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纸板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97548发布日期:2019-02-15 23:57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瓦楞纸板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瓦楞纸板流水线。



背景技术:

目前瓦线湿部预热热缸蒸汽利用率低下,以现有传统5层1800生产线为列,5层线配置7个1米直径的热缸,每个热缸的表面积为7.54平方米(包含热缸两端表面积),7个热缸表面积共为:7x7.54=52.78平方米,在生产过程中,1800生产线使用原纸门幅在950-1800之间,而且传统热缸调节原纸温度是利用热缸包角,导致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瓦线湿部预热热缸利用率不到1/3,

由表面积散热公式:q=αs△t推算可得:

在室温20℃情况下,热缸表面温度为140℃时1800机型热缸表面与空气热交换每个热缸每秒损失热能为:q=38508w;

α=λc(gr×pr)n/l=λc(gl3/v2·β△t×pr)n/l;

由δt=t1-t0=140-20=120℃;

查表可得ρ=0.815kg·m-3μ=2.45*10-5pa·s)

pr=0.682λ=3.640*10-2w·m-1·k-1

β=1/tm=1/【(t1+t0)/2+273】=1/353;

gr=9.8×l3/(μ/ρ)2×(1/[(t1+t0)/2+273])×(t1-t0)

=9.8×1×1×1÷(2.45*10-5÷0.815)2×1/353×120

=9.8×0.34÷(3*10-5)2

=3.332÷(3*10-5)2

=3.7*109

gr×pr=3.7*109×0.682=2.52*109查表可得c=0.52n=1/4

α=λc(gl3/v3·β△t×pr)n/l

=3.640*10-2×0.52×(2.52*109)1/4/0.1

=0.019×(2.52*109)1/4/0.1

=0.019×224/0.1

=42.56w/m2·℃);

q=αs△t=42.56×(2πrl)×160=42.56×7.54×120=38508.29w;

按热缸表面利用率为30%计算,那白白浪费的热能为:

38508x(1-0.3)=26955.6w;

标准五层线配置7个热缸热能损失为:

26955.6wx7=188689.2w;

(1大卡=1000卡=4200焦耳=0.0042兆焦)

一天按12小时计算热缸热能损失为:

188689.2wx12x3600=8151373440焦耳=1940803.2大卡;

1公斤液化气燃烧热值为10800-11000大卡;

1立方米天然气热值8000-9000大卡;

1度电的热值是860大卡;

1立方天然气等于0.77公斤柴油,柴油现行市场价5.84元/公斤,调整后商业用气2.4元/立方米,公共用气2.1元/立方米;

相当于每个班(按12小时计算)损失:

1940803.2大卡=215立方天然气。

如何改善工艺,改进流水线,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瓦楞纸板流水线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瓦楞纸板流水线;详细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取得有益效果在后述内容以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中内容具体描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瓦楞纸板流水线,包括瓦楞机组以及与瓦楞机组工序衔接的糊机;在瓦楞机和/或糊机之前设置有对纸板表面进行加湿加热的喷雾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喷雾器包括输出端向纸板表面喷蒸汽且输入端与蒸汽发生器连接的蒸汽喷头、以及设置在蒸汽喷头两侧的喷雾导向辊;在喷雾导向辊之间传动设置有喷雾传送带,喷雾传送带的上行段位于与纸板对比表面与蒸汽喷头之间。

在纸板的另一表面接触设置有喷雾压辊,喷雾导向辊位于喷雾压辊与蒸汽喷头之间。

瓦楞机组包括第一瓦楞辊组、与第一瓦楞辊组一输入端连接的第一面纸、与第一瓦楞辊组另一输入端连接的第一芯纸、位于第一瓦楞辊组上侧的第一上热缸、位于第一瓦楞辊组下侧的第一下热缸;

第一面纸经过对应的喷雾器、第一上热缸进入到第一瓦楞辊组中;

