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喷设备的熔喷模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7665发布日期:2021-08-03 13:12阅读:98来源:国知局
熔喷设备的熔喷模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熔喷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熔喷设备的熔喷模头。



背景技术:

熔喷法属于聚合物挤压法非织造布加工方法,通过将聚合物切片投入到螺杆挤压机中,经过加热、熔融和挤压形成聚合物熔体,然后使熔体从熔喷模头的熔喷孔道中挤出,当熔体受到熔喷孔道两侧呈一定角度的高压热气流的喷吹时,熔体被拉伸,形成超细长丝或者被吹断成具有一定长度的微细纤维,再受到外侧冷却空气的冷却固化作用后,凝聚于凝网帘或者滚筒上,并依靠自身粘合而成为非织造布。

其所采用的制造设备为普通的制造设备,主要包括:上料机、螺杆挤出机、计量泵、熔喷模头、空压机、空气加热器、接收装置、卷绕装置,其中熔喷模头上具有熔喷孔道和位于熔喷孔道两侧的两个风道,熔喷孔道用于喷出聚合物熔体,风道内通入热风。

熔喷法非织造布主要用于过滤材料,其次是医疗卫生材料、环境保护材料、服装材料、电池隔膜材料以及擦拭材料等,如用于口罩、滤芯和滤水布等产品,目前为了在这些产品内增加一些功能性物质,如在口罩内增加纳米银线、滤芯内增加活性炭时通常是将功能性物质与聚合物一起熔融后喷出,这种方式功能性物质将被包覆在聚合物熔喷纤维中而失去活性,且容易将熔喷孔阻塞。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将如纳米银线、活性炭等功能性物质与聚合物不在熔喷前混合,避免改变聚合物熔体的熔喷特性,且可防止熔喷孔道的阻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熔喷设备的熔喷模头,熔喷模头上开设有熔喷孔道和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熔喷模头上还设有粉末孔道,功能性物质由粉末孔道喷出通过风道内高速的热空气与熔喷孔道挤出的聚合物熔体汇合。

进一步的所述粉末孔道包括始端和末端,粉末孔道的始端位于熔喷模头外,粉末孔道的末端连接至风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粉末孔道的末端倾斜布置,其末端朝向熔喷孔道的出口方向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粉末孔道包括始端和末端,所述粉末孔道的始端和末端均位于熔喷模头外侧,所述粉末孔道的末端与熔喷孔道、风道的出口在熔喷模头的同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粉末孔道的末端朝向粉末孔道的出口方向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粉末孔道位于熔喷孔道和风道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聚合物正常经过高温熔融,然后进入熔喷模头的熔喷孔道被挤出,需要添加的功能性物质则通过粉末孔道被送出,送出后经过高速的热空气使其冲向被挤出的聚合物熔体,功能性物质与聚合物在熔喷模头外汇合并混合,利用高速的热空气对熔喷孔道挤出的聚合物熔体细流进行牵伸,由此形成表面黏附功能性物质的超细聚合物纤维,并凝聚在凝网帘或滚筒(接收装置)上,依靠聚合物自身粘合而成为共掺型非织造布,具有多重功能,聚合物熔体与功能性物质不在熔喷前混合,避免改变聚合物熔体的熔喷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熔喷设备的熔喷模头实施例一使用时的工艺原理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熔喷模头的喷口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熔喷设备的熔喷模头实施例二使用时的工艺原理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熔喷模头的喷口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熔喷模头;11、熔喷孔道;12、风道;13、粉末孔道;2、接收装置;3、聚合物熔体;4、纳米银线;5、熔喷布。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熔喷设备的熔喷模头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以功能性物质为纳米银,生产含纳米银线的熔喷布为例,在熔喷前,大量的纳米银线形成粉末状。

实施例一:

一种熔喷设备的熔喷模头,熔喷模头1上开设有熔喷孔道11、风道12和粉末孔道13,在生产含纳米银线4的熔喷布5时,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聚合物熔融形成聚合物熔体3导入熔喷模头1的熔喷孔道11内;

s2:将纳米银线4形成的粉末导入粉末孔道13内;

s3:将聚合物熔体3由熔喷孔道11挤出,纳米银线4由粉末孔道13喷出,通过风道12内通入高速的热空气,对熔喷孔道11挤出的聚合物熔体3细流进行牵伸,并使纳米银线4与聚合物熔体3汇合后喷至接收装置2上形成含纳米银线4的熔喷布5。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粉末孔道13包括始端和末端,粉末孔道13的始端位于熔喷模头1外,粉末孔道13的末端连接至风道12内,在步骤s3中,高速热空气将纳米银线4吸入风道12内后随热空气一同吹出再与聚合物熔体3汇合。

