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形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167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成形网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和/或加工纤维幅的机器的织物带,特别是成形网,所述织物带包括带有第一纵纱和与所述第一纵纱交织的第一横纱的第一织物层,并且包括带有第二纵纱和与所述第二纵纱交织的第二横纱的第二织物层,其中,两个织物层彼此相叠地布置并且织物带的织造花纹以重复图案重复,其中,第一纵纱和第二纵纱在每个重复图案中布置在多个组中,并且织物带具有一个第一组和一个第二组以及至少一个另外的第一组和/或第二组,其中,每个第一组都由第一纵纱和布置在该第一纵纱下方的第二纵纱形成,并且每个第二组分别由两条第一纵纱和布置在这些第一纵纱下方的第二纵纱形成,并且其中,在每个组中的第一和第二纵纱在垂直投影中向着织物层观察非彼此错开地布置或仅略微彼此错开地布置,从而在第一和第二纵纱之间,最大形成第一纵纱的一半直径的自由空间。
【专利说明】成形网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物带,特别是一种成形网,其用于制造和/或加工纤维幅,特别 是纸张幅、纸板幅或纸巾幅的机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造纸机、纸板机、纸巾机的成形部中作为成形网使用的现代织物带通常具有第 一织物层以及第二织物层,其中,第一织物层提供能与纸张幅进行接触的纸张侧,第二织物 层提供能与机器的元件进行接触的机器侧。在此,对第一和第二织物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也就是说如下要求:第一织物层在纤维幅形成以及脱水时提供尽可能良好的纤维支撑,并 且通过第二织物层基本上提供织物带的磨损体积和尺寸稳定性。
[0003] 由现有技术公知了构造为成形网的织物带,其中,第一织物层的纵纱的数量与第 二织物层的纵纱的数量的比例为1:1。这些成形网具有以下缺点:为了提供网的足够高的 尺寸稳定性使用第二织物层的相对较厚的纵纱,从而导致了带有仅很小的纤维支撑的、相 当开放的第一织物层。为了克服这些网的缺点,之前提出了第一织物层的纵纱数量与第二 织物层的纵纱数量的比例大于1的网,例如2:1、3:2或5:2。据此可以实现,不仅通过第 一织物层实现了令人满意的纤维支撑,而且通过第二织物层也实现了令人满意的尺寸稳定 性。在上述网中,被证明通常不利的是,在这些网上制造的纤维幅的可见的液体痕迹的增加 趋势,以及第一织物层的不充分的平坦性,这是因为第一织物层的纵纱(第一纵纱)仅不充 分地通过第二织物层的纵纱(第二纵纱)支撑。不充分的平坦性会导致第一织物层的"下 沉部"中的填充材料和纤维的不期望的积聚。
[0004] 在由现有技术公知的、带有第一纵纱的数量与第二纵纱的数量的比例增加的成形 网的情况下观察到了这些缺点。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织物带,其在制造和/或加工纤维幅,特别是纸张幅、纸 板幅或纸巾幅的机器中用作成形网,该织物带一方面在结合良好的尺寸稳定性的情况下, 对于在其上形成并脱水的纤维幅提供了高的纤维支撑,并且该织物带对比由现有技术公知 的网的情况下制造的织物层,仅具有较小的液体痕迹以及第一织物层的改进的平坦性。
[0006] 这个任务通过一种用于制造和/或加工纤维幅的织物带,特别是成形网解决,其 包括带有第一纵纱和与该第一纵纱交织的第一横纱的第一织物层,并且包括带有第二纵纱 和与该第二纵纱交织的第二横纱的第二织物层,其中,这两个织物层彼此相叠地布置并且 织物带的织造花纹以重复图案重复,并且第一纵纱和第二纵纱在每个重复图案中布置在多 个组中。在此,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带在每个重复图案中包括一个第一组和一个第二组以及 至少一个选自第一组和/或第二组的其他的组,其中,每个第一组都由第一纵纱和布置在 该第一纵纱下方的第二纵纱形成,并且每个第二组分别由两条第一纵纱和布置在这些第一 纵纱下方的第二纵纱形成,并且其中,第一和第二纵纱属于相应的组,当第一和第二纵纱在 垂直投影中向着织物层观察非彼此错开地布置或仅略微彼此错开地布置时,在第一和第二 纵纱之间最大形成第一纵纱的一半直径的自由空间。
