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聚酯纤维纺丝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1455发布日期:2019-01-18 22:59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再生聚酯纤维纺丝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丝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再生聚酯纤维纺丝工艺。



背景技术:

再生聚酯纤维的原料为废旧聚酯瓶片和废旧聚酯纺织品边角料,目前的再生聚酯纤维纺丝装置,主要由组件头套、耐压板、分配板和喷丝板组成,通过对原料不断的挤压能够实现纺丝生产。

目前的纺丝装置大多采用侧面进料、顶面压制的结构,当压板将熔融量完全挤出并且运动到底端时,需要再次上升至进料口顶部才可进行下次进料,使得加工过程中,会留出一个压板复位的等待时间,使得整个纺丝加工时间较长、效率较低;在加工时,只可加工直径固定的纺丝,无法快速切换喷丝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生聚酯纤维纺丝工艺,本方法中采用的纺丝装置通过第一转动电机能够带动封堵板和第一滤板切换运动,从而实现对于下料口的封堵控制,使得压板能够在排料与封堵间快速切换,第一滤板还可提高对于原料的过滤效果;当压板将物料完全挤出上升时,便可切换第一滤板置于下料口顶部,使得压板在向上返程的途中便可实现排料,当压板运动至顶端时,原料便会填充满压板与第二滤板之间区域,便可再次驱动压板向下运动,进行下次加工,如此循环,实现压丝、加料过程更快,无需等待上升至初始位置才可加料;通过第三转动电机和第四转动电机能够带动喷丝板运动,并且喷丝板表面开有网孔直径不同的两个喷丝孔区,可调节第一喷丝孔区、第二喷丝孔区与分配孔的重合比例而调节不同直径纺丝的生产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再生聚酯纤维纺丝工艺,该工艺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边角料放入清洗设备中进行清洗;然后烘干;

s2,将s1中烘干后的边角料放入纺丝装置中进行纺丝;

s3,将s2中的纤维丝进行冷却,然后缠绕在卷轴上;

本方法中采用的纺丝装置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下料机构、挤压机构、切换机构、驱动机构、分配板、喷丝机构、支撑机构、第二滤板以及出料盒;所述上箱体的底面设有所述下箱体,所述上箱体的顶面设有所述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用以输送物料;所述下料机构的底端设有所述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用以挤压原料;所述挤压机构与所述上箱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挤压机构的顶面设有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以带动所述挤压机构向下运动;所述挤压机构的内部设有所述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用以对所述挤压机构的出料过程进行控制;所述挤压机构的底部设有所述第二滤板,所述第二滤板用以对原料进行过滤;所述第二滤板的底部设有所述分配板,所述分配板用以对原料进行分流;所述分配板的底部设有所述喷丝机构,所述喷丝机构用以对原料进行分丝;所述喷丝机构贯穿于所述出料盒,所述出料盒的内部底面设有所述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用以所述喷丝机构进行支撑。

具体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输送管和活动管,所述输送管贯穿于所述上箱体的顶面,所述输送管的内部贯穿有所述活动管。

具体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压板和螺杆,所述压板与所述上箱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压板的顶面转动连接所述螺杆的底端,所述螺杆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上箱体,所述压板的顶面中心处与所述活动管相互连通,所述压板的底面开有与所述活动管相对分布的下料口。

具体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转动电机和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螺杆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电机转动连接所述齿轮,所述第二转动电机设于所述上箱体的内壁。

具体的,所述切换机构第一转动电机、传动柱、第一支杆、封堵板、第二支杆以及第一滤板,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固定于所述压板的顶面,所述第一转动电机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柱,所述传动柱伸入于所述压板的内部,所述传动柱的侧壁垂直对称设有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端部设有所述封堵板,所述第二支杆的端部设有所述第一滤板,所述封堵板的体积与所述第一滤板的体积相同,所述封堵板、所述第一滤板与所述压板的内壁相互贴合,所述封堵板的面积大于所述下料口的面积。

具体的,所述第二滤板、所述分配板紧密贴合设置且面积相同,所述分配板的内部开有若干个矩形条状的分配孔。

具体的,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相互连通,所述出料盒置于所述下箱体的内部,所述出料盒的底面开有与所述分配孔相对分布的通孔结构。

