polyoxyalkylene aliphatic alcohol)、聚氧乙烯脂肪族胺(polyoxyalkylene aliphatic amine)、聚氧乙烯脂肪族硫醇(polyoxyalkylenealiphatic mercaptan)、聚氧化烯烧基醚(polyoxyalkylene alkyl ether)、聚氧化烯烧基芳基醚(polyoxyalkylene alkyl aryl ether)等。作为上述乳化剂,优选乳化分散性优异的烯基氧化物加合物,更优选作为烯基氧化物每I分子乳化剂加合10?100摩尔,尤其优选加合30?60摩尔。尤其优选上述烯基氧化物的烯基的碳数为8?18。
[0021]上述乳化剂既可单独使用其中I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为了抑制发泡性并提高分散性,相对于聚酰胺化合物(I) 100质量份,其使用量优选为I?20质量份,更优选为I?10质量份。
[0022]另外,在获得本发明所用表面施胶剂(A)之际,譬如为了提高聚酰胺化合物(I)的水分散时的分散性和/或表面施胶剂(A)的保存稳定性,也可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施胶性的范围内使用异丙醇等有机溶剂。上述有机溶剂的使用量优选相对于表面施胶剂(A)的固含量为I?10质量%。
[0023]本发明板纸制造方法中,把含有上述表面施胶剂(A)和铝化合物(B)的涂布液往板纸原纸的表面涂布。
[0024]作为本发明所用铝化合物(B),可例举出硫酸铝(硫酸矾土)、聚氯化铝、氧化铝溶胶、聚合硫酸硅酸铝、硅酸铝溶胶、聚合氢氧化铝等水溶性铝化合物,其中优选硫酸铝、聚氯化铝,尤其优选硫酸铝。这些铝化合物(B)既可单独使用其中I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
[0025]涂布液中表面施胶剂(A)和铝化合物(B)的含有比率,要保证最大限度发挥施胶性能,按固含量质量比计,优选为(B)/(A) =0.8?3.0,更优选为1.0?2.5。
[0026]另外,作为本发明板纸制造方法的其它形态,能例举出把除了表面施胶剂(A)和铝化合物(B)外还含有淀粉的涂布液往板纸原纸表面涂布的板纸制造方法。
[0027]作为上述淀粉,可使用制纸涂布所使用的各种淀粉和/或加工淀粉。作为淀粉譬如可例举出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小麦淀粉等原料淀粉。加工淀粉是从上述原料淀粉衍生出来的,譬如可例举出酶改性淀粉、氧化淀粉、α化淀粉、酯化淀粉、醚化淀粉、交联淀粉、接枝化淀粉、过硫酸铵改性淀粉淀粉、阳离子化淀粉等。作为淀粉,从即便以高浓度使用也是低粘度、耐老化性高、薄膜形成能力优异等观点,其中优选加工淀粉,尤其优选酶改性淀粉、过硫酸铵改性淀粉淀粉。
[0028]本发明中,淀粉的离子化度最好是在PH值7以下时为-0.05meq/g以上,因为这样对表面施胶剂(A)和铝化合物(B)的阳离子性带来的影响变小,一般是在0.10meq/g以下。淀粉的离子化度是这样测定的:把烘烤(cooking)淀粉得到的淀粉糊液稀释到固含量浓度为0.1质量%,用氢氧化钠把PH值调整7.0后用MUTEC公司制P⑶-02型测定。
[0029]表面施胶剂(A)在涂布液中的浓度和涂布液对板纸原纸的涂布量可根据所要求的板纸物性和所使用涂布机等来适当选择,但本发明所用表面施胶剂(A)在涂布液中的浓度优选表面施胶剂(A)固含量为0.01?3质量%,更优选为0.05?2质量%。另外,涂布液对板纸原纸的涂布量,按表面施胶剂(A)固含量计优选为0.01?0.3g/m2,更优选为
0.01 ?0.lg/m2。
[0030]上述涂布液还含有淀粉时,淀粉在涂布液中的浓度,按固含量计,优选为3?15质量%,更优选为5?12质量%。淀粉在涂布液中的浓度在上述范围内时,涂布液粘度能稳定地在适当范围内管理,故容易调节涂布量,而且还减轻了妨碍施胶效果之忧。
