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麻复合高端面料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6370发布日期:2018-11-17 00:59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棉麻复合高端面料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服装面料的选择已经不止局限在款式和花色上,更多的考虑到面料的舒适性、环保性和功能性。由于人体汗液里除含水分、盐分外,还含有乳酸及尿素。在多汗条件下,细菌大量繁殖并分解角质蛋白,再加上汗液中的尿素、乳酸,这样就会发出一种臭味。棉麻复合面料具有天然的吸水性,已被广泛用作服装等纺织品面料,普通棉麻面料生产的日用纺织品如服装、鞋垫等通过其吸水特性可以吸收人体汗液,但却无法解决汗液中细菌繁殖导致会有臭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棉麻复合高端面料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棉麻复合高端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调料,将棉、麻纤维原料按照1%-99%重量百分比配比进行备料,调整结构;

s2、蒸煮,棉采用苛性钠法、麻采用硫酸盐法或亚硫酸盐法蒸煮,按绝干重量的5.0~35.0%加入naoh、na2s、na2so3、h2so3中的一种或几种,液比为1∶1.0~9.5,蒸煮先抽真空,升温次数≥1次,小放汽次数≥0次;

s3、洗料;

s4、洗涤;

s5、打浆疏解,采用打浆机或疏解机进行打浆或疏解,湿重5-50克;

s6、混合,将上述浆料在浆池中混合,或在从调料到抄造的某一步骤混合。

s7、除杂洗涤;

s8、预酸,用酸量为浆料绝干重量的0.2~10.0%,浓度1.0~15.0%,预酸时间≥5min;

s9、预氯,用氯量为浆料绝干重量的0.2~10.0%,浓度0.2~10.0%,预氯时间≥15min;

s10、漂白,漂白后浆料的粘度为8~35mpa.s,甲纤≥80.0%,白度≥60%;

s11、酸处理,硫酸或盐酸按浆料绝干重量加入0.2~10.0%,六偏磷酸钠按浆料绝干重量加入0.1~5.0%,处理时间≥30min;

s12、除杂洗涤;

s13、抄造。

进一步的,在s2蒸煮工序前按绝干重量的0.3~10%加入naoh,液比为1∶1.0~9.5对原料进行预煮。

进一步的,在s4洗涤工序前加入一定量浓度为5%-30%的naoh进行碱析。

进一步的,在s2蒸煮工序前通入蒸汽原料进行预煮。

进一步的,在s2蒸煮步骤中,蒸煮先抽真空,采用一次或多次升温,小放汽次数≥0次,每次升温最高温度≤200℃,每次升温、保温时间≤800分钟。

进一步的,在s2蒸煮步骤中,按浆料绝干重量的0.1~3.0%加入ma-1助剂,所述的ma-1助剂是一种可自动生物降解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浆粕生产过程中将棉、麻纤维原料复合制成复合纤维素新型浆粕,既拓展了维卡纤维的原料来源,又解决了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有效地将棉、麻纤维原料的优点集中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缩短处理时间和降低能耗,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经纺丝制得的复合纤维光泽亮丽,具有天然优良的着色性、反弹性,吸湿放湿性、透气性更是优于各种合成纤维,是一种纯天然绿色环保产品。除此而外,复合浆维卡纤维还具有单纯使用棉浆、木浆维卡纤维没有的独特的抗菌抑菌防臭功能和质感。对浆料进行有碱的预煮,使不断产生的h+被中和,使预煮速度加快,预煮更充分,而且避免了酸对蒸煮器的腐蚀,延长了蒸煮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在蒸煮后采用碱析,将蒸煮过程中产生的半纤溶解于碱,从而达到提纯纤维素的目的。所生产的新型浆粕具有较高的甲种纤维素含量和白度,粘度适合需要,而灰份和铁含量较低,过滤性能较好。

本发明提出的两种原料生产的复合浆粕与单一浆粕在生产完成之后再将其进行混合的浆粕相比,粘度分布更均匀、能有效提纯纤维素、更能有效去除非纤维素杂质、各种原材料本身具备的优良特性更易体现,性能更为稳定,使得最终生产出来的面料能够兼具棉的柔软细腻、麻的滑爽、吸湿排汗、抗菌卫生等特性,增加面料的舒适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棉麻复合高端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调料,将棉、麻纤维原料按照10%重量百分比配比进行备料,调整结构;

s2、蒸煮,棉采用苛性钠法、麻采用硫酸盐法或亚硫酸盐法蒸煮,按绝干重量的5.0%加入naoh,液比为1∶1.0,蒸煮先抽真空,升温次数1次,小放汽次数1次;

s3、洗料;

s4、洗涤;

s5、打浆疏解,采用打浆机或疏解机进行打浆或疏解,湿重5克;

s6、混合,将上述浆料在浆池中混合,或在从调料到抄造的某一步骤混合。

s7、除杂洗涤;

s8、预酸,用酸量为浆料绝干重量的0.2%,浓度1.0%,预酸时间5min;

s9、预氯,用氯量为浆料绝干重量的0.2%,浓度0.2%,预氯时间15min;

