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丝器用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1863发布日期:2018-08-14 20:1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切丝器用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涤纶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其具有结实耐用、弹性好,不易变形等特点被广泛使用在纺织业。

加弹机是一种可以通过假捻将涤纶(POY)加工成为DTY的设备,是加工纺织面料之前的预置工序。

在利用加弹机对涤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由于涤纶长丝质量问题等原因,总是不可避免的出现断丝,此时为了防止断丝被卷绕到罗拉上,市场上出现了感丝器和配合其使用的切丝器。

感丝器对丝条进行非接触式断丝检测,当感丝器中没有丝条通过时,其发出检测信号给切丝器,切丝器接收响应感丝器,以动作,切断丝条,防止断裂的丝条被缠绕在罗拉或是其他结构上,从而保证使用效果。

如图5所示,切丝器包括机壳9上一般设置有瓷眼2,丝条正常使用时,丝条从瓷眼2中通过,以利用瓷眼2对丝条起到导向限制作用,保证切丝器的切丝装置91可以在必要时可以准确的将丝条切断,从保证使用效果。

上述方案中的瓷眼在使用时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当切丝器的切丝装置将丝条切断时,丝条的端部通常会从瓷眼中脱离,导致使用者在后断线重连时,需要先重新将丝条从瓷眼中穿过;由于丝条相对较为柔软、瓷眼体积又相对较小,使用者要想将丝条重新穿过瓷眼,一般都需要借助其他辅助设备,例如吸抢等,这导致对使用者造成不便,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丝器用导向装置,可以不借助其他设备,方便使用者将丝条穿过瓷眼。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切丝器用导向装置,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于连接板上的瓷眼,所述瓷眼呈环状,所述瓷眼侧壁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供丝条进入瓷眼内,所述连接板上开设供丝条通过的通槽,所述通槽沿瓷眼的径向延伸,其一端连通通口,另一端连通外界,所述通槽在连接板厚度方向上呈贯穿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条可以通过通槽滑动至通口,并通过通口滑入瓷眼内,因为丝条很容易滑入通槽内,所以就很容易将丝条至于瓷眼内,从而不必借助其他设备,进而方便使用者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契合瓷眼的卡接孔,所述卡接孔在连接板厚度方向上呈贯穿结构,所述瓷眼卡接于卡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瓷眼通过卡接卡接孔的方式实现固定,同时因为瓷眼呈环状,所以使用者可以转动瓷眼,从而在将丝条至于瓷眼内后,使用者可以转动瓷眼使得通口不再和通槽连通,以避免使用时,丝条不慎从通槽离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瓷眼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延伸出卡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尽量避免丝条和卡接孔边沿接触,以保证卡接孔的完整性;毕竟正常时,丝条速度较快,容易将与之接触的部件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瓷眼外壁设置有卡块,所述连接板上沿卡接孔边沿开设有契合卡块的卡槽,所述卡槽一端弯折朝向连接板厚度方向延伸,并连通外界,所述卡槽朝向卡接一侧呈开口结构,所述卡块卡接于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使用者先将卡块从卡槽端部开口卡入,接着转动瓷眼使得卡块远离卡槽端部开口位置,此时就可利用卡块配合卡槽更好的将瓷眼固定在卡接孔内,避免其随意从卡接孔内脱离,保证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瓷眼延伸出卡接孔的一端,于外壁设置有若干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瓷眼时,使用者可用手指抵触凸块,从而方便使用者对瓷眼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上连接有用于将通口封住的封堵组件,所述封堵组件包括滑板以及封堵块,所述卡接孔侧面开设有与之连通的滑槽,所述滑板滑移连接于滑槽,所述滑槽在连接板厚度方向呈开口结构,所述封堵块契合通口,且设置于所述滑板靠近卡接孔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丝条置于瓷眼内后,使用者可以将瓷眼转动至通口对准滑槽的状态,此时使用者就可以滑动滑板将封堵块卡入通口内,以将通口封住,保证瓷眼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板上设置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延伸出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手指抵触推动块的方式对滑板进行移动,从而方便使用者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板和封堵块为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必要时,使用者可以将封堵快从滑板上拆卸,以进行更换,从而保证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瓷眼开设通口,连接板开设连通通口和外界的通槽,从而丝条可以通过滑过通槽 ,再滑入通口的方式置于瓷眼内;由于此时不必使用其他设备辅助,所以相对方便使用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主要用以展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切丝器机壳上的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主要用以展示连接板和瓷眼的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主要用以展示卡接、卡块以及卡槽的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四,主要用以展示滑板和封堵块的结构;