具体的,所述喷丝机构包括第三转动电机、第一卷柱、喷丝板、第四转动电机以及第二卷柱,所述第三转动电机、所述第四转动电机均与所述下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电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卷柱,所述第四转动电机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卷柱,所述喷丝板为软质结构,所述喷丝板的一端缠绕于所述第一卷柱的外壁,所述喷丝板的另一端缠绕于所述第二卷柱的外壁。

具体的,所述喷丝板的表面设有封闭区、第一喷丝孔区以及第二喷丝孔区,所述第一喷丝孔区等间距开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喷丝孔区与所述分配孔相对分布,所述喷丝板除所述第一喷丝孔区以外的区域开设所述第二喷丝孔区,所述第二喷丝孔区的分布结构与所述第一喷丝孔区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喷丝孔区、所述第二喷丝孔区的内部均为网孔结构,所述第一喷丝孔区的网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喷丝孔区的网孔直径,所述第一喷丝孔区、所述第二喷丝孔区之间的区域为所述封闭区,所述封闭区的宽度与所述分配孔之间的间距相同。

具体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输送轮和支撑板,所述输送轮平行置于所述喷丝板的底面,所述所述输送轮的长度与所述喷丝板的宽度相同,所述输送轮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输送轮设于所述封闭区的底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方法中采用的纺丝装置,通过第一转动电机能够带动封堵板和第一滤板切换运动,从而实现对于下料口的封堵控制,使得压板能够在排料与封堵间快速切换,第一滤板还可提高对于原料的过滤效果。

(2)本方法中采用的纺丝装置,当压板将物料完全挤出上升时,便可切换第一滤板置于下料口顶部,使得压板在向上返程的途中便可实现排料,当压板运动至顶端时,原料便会填充满压板与第二滤板之间区域,便可再次驱动压板向下运动,进行下次加工,如此循环,实现压丝、加料过程更快,无需等待上升至初始位置才可加料。

(3)本方法中采用的纺丝装置,通过第三转动电机和第四转动电机能够带动喷丝板运动,并且喷丝板表面开有网孔直径不同的两个喷丝孔区,可调节第一喷丝孔区、第二喷丝孔区与分配孔的重合比例而调节不同直径纺丝的生产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方法中采用的纺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喷丝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驱动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箱体,2、下箱体,3、下料机构,31、输送管,32、活动管,4、挤压机构,41、压板,411、下料口,42、螺杆,5、切换机构,51、第一转动电机,52、传动柱,53、第一支杆,54、封堵板,55、第二支杆,56、第一滤板,6、驱动机构,61、第二转动电机,62、齿轮,7、分配板,71、分配孔,8、喷丝机构,81、第三转动电机,82、第一卷柱,83、喷丝板,831、封闭区,832、第一喷丝孔区,833、第二喷丝孔区,84、第四转动电机,85、第二卷柱,9、支撑机构,91、输送轮,92、支撑板,9a、第二滤板,9b、出料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再生聚酯纤维纺丝工艺,该工艺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边角料放入清洗设备中进行清洗;然后烘干;

s2,将s1中烘干后的边角料放入纺丝装置中进行纺丝;

s3,将s2中的纤维丝进行冷却,然后缠绕在卷轴上;

本方法中采用的纺丝装置包括上箱体1、下箱体2、下料机构3、挤压机构4、切换机构5、驱动机构6、分配板7、喷丝机构8、支撑机构9、第二滤板9a以及出料盒9b;所述上箱体1的底面设有所述下箱体2,所述上箱体1的顶面设有所述下料机构3,所述下料机构2用以输送物料;所述下料机构3的底端设有所述挤压机构4,所述挤压机构4用以挤压原料;所述挤压机构4与所述上箱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挤压机构4的顶面设有所述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机构6用以带动所述挤压机构4向下运动;所述挤压机构4的内部设有所述切换机构5,所述切换机构5用以对所述挤压机构4的出料过程进行控制;所述挤压机构4的底部设有所述第二滤板9a,所述第二滤板9a用以对原料进行过滤;所述第二滤板9a的底部设有所述分配板7,所述分配板7用以对原料进行分流;所述分配板7的底部设有所述喷丝机构8,所述喷丝机构8用以对原料进行分丝;所述喷丝机构8贯穿于所述出料盒9b,所述出料盒9b的内部底面设有所述支撑机构9,所述支撑机构9用以所述喷丝机构8进行支撑。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下料机构3包括输送管31和活动管32,所述输送管31贯穿于所述上箱体1的顶面,所述输送管31的内部贯穿有所述活动管32;活动管32可沿着输送管31内部上下运动,从而满足挤压机构4上下运动的需要。