[0007] 为了进行说明,图4和图5在沿着横纱方向⑶且垂直于织物层或者说垂直于这些 织物层撑起的平面PS、MS分布的剖面中示出了纵纱3、4的第二组6和第一组5。能看出的 是,第一和第二纵纱3、4按如下方式彼此相叠地布置:第一和第二纵纱在垂直投影中向着 织物层或者说向着这些织物层撑起的平面PS、MS观察(通过线A-A标识),仅略微彼此错 开地布置,即,在它们之间最大形成第一纵纱3的一半直径的d/2的自由空间。
[0008] 通过给每个重复图案使用至少一个第一组和至少两个第二组,或者至少一个第二 组和至少两个第一组,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保证了,每个第一纵纱都通过第二纵纱充分 地受支撑。据此,第一织物层的平坦性相对于由现有技术公知的织物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此外,因为通过第一和第二组造成了彼此不同的脱水特性并且在每个重复图案中布置有至 少一个第一组和多个第二组或至少一个第二组和多个第一组,所以有效地抑制了在这种织 物带制造的纤维幅上的规则的并且进而容易被看到的液体痕迹图案。
[0009] 在此,当在第一纵纱的横截面的中心点与第二纵纱的横截面的中心点之间的连接 线相对于由第一织物层撑起的平面坚直地延伸时,第一和第二纵纱被视为非彼此错开。
[0010] 本发明的有利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0011] 优选地,在每个重复图案中设置彼此不同数量的第一和第二组。因为第一和第二 组具有彼此不同地脱水特性并且因而具有不同的痕迹特性,被证明是的,通过这种措施在 重复图案中的不同数量的第一和第二组可以在痕迹图案中产生不规则性,据此,能明显较 少地见到痕迹。此外,该设计方案提供了影响网的脱水特性的可能性。假如例如使用多于 第二组的第一组,那么可以比在使用多于第一组的第二组的情况中提供带有更高脱水能力 的网。
[0012] 在这种关系下特别能想到,适用的是:
[0013] A = NXB;其中
[0014] A =在重复图案中的第一组的数量
[0015] B =在重复图案中的第二组的数量
[0016] N=大于1的整数 [0017] 或者
[0018] C = MXD;其中
[0019] C =在重复图案中的第二组的数量
[0020] D =在重复图案中的第一组的数量
[0021] N=大于1的整数
[0022] 具体而言,例如在重复图案6中可以为第一组的数量,并且在重复图案3中可以为 第二组的数量。备选地,例如在重复图案6中可以为第二组的数量,并且在重复图案3中可 以为第一组的数量。
[0023] 假如在重复图案中设置不同数量的第一和第二组,那么特别有利的是,第一和第 二组在重复图案中布置在多个纵纱顶部组中,其中,每个纵纱顶部组包括一个第一组和一 个第二组以及至少一个选自第一或第二组的另外的组,并且其中,重复图案通过整数数量 的、在横纱方向上并排布置的纵纱顶部组形成。这意味着,在重复图案中仅布置有整数数量 的纵纱顶部组,并且不存在其他的、不是纵纱顶部组的组成部分的第一和/或第二组。
[0024] 通过在重复图案中提供多个并排布置的纵纱顶部组,又得到了第一和第二组的排 布的一定程度的规则性,据此,可以避免多个直接并排布置的相同组的集中。
[0025] 在这种关系下,纵纱顶部组例如可以通过一个第一组和两个第二组形成。还能想 至IJ,纵纱顶部组通过两个第一组和一个第二组形成。
[0026] 优选地,在重复图案中设置有比第一组更多的第二组。优选地,还在每个顶部组中 设置有比第一组更多的第二组。
[0027] 为了实现在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带上形成的且脱水的纤维幅的良好纤维支持,优选 设置,第一织物层具有背离第二织物层取向的外侧,该外侧在织物带的常规使用下为能与 纤维材料进行接触的纸张侧。此外优选设置,第二织物层具有背离第一织物层取向的外侧, 该外侧在织物带的常规使用下为能与机器进行接触的机器侧。
[0028] 为了进一步避免由于规则的痕迹图案而可见液体痕迹,此外有利的是,最大地直 接并排布置第一或第二组的四个同样的组。
[0029] 可行但并非决定性地,在每个顶部组内关于第一和第二组的排布方面能想到本发 明的以下设计方案(注意:在此,以下第一组以符号1:1标识并且第二组以符号2:1标识)。
[0030] 1)每个顶部组包括以下三个第一和第二组2:1-2:1-1:1,并且在此具有1.67的第 一纵纱的数量相对于第二纵纱的数量的比例。
[0031] 2)每个顶部组包括以下五个第一和第二组2:1-1:1-2:1-1:1-2:1,并且在此具有 1. 6的第一纵纱的数量相对于第二纵纱的数量的比例。
[0032] 3)每个顶部组包括以下四个第一和第二组2:1-2:1-2:1-1:1,并且在此具有1.75 的第一纵纱的数量相对于第二纵纱的数量的比例。
