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纸箱加工模具及瓦楞纸箱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82052阅读:1325来源:国知局
瓦楞纸箱加工模具及瓦楞纸箱的制作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瓦楞纸箱加工模具以及瓦楞纸箱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会经常用到各种各样的包装产品。塑料包装制品虽然具有使用方便特点,但制造、回收困难,易污染环境。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用途广泛,易回收利用,它在包装技术领域中常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纸箱,特别是具有一定强度的瓦楞纸箱。

目前的瓦楞纸箱在制作时,一般在顶盖和底部设有四条切缝,然后通过折叠用胶带密封的方法来制作纸箱。这种纸箱虽然可以使用,但箱体极易沿着切缝处开裂破损,特别在阴天有潮气的地方或者盛放较重物品时,更易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瓦楞纸箱由于存在切缝而容易破损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瓦楞纸箱加工模具及瓦楞纸箱的制作方法,整个箱体没有切缝,且通过折叠后能够封紧,整个箱子更加牢固,不易开裂破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瓦楞纸箱加工模具,其为半圆柱结构,所述半圆柱结构设置有第一横筋、第二横筋、第一纵筋、第二纵筋、第三纵筋和第四纵筋,所述第一纵筋、所述第二纵筋、所述第三纵筋和所述第四纵筋均与所述第一横筋和所述第二横筋相交;所述第一纵筋与所述第二横筋的相交处设置有第一斜筋,所述第一纵筋与所述第一横筋的相交处设置有第二斜筋,所述第二斜筋与所述第一横筋之间形成第一锐角,所述第一斜筋与所述第二横筋之间形成第二锐角;所述第二纵筋和所述第二横筋的相交处与所述第三纵筋和所述第二横筋的相交处之间设置有第一V型筋,所述第二纵筋和所述第一横筋的相交处与所述第三纵筋和所述第一横筋的相交处之间设置有第三V型筋;所述第二横筋的临近所述第四纵筋的端点与所述第四纵筋和所述第二横筋之间的相交处连接有第二V型筋,所述第一横筋的临近所述第四纵筋的端点与所述第四纵筋和第一横筋的相交处连接有第四V型筋。

如上所述的瓦楞纸箱加工模具,其中,所述第一V型筋、所述第二V型筋分别与所述第二横筋组成第一三角形和第二三角形;所述第三V型筋、所述第四V型筋分别与所述第一横筋组成第三三角形和第四三角形。

如上所述的瓦楞纸箱加工模具,其中,所述第一三角形、所述第二三角形、所述第三三角形、所述第四三角形均为等腰全等三角形。

如上所述的瓦楞纸箱加工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横筋和所述第二横筋均沿着所述半圆柱结构的轴向延伸。

如上所述的瓦楞纸箱加工模具,其中,所述第一纵筋、所述第二纵筋、所述第三纵筋和所述第四纵筋均沿着所述半圆柱结构的圆周延伸。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瓦楞纸箱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步骤一,利用如上所述的瓦楞纸箱加工模具,挤压瓦楞纸,所述第一横筋、所述第二横筋、所述第一纵筋、所述第二纵筋、所述第三纵筋和所述第四纵筋在所述瓦楞纸上留下压痕;

步骤二,依次按照各纵筋压痕叠起,使所述瓦楞纸的临近所述第四纵筋的边缘与所述第一纵筋压痕相重合,同时,所述第二锐角压痕与所述第二三角形压痕相对应的一个底角相重合,所述第一锐角压痕与所述第四三角形压痕相对应的一个底角重合;

步骤三,将所述瓦楞纸的重合部分用胶相粘结;

步骤四,分别相向推动所述第一三角形压痕、所述第二三角形压痕、所述第三三角形压痕和所述第四三角形压痕相折叠后,形成所述瓦楞纸箱的底和盖;

步骤五,用胶带封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瓦楞纸箱加工模具及瓦楞纸箱的制作方法,使用方便,且整个箱体上没有切缝,通过折叠后封紧,使整个箱子更加牢固,不易开裂破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瓦楞纸箱加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瓦楞纸箱加工模具的上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瓦楞纸箱加工模具挤压后瓦楞纸压痕图。

图4为使用本发明的瓦楞纸箱的制作方法制作出的瓦楞纸箱的折叠示意图。

1、第一横筋,2、第二横筋,3、第一纵筋,4、第二纵筋,5、第三纵筋,6、第四纵筋,7、第二斜筋,8、第一斜筋,9、第一锐角,10、第二锐角,11、第一V型筋,12、第三V型筋,13、第二V型筋,14、第四V型筋,15、第一三角形,16、第二三角形,17、第三三角形、18、第四三角形;

