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纱机自动落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8584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粗纱机自动落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粗纱机纺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粗纱机自动落纱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自落纱装置只能适用于与其配套设计的粗纱机配合使用,并不能适用其他的粗纱机,而对于一些需要旧设备改造场合,现有的自动落纱装置并不适用,从而无法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旧的粗纺机纺纱完成后都是人工一个一个拔下来纺满的纱再插上空纱管,不仅工人劳动强度较大,而且生产效率极低,根本无法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因此,提供一种能够与旧粗纺机配套使用且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粗纱机自动落纱装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自动落纱装置无法适用旧粗纺机,且旧粗纺机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与旧粗纺机配套使用且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粗纱机自动落纱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粗纱机自动落纱装置,其包括主体机架、横梁、升降框架、托取机构、升降机构、成纱纱库及纱管库、PLC控制系统和操作箱,所述主体机架与粗纱机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框架与所述主体机架通过所述横梁连接且设置在所述主体机架前部,所述托取机构设置在所述主体机架上部且居中布置,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升降框架上,通过操作所述操作箱上的控制按钮操纵所述PLC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升降机构、所述托取机构和所述成纱纱库及纱管库互相配合实现将所述粗纱机纺纱位置上的满纱纱管托取放置在所述成纱纱库及纱管库内,再将所述成纱纱库及纱管库内的空纱管托取后放置在所述粗纱机纺纱位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托取机构具体包括前后运动部件和托取部件,所述前后运动部件与所述升降机构配合实现托取机构的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前后运动部件具体包括与所述升降机构配合的伺服电机、与所述伺服电机配合丝杠、与所述丝杠配合的丝杠螺母、与所述丝杠螺母连接的连接板、平行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的导轨、在所述导轨上前后运动的移动框架,所述托取部件具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前部的托架、与所述托架配合连接的纱管定位器、纱管定位器托取位检测开关、纱管定位器后退位检测开关和纱管定位器送料位检测开关,所述纱管定位器的数量与位置与所述粗纱机纺纱位置上的满纱纱管数量和位置相当,所述纱管定位器托取位检测开关、纱管定位器后退位检测开关和纱管定位器送料位检测开关与所述PLC控制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具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升降框架顶部的升降电机、与所述升降电机配合的传动结构、与所述传动机构配合的升降小车、高处落纱位检测开关、纱管定位器下降位检测开关和纱管定位器上升位检测开关,所述高处落纱位检测开关、纱管定位器下降位检测开关和纱管定位器上升位检测开关与所述PLC控制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结构具体包括设置在升降框架两侧的升降导轨和设置在升降导轨内的传动链条,所述传动链条与所述升降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链条与所述升降小车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成纱纱库及纱管库具体包括设置在所述横梁顶部的成纱纱库电机、与成纱纱库电机传动连接的主动链轮、与主动链轮配合的从动链轮、由所述主、从动链轮带动的运行轨道、设置在运行轨道上的满纱纱管、空纱管和空纱管到位检测开关,所述空纱管到位检测开关与所述PLC控制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成纱纱库及纱管内的满纱纱管经粗细联,换空纱管备用,满纱输送至细纱机,备用。

进一步地,所述成纱纱库及纱管内的满纱纱管直接摘取,运往细纱备用,换上空纱管备用。

本发明的粗纱机自动落纱装置,采用托取机构、升降机构、成纱纱库及纱管库、PLC控制系统几大机构紧密地配合,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地提升了车间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粗纱机自动落纱装置左视图;

图2为本发明粗纱机自动落纱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成纱纱库及纱管库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粗纱机自动落纱装置托取机构左视图;

图中: 1-粗纱机纺纱位置;2-主体机架;3-横梁;4-升降框架;41-升降导轨;42-升降电机;43-升降小车;5-伺服电机;51-丝杠;52-丝杠螺母;53-连接板;54-导轨;55-移动框架;56-托架;57-纱管定位器;7-成纱纱库及纱管库;71-主动链轮;72-满纱纱管;73-空纱管;74-运行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发明的粗纱机自动落纱装置,其包括主体机架2、横梁3、升降框架4、托取机构、升降机构、成纱纱库及纱管库7、PLC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和操作箱(图中未示),主体机架2与粗纱机固定连接,升降框架4与主体机架2通过横梁3连接且设置在主体机架2前部,托取机构设置在主体机架2上部且居中布置,升降机构设置在升降框架4上,通过操作操作箱上的控制按钮操纵PLC控制系统控制升降机构、托取机构和成纱纱库及纱管库7互相配合实现将粗纱机纺纱位置1上的满纱纱管72托取后放置在成纱纱库及纱管库7内,再将成纱纱库及纱管库7内的空纱管73托取后放置在粗纱机纺纱位置1上。