[0033] 4)每个顶部组包括以下五个第一和第二组1:1-1:1-1:1-1:1-2:1,并且在此具有 1. 2的第一纵纱的数量相对于第二纵纱的数量的比例。
[0034] 5)每个顶部组包括以下四个第一和第二组1:1-1:1-1:1-2:1,并且在此具有1.25 的第一纵纱的数量相对于第二纵纱的数量的比例。
[0035] 6)每个顶部组包括以下三个第一和第二组1:1-1:1-2:1,并且在此具有1.33的第 一纵纱的数量相对于第二纵纱的数量的比例。
[0036] 7)每个顶部组包括以下八个第一和第二组1:1-1:1-2:1-1:1-1:1-2:1-1:1-2:1, 并且在此具有1. 375的第一纵纱的数量相对于第二纵纱的数量的比例。
[0037] 8)每个顶部组包括以下五个第一和第二组1:1-2:1-1:1-2:1-1:1,并且在此具有 1. 4的第一纵纱的数量相对于第二纵纱的数量的比例。
[0038] 在所有上述的示例1-3中,在每个顶部组中存在比第一组更多的第二组。在所有 上述的示例4-8中,在每个顶部组中存在比第一组更少的第二组。
[0039] 假如存在比第一组更多的第二组,那么网结构具有指向带有高数量的纤维支撑点 的第一织物层的重心,其中,纤维支撑点在平纹编织的情况下通过顶部纵纱的数量与顶部 横纱的有效数量相乘获取,该纤维支撑点评估分别作为顶部横纱的每个扎结纱对。通过顶 部纵纱的高密度,可以使用非常薄的顶部横纱。比例越大,就可以使用越薄的顶部横纱,并 且在预先给定顶部横纱的数量的情况下纤维支撑点的数量就越高。细孔的数量的等于纤维 支撑点的数量。
[0040] 假如存在比第二组更多的第一组,那么网具有在很高的纤维支撑指数(FSI)上的 结构重心,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织物层的纸张侧上可以把多个顶部横纱引入到相 对而言更开放的顶部纵纱排布中。
[0041] 根据PCA的纤维支撑指数评估出高于顶部纵纱两倍的顶部横纱的数量。在此,在 纸张侧上形成的开口(细孔)的形状是横向取向的。细孔的数量等于纤维支撑点的数量。 这些结构针对于非常规则的片状成形,这是因为横向取向的细孔可以不太深地进入到网 中,并且因此可以得到非常平滑的纤维幅表面。
[0042] 优选地,织物带的纵纱仅提供第一组和第二组。据此实现了使每个顶部纵纱都通 过下方的纵纱来支撑。
[0043] 为了能实现脱水速度的进一步的均匀性,优选设置,在沿着横纱的方向上观察,第 一纵纱与第二纵纱错开地布置。
[0044]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带的第一和第二织物层通过成对布置的扎结纱彼此连 接。
[0045] 在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带中,扎结纱还优选在横纱的方向上延伸。在这点上要注意 的是,在织物带于造纸机、纸板机或纸巾机中常规使用的情况下,纵纱沿织物带的运行方向 或机器方向延伸,并且横纱沿机器的横向方向延伸。
[0046] 每个扎结纱对的两条扎结纱优选相互更替地与第一和第二纵纱交织,其中,每个 对的扎结纱在从与第一纵纱交织向与第二纵纱交织变化时在构成交叉部位的情况下交叉, 并且反之亦然。
[0047] 通过对的扎结纱与第一纵纱的相互更替的交织产生的织造路径优选相应于通过 第一横纱与第一纵纱交织形成的织造路径。在这种情况下称为"一体式"扎结纱,这是因为 其延续了通过第一横纱与第一纵纱交织形成的织造花纹。
[0048] 优选地,每个扎结纱对在重复图案中仅提供两个交叉部位。每个重复图案的微小 数量的交叉部位,对第一织物层的非常平滑且平坦的纸张侧做出了贡献。
[0049] 此外设置,每个对的扎结纱在直接相继地跟随的交叉部位之间通过与第一纵纱 交织形成相应的第一结合段,其中,每个扎结纱对的至少一个第一结合段在重复图案中按 以下方式形成:所涉及的在第一织物层的外侧上延伸的扎结纱与至少两条、优选至少三条 (例如四条)不直接相继地跟随的第一纵纱交叉。第一结合段的长的长度同样像每个重 复图案的仅微小数量的交叉部位那样,对第一织物层的非常平滑且平坦的纸张侧做出了贡 献。
[005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设计方案设置,扎结纱在从与第一纵纱交织向与第二纵纱 交织变化时,与在两个织物层之间延伸的最多四条直接相邻的、优选最多三条直接相邻的 第二纵纱交叉,并且反之亦然。通过在两个织物层之间的扎结纱的相对较短的内部浮纱长 度,在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带的微小厚度以及在通过扎结纱连接两个织物层时扎结纱的联接 点和松开点的去除关联之间,实现了良好的平衡。
