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纱机的曲线牵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3339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纱机的曲线牵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机的牵伸系统领域,具体为一种细纱机的曲线牵伸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各种新型纺织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应用于环锭纺细纱机的牵伸机构普遍采用双胶圈牵伸机构,而双胶圈牵伸机构在运行过程中上下胶圈往往会出现速度差,这就会导致上下胶圈产生相互摩擦而产生静电,而由于上下胶圈均是不良导体,静电易聚集在胶圈上,纤维束通过时就会使其带上静电,从而导致纤维束缠绕胶辊、胶圈、罗拉,同时纤维之间因静电产生相互排斥又使得纤维束更亦分散,边纤维更亦离开纤维束成飞花、大量增加有害毛羽和纺纱断头等问题;另外上下胶圈之间的速度差也易造成须条中的上下层纤维之间运动速度不同步,对纤维束产生搓揉作用,影响成纱条干、毛羽、粗细节等纱线指标;此外,上下胶圈之间速度差易造成牵伸过程中牵伸力的不稳定,而稳定的牵伸力是保证正常牵伸和成纱质量的关键所在,较大的牵伸力波动难以满足正常牵伸过程中握持力始终大于牵伸力,纤维的引导必须大于控制力的控制要求,会恶化成纱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本领域内也出现了一种曲线软牵伸系统,如公告号为CN204151500U公开的一种双S曲线软牵伸装置以及公告号为CN205099826U公开的磁吸式细纱机牵伸系统,其都摒弃了传统的上下胶圈及上下销结构,利用了网格圈及曲线控制系统形式的钢柔相济的摩擦力界控制纤维的运动,使主牵伸区内的附加摩擦力界分布更合理,在相同的原棉基础上,成纱质量水平明显优于传统环锭纺和紧密纺;现有这种曲线软牵伸系统不管采用的是双S形曲线管或是S形曲线管,其在牵伸过程中仍然存在摩擦力场分配不合理、对须条内不同纤维不能形成有效控制的问题,这也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细纱机的曲线牵伸结构,其能解决现有曲线牵伸结构存在的在牵伸过程中摩擦力场分配不合理、对须条内不同纤维不能形成有效控制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为,一种细纱机的曲线牵伸结构,其包括设置于前罗拉与中罗拉之间的曲线管和设置于前皮辊与中皮辊之间的控制板,其中所述前罗拉、中罗拉均位于细纱机主牵伸区且中心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前皮辊、中皮辊分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前罗拉、中罗拉上方,所述前皮辊与前罗拉之间形成一前钳口,所述中皮辊与中罗拉之间形成一中钳口,所述曲线管的上端面、控制板的下端面均为曲面结构,在工作状态时所述控制板的下端面与所述曲线管的上端面的上下正对且所述控制板的下端面的曲面结构与曲线管的上端面的曲面结构形成相互配合的嵌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管上端面的曲面结构包括沿曲线管长度方向延伸的且顺滑连接的D形曲面段和S形曲面段,所述D形曲面段靠近所述前罗拉一侧,所述S形曲面段靠近所述中罗拉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D形曲面段的宽度d1为2.5~4.5mm,所述S形曲面段的宽度d2为20~23mm。

进一步的,所述S形曲面段包括依次顺滑连接的弧形下凹段、顶部凸起段以及斜向倾斜段,所述弧形下凹段与所述D形曲面段顺滑连接,所述斜向倾斜段向所述中钳口一侧下倾。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板下端的曲面结构包括沿所述控制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上凹弧面槽和第二上凹弧面槽,所述第一上凹弧面槽与第二上凹弧面槽之间由下凸的弧形凸起段顺滑连接,所述第一上凹弧面槽、弧形凸起段、第二上凹弧面槽依次顺滑连接形成沿控制板长度方向延伸的且截面呈“m”形的曲面结构,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上凹弧面槽、弧形凸起段、第二上凹弧面槽分别与D形曲面段、弧形下凹段、顶部凸起段嵌合。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板安装于控制板支架,所述控制板支架上安装有张力装置,所述控制板的下端面、中皮辊以及所述张力装置所形成的外周绕装有网格圈。

