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纺特种纱的五轴传动电脑粗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0857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以纺特种纱的五轴传动电脑粗纱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纺特种纱的五轴传动电脑粗纱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纺纱机主要有差速式和铁炮式两种,其中差速式传动系统,结构较为复杂,需要经常对齿轮进行维护和保养,为了进行底部牵引罗拉的牵引变化,需要经常对差速系统的齿轮进行更换,增加人工成本的同时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铁炮传动系统,其包括铁炮电机、铁炮总成、蜗轮轴和齿轮,齿轮与蜗轮均安装在蜗轮轴上,铁炮电机带动铁炮总成中的下铁炮轴转动,从而带动蜗轮转动,齿轮和蜗轮同步转动地安装在蜗轮轴上,铁炮电机与棉电机同步动作。纯机械式的差动系统对机械磨损、齿轮啮合的精度要求往往达不到精确控制的目的,常常出现粗纱的条干不匀、粗细节点多、开机时的动态响应时间慢,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纺纱机的诸多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纺特种纱的五轴传动电脑粗纱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以纺特种纱的五轴传动电脑粗纱机,包括升降电机、卷绕电机、主电机、中罗拉电机和后罗拉电机;所述升降电机通过减速机与筒管升降平台连接,用于控制筒管升降平台的升降;所述卷绕电机通过万向轴连接器与筒管连接,用于控制筒管的转动;所述主电机通过传动系统与锭翼连接;前罗拉通过前罗拉传动系统与主电机连接;中罗拉通过第二传动系统与中罗拉电机连接;后罗拉通过第三传动系统与后罗拉电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纺纱机还包括控制单元、PLC控制器和传感器;所述PLC控制器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传感器包括设置于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电机上的转速检测器、纱线位置传感器、纱线张力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通过PLC控制器与控制单元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用于和纺纱机的其他控制单元以及总控制单元进行数据交换。

优选的,所述升降电机、卷绕电机和主电机均为变频电机或伺服电机。

优选的,所述纺纱机控制单元的通讯模块通过CAN总线与控制台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CAN信号收发器、数模转换器和控制电路,所述 CAN信号收发器通过数模转换器与控制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可以纺特种纱的五轴传动电脑粗纱机纺纱机采用升降平台、筒管卷绕独立控制;锭翼与前罗拉;中罗拉、后罗拉分别组合控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同步运行,同时提高了设备的精确度,同时减少了启动阻力,减少了全速启动时的机械冲击,提高了使用寿命;前部的牵伸无需通过工艺轮来扩展牵伸倍数,直接通过伺服驱动来调节前牵伸倍数;大幅度的提高了设备的通用性,可用于生产各类特种纱线,如大肚纱、段彩纱等;通过检测纱线速度、张力、升降动态来控制各传动单元的速度比,控制精确,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均匀性;通过设置控制单元,可以通过控制单元对传动系统不同部件的速率和速率比进行控制,实现不同的工艺参数,而无需手动改变传动系统的齿轮比,大幅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CAN总线将不同的纺纱机的控制单元连接到控制台,可以通过控制台对多台纺纱机的传动系统进行控制,方面进行集中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可以纺特种纱的五轴传动电脑粗纱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纺特种纱的五轴传动电脑粗纱机,包括升降电机1、卷绕电机2、主电机3、中罗拉电机11和后罗拉电机14;所述升降电机1通过减速机4与筒管升降平台5连接,用于控制筒管升降平台5的升降;所述卷绕电机2通过万向轴连接器6与筒管7连接,用于控制筒管7的转动;所述主电机3通过传动系统与锭翼8连接;前罗拉9通过前罗拉传动系统与主电机3 连接;中罗拉10通过第二传动系统与中罗拉电机11连接;后罗拉12通过第三传动系统与后罗拉电机连接13。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纺特种纱的五轴传动电脑粗纱机,不同于实施例1 的是,所述纺纱机还包括控制单元、PLC控制器和传感器;所述PLC控制器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传感器包括设置于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电机上的转速检测器、纱线位置传感器、纱线张力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通过PLC控制器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用于和纺纱机的其他控制单元以及总控制单元进行数据交换;所述升降电机、卷绕电机和主电机均为变频电机或伺服电机;所述纺纱机控制单元的通讯模块通过CAN总线与控制台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CAN信号收发器、数模转换器和控制电路,所述CAN信号收发器通过数模转换器与控制电路连接。

以上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需要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进行的部分改进,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