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TS捻股机芯机外放线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7809发布日期:2021-04-16 16:3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DTS捻股机芯机外放线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dts捻股机芯机外放线台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捻股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dts捻股机芯机外放线台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司dts捻股机成品机床按照标准配置有主机、外过捻、电控柜、面机、芯机及外放线台六个部分组成,根据生产工艺需求的不同,当机床生产规格发生变动时,对捻股机床的各部位也会要求进行相应的变更。其中外放线台共由两部分组成,一组为机床基础配置,可存放一轮单丝;另一组为单独的放线台,可存放两轮单丝,通过连接块将两者相连在一起。
3.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机床在生产3922、3833等规格产品时,需要在芯机内摆放2轮单丝、外放线台摆放1轮单丝供机床生产,而在生产3/9系列规格时,因帘线捻制的工艺要求不同,需要将3轮单丝全部摆放在外放线台上作为帘线的芯线供机床生产,为了方便机床结构更改,减少设备变动的频次,降低用工,在成品机床芯机外放线台旁均配置了一组双单丝放线台,通过连接块将两者相连在一起。既不方便使用,也不美观;且由于是分离式的,单丝走线轨迹之间存在偏差,容易导致单丝放线张力不稳定,对成品帘线的质量存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dts捻股机芯机外放线台装置。采用整体式放线结构代替分离式,从而减少设备变动,降低用工,减少产品的质量隐患。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dts捻股机芯机外放线台装置,包括放线台,所述放线台包括放线底板和放线架,所述放线底板支撑安装在放线架上,且放线底板的宽度与芯机防护罩壳宽度一致,放线底板的高度与面机放线台的高度一致;放线底板至少一侧安装有汇总过线轮;
7.所述芯机防护罩壳上安装有a芯机过线轮组件、b芯机过线轮组件,芯机防护罩壳上开设有芯机过线孔;
8.所述放线底板上集成设置有三组放线装置,每组放线装置分别包括放线座、单丝工字轮、导线管、导线轮、力臂组件、双层过线轮;单丝工字轮限位安置在放线座上,单丝工字轮上的单丝依次绕设经过导线管、导线轮、力臂组件、双层过线轮;然后均通过汇总过线轮经过a芯机过线轮组件换向后,再经过b芯机过线轮组件后穿过芯机过线孔进入芯机进行捻制。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芯机过线轮组件、b芯机过线轮组件安装在芯机防护罩壳中部,且高度与双层过线轮的高度接近。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芯机过线孔开设在b芯机过线轮组件正后方。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汇总过线轮安装在放线底板右上角位置。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线底板上预设有用于固定单丝工字轮、导线管、导线轮、力臂组件、双层过线轮的孔位。
13.在一些实施例中,三组放线装置分别包括:a组放线装置、b组放线装置、c组放线装置;分别布置在放线底板上的左部、中部、右部,每组放线装置的单丝放线路线相同。进一步的,所述a组放线装置包括a组放线座、a导线管、a导线轮、a力臂组件、a双层过线轮。所述b组放线装置包括b组放线座、b导线管、b导线轮、b力臂组件、b双层过线轮。所述c组放线装置包括c组放线座、c导线管、c导线轮、c力臂组件、c双层过线轮。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线架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通过螺杆穿设安装孔将放线架固定到芯机防护罩壳上。
15.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dts捻股机芯机外放线台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6.1、根据芯机防护罩壳的整体宽度,定制相应的放线台及放线底板,与芯机防护罩壳宽度一致,高度与面机放线台一致,提高现场设备的美观度;
17.2、取消原先的分离式放线方式,将三组放线装置集成到同一块放线底板及放线台上,减少设备的更改频次;
18.3、在芯机防护罩壳上安装两只过线轮组件,在放线底板上安装一只汇总过线轮,与芯机防护罩壳上的过线轮组件配合形成单丝的行走路线,方便三只工字轮同时过线,稳定放线张力,提高产品质量。
