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除去纱线上粉尘的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80878发布日期:2021-07-30 13:31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除去纱线上粉尘的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装置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除去纱线上粉尘的纺纱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使用到各种各样的纺织品,而纺织品由纱线制作而成,随着科技的发展,纺纱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目前,市场上各种纺纱机发展的十分迅速。

但是,一般的纺纱装置,不便于分开收集粉尘与碎屑,不容易对布辊进行限位,不方便除去纱线上粉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除去纱线上粉尘的纺纱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除去纱线上粉尘的纺纱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大多数纺纱装置,不便于分开收集粉尘与碎屑,且不容易对布辊进行限位,并且不方便除去纱线上粉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除去纱线上粉尘的纺纱装置,包括纺纱机本体和吸料泵,所述纺纱机本体的左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上端螺栓连接有储存管,所述储存管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吸尘管,且储存管的后端螺栓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端安装在吸料泵的前端,且吸料泵的上端螺栓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下端贯穿连接在箱体的内部,且箱体的内部中端焊接连接有支撑条,并且支撑条上放置有第一收集框,所述箱体的内部下端放置有第二收集框,且箱体的前端铰接连接有密封板,所述纺纱机本体的左端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弹性件,且连接轴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与弹性件的外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条,且挤压条放置在布辊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吸尘管与储存管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吸尘管等间距设置在储存管的下端,并且吸尘管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箱体构成连通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收集框的底端为多孔状结构,且第一收集框外端设置的箱体与密封板构成翻转结构,并且密封板与箱体的前端的连接方式为磁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条关于箱体的纵向中轴线前后对称设置,且第一收集框与支撑条以及第二收集框与箱体均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单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且安装板上端连接的连接轴的外表面等角度设置有挤压条。

优选的,所述挤压条与连接轴构成伸缩结构,且挤压条的纵截面形状为弧形,并且挤压条内端设置的弹性件的纵截面形状为“t”字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方便除去纱线上粉尘的纺纱装置,便于分开收集粉尘与碎屑,且容易对布辊进行限位,并且方便除去纱线上粉尘;

1、设有第一收集框和第二收集框,第一收集框的底端为多孔状结构,使得粉尘与碎屑进入第一收集框内时通过该多孔状结构进行筛选,让粉尘进入第二收集框的内部进行收集,碎屑留在第一收集框内进行收集,便于分开收集粉尘与碎屑;

2、设有挤压条、弹簧和弹性件,挤压条与连接轴的结构设计,使得弹性件和弹簧带动等角度设置的挤压条紧密的贴合在布辊的内端,从而容易对布辊进行限位;

3、设有吸尘管和储存管,吸尘管与箱体的结构设计,使得纱线上的粉尘通过等间距设置的吸尘管进入储存管的储存管内部,储存管内的粉尘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进入箱体的内部,从而方便除去纱线上粉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箱体与第一收集框连接左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轴与弹性件连接右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管与箱体连接后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纺纱机本体;2、支撑架;3、吸尘管;4、储存管;5、第一连接管;6、吸料泵;7、第二连接管;8、箱体;9、第一收集框;10、支撑条;11、第二收集框;12、密封板;13、安装板;14、连接轴;15、弹性件;16、挤压条;17、弹簧;18、布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便除去纱线上粉尘的纺纱装置,包括纺纱机本体1、支撑架2、吸尘管3、储存管4、第一连接管5、吸料泵6、第二连接管7、箱体8、第一收集框9、支撑条10、第二收集框11、密封板12、安装板13、连接轴14、弹性件15、挤压条16、弹簧17和布辊18,纺纱机本体1的左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且支撑架2的上端螺栓连接有储存管4,储存管4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吸尘管3,且储存管4的后端螺栓连接有第一连接管5,第一连接管5的下端安装在吸料泵6的前端,且吸料泵6的上端螺栓连接有第二连接管7,第二连接管7的下端贯穿连接在箱体8的内部,且箱体8的内部中端焊接连接有支撑条10,并且支撑条10上放置有第一收集框9,箱体8的内部下端放置有第二收集框11,且箱体8的前端铰接连接有密封板12,纺纱机本体1的左端安装有安装板13,且安装板13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连接轴14,连接轴1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弹性件15,且连接轴14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7,弹簧17与弹性件15的外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条16,且挤压条16放置在布辊18的内部。

如图1和图3中吸尘管3与储存管4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吸尘管3等间距设置在储存管4的下端,并且吸尘管3通过第二连接管7与箱体8构成连通结构,便于更换吸尘管3,使得吸尘管3均匀的分布在纺纱机本体1的上端,粉尘通过吸尘管3和储存管4进入箱体8内;

如图2和图4中安装板13单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且安装板13上端连接的连接轴14的外表面等角度设置有挤压条16,安装板13单体之间的间距可以调整,挤压条16均匀分布在连接轴14的外表面,挤压条16与连接轴14构成伸缩结构,且挤压条16的纵截面形状为弧形,并且挤压条16内端设置的弹性件15的纵截面形状为“t”字型,挤压条16紧密的抵压在布辊18的内端,挤压条16完全贴合在布辊18的内壁上,防止弹性件15与连接轴14脱离;

如图3和图5中第一收集框9的底端为多孔状结构,且第一收集框9外端设置的箱体8与密封板12构成翻转结构,并且密封板12与箱体8的前端的连接方式为磁性连接,第一收集框9的多孔状结构对粉尘和碎屑进行筛选,密封板12对箱体8的前端进行密封,防止密封板12轻易与箱体8分离,支撑条10关于箱体8的纵向中轴线前后对称设置,且第一收集框9与支撑条10以及第二收集框11与箱体8均构成滑动结构,支撑条10使得箱体8稳定的在箱体8的中端内部滑动,第二收集框11可以在箱体8的内部下端前后滑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方便除去纱线上粉尘的纺纱装置时,结合图1、图2和图4,将布辊18的前端放置在前端的连接轴14内,向前推动后端的安装板13,让后端的连接轴14贯穿到布辊18的后端内部,通过螺栓将安装板13单体之间的下端连接在一起,弹性件15和弹簧17的弹力,使得等角度分布的挤压条16的外端抵压在布辊18的内壁上,从而对布辊18进行限位;

结合图1和图3,吸料泵6工作时,纺纱机本体1上端纱线上的粉尘和碎屑通过等间距设置的吸尘管3进入储存管4的内部,通过第一连接管5和第二连接管7使得粉尘和碎屑进入箱体8的上端内部,从而方便除去纱线上粉尘;

结合图3和图5,粉尘会碎屑落在第一收集框9内时,通过第一收集框9底端的多孔状结构对粉尘和碎屑进行筛选,让粉尘进入第二收集框11内进行收集,碎屑留在第一收集框9内进行收集,纺纱机本体1不工作时,让箱体8内的粉尘和碎屑静置后,密封板12与箱体8的前端的磁性连接,使得翻转密封板12时让密封板12与箱体8的前端分离,向外端拉动第一收集框9和第二收集框11,将第一收集框9和第二收集框11取出进行处理,这就是该方便除去纱线上粉尘的纺纱装置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