[0031]作为能够在本发明使用的涂布机,譬如可例举出施胶剂喷涂器、薄膜施胶机、水平棍式涂布机、棒计量涂布机(rod metering coater)、刮刀涂布机(blade coater)、压光机、刮棒涂布机(bar coater)、刀式涂布机(knife coater)、气刀式涂布机(air knife coater)和帘式涂布机(curtain coater)等。另外,也可适用能往板纸原纸表面喷洒涂布液的喷洒涂布机。
[0032]作为本发明中进行涂布液涂布的板纸原纸,能例举出各种板纸原纸,譬如可例举出内衬、中芯等瓦楞纸原纸,此外还有白纸盆、马尼拉纸盆、马粪纸盆等纸器用板纸原纸。作为板纸原纸,尤其优选内衬、中芯等瓦楞纸原纸。通过往这些板纸原纸涂布上述涂布液,就能制造譬如内衬、中芯等瓦楞纸,此外还有白纸盆、马尼拉纸盆、马粪纸盆等纸器用板纸等板纸。
[0033]可见,通过把特定涂布液往板纸原纸涂布就能提供制造施胶性能优异板纸的方法。
实施例
[0034]以下根据实施例和比较例来更详细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另外,在各例中,只要无特别强调,%都代表质量%。[0035]<表面施胶剂(A) >
(合成例I)
[聚酰胺化合物(I)的合成]
往具有温度计、冷却管和搅拌机的可拆式烧瓶投入作为聚亚烷基聚胺(a)的二亚乙基三胺(Imol)、作为二羧酸(b)的己二酸(0.4mol),升温到130°C后,添加作为脂肪酸(c)的硬脂酸(0.7mol),升温到170°C,一边除去生成的水一边在170°C下反应6小时,得到了固含量100%的聚酰胺化合物(I)800g。
[0036][聚酰胺化合物(I)和有环氧基化合物(II)的反应]
往具有温度计、冷却管和搅拌机的可拆式烧瓶投入所获聚酰胺化合物(I) (60.5g),搅拌下升温到130°C,加热熔融后,添加非离子性乳化剂(NEWC0L2360日本乳化剂株式会社制
2.4g),接着添加热水(80°C、399g)后,80°C下添加异丙醇(3.0g)、和作为有环氧基化合物
(II)的环氧氯丙烷(相对聚酰胺化合物(I)的理论剩余氨基为80mOl%、13.6g),8(rC下反应2小时后冷却,添加离子交换水而使固含量变成15%,得到了表面施胶剂(A)。
[0037](合成例2~10、比较合成例I~6)
如表1所记载,除了改变了聚亚烷基聚胺的种类、二羧酸的量、脂肪酸的量和种类而外,都和合成例I 一样地合成了表面施胶剂(A)。 [0038](比较合成例7)(由阴离子性共聚物构成的表面施胶剂的合成例)
往具有温度计、冷却管和搅拌机的可拆式烧瓶投入异丙醇(54g)、苯乙烯(50g)、丙烯酸正丁酯(n-butyl acrylate) (IOg)、甲基丙烯酸(40g)和偶氮二异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 (0.80g),氮气置换下升温至Ij 85。。。分别在85°C下I小时后和2小时后添加偶氮二异丁腈(0.20g),85°C下共计反应3小时后,添加离子交换水(346g)和25%浓度的氨水(31.6g),将羧基中和后,蒸馏除去异丙醇,冷却,添加离子交换水而使固含量变成20 %,得到了由阴离子性共聚物构成的表面施胶剂。
[0039](比较合成例8)(由阳离子性共聚物构成的表面施胶剂的合成例)
往具有温度计、冷却管和搅拌机的可拆式烧瓶投入异丙醇^7g)、苯乙烯(70g)、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30g)和偶氮二异丁腈(2.0Og),氮气置换下升温到85°C。分别在85°C下I小时后和2小时后添加偶氮二异丁腈(0.40g),85°C下共计反应3小时后,添加醋酸(11.5g)、离子交换水(318g)和环氧氯丙烷(5.35g),蒸馏除去异丙醇后冷却,添加离子交换水而使固含量变成20 %,得到了由阳离子性共聚物构成的表面施胶剂。