[0051 ] 优选地,每个扎结纱对的扎结纱在重复图案中共同形成两个第一结合段,其中,一 个第一结合段按以下方式形成,即,对中的一条扎结纱在与第一纵纱交织时交替地在第一 织物层的外侧上和在第一与第二织物层之间延伸并且在第一织物层的外侧上延伸地至少 与两条第一纵纱交叉;并且其中,另一个第一结合段按以下方式形成,即,对中的另一条扎 结纱在与第一纵纱交织时交替地在第一织物层的外侧上和在第一与第二织物层之间延伸 并且在第一织物层的外侧上延伸地和与前一条扎结纱交叉的第一纵纱同样多的第一纵纱 交叉,或者与前一条扎结纱相比或少或多地与至多四条、特别是至多两条第一纵纱交叉。通 过两个长度相等或近似相等的第一结合段的相对大的长度,明显提高了第一织物层的平坦 性,这是因为据此较少地存在相互更替的扎结纱的交叉部位。
[0052] 优选地,第一织物层通过把第一纵纱与第一横纱以及扎结纱交织来形成,其中,第 二织物层通过把第二纵纱与第二横纱交织来形成。这意味着,扎结纱是第一织物层的一体 的组成部分,并且这些扎结纱不对第二织物层作贡献,而是仅与第一织物层连接。
[0053]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设计方案,第一织物层的织造花纹是平纹编织。
[0054] 还能想到的是,第二织物层的织造花纹在第二重复图案中重复,其中,每个第二重 复图案都通过N条第二纵纱以及2XN条第二横纱形成,其中,N是大于零的整数。
[0055] 特别能想到的是,第一织物层的织造花纹是平纹编织,并且第二织物层的织造花 纹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缎纹编织,特别是带有N = 5或6或8条第二纵纱并且相应于公式 2XN = 10或12或16条第二横纱的缎纹编织。
[0056] 备选于此,还能想到的是,第一织物层的织造花纹是平纹编织,并且第二织物层的 织造花纹是斜纹编织或交叉斜纹编织。
[0057] 优选地,第一经纱相对于第二经纱的比例大于1. 5,并且特别是小于2。据此,例如 可能的是,结合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带的高耐磨性和/或尺寸稳定性还提供了带有在260直 至300的范围中的FSI值的高纤维支撑。在这种关系下特别能想到的是,第一经纱相对于 第二经纱的比例为5:3。
[0058] 优选地,第二纵纱的直径处在0. 15mm至0. 45mm的范围中,其中,特别是第一纵纱 具有第二纵纱的直径的30%至60%的、优选38%至53%的直径。据此,可以创建带有特别 精细的第一织物层的织物带,但是其第二织物层是足够稳定的,以便能提供高磨损体积和/ 或高尺寸稳定性。
[0059] 为了实现提供高纤维支撑的特别精细的纸张侧,能想到的是,第一纵纱具有0. 1_ 或更小的直径。
[0060] 为了提供高纤维支撑,此外特别设置,第一横纱和扎结纱对的数量相对于第二横 纱的数量的比例大于或等于2,特别是2:1或3:2或5:3。
[006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特别是能想到的是,第一横纱、成对地 布置的扎结纱以及第二横纱布置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横纱组中,其中:
[0062] -第一横纱组通过一条第一横纱和一条第二横纱以及一个扎结纱对形成;
[0063]-第二横纱组通过两条第一横纱和两条第二横纱以及一个扎结纱对形成;
[0064]-第三横纱组通过一条第一横纱和两条第二横纱以及一个扎结纱对形成;
[0065]-第四横纱组通过两条第一横纱和一条第二横纱以及一个扎结纱对形成。
[0066] 上述改进方案还可以成为不依赖于本发明的发明,并且是独立的专利申请的主 题。
[0067] 在这种关系下特别能想到的是,横纱和扎结纱在重复图案中布置在多个横纱顶部 组中,其中,横纱顶部组通过至少两个选自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横纱组的横纱组形成,并 且其中,重复图案通过整数数量的、沿纵纱方向并排布置的横纱顶部组形成。这意味着,在 重复图案中仅布置有整数数量的横纱顶部组,并且不存在其他的、不是横纱顶部组的组成 部分的第一和/或第二横纱组。
[0068] 优选地,在此在每条第一横纱下方按如下方式布置有第二横纱,S卩:每条第一横纱 都通过第二横纱支撑。据此,明显提高了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带的横向稳定性。
[0069] 优选地,在沿着纵纱的方向上观察,第一和第二横纱中的至少若干条彼此错开地 布置。在此,当在第一横纱的横截面的中心点与第二横纱的横截面的中心点之间的连接线 坚直于由第一织物层撑起的平面地延伸时,第一和第二横纱被视为非彼此错开。