s10、漂白,漂白后浆料的粘度为8mpa.s,甲纤80.0%,白度60%;

s11、酸处理,硫酸或盐酸按浆料绝干重量加入0.2%,六偏磷酸钠按浆料绝干重量加入0.1%,处理时间30min;

s12、除杂洗涤;

s13、抄造。

进一步的,在s2蒸煮工序前按绝干重量的0.3加入naoh,液比为1∶1.0对原料进行预煮。

进一步的,在s4洗涤工序前加入一定量浓度为5%的naoh进行碱析。

进一步的,在s2蒸煮工序前通入蒸汽原料进行预煮。

进一步的,在s2蒸煮步骤中,蒸煮先抽真空,采用一次或多次升温,小放汽次数1次,每次升温最高温度200℃,每次升温、保温时800分钟。

进一步的,在s2蒸煮步骤中,按浆料绝干重量的0.1%加入ma-1助剂,所述的ma-1助剂是一种可自动生物降解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实施例2:

一种棉麻复合高端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调料,将棉、麻纤维原料按照50%重量百分比配比进行备料,调整结构;

s2、蒸煮,棉采用苛性钠法、麻采用硫酸盐法或亚硫酸盐法蒸煮,按绝干重量的20.0%加入na2s和na2so3,液比为1∶5,蒸煮先抽真空,升温次数3次,小放汽次数3次;

s3、洗料;

s4、洗涤;

s5、打浆疏解,采用打浆机或疏解机进行打浆或疏解,湿重20克;

s6、混合,将上述浆料在浆池中混合,或在从调料到抄造的某一步骤混合。

s7、除杂洗涤;

s8、预酸,用酸量为浆料绝干重量的5%,浓度8%,预酸时间10min;

s9、预氯,用氯量为浆料绝干重量的5%,浓度3%,预氯时间30min;

s10、漂白,漂白后浆料的粘度为20mpa.s,甲纤85%,白度70%;

s11、酸处理,硫酸或盐酸按浆料绝干重量加入5.2%,六偏磷酸钠按浆料绝干重量加入3.5%,处理时间50min;

s12、除杂洗涤;

s13、抄造。

进一步的,在s2蒸煮工序前按绝干重量的3.2%加入naoh,液比为1∶4.5对原料进行预煮。

进一步的,在s4洗涤工序前加入一定量浓度为15的naoh进行碱析。

进一步的,在s2蒸煮工序前通入蒸汽原料进行预煮。

进一步的,在s2蒸煮步骤中,蒸煮先抽真空,采用一次或多次升温,小放汽次数≥0次,每次升温最高温度260℃,每次升温、保温时间500分钟。

进一步的,在s2蒸煮步骤中,按浆料绝干重量的1.7%加入ma-1助剂,所述的ma-1助剂是一种可自动生物降解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实施例3:

一种棉麻复合高端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调料,将棉、麻纤维原料按照99%重量百分比配比进行备料,调整结构;

s2、蒸煮,棉采用苛性钠法、麻采用硫酸盐法或亚硫酸盐法蒸煮,按绝干重量的35.0%加入na2so3和h2so3,液比为1∶9.5,蒸煮先抽真空,升温次数5次,小放汽次数5次;

s3、洗料;

s4、洗涤;

s5、打浆疏解,采用打浆机或疏解机进行打浆或疏解,湿重50克;

s6、混合,将上述浆料在浆池中混合,或在从调料到抄造的某一步骤混合。

s7、除杂洗涤;

s8、预酸,用酸量为浆料绝干重量的10.0%,浓度15.0%,预酸时间35min;

s9、预氯,用氯量为浆料绝干重量的10.0%,浓度10.0%,预氯时间30min;

s10、漂白,漂白后浆料的粘度为35mpa.s,甲纤92%,白度87%;

s11、酸处理,硫酸或盐酸按浆料绝干重量加入10.0%,六偏磷酸钠按浆料绝干重量加入5.0%,处理时间50min;

s12、除杂洗涤;

s13、抄造。

进一步的,在s2蒸煮工序前按绝干重量的10%加入naoh,液比为1∶9.5对原料进行预煮。

进一步的,在s4洗涤工序前加入一定量浓度为30%的naoh进行碱析。

进一步的,在s2蒸煮工序前通入蒸汽原料进行预煮。

进一步的,在s2蒸煮步骤中,蒸煮先抽真空,采用一次或多次升温,小放汽次数3次,每次升温最高温度130℃,每次升温、保温时间300分钟。

进一步的,在s2蒸煮步骤中,按浆料绝干重量的3.0%加入ma-1助剂,所述的ma-1助剂是一种可自动生物降解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两种原料生产的复合浆粕与单一浆粕在生产完成之后再将其进行混合的浆粕相比,粘度分布更均匀、能有效提纯纤维素、更能有效去除非纤维素杂质、各种原材料本身具备的优良特性更易体现,性能更为稳定,使得最终生产出来的面料能够兼具棉的柔软细腻、麻的滑爽、吸湿排汗、抗菌卫生等特性,增加面料的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