如图2所示,其展示的是熔喷模头1的喷口处的结构,即喷出聚合物熔体3处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的熔喷孔道11具有多个且呈孔状,多个熔喷孔道11沿熔喷模头1的长度方向延伸分布,而风道12具有两个,分别位于所有熔喷孔道11形成占据区域的两侧,即上下两侧(以图1和图2视角为例),风道12为连续式的沿熔喷模头1的长度方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粉末孔道13的末端倾斜布置,其末端朝向熔喷孔道11的出口方向倾斜,此倾斜方向的粉末孔道13便于纳米银线4粉末顺利的被高速的热空气带入进入风道12内。

聚合物经熔融后挤入至熔喷模头1的熔喷孔道11内,优选的聚合物熔体3进入熔喷模头1之前经过过滤以滤去杂质,延长熔喷模头1更换周期;风道12内高速的热空气能够对熔喷孔道11挤出的聚合物熔体3细流进行牵伸,大量的纳米银线4聚集在一起呈粉末状,将此粉末状的纳米银线4通过粉末孔道13的始端送入,风道12内高速的热空气将纳米银线4由粉末孔道13吸入风道12,混合后在风道12的终点处被吹出,风道12内高速的热空气将纳米银线4与牵伸的聚合物熔体3汇合(混合在一起),由此形成表面黏附纳米银线4的超细聚合物纤维,并凝聚在凝网帘或滚筒(接收装置2)上,依靠聚合物自身粘合而成为非织造布。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纳米银线4的直径为10-100纳米,长度为10-300微米,此尺寸的纳米银线4很好的嵌在熔喷纤维之间,被熔喷纤维黏附缠绕固定,不易脱落析出,形成长效型纳米银线4熔喷布5。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粉末孔道13包括始端和末端,所述粉末孔道13的始端和末端均位于熔喷模头1外侧,所述粉末孔道13的末端与熔喷孔道11、风道12的出口在熔喷模头1的同一侧,且所述的粉末孔道13的末端朝向熔喷孔道11的出口方向倾斜,在步骤s3中,通过向粉末孔道13内通入空气,将纳米银线4吹出粉末孔道13的末端后与聚合物熔体3汇合,步骤s1和步骤s2与实施例一相同。

如图4所示,其展示的是熔喷模头1的喷口处的结构,即喷出聚合物熔体3处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的熔喷孔道11为多个且呈孔状,多个熔喷孔道11沿熔喷模头1的长度方向延伸分布,粉末孔道13也为多个且呈孔状,多个粉末孔道13沿熔喷模头1的长度方向延伸分布,粉末孔道13位于熔喷孔道11的上下两侧(以图3和图4视角为例),而风道12具有两个,分别位于最上侧和最下侧,风道12为连续式的沿熔喷模头1的长度方向延伸。

聚合物经熔融后挤入至熔喷模头1的熔喷孔道11内,优选的聚合物熔体3进入熔喷模头1之前经过过滤以滤去杂质,延长熔喷模头1更换周期;其中在风道12内高速的热空气能够对熔喷孔道11挤出的聚合物熔体3细流进行牵伸,大量的纳米银线4聚集在一起呈粉末状,将此粉末状的纳米银线4通过粉末孔道13的始端送入,并通过粉末孔道13的末端吹出,在吹出时纳米银线4朝向被吹出的聚合物熔体3,将纳米银线4与牵伸的聚合物熔体3汇合(混合在一起),由此形成表面黏附纳米银线4的超细聚合物纤维,并凝聚在凝网帘或滚筒(接收装置2)上,依靠聚合物自身粘合而成为非织造布。

在本实施例中粉末孔道13与风道12相互独立,可以分别调整风道12内热空气与粉末孔道13内纳米银线4+热空气的温度与流量,可以更好控制纳米银线4在熔喷纤维表面的分布与黏附强度。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粉末孔道13位于熔喷孔道11和风道12之间,在纳米银线4喷出粉末孔道13后,风道12内高速的热空气能够使纳米银线4与聚合物熔体3更好的结合。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功能性物质可以为其他或者多种组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