[0070] 为了尽可能均匀地获得第一织物层,特别有意义的是,第一横纱和/或扎结纱具 有第一纵纱的直径的80%至120%的直径。
[0071] 假如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带是所谓的"纬向毡(Schussmufer) ",即,在机器侧的情 况中基本上通过第二横纱的磨蚀体积来提供织物带,那么特别有意义的是,第二横纱具有 第二纵纱的直径的100%至200%的直径。
[0072] 对于具有非圆形横截面的纱线的情况,术语"直径"应当理解为带有与非圆形横截 面具有的横截面面积相同面积的圆形横截面的直径。
[0073] 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带的第一织物层,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优选设计方案优选具 有260至300的纤维支撑指数,其根据公开文献'Approved Standard Measureing Method(认证的标准测量方法)Papermachine Clothing Association (造纸机包覆物协 会)(PCA) ",19Rue de la R6publique (共和国大街 19),450000rl6ans(奥尔良 45000),法 国,2004年6月计算得到。据此,能够保证非常良好的纤维支撑和保持力。
[0074] 另一方面,为了实现高脱水效果,还有意义的是,尽管上述很高的FSI值,还是已 经提供了高的渗透率。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设置:织物带具有相当 于在250cfm至450cfm的范围中、优选在300cfm至400cfm的范围中的渗透率,其如在公开 文献 "Approved Standard Measureing MethocK 认证的标准测量方法)""Papermachine Clothing Association(造纸机包覆物协会)(PCA) ",19Rue de la R6publique (共和国大 街19),450000rl6ans (奥尔良45000),法国,2004年6月所确定的那样,在IOOPa至127Pa 的压差下测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75] 以下进一步参考基于附图的实施例阐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0076]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两个纵纱层的结构和排布的不同设计方案;
[0077]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带的另一实施方式在横纱方向上的重复图案;
[0078] 图3示出在图2中示出的织物带的两个纵纱层的排布;
[0079] 图4示出第二组纵纱的排布;并且
[0080] 图5示出第一组纵纱的排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81] 图Ia-Ie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带的第一和第二织物层1、2的纵纱3、4的结构 和排布的多个设计方案。图Ia-Ie的视图示出了第一和第二织物层1、2的纵纱3、4的相对 于彼此的、在垂直于第一和第二纵纱3、4的剖面中的排布。出于清晰的原因,在图Ia-Ie中 省略了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带的横纱和(可能的)扎结纱的视图。此外要注意,在图la-le 中示出的第一和第二组的排布可以在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带的重复图案中多次重复,也就是 说,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排布分别是纵纱顶部组,其在重复图案中多次重复,其中,只有通过 全部数量的示出的纵纱顶部组(它们沿横纱方向并排布置)才形成重复图案。
[0082] 如能在图Ia中看出的那样,两个织物层1、2彼此相叠地布置,并且第一纵纱3和 第二纵纱4布置在多个组5、6中。在这种情况下,在此形成了四个第一组5以及一个第二 组6,也就是说,纵纱顶部组通过四个第一组5以及一个第二组6形成。第一组5全部直接 彼此相邻地布置,随后是一个第二组6。每个第一组5在此都由第一纵纱3和布置在第一 纵纱3下的第二纵纱4构成,其中,第一和第二纵纱3、4在此在垂直投影中向着织物层观察 非彼此错开地布置。此外,第二组6由两条第一纵纱3和布置在这些第一纵纱下的第二纵 纱4构成,其中,两条第一纵纱在垂直投影中向着织物层1、2观察在此仅略微彼此错开地布 置,即,它们发生重叠。在此,第一纵纱相对于第二纵纱的比例为6:5 = 1.2。