具体的,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挤压机构4包括压板41和螺杆42,所述压板41与所述上箱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压板41的顶面转动连接所述螺杆42的底端,所述螺杆42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上箱体1,所述压板41的顶面中心处与所述活动管32相互连通,所述压板41的底面开有与所述活动管32相对分布的下料口411;螺杆42在上下旋动时会带动压板41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对于原料的挤压形成纺丝。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第二转动电机61和齿轮62,所述齿轮62与所述螺杆42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电机61转动连接所述齿轮62,所述第二转动电机61设于所述上箱体1的内壁;第二转动电机61在转动时会带动齿轮62跟随转动,进而实现对于螺杆42的驱动。

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切换机构5第一转动电机51、传动柱52、第一支杆53、封堵板54、第二支杆55以及第一滤板56,所述第一转动电机51固定于所述压板41的顶面,所述第一转动电机51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柱52,所述传动柱52伸入于所述压板41的内部,所述传动柱52的侧壁垂直对称设有所述第一支杆53和所述第二支杆55,所述第一支杆53的端部设有所述封堵板54,所述第二支杆55的端部设有所述第一滤板56,所述封堵板54的体积与所述第一滤板56的体积相同,所述封堵板54、所述第一滤板56与所述压板41的内壁相互贴合,所述封堵板54的面积大于所述下料口411的面积;第一转动电机51能够带动封堵板54、第一滤板56转动,实现对于下料过程的控制,使得压板41能够形成完全封闭状态进行挤压。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滤板9a、所述分配板7紧密贴合设置且面积相同,所述分配板7的内部开有若干个矩形条状的分配孔71;所述上箱体1与所述下箱体2相互连通,所述出料盒9b置于所述下箱体2的内部,所述出料盒9b的底面开有与所述分配孔71相对分布的通孔结构;物料通过第二滤板9a进入到各个分配孔71,实现对于原料的初次分割。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喷丝机构8包括第三转动电机81、第一卷柱82、喷丝板83、第四转动电机84以及第二卷柱85,所述第三转动电机81、所述第四转动电机84均与所述下箱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电机8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卷柱82,所述第四转动电机8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卷柱85,所述喷丝板83为软质结构,所述喷丝板83的一端缠绕于所述第一卷柱82的外壁,所述喷丝板83的另一端缠绕于所述第二卷柱85的外壁;所述喷丝板83的表面设有封闭区831、第一喷丝孔区832以及第二喷丝孔区833,所述第一喷丝孔区832等间距开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喷丝孔区832与所述分配孔71相对分布,所述喷丝板83除所述第一喷丝孔区832以外的区域开设所述第二喷丝孔区833,所述第二喷丝孔区833的分布结构与所述第一喷丝孔区83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喷丝孔区832、所述第二喷丝孔区833的内部均为网孔结构,所述第一喷丝孔区832的网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喷丝孔区833的网孔直径,所述第一喷丝孔区832、所述第二喷丝孔区833之间的区域为所述封闭区831,所述封闭区831的宽度与所述分配孔71之间的间距相同;采用多种网孔直径不同的喷丝孔,能够实现快速切换至另一种纺丝的加工,还可同时对两种纺丝进行加工。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机构9包括输送轮91和支撑板92,所述输送轮91平行置于所述喷丝板83的底面,所述所述输送轮91的长度与所述喷丝板83的宽度相同,所述输送轮91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92,所述输送轮91设于所述封闭区831的底面;输送轮91可对喷丝板83进行支撑,还可使得喷丝板83的运动过程更为流畅。

