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纶整经机的分纱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4234阅读:9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氨纶整经机的分纱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氨纶整经机的分纱系统。



背景技术:

氨纶整经机分纱针主要作用是使纱线均匀的排列,不绞、不重叠,利于盘头成型和条数检测。以下是氨纶整经机原装设备的几点状况和缺陷:

1、氨纶整经机第一道和第二道分纱针采用与平衡罗拉垂直的方式安装在支架上。

2、第一道和第二道分纱针本身不具有倾斜角度,越边缘的针件与纱线的相对角度越大。

3、两边纱线所受针件摩擦力不一样(条数越多,最边纱线与针件摩擦越大),导致纱线静电大,易导致盘头两侧凹陷(这是纱线产生静电时,盘头两侧凹陷最厉害的根本原因)。

4、整纱越最边缘的纱线摩擦更厉害,粗纱整经速度低,影响质量和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氨纶整经机的分纱系统,使纱线与针件由原来的“面”接触变为“点”接触,减小摩擦力及针件对纱线摩擦导致的静电大等现象;增加了第一分纱机构、第二分纱机构后,左纱架和右纱架两端的纱线摩擦情况明显减小,设备速度提高,从而提高了产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氨纶整经机的分纱系统,所述分纱系统包括氨纶整经机的左纱架、氨纶整经机的右纱架、第一分纱机构、以及第二分纱机构;所述左纱架和右纱架并排设置,且左纱架和右纱架通过一支撑架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分纱机构、第二分纱机构、氨纶整经机的左右纱架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分纱机构和第二分纱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分纱机构包括一支撑杆、一“L”型支杆、以及多个的分纱针组件;所述“L”型支杆垂直固定于支撑杆的顶部,多个的分纱针组件均设置于“L”型支杆的两侧壁上;所述分纱针组件包括针座,所述针座上设置有多个的针件,且各个针件与针座表面成一倾斜角,且倾斜角的角度为3~10度。

进一步的,所述左纱架和右纱架均设置有一电机,所述电机驱动左纱架或右纱架进行滚动。

进一步的,所述“L”型支杆的两侧的分纱针组件各为5个,且分纱针组件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针座的下端开设有一螺丝孔,所述“L”型支杆的两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的螺纹孔,所述针件通过螺栓穿过螺丝孔和螺纹孔固定在“L”型支杆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改变分纱针本身的角度,使针与针座成一定角度(3度~10度),以减少纱线与针件的夹角。2、通过改变针的角度,使纱线与针件由原来的“面”接触变为“点”接触,减小摩擦力及针件对纱线摩擦导致的静电大等现象。3、改变两端的针件后,粗纱整经加工时,两端的纱线摩擦情况明显减小,设备速度提高20%,提高了产量。4、分纱针两端的针件对纱线的摩擦明显减小,减弱了因摩擦对纱线造成的损伤,从而保证了原料的品质,提高了整经质量。5、整经机在这个细节改进后,产品-氨纶盘头在织造高端布料-泳布时,“盘头痕”明显减轻,染整敏感色时也减少了客诉的发生。6、整经机在这个细节改进后,整经产品-氨纶盘头,尤其是粗旦丝氨纶盘头存在的盘头两侧纱线在退绕时的缠绕、绞纱以及织造时的盘头痕等现象,都有明显减轻。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分纱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纱针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一种氨纶整经机的分纱系统,所述分纱系统包括氨纶整经机的左纱架1、氨纶整经机的右纱架2、第一分纱机构3、以及第二分纱机构4;所述左纱架1和右纱架2并排设置,且左纱架1和右纱架2通过一支撑架5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分纱机构3、第二分纱机构4、氨纶整经机的左右纱架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分纱机构3和第二分纱机构4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分纱机构3包括一支撑杆31、一“L”型支杆32、以及多个的分纱针组件33;所述“L”型支杆32垂直固定于支撑杆31的顶部,多个的分纱针组件33均设置于“L”型支杆32的两侧壁上;所述分纱针组件33包括针座331,所述针座331上设置有多个的针件332,且各个针件332与针座331表面成一倾斜角(未图示),且倾斜角的角度为3~10度。这样通过改变针件332的角度,使纱线6与针件332由原来的“面”接触变为“点”接触,减小摩擦力及针件332对纱线6摩擦导致的静电大等现象。其中,纱线是从左纱架或右纱架上牵引到第一分纱机构3,再到第二分纱机构4;纱线从分纱针组件33的相邻2个针件332通过。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左纱架2和右纱架3均设置有一电机7,所述电机7驱动左纱架2或右纱架3进行滚动。所述“L”型支杆32的两侧的分纱针组件各为5个,且分纱针组件对称设置。这样能更好地减小摩擦力及针件332对纱线6摩擦导致的静电。

所述针座331的下端开设有一螺丝孔333,所述“L”型支杆32的两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的螺纹孔(未图示),所述针件通过螺栓(未图示)穿过螺丝孔和螺纹孔固定在“L”型支杆的侧壁上。

总之,本实用新型使纱线与针件由原来的“面”接触变为“点”接触,减小摩擦力及针件对纱线摩擦导致的静电大等现象;增加了第一分纱机构、第二分纱机构后,左纱架和右纱架两端的纱线摩擦情况明显减小,设备速度提高,从而提高了产量。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