第一芯纸经过对应的喷雾器、第一下热缸进入到第一瓦楞辊组中。

第一面纸与第一芯纸经过第一瓦楞辊组后输出有第一输出纸,在第一输出纸输出端设置有位于第一输出纸下方的第一见坑纸,在第一输出纸右端依次经过对应的喷雾器、第一输出调整辊、以及第一输出热缸;

在对应的喷雾器与第一上热缸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第一面纸在第一上热缸包角大小和/或在对应的喷雾器与第一下热缸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第一芯纸在对应的第一下热缸包角大小的包角调整辊,在包角调整辊与第一瓦楞辊组之间的导纸辊。

瓦楞机组还包括第二瓦楞辊组、与第二瓦楞辊组一输入端连接的第二面纸、以及与第二瓦楞辊组另一输入端连接的第二芯纸;

第二面纸经过对应的喷雾器进入到第二瓦楞辊组中;

第二芯纸经过对应的喷雾器进入到第二瓦楞辊组中;

第二面纸与第二芯纸经过第二瓦楞辊组后输出有第二输出纸,在第二输出纸输出端设置有位于第二输出纸下方的第二见坑纸,在第二输出纸右端依次经过对应的喷雾器、以及第二输出热缸。

在第一瓦楞辊组之前的喷雾器分别对应第一面纸的浆糊粘合面和/或第一芯纸的浆糊粘合面;

在第二瓦楞辊组之前的喷雾器分别对应第二面纸的浆糊粘合面和/或第二芯纸的浆糊粘合面。

糊机包括第三面纸、以及糊机组件;糊机组件包括下压辊、位于下压辊下方的上浆辊、以及控浆辊;上浆辊与控浆辊滚动接触;

从第一输出热缸右端输出的第一输出纸从对应的上浆辊与下压辊之间的间隙通过输出;

从第二输出热缸右端输出的第二输出纸从对应的上浆辊与下压辊之间的间隙通过输出;

在糊机组件底部设置有第三热缸,第三面纸经过对应的喷雾器后从第三热缸接触并从第三热缸右端输出。

在糊机组件之前的喷雾器对第一输出纸的两侧面或任一侧面、第二输出纸的两侧面或任一侧面、和/或第三面纸两侧面或任一侧面加湿加热。

对比传统设备,区别如下:

一.节能

传统瓦楞纸板流水线湿部原纸加热原理:用蒸汽加热热缸,再利用热缸表面与原纸接触传递热能加热原纸

传统热缸加热缺陷:

①门幅不可调节

传统热缸加热时,加热的门幅不可调节,不管生产什么门幅纸板,热缸都是全门幅加热,列如用2500门幅机型生产1800门幅纸板,热缸加热面门幅是2600,但是给原纸加热的有效门幅是1800,有800门幅未有效利用,在生产中门幅利用率在50%-80%之间(不同工厂利用率不同),且未利用的门幅与空气发生热交换及辐射白白浪费热能;

②温度控制损耗大

传统热缸加热时,原纸温度控制是利用调节原纸在热缸上的包裹角度大小来控制,不同速度,不同温度需要调节不同的包角,个人技术素质要求高,热缸表面利用率低,裸露面积高达40%-70%(在门幅内的裸露;

③加热后热能损失大

传统热缸加热,受结构及工人操作需要,热缸与瓦楞机距离一般在1-2米,也就是说原纸在热缸处加热后要走2-4米才进入瓦机使用,从热缸到瓦楞机的过程中损失大量热能,经过现场测试,环境温度25°,在145米/分钟的速度下,测试到热缸出口处原纸温度80-90°,再测试瓦机使用时温度为60-70°温度损失达到20%。

④热能利用率低

传统瓦楞纸板流水线用蒸汽加热热缸,再利用热缸表面与原纸接触传递热能加热原纸;

传热公式

q=kfδt

可以看出:

传导必须有温差,即△t≠0.不能等温换热,一般情况要求△t≥20℃,否则温差越小,换热面积越大。

k值。一种金属的传热系统k值为恒定值。如果金属表面生成0.1㎜厚水垢,k值相应减少几倍,换热面也相应减少几倍。

也就是说蒸汽与热缸热交换,热缸与原纸热交换都会伴随大量热量损失;蒸汽换热可分为二级换热:第一级为汽-水换热(利用潜热);第二级为水-水换热(利用显热),而传统瓦楞纸板流水线用蒸汽加热热缸,再利用热缸表面与原纸接触传递热能加热原纸的方式,第二级为水-水换热(利用显热)白白浪费了。

本发明工作原理:

本发明在瓦楞纸板流水线湿部用喷雾器取代传统热缸,用喷蒸汽的方式直接对原纸进行加热及补充水分,具体是进瓦楞机前,瓦纸里纸各安装一套喷雾器取代原来的瓦纸和里纸预热热缸,在糊机前用三套喷雾器取代原来的多层热缸。

本发明优点:

①门幅可根据原纸门幅调节

喷雾器可以实时根据生产线原纸门幅自动或者手动控制相应门幅的喷汽口打开或者关闭

②温度智能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车速通过调节气压智能控制原纸的温度及水分。

③加热后热能损减少

传统热缸受操作及结构影响,热缸与瓦楞机距离较远,本发明中喷雾器结构简单占用位置小,可以根据需要尽可能安装在瓦机边上。

④热能利用率高

本发明中喷雾器采用直喷蒸汽的方式,热能转化率高,第一级为汽-水换热(利用潜热);第二级为水-水换热(利用显热)全部都利用上,同时原纸水分补充后储层热能多,不容易流失。

二.纸板品质

1.传统热缸加热时,加热不均匀

传统热缸加热时,利用热缸表面与原纸接触传递热能加热原纸,由于加工精度及装配精度等原因,热缸和各导纸辊出现不平衡,从而导致原纸包裹热缸表面的紧松度不一样,导致原纸受热不均匀,生产出纸板因水份差和温差造成的纸板弯尧。

2.传统热缸加热时水分流失,纸板容易渗透粘合及爆线等问题

现有流水线只提高纸温使部份水份散失,影响了瓦楞成型和浆糊的渗透粘合,渗透粘合强度,纸板太干造成爆线。

瓦楞纸板流水线本发明优点:用蒸汽直接给原纸加热提高了纸温又提高了水份,不会因纸张涨力不均造成水份差和温差造成的纸板弯尧,新型工艺还可以提高浆糊渗透粘合强度,可以完全不用增加剂。纸板含水率可随意调节,不会因纸板太干造成爆线。

生产成本

本发明大幅减少蒸汽需求,在新建工厂时减小锅炉吨位减少投资成本。

现有传统热缸加热原纸后水分少,浆糊不好渗透,为保证粘合效果,只能加大上糊量,严重影响车速,

本发明保证了原纸水分,很少浆糊即可达到理想粘合效果,有效降低浆糊的消耗,有效提高车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不限于此描述,为了更好的便于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改进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改进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面纸;2、喷雾器;3、喷雾导向辊;4、蒸汽喷头;5、喷雾压辊;6、喷雾传送带;7、包角调整辊;8、第一上热缸;9、导纸辊;10、第一瓦楞辊组;11、第一芯纸;12、第一下热缸;13、第一见坑纸;14、第一输出纸;15、第一输出调整辊;16、第一输出热缸;17、第二面纸;18、第二瓦楞辊组;19、第二芯纸;20、第二输出纸;21、第二见坑纸;22、第二输出热缸;23、第三面纸;24、第三热缸;25、糊机组件;26、上浆辊;27、下压辊;28、控浆辊。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瓦楞纸板流水线,包括瓦楞机组以及与瓦楞机组工序衔接的糊机;在瓦楞机和/或糊机之前设置有对纸板表面进行加湿加热的喷雾器2。