进一步的,所述曲线管底部连接安装有张力装置,所述曲线管的上端面、中罗拉以及所述张力装置所形成的外周上绕装有网格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曲线牵伸结构的曲线管上端面的曲面结构包括沿曲线管长度方向延伸的且顺滑连接的D形曲面段和S形曲面段,同时处于工作状态时控制板的下端面的曲面结构与曲线管的上端面的曲面结构形成相互配合的嵌合结构,纱线从控制板下端面与曲线管上端面之间的形成的曲线通道内通过,而该曲线通道能在牵伸过程中合理分配摩擦力场,从而对须条内不同纤维形成有效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另外其通过控制D形曲面段的宽度以及S形曲面段的宽度,来保证对纱线曲线牵伸的长度,确保牵伸效果;此外,其通过将S形曲面段设置成依次顺滑连接的弧形下凹段、顶部凸起段以及斜向倾斜段,以及将控制板下端面设置成截面为“m”形的曲面结构,使得曲线管上端面与控制板的下端面的契合度更高,更进一步保证了牵伸效果,确保纱线质量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细纱机的曲线牵伸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细纱机的曲线牵伸结构中曲线管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细纱机的曲线牵伸结构中控制板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采用本实用新型曲线牵伸结构的细纱机牵伸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10-曲线管,11-D形曲面段,12-S形曲面段,121-弧形下凹段,122-顶部凸起段,123-斜向倾斜段,20-控制板,21-第一上凹弧面槽,22-弧形凸起段,23-第二上凹弧面槽,30-前罗拉,40-中罗拉,50-前皮辊,60-中皮辊,70-控制板支架,80-张力装置,90-网格圈,100-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细纱机的曲线牵伸结构,其包括设置于前罗拉30与中罗拉40之间的曲线管10和设置于前皮辊50与中皮辊60之间的控制板20,其中前罗拉30、中罗拉40均位于细纱机主牵伸区且中心轴线相互平行,前皮辊50、中皮辊60分别对应地设置于前罗拉30、中罗拉40上方,前皮辊50与前罗拉30之间形成一前钳口,中皮辊60与中罗拉40之间形成一中钳口,曲线管10的上端面、控制板20的下端面均为曲面结构,在工作状态时控制板20的下端面与曲线管10的上端面的上下正对且控制板20的下端面的曲面结构与曲线管10的上端面的曲面结构形成相互配合的嵌合结构;曲线管10上端面的曲面结构包括沿曲线管长度方向延伸的且顺滑连接的D形曲面段11和S形曲面段12,D形曲面段11靠近前罗拉一侧,S形曲面段12靠近中罗拉一侧;D形曲面段11的宽度d1为2.5~4.5mm,S形曲面段12的宽度d2为20~23mm。

其中,S形曲面段12包括依次顺滑连接的弧形下凹段121、顶部凸起段122以及斜向倾斜段123,弧形下凹段与所述D形曲面段顺滑连接,斜向倾斜段123向中钳口一侧下倾;

控制板20下端的曲面结构包括沿控制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上凹弧面槽21和第二上凹弧面槽23,第一上凹弧面槽21与第二上凹弧面槽23之间由下凸的弧形凸起段22顺滑连接,第一上凹弧面槽21、弧形凸起段22、第二上凹弧面槽23依次顺滑连接形成沿控制板长度方向延伸的且截面呈“m”形的曲面结构,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上凹弧面槽21、弧形凸起段22、第二上凹弧面槽23分别与D形曲面段11、弧形下凹段121、顶部凸起段122嵌合。

当控制板20安装于控制板支架70,控制板支架70上安装有张力装置80,控制板20的下端面、中皮辊60以及张力装置80所形成的外周上绕装有网格圈90,通过中皮辊60的转动由被张力装置80所张紧的网格圈90带动纱线100由中钳口进入网格圈90与曲线管10上端面形成的曲线通道内进行曲线牵伸,见图1中A为纱线的前进方向;在此情况下,整个曲线牵伸结构为上传动形式。

而曲线牵伸结构也可以采用下传动形式,在此传动形式下张力装置连接安装于曲线管10的底部,网格圈90绕装于曲线管20的上端面、中罗拉40和张力装置80所形成的外周上,在张紧装置80的作用下网格圈90处于张紧状态,通过中罗拉40的转动由网格圈90带动纱线100由中钳口进入网格圈90与控制板20的下端面形成的曲线通道内进行曲线牵伸。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方案,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