[0040](实施例1)
用酶将玉米淀粉(日本食品化工株式会社制日食CORNSTARCH)改性而用作酶改性淀粉,用水把它稀释而得到15%浓度的糊液后,用它来调整涂布液,使得涂布液中淀粉的固含量浓度为9%、硫酸铝的固含量浓度为0.2%、合成例I的表面施胶剂(A)的固含量浓度为
0.1%。用线棒涂布机(wire bar coater)把该涂布液涂布于中芯原纸(克重130g/m2)的单面而得到了涂布纸。涂布液对中芯原纸的塗布量为39g/m2。涂布后测定了 120秒CObb法施胶度。结果在表1给出。
另外,120秒CObb法施胶度是根据日本工业标准JIS P-8140测定的。测定值越小表明施胶效果越优异。[0041](实施例2~10、比较例I~6、8、9)
除了将合成例I的表面施胶剂变成了表1所记载的表面施胶剂而外,都和实施例1 一样地得到了涂布纸,测定了 120秒CObb法施胶度。结果在表1给出。
[0042](实施例11)
除了将硫酸铝变成了聚氯化铝而外,都和实施例2—样地得到了涂布纸,测定了 120秒CObb法施胶度。结果在表1给出。
[0043](实施例12)
除了没用淀粉而外,都和实施例2 —样地得到了涂布纸,测定了 120秒CObb法施胶度。结果在表1给出。
[0044](实施例13)
除了将玉米淀粉变成了氧化淀粉(日本食品化工株式会社制MS3800)而外,都和实施例2 —样地得到了涂布纸,测定了 120秒CObb法施胶度。结果在表1给出。
[0045](比较例7)
除了没用硫酸铝而外,都和实施例2 —样地得到了涂布纸,测定了 120秒CObb法施胶度。结果在表1给出。
[0046]<淀粉离子化度的测定>
把烘烤(cooking)淀粉得到的淀粉糊液稀释到固含量浓度为0.1质量%,用氢氧化钠将其PH值调整7.0后用MUTEC公司制P⑶-02型测定了其离子化度。玉米淀粉改性而得到的酶改性淀粉的离子化度为-0.050meq/g,氧化淀粉(MS3800)的离子化度为-0.134meq/g。
[0047][表 1]
【权利要求】
1.一种板纸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表面施胶剂(A)和铝化合物(B)的涂布液往板纸原纸涂布;表面施胶剂(A)是由让聚酰胺化合物(I)和有环氧基化合物(II)反应而得到的反应物构成;聚酰胺化合物(I)是让一个分子内有3个以上氨基的聚亚烷基聚胺(a)、二羧酸(b)和碳数12?22的脂肪酸(c)反应而得到的,且该反应满足二羧酸(b)中羧基摩尔数(η)和脂肪酸(c)中羧基摩尔数(m)的总摩尔数(m+n)对聚亚烷基聚胺(a)中氨基摩尔数(s)之比率[(m+n) /s]为0.50?0.83。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纸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铝化合物(B)是硫酸铝。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纸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涂布液还含有淀粉。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纸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淀粉的离子化度在PH值7以下时为_0.05meq/g以上。
【文档编号】D21H21/16GK104011293SQ201380004367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日
【发明者】藤原康史, 酒井敏行 申请人:星光Pmc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