通过第一转动电机51能够带动封堵板54和第一滤板56切换运动,从而实现对于下料口411的封堵控制,使得压板41能够在排料与封堵间快速切换,第一滤板56还可提高对于原料的过滤效果;当压板41将物料完全挤出上升时,便可切换第一滤板56置于下料口411顶部,使得压板41在向上返程的途中便可实现排料,当压板41运动至顶端时,原料便会填充满压板41与第二滤板9a之间区域,便可再次驱动压板41向下运动,进行下次加工,如此循环,实现压丝、加料过程更快,无需等待上升至初始位置才可加料;通过第三转动电机81和第四转动电机84能够带动喷丝板83运动,并且喷丝板83表面开有网孔直径不同的两个喷丝孔区,可调节第一喷丝孔区832、第二喷丝孔区833与分配孔71的重合比例而调节不同直径纺丝的生产量。具体的有:

(1)原料通过输送管31、活动管32进入到压板41内,在上料过程中,第一滤板56封堵于下料口41的顶部,熔融原料会被第一滤板56过滤然后通过下料口41排出,熔融料会聚集到压板41、第二滤板9a之间;

(2)当熔融料填充满压板41、第二滤板9a之间的区域后,第一转动电机51带动传动柱52转动,进而通过第一支杆53、第二支杆55带动封堵板54、第一滤板56跟随转动,从而使得封堵板54转动进入到下料口41顶部而第一滤板56离开;从而使得而压板41处于封闭状态;

(3)第二转动电机61带动齿轮62转动,进而带动螺杆42跟随转动,由于螺杆42与上箱体1为螺纹连接,所以螺杆42会在齿轮62的带动下不断的向下旋动,进而带动压板41沿着上箱体1向下运动,活动管32从输送管31内伸出,压板41在向下运动时,会向下挤压原料,原料通过第二滤板9a进行二次过滤,然后进入到分配板7内,原料通过各个分配孔71进行初步分散,然后原料会被挤压继续向下流动,初步分割后的原料会进入到第一喷丝孔区832处,最终通过第一喷丝孔区832形成纺丝;输送轮91会置于封闭区831的底部,能够对喷丝板83进行支撑,避免喷丝板83长期工作后下垂;

(4)当压板41运动至最底端时,便可驱动第二转动电机61反转,使得压板41向上运动,活动管32收入到输送管31内,并且与此同时,可驱动第一转动电机51反转,使得第一滤板56进入到下料口411的顶部,封堵板54离开,从而便可使得原料继续通过输送管31、活动管32排出,使得压板41在向上返程的途中便可实现排料,当压板41运动至顶端时,原料便会填充满压板41与第二滤板9a之间区域,便可再次驱动压板41向下运动,进行下次加工,如此循环,实现压丝、加料过程更快,无需等待上升至初始位置才可加料;

(5)当需要加工出直径更小的纺丝时,可驱动第三转动电机81、第二转动电机84转动,使得第一喷丝孔区832逐渐与分配孔71离开而第二喷丝孔区833进入到分配孔71底部,可调节第一喷丝孔区832、第二喷丝孔区833与分配孔71的重合比例而调节不同纺丝的生产量,在喷丝板83运动的过程中,输送轮91能够对喷丝板83进行支撑并保证移动过程更为顺畅。

本发明通过第一转动电机51能够带动封堵板54和第一滤板56切换运动,从而实现对于下料口411的封堵控制,使得压板41能够在排料与封堵间快速切换,第一滤板56还可提高对于原料的过滤效果;当压板41将物料完全挤出上升时,便可切换第一滤板56置于下料口411顶部,使得压板41在向上返程的途中便可实现排料,当压板41运动至顶端时,原料便会填充满压板41与第二滤板9a之间区域,便可再次驱动压板41向下运动,进行下次加工,如此循环,实现压丝、加料过程更快,无需等待上升至初始位置才可加料;通过第三转动电机81和第四转动电机84能够带动喷丝板83运动,并且喷丝板83表面开有网孔直径不同的两个喷丝孔区,可调节第一喷丝孔区832、第二喷丝孔区833与分配孔71的重合比例而调节不同直径纺丝的生产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