托取机构具体包括前后运动部件和托取部件,前后运动部件与升降机构配合实现托取机构的上下移动。

如图1、4所示,前后运动部件具体包括与升降机构机构配合的伺服电机5、与伺服电机5配合丝杠51、与丝杠51配合的丝杠螺母52、与丝杠螺母52连接的连接板53、平行设置在横梁3上的导轨54、在导轨54上前后运动的移动框架55,托取部件具体包括设置在移动框架55前部的纱管定位器57、与纱管定位器57连接的托架56、纱管定位器托取位检测开关(图中未示)、纱管定位器后退位下降位检测开关(图中未示)和纱管定位器送料位检测开关(图中未示),纱管定位器57的数量与位置与粗纱机纺纱位置1上的满纱纱管72数量和位置相当,纱管定位器托取位检测开关、纱管定位器下降位检测开关和纱管定位器送料位检测开关与PLC控制系统连接。

如图1所示,升降机构具体包括设置在升降框架4顶部的升降电机42、与升降电机42配合的传动结构、与传动机构配合的升降小车43、高处落纱位检测开关(图中未示)、纱管定位器下降位检测开关(图中未示)和纱管定位器上升位检测开关(图中未示),高处落纱位检测开关、纱管定位器下降位检测开关和纱管定位器上升位检测开关与PLC控制系统连接。

传动结构具体包括设置在升降框架4两侧的升降导轨41和设置在升降导轨41内的传动链条,传动链条与升降电机42传动连接,传动链条与升降小车43传动连接。

如图1、3所示,成纱纱库及纱管库7具体包括设置在横梁3顶部的成纱纱库电机(图中未示)、与成纱纱库电机传动连接的主动链轮71、与主动链轮71配合的从动链轮、由主、从动链轮带动的运行轨道74、设置在运行轨道74上的满纱纱管72、空纱管73和空纱管到位检测开关(图中未示),空纱管到位检测开关与PLC控制系统连接。

本发明的粗纱机自动落纱装置工作时,如图1所示,当纱管定位器下降位检测开关检测到粗纱机纺纱位置1处纺满纱时(该程序为粗纱机自动设定,plc自动判断),龙筋开始如下动作:上升—超升—下降,超升再下降后满纱纱管72会挂到带吊锭装置的锭翼上,升降电机42动作带动升降链条使升降小车43向下运动,升降小车43运动进而带动伺服电机5向下运动,当纱管定位器托取位检测开关检测到纱管定位器57到达粗纱机纺纱位置1时,伺服电机5动作带动丝杠51、丝杠螺母52动作,进而带动连接板53、移动框架55在导轨54上动作,使托架56前进,让纱管定位器57到达纺纱位,纱管定位器57对准锭翼上挂起的满纱纱管72,托架56上升,托起满纱纱管72,然后托架56下降,满纱纱管72脱离锭翼,落到纱管定位器57上;当纱管定位器后退位检测开关检测到纱管定位器57拖取到锭翼上的满纱纱管72时,伺服电机5动作带动丝杠51、丝杠螺母52动作,进而带动连接板53、移动框架55在导轨54上动作,使托架56后退,离开锭翼,当纱管定位器上升位检测开关检测到纱管定位器57托取满纱纱管72时,升降电机42动作,带动升降小车43向上运动,使纱管定位器57将满纱纱管72顶端插入成纱纱库及纱管库7的吊锭器内,托架56下降,吊锭器即可把满纱纱管72挂住,当高处落纱位检测开关检测到满纱纱管72到位时,成纱纱库电机动作,主动链轮71旋转使空纱管73到达高处落纱位,当空纱管到位检测开关检测到空纱管73到位时,托架56上升,纱管定位器57托起空纱管73,托架56下降,空纱管73即可和吊锭器脱离,落到纱管定位器57上,当纱管定位器下降位检测开关检测到纱管定位器57托取空纱管73时,升降电机42动作,带动升降小车43向下运动,当纱管定位器送料位检测开关检测到纱管定位器57到位时,伺服电机5动作,进而带动托架56前进到达纺纱位,然后上升,空纱管73顶端插入锭翼中,托架56下降,空纱管73即可挂到锭翼上,托架56继续下降—退回—升高—至初始位等待下一个循环,同时龙筋上升—超升—托起空纱管73,然后龙筋下降,空纱管73即可脱离锭翼,落到龙筋上,龙筋下降至正常位,粗纱机继续进行纺纱动作,如此往复动作,实现了自动将粗纱机上的满纱纱管72拖取后送至成纱纱库及纱管库7内,改变了以往人工摘取的情况,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考虑到实际的应用,本发明的托取机构内纱管定位器彼此的中心距为220mm,这个距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纱管定位器之间的距离与粗纱机上满纱纱管72之间的距离进行匹配设计即可。

本发明的粗纱机自动落纱装置,采用托取机构、升降机构、成纱纱库及纱管库、PLC控制系统几大机构紧密地配合,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地提升了车间自动化程度。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