19、第一横筋压痕,20、第二横筋压痕,21、第一纵筋压痕,22、第二纵筋压痕23、第三纵筋压痕,24、第四纵筋压痕,25、第二斜筋压痕,26、第一斜筋压痕,27、第一锐角压痕,28、第二锐角压痕,29、第一V型筋压痕,30、第三V型筋压痕,31、第二V型筋压痕,32、第四V型筋压痕,33、第一三角形压痕,34、第二三角形压痕,35、第三三角形压痕,36、第四三角形压痕,37、第一边缘,38、第二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瓦楞纸箱加工模具,其为半圆柱结构,所述半圆柱结构设置有第一横筋1、第二横筋2、第一纵筋3、第二纵筋4、第三纵筋5和第四纵筋6,所述第一纵筋3、所述第二纵筋4、所述第三纵筋5和所述第四纵筋6均与所述第一横筋1和所述第二横筋2相交;所述第一纵筋3与所述第二横筋2的相交处设置有第一斜筋8,所述第一纵筋3与所述第一横筋1的相交处设置有第二斜筋7,所述第二斜筋7与所述第一横筋1之间形成第一锐角9,所述第一斜筋8与所述第二横筋2之间形成第二锐角10;所述第二纵筋4和所述第二横筋2的相交处与所述第三纵筋5和所述第二横筋2的相交处之间设置有第一V型筋11,所述第二纵筋4和所述第一横筋1的相交处与所述第三纵筋5和所述第一横筋1的相交处之间设置有第三V型筋12;所述第二横筋2的临近所述第四纵筋6的端点与所述第四纵筋6和所述第二横筋2之间的相交处连接有第二V型筋13,所述第一横筋1的临近所述第四纵筋6的端点与所述第四纵筋6和第一横筋1的相交处连接有第四V型筋。

具体的是,所述第一V型筋11、所述第二V型筋13分别与所述第二横筋2组成第一三角形15和第二三角形16;所述第三V型筋12、所述第四V型筋14分别与所述第一横筋1组成第三三角形17和第四三角形18。

其中,所述第一三角形15、所述第二三角形16、所述第三三角形17和所述第四三角形18均为等腰全等三角形。

优选为,所述第一横筋1和所述第二横筋2均沿着所述半圆柱结构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纵筋3、所述第二纵筋4、所述第三纵筋5和所述第四纵筋6均沿着所述半圆柱结构的圆周延伸。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瓦楞纸箱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步骤一,利用如上所述的瓦楞纸箱加工模具,挤压瓦楞纸,所述第一横筋1、所述第二横筋2、所述第一纵筋3、所述第二纵筋4、所述第三纵筋5和所述第四纵筋6在所述瓦楞纸上留下压痕;当用所述瓦楞纸箱加工模具挤压瓦楞纸后,所述第一横筋1挤压出瓦楞纸上的第一横筋压痕19,所述第二横筋2挤压出瓦楞纸上的第二横筋压痕20,所述第一纵筋3挤压出瓦楞纸上的第一纵筋压痕21,所述第二纵筋4挤压出瓦楞纸上的第二纵筋压痕22,所述第三纵筋5挤压出瓦楞纸上的第三纵筋压痕23,所述第四纵筋6挤压出瓦楞纸上的第四纵筋压痕24,所述第二斜筋7挤压出瓦楞纸上的第二斜筋压痕25,所述第一斜筋8挤压出瓦楞纸上的第一斜筋压痕26,所述第一V型筋11挤压出瓦楞纸上的第一V型筋压痕29,所述第三V型筋12挤压出瓦楞纸上的第三V型筋压痕30,所述第二V型筋13挤压出瓦楞纸上的第二V型筋压痕31,所述第四V型筋14挤压出瓦楞纸上的第四V型筋压痕32,所述瓦楞纸的临近所述第一纵筋3的一端为瓦楞纸的第一边缘37,所述瓦楞纸的临近所述第四纵筋6的一端为瓦楞纸的第二边缘38。由于瓦楞纸挤压后,各压痕的形状与模具上的各筋的形状一一对应,所以在挤压后瓦楞纸上的相应位置上仍然会形成第一锐角压痕27、第二锐角压痕28、第一三角形压痕33、第二三角形压痕34、第三三角形压痕35、第四三角形压痕36。

步骤二,依次按照各纵筋压痕叠起,使所述瓦楞纸的临近所述第四纵筋6的边缘与所述第一纵筋1压痕相重合,同时,所述第二锐角压痕28与所述第二三角形压痕34相对应的一个底角相重合,所述第一锐角压痕27与所述第四三角形压痕36相对应的一个底角重合;

步骤三,将所述瓦楞纸的重合部分用胶相粘结;

步骤四,分别相向推动所述第一三角形压痕33、所述第二三角形压痕34、所述第三三角形压痕35和所述第四三角形压痕36相折叠后,形成所述瓦楞纸箱的底和盖;

步骤五,用胶带封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