19.应用本使用新型后,在机床需要结构更改时,只需要调整工字轮摆放的位置,单丝走线时根据工字轮摆放位置的不同,通过不同的过线轮进入芯机进行捻制。该方案因将原先分离式的放线结构改造为整体式,放线单丝张力得到了稳定,既提高了现象设备的美观度,也提高了产品质量,使用效果非常好。
附图说明
20.图1为实施例的dts捻股机芯机外放线台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实施例中放线底板上布置示意图;
22.图中:放线架1、安装孔2、芯机防护罩壳3、放线底板4、放线座5、a导线管6、b导线管7、c导线管8、a过线轮9、b过线轮10、c导线轮11、a双层过线轮12、b双层过线轮13、c双层过线轮14、a芯机过线轮组件15、汇总过线轮16、b芯机过线轮组件17、a单丝 18、b单丝19、c单丝20、芯机过线孔21、a力臂组件22、b力臂组件23、c力臂组件24。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
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25.实施例1
26.如图1、图2所示,一种dts捻股机芯机外放线台装置,包括放线台,所述放线台包括放线底板4和放线架1,所述放线底板4支撑安装在放线架1上,且放线底板4的宽度与芯机防护罩壳3宽度一致,放线底板4的高度与面机放线台的高度一致;放线底板4至少一侧安装有汇总过线轮16;
27.所述芯机防护罩壳3上安装有a芯机过线轮组件15、b芯机过线轮组件17,芯机防护罩壳3上开设有芯机过线孔21;
28.所述放线底板4上集成设置有三组放线装置,每组放线装置分别包括放线座5、单丝工字轮、导线管、导线轮、力臂组件、双层过线轮;单丝工字轮限位安置在放线座5上,单丝工字轮上的单丝依次绕设经过导线管、导线轮、力臂组件、双层过线轮;然后均通过汇总过线轮16经过a芯机过线轮组件15换向后,再经过b芯机过线轮组件17后穿过芯机过线孔21进入芯机进行捻制。
2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a芯机过线轮组件15、b芯机过线轮组件17安装在芯机防护罩壳3中部,且高度与双层过线轮的高度接近。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芯机过线孔21开设在b芯机过线轮组件17正后方。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汇总过线轮16安装在放线底板4右上角位置。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放线架1上设置有安装孔2,用于通过螺杆穿设安装孔2将放线架1固定到芯机防护罩壳3上。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放线底板4上预设有用于固定单丝工字轮、导线管、导线轮、力臂组件、双层过线轮的孔位。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三组放线装置分别包括:a组放线装置、b组放线装置、c组放线装置;分别布置在放线底板4上的左部、中部、右部,每组放线装置的单丝放线路线相同。
35.所述a组放线装置包括a组放线座、a导线管6、a导线轮9、a力臂组件22、a双层过线轮12。
36.所述b组放线装置包括b组放线座、b导线管7、b导线轮10、b力臂组件23、b双层过线轮13。
37.所述c组放线装置包括c组放线座、c导线管8、c导线轮11、c力臂组件24、c双层过线轮14。
38.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dts捻股机芯机外放线台装置的安装过程如下:
39.1)、制作放线架1,通过两边预设的安装孔2,使用m10螺杆将其固定在芯机防护罩壳3上;
40.2)、制作放线底板4,并将其固定在放线架1上,放线座5、a导线管6、b导线管7 、c导线管8、a导线轮9、b导线轮10、c导线轮11、a双层过线轮12、b双层过线轮13、c双层过线轮14、汇总过线轮16、a力臂组件22、b力臂组件23和c力臂组件24,通过放线底板4上预设的固定孔位,固定到放线底板4上;
41.3)、在芯机防护罩壳3上按照最优走线路径测算,a芯机过线轮组件,与汇总过线轮16构成单丝走线路线;
42.4)、a单丝18走线位置为:a导线管6

a导线轮9

a力臂组件22

a双层过线轮12

汇总过线轮16
ꢀ→
a芯机过线轮组件15

b芯机过线轮组件17,经过芯机过线孔21进入芯机进行捻制;
43.5)、b单丝19走线位置为:b导线管7

b导线轮10

b力臂组件23

b双层过线轮13

汇总过线轮16
ꢀ→
a芯机过线轮组件15

b芯机过线轮组件17,经过芯机过线孔21进入芯机进行捻制;
44.6)、c单丝20走线位置为:c导线管8

c导线轮11

c力臂组件24

c双层过线轮14

汇总过线轮16
ꢀ→
a芯机过线轮组件15

b芯机过线轮组件17,经过芯机过线孔21进入芯机进行捻制。
45.经过上述改进,放线单丝张力得到了稳定,既提高了现象设备的美观度,也提高了产品质量,使用效果非常好。
46.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4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