图5为现有技术图。

图中:1、连接板;12、卡接孔;2、瓷眼;21、通口;3、通槽;4、卡块;41、卡槽;5、封堵组件;51、滑板;511、连接块;52、封堵块;521、连接槽;53、滑槽;6、推动块;7、凸块;9、机壳;91、切丝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切丝器用导向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机壳9上的连接板1,连接板1呈L状,其一端连接于切丝器的机壳9,另一端朝向外侧延伸。在连接板1上设置有瓷眼2,瓷眼2呈环状,且其环状内腔贯穿连接板1。

使用时,丝条从瓷眼2环形内侧通过,以对丝条起到导向、限制作用。

参照图3,在连接板1上开设有契合瓷眼2的卡接孔12,卡接孔12在连接板1厚度方向上呈贯穿结构;瓷眼2卡接于卡接孔12内,从而安装在连接板1上。

瓷眼2的两端分别延伸卡接孔12,或者说连接板1,以避免丝条在从瓷眼2中通过时对卡接孔12边沿造成磨损,影响使用效果;毕竟正常使用时,丝条速度相对较快,此时若和卡接孔12边沿接触,则一段时间之后会不可避免的将其磨损,导致影响使用效果。

参照图3,为了将瓷眼2更加牢固的固定在卡接孔12内,在瓷眼2外壁一体成型有卡块4;在连接板1上,沿卡接孔12边沿开设有契合卡块4的卡槽41,卡槽41一端弯折朝向连接板1厚度方向延伸,并连通外界形成开口;卡槽41靠近卡接孔12一侧呈开口结构,从而使用者可以将卡块4通过卡槽41的端部开口将卡块4卡接入卡槽41内,之后再相对连接板1转动瓷眼2,使得卡块4沿着卡槽41滑动一段距离,离开卡槽41端部开口位置,从而利用卡块4使得瓷眼2更加不易从卡接孔12内脱离,保证使用效果。因为瓷眼2卡接于卡接孔12,所以可以相对连接板1转动。

参照图3,为了方便使用者将丝条穿过瓷眼2,在瓷眼2侧壁上开设有通口21,通口21沿瓷眼2径向延伸,将环状的瓷眼2断裂;通口21的大小契合丝条,或者说通口21的宽度比丝条的直径略大,以供丝条通过。

在连接板1上开设有供丝条通过的通槽3,通槽3沿卡接孔12径向延伸,期一端连通至卡接孔12,另一端连通至外界,且通槽3在连接板1厚度方向上呈开口结构。

当需要将丝条穿过瓷眼时,使用者先转动瓷眼2,使得通口21对准通槽3,接着将丝条通过通槽3滑入瓷眼2内,之后转动瓷眼2使通口21不再对准通槽3即可,此时丝条被约束在瓷眼2内。

参照图3,为了方便对瓷眼2转动,在瓷眼2延伸出卡接孔12的一端,于其侧面一体成型有三个凸块7,从而使用者在转动瓷眼2时,可以对利用手指抵触凸块7,从而操作更为方便。

参照图3,为了方便丝条进入通槽3,通槽3连通外界一端呈的敞口结构,或者说“八”字型 。

参照图3,为了避免瓷眼2上因为设置有通口21而影响使用效果,在连接板1上设置有用于将通口21封住的封堵组件5。

封堵组件5包括滑板51和封堵块52;在连接板1上,于卡接孔12侧面开设有与之相连的滑槽53,滑板51滑移连接于滑槽53内;封堵块52契合通口21,且设置于滑板51靠近卡接孔12一端;封堵块52宽度小于滑槽53宽度。

使用时,使用者最终将瓷眼2转动至通口21朝向滑槽53的状态,此时就可以滑动滑板51,使封堵块52卡接入通口21内,以利用封堵块52将通口21封住,从而保证瓷眼2使用效果。为保证封堵块52的封堵效果,将滑板51设置为和滑槽53过盈配合,且滑板51选择塑料制成,以避免封堵块52随意脱离通口影响使用效果。

参照图3,为方便使用者对滑板51操作,滑槽53在连接板1厚度方向上设置为开口结构;在滑板51上一体成型有推动块6,推动块6延伸出滑槽53,以便使用者操作。

参照图3和图4,因为实际使用时,不论是瓷眼2还是封堵块52,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被磨损,此时为了保证其使用效果,要求瓷眼2和封堵块52为课拆卸连接;因为瓷眼2通过卡接的方式安装,所以可以实现拆卸。

封堵块52则设置为:滑板51靠近卡接孔12一端一体成型有连接块511,在封堵块52上开设有契合连接块511的连接槽521,连接槽521朝向连接块511一侧呈开口结构,连接块511卡接连接槽521,以实现封堵块52和滑板51的连接同时因为是卡接固定,所以必要时可以进行拆卸。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