[0083] 在图Ib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与在图Ia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仅在于,代替四个 第一组,织物带仅包括三个第一组,也就是说,纵纱顶部组通过三个第一组5以及一个第二 组6形成。因此,第一纵纱相对于第二纵纱的比例为5:4 = 1. 25。所有其他在图Ia中涉及 的实施方案除了该区别之外都适于图Ib的实施方式。
[0084] 在图Ic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与在图Ia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仅在于,代替四个 第一组,织物带仅包括两个第一组,也就是说,纵纱顶部组通过两个第一组5以及一个第二 组6形成。因此,第一纵纱相对于第二纵纱的比例为4:3 = 1. 333。所有其他在图Ia中涉 及的实施方案除了该区别之外都适于图Ic的实施方式。
[0085] 如能在图Id中看出的那样,两个织物层1、2彼此相叠地布置,并且第一纵纱3和 第二纵纱4布置在多个组5、6中。在这种情况下,在此形成了七个第一组5以及三个第二组 6,也就是说,纵纱顶部组通过七个第一组5以及三个第二组6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 第二组5、6彼此按如下方式排布:设置有由三个直接彼此相邻的第一组5形成的排布,之后 是一个单独的第二组6,之后又是由三个直接彼此相邻的第一组5形成的排布,并且在之后 又随之交替地布置有一个第二组6、一个第一组5以及再一个第二组6。每个第一组5在此 都由第一纵纱3和布置在该第一纵纱下的第二纵纱4构成,其中,第一和第二纵纱3、4在此 在垂直投影中向着织物层观察非彼此错开地布置。此外,第二组6由两条第一纵纱3和布 置在这些第一纵纱下的第二纵纱4构成,其中,两条第一纵纱在垂直投影中向着织物层1、2 观察在此仅略微彼此错开地布置,即,它们发生重叠。在此,第一纵纱相对于第二纵纱的比 例为 13:10 = L 3。
[0086] 如能在图Ie中看出的那样,两个织物层1、2彼此相叠地布置,并且第一纵纱3和 第二纵纱4布置在多个组5、6中。在这种情况下,在此形成了三个第一组5以及两个第二 组6,也就是说,纵纱顶部组通过三个第一组5以及两个第二组6形成。直接相继地跟随的 第一组5分别通过一个第二组6彼此分隔。每个第一组5在此都由第一纵纱3和布置在该 第一纵纱下的第二纵纱4构成,其中,第一和第二纵纱3、4在此在垂直投影中向着织物层观 察非彼此错开地布置。此外,第二组6由两条第一纵纱3和布置在这些第一纵纱下的第二 纵纱4构成,其中,两条第一纵纱在垂直投影中向着织物层1、2观察在此仅略微彼此错开地 布置,即,它们发生重叠。在此,第一纵纱相对于第二纵纱的比例为7:5 = 1.4。
[0087]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带100的另一实施方式在横纱方向上的重复图案。 [0088] 要指出的是,图2的视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且特别是仅不完全地再现了第一纵纱 与第二纵纱彼此间的根据本发明的排布。在图3中再现了第一纵纱和第二纵纱的实际排 布,然而在此没有示出横纱和扎结纱。
[0089] 织物带100具有第一织物层101和第二织物层102。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织物层 101的背离第二织物层102取向的外侧为纸张侧,并且第二织物层102的背离第一织物层 101取向的外侧为机器侧。
[0090] 第一织物层 101 通过把第一纵纱 1、3、4、6、8、11、12、14、16、17、19、20、22、24、25、 27、28、30和32与第一横纱T1-T2交织并且与成对布置的扎结纱交织形成,其中, 第一织物层的织造花纹是平纹编织。
[0091] 第二织物层 102 通过把第二纵纱 2、5、7、10、13、15、18、21、23、26、29 和 31 与第二 横纱B1-B2交织形成,其中,第二织物层的织造花纹是缎纹编织,其在第二重复图案中由六 条第二纵纱和六条第二横纱重复地形成。