喷雾器2包括输出端向纸板表面喷蒸汽且输入端与蒸汽发生器连接的蒸汽喷头4、以及设置在蒸汽喷头4两侧的喷雾导向辊3;在喷雾导向辊3之间传动设置有喷雾传送带6,喷雾传送带6的上行段位于与纸板对比表面与蒸汽喷头4之间。

在纸板的另一表面接触设置有喷雾压辊5,喷雾导向辊3位于喷雾压辊5与蒸汽喷头4之间。

瓦楞机组包括第一瓦楞辊组10、与第一瓦楞辊组10一输入端连接的第一面纸1、与第一瓦楞辊组10另一输入端连接的第一芯纸11、位于第一瓦楞辊组10上侧的第一上热缸8、位于第一瓦楞辊组10下侧的第一下热缸12;

第一面纸1经过对应的喷雾器2、第一上热缸8进入到第一瓦楞辊组10中;

第一芯纸11经过对应的喷雾器2、第一下热缸12进入到第一瓦楞辊组10中。

第一面纸1与第一芯纸11经过第一瓦楞辊组10后输出有第一输出纸14,在第一输出纸14输出端设置有位于第一输出纸14下方的第一见坑纸13,在第一输出纸14右端依次经过对应的喷雾器2、第一输出调整辊15、以及第一输出热缸16;

在对应的喷雾器2与第一上热缸8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第一面纸1在第一上热缸8包角大小和/或在对应的喷雾器2与第一下热缸12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第一芯纸11在对应的第一下热缸12包角大小的包角调整辊7,在包角调整辊7与第一瓦楞辊组10之间的导纸辊9。

瓦楞机组还包括第二瓦楞辊组18、与第二瓦楞辊组18一输入端连接的第二面纸17、以及与第二瓦楞辊组18另一输入端连接的第二芯纸19;

第二面纸17经过对应的喷雾器2进入到第二瓦楞辊组18中;

第二芯纸19经过对应的喷雾器2进入到第二瓦楞辊组18中;

第二面纸17与第二芯纸19经过第二瓦楞辊组18后输出有第二输出纸20,在第二输出纸20输出端设置有位于第二输出纸20下方的第二见坑纸21,在第二输出纸20右端依次经过对应的喷雾器2、以及第二输出热缸22。

在第一瓦楞辊组10之前的喷雾器2分别对应第一面纸1的浆糊粘合面和/或第一芯纸11的浆糊粘合面;

在第二瓦楞辊组18之前的喷雾器2分别对应第二面纸17的浆糊粘合面和/或第二芯纸19的浆糊粘合面。

糊机包括第三面纸23、以及糊机组件25;糊机组件25包括下压辊27、位于下压辊27下方的上浆辊26、以及控浆辊28;上浆辊26与控浆辊28滚动接触;

从第一输出热缸16右端输出的第一输出纸14从对应的上浆辊26与下压辊27之间的间隙通过输出;

从第二输出热缸22右端输出的第二输出纸20从对应的上浆辊26与下压辊27之间的间隙通过输出;

在糊机组件25底部设置有第三热缸24,第三面纸23经过对应的喷雾器2后从第三热缸24接触并从第三热缸24右端输出。

在糊机组件25之前的喷雾器2对第一输出纸14的两侧面或任一侧面、第二输出纸20的两侧面或任一侧面、和/或第三面纸23两侧面或任一侧面加湿加热。

新工艺优点:

1.蒸汽节能25%-35%。

2.解决纸爆线问题。

3.提高粘合强度,有效降低浆糊使用量节省10%以上浆糊的耗量。节省浆糊添加济的使用。

4.更利于瓦楞成型有效提高边压强度。

5.不会产生因纸张涨力不均造成水份温度的不均造成的纸板弯尧。

6.有效提高生产线的车速10%以上。

7.更利后段印刷,提高油墨渗透,节约油墨使用量。

8.新线配置节省流水线空间占用,锅炉可以配更小一点节省投资成本。

本发明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本发明充分描述是为了更加清楚的公开,而对于现有技术就不再一一例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