[0092] 在此,第一纵纱相对于第二纵纱的比例为5:3。此外,第一横纱和扎结纱对(在此 每个扎结纱对计作一个第一横纱)相对于第二横纱的比例为3:2。
[0093] 如由图2的视图所能得出的那样,在两个直接相继地跟随的扎结纱对; Bi3/Bi4 ;Bi5/Bi6 ;Bi7/Bi8 ;Bi9/BilO ;Bill/Bil2 之间分别布置两个第一横纱 T1-T12 以 及两个第二横纱B1-B12。
[0094] 每对成对布置的扎结纱相互更替地与第一和第二纵纱交织,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在 由与第一纵纱交织向与第二纵纱交织变化时在构成交叉部位Kl的情况下相互交叉,并且 反之则在构成交叉部位K2的情况下相互交叉。在此,每个扎结纱对;Bi3/Bi4 ;Bi5/ Bi6 ;Bi7/Bi8 ;Bi9/BilO ;Bill/Bil2在重复图案中提供两个交叉部位KU K2,其中,扎结纱 在从与第一纵纱交织向与第二纵纱交织变化时,与在两个织物层1〇1、1〇2之间延伸的、最 多三个直接相邻的第二纵纱交叉,并且反之亦然。
[0095] 此外,在此每个扎结纱对的扎结纱在重复图案中分别共同形成两个第一结合段 BS1、BS2,其中,一个第一结合段BSl按以下方式形成,S卩,对中的一条扎结纱在与第一纵纱 交织的情况下交替地在第一织物层101的外侧上和在第一与第二织物层101、102之间延伸 以及在第一织物层101的外侧上延伸地与至少五条第一纵纱交叉;并且其中,另一个第一 结合段BS2按以下方式形成,S卩,扎结纱对中的另一条扎结纱在与第一纵纱交织的情况下 交替地在第一织物层的外侧上和在第一与第二织物层之间延伸地如与前一条扎结纱交叉 的第一纵纱同样多的第一纵纱交叉。
[0096] 图3示出了在图2中示出的织物带的第一和第二纵纱的彼此相对排布,例如第一 纵纱1、3、4、6和8以及第二纵纱2、5和7。在此示出的第一组I和第二组II的排布是纵纱 顶部组0G,其在重复图案中多次重复,从而织物带的重复图案具有以下的第一和第二组排 布:
[0097] 第二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二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二组-第一组-第二 组-第二组-第一组-第二组。
[0098] 换言之,重复图案通过四个在横纱方向上并排布置的纵纱顶部组OG形成。
[0099] 这意味着,在本实施例中,织物带100的纵纱仅形成第一和第二组,其中,在此在 重复图案中存在八个第二组II和四个第一组I。
[0100] 能看到的是,第一纵纱1、3与第二纵纱2形成一个第二组II。还能看到的是,第一 纵纱6、8与第二纵纱7形成另一个第二组II。在上述两个组之间,布置有一个第一组,其通 过第一纵纱4和第二纵纱5形成。以上所述内容相应地适用于通过其他第一和第二纵纱形 成的第一和第二组I、II。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制造和/或加工纤维幅的机器的织物带,特别是成形网,所述织物带包括: 带有第一纵纱和与所述第一纵纱交织的第一横纱的第一织物层以及带有第二纵纱和与所 述第二纵纱交织的第二横纱的第二织物层,其中,两个织物层彼此相叠地布置并且所述织 物带的织造花纹以重复图案重复,其中,所述第一纵纱和所述第二纵纱在每个重复图案中 布置在多个组中,并且织物带具有第一组和第二组以及第一组和/或第二组的另外至少一 个,其中,每个第一组都由第一纵纱和布置在所述第一纵纱下方的第二纵纱形成,并且每个 第二组分别由两条第一纵纱和布置在这些第一纵纱下方的第二纵纱形成,并且其中,在每 个组中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纵纱在向着织物层的垂直投影中观察非彼此错开地布置或仅略 微彼此错开地布置,从而在它们之间最大形成第一纵纱的一半直径的自由空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带,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纵纱的彼此不同数量的第一组 和第二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组在所述重复图案中 布置在多个纵纱顶部组中,其中,每个纵纱顶部组包括第一组和第二组以及至少一个选自 所述第一或第二组的另外的组,并且其中,所述重复图案通过整数数量的、沿横纱方向并排 布置的纵纱顶部组形成。
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织物带,其特征在于,最多四次直接相邻地布 置有纵纱的同样的所述第一或第二组。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织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具有背 离所述第二织物层取向的外侧,所述外侧在所述织物带的常规使用下提供能与纤维材料进 行接触的纸张侧。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织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织物层具有背 离所述第一织物层取向的外侧,所述外侧在所述织物带的常规使用下提供能与所述机器进 行接触的机器侧。
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织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带仅具有纵纱 的第一和第二组。
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织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 第二织物层通过成对布置的扎结纱彼此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扎结纱沿横纱方向延伸。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织物带,其特征在于,各个扎结纱对的两条扎结纱相互 交替地与第一和第二纵纱交织,并且,在从与第一纵纱交织向与第二纵纱交织变化时在构 成交叉部位的情况下交叉,并且反之亦然。
11. 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织物带,其特征在于,每个扎结纱对在所述 重复图案中提供两个交叉部位。
12. 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织物带,其特征在于,每个对的所述扎结纱 在直接相继地跟随的交叉部位之间通过与所述第一纵纱交织来分别形成第一结合段,并且 每个扎结纱对的所述第一结合段的至少一个在所述重复图案中按以下方式形成,即,所涉 及的扎结纱在所述第一织物层的外侧上延伸地与至少四条不直接相继地跟随的第一纵纱 交叉。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织物带,其特征在于,每个扎结纱对的所述扎结纱在所述 重复图案中共同形成两个第一结合段,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结合段按以下方式形成,即,所 述对中的一条扎结纱在与第一纵纱交织时交替地在所述第一织物层的外侧上和在所述第 一与第二织物层之间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一织物层的外侧上延伸地至少与两条第一纵纱交 叉;并且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一结合段按以下方式形成,即,所述对中的另一条扎结纱在与 所述第一纵纱交织时交替地在所述第一织物层的外侧和在所述第一与第二织物层之间延 伸并且在所述第一织物层的外侧延伸地和与所述一条扎结纱同样多的第一纵纱交叉,或者 比所述一条扎结纱更少或更多地与至多四条、特别是至多两条第一纵纱交叉。
14. 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织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通过 将所述第一纵纱与所述第一横纱以及所述扎结纱交织来形成,并且所述第二织物层通过将 所述第二纵纱与所述第二横纱交织来形成。
1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织物带,其特征在于,第一经纱相对于第二经 纱的比例大于1. 5,并且特别是小于2。
1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织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为平纹 编织。
【文档编号】D21F1/00GK104285004SQ201380022162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
【发明者】约翰·布克 申请人:福伊特专利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