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基碳纤维集束上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85711发布日期:2022-07-09 03:0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沥青基碳纤维集束上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沥青基碳纤维集束上油装置,属于碳纤维纺丝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沥青基碳纤维有其独特的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和优良的导热导电性广泛的应用到军工、航空航天、热管理材料、电力以及化学防护等领域。尤其是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具有极高的导热系数,能有效解决火箭喷嘴、飞行器发动机壳体、刹车系统、高密度集成电路、电车顶部集电器、工业换热器等部件的热转移问题,实现高效的热管理。但由于沥青丝原丝直径在10微米上下,再加上沥青丝容易脆断,普通的pan基碳纤维收丝上油集束装置不能适用,许多性能优异的碳纤维出自于长丝,这就需要在收卷前增加油剂进行集束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3.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沥青基碳纤维集束上油装置。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沥青基碳纤维集束上油装置,包括喷丝板及喷丝板下方的集束器,喷丝板排出的沥青丝经过集束器缠绕在收丝辊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器的上方具有向沥青丝上油的上油器,所述上油器包括管状外套及处于管状外套内的管状内壁、锥形管,所述管状内壁的上端与锥形管的小径端连接,管状内壁与锥形管中心为供沥青丝贯穿的丝束通道,所述锥形管的大径段固定在管状外套顶部内壁上,所述管状外套的底端通过环状端板与管状内壁的底端连接,所述管状外套、管状内壁、锥形管及环状端板围合成储雾腔,所述管状内壁上均匀开设有连通储雾腔及丝束通道的喷雾微孔,所述管状外套外壁上具有进雾口,所述进雾口通过上油管道连接供雾装置。
5.优选地,所述供雾装置为超声波雾化机,内为空腔,所述空腔的底端处至少设置有四个超声波雾化探头,所述超声波雾化器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控制旋钮,所述空腔内灌装油剂。
6.优选地,所述环状端板上安装有回油管。
7.优选地,所述雾化器的出雾口上安装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两出气管上分别安装有一上油管道,所述管状外套外壁两侧分别分别设置一与上油管道配合的进雾口。
8.优选地,所述雾化器为工业雾化加湿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沥青基碳纤维集束上油装置,油剂通过雾化器雾化后以雾汽方式均匀进入上油器中,雾化的油剂通过上油器的微孔均匀进入丝束通道内,上油器包括管状外套及处于管状外套内的管状内壁、锥形管,避免对下落的沥青丝造成干涉,避免干扰下落的沥青丝;
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沥青基碳纤维集束上油装置,雾化的油剂能够均匀喷涂在每根
沥青原丝上,油剂喷涂比较均匀,避免油剂量有多有少,纤维收损,影响碳纤维性能;
12.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沥青基及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集束上油,能够均匀上油,油剂残存量少还能保证低温碳化后的集束性较好,对于推动沥青基碳纤维的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6.图中:1、上油器
ꢀꢀ
1.1、管状外套
ꢀꢀ
1.2、管状内壁
ꢀꢀ
1.3、喷雾微孔
ꢀꢀ
1.4、锥形管
ꢀꢀ
2、集束器
ꢀꢀ
3、收丝辊
ꢀꢀ
4、上油管道
ꢀꢀ
5、雾化器
ꢀꢀ
6、三通管
ꢀꢀ
7、沥青丝。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18.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发明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
19.如图1-2所示,所述沥青基碳纤维集束上油装置,包括喷丝板及喷丝板下方的集束器2,喷丝板排出的沥青丝7经过集束器2缠绕在收丝辊3上,所述集束器2的上方具有向沥青丝7上油的上油器1,所述上油器1包括管状外套1.1及处于管状外套1.1内的管状内壁1.2、锥形管1.4,所述管状内壁1.2的上端与锥形管1.4的小径端连接,管状内壁1.2与锥形管1.4中心为供沥青丝7贯穿的丝束通道,所述锥形管1.4的大径段固定在管状外套1.1顶部内壁上,所述管状外套1.1的底端通过环状端板与管状内壁1.2的底端连接,所述管状外套1.1、管状内壁1.2、锥形管1.4及环状端板围合成储雾腔,所述管状内壁1.2上均匀开设有连通储雾腔及丝束通道的喷雾微孔1.3,所述管状外套1.1外壁上具有进雾口,所述进雾口通过上油管道4连接供雾装置。
20.本实施例中,所述供雾装置为超声波雾化机,内为空腔,所述空腔的底端处至少设置有四个超声波雾化探头,所述超声波雾化器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控制旋钮,所述空腔内灌装油剂;所述环状端板上安装有回油管;所述雾化器5的出雾口上安装有三通管6,所述三通管6的两出气管上分别安装有一上油管道4,所述管状外套1.1外壁两侧分别分别设置一与上油管道4配合的进雾口;所述雾化器5为工业雾化加湿器。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从喷丝板出来的沥青丝通过丝束通道,上油器包括管状外套及处于管状外套内的管状内壁、锥形管,避免对下落的沥青丝造成干涉,避免干扰下落的沥青丝,油剂通过雾化器雾化,雾化的油剂通过上油管道进入储雾腔,罐内壁设有许多的
微孔,所述管状内壁1.2上均匀开设有连通储雾腔及丝束通道的喷雾微孔1.3,油雾能够均匀喷涂在下落的沥青丝表面,每一根丝都能够均匀的喷涂上油剂,上油器1下方设有集束装置,能够有效的将沾油剂的沥青原丝集束在一起,顺利进入收丝系统。
2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沥青基碳纤维集束上油装置,包括喷丝板及喷丝板下方的集束器,喷丝板排出的沥青丝经过集束器缠绕在收丝辊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器的上方具有向沥青丝上油的上油器,所述上油器包括管状外套及处于管状外套内的管状内壁、锥形管,所述管状内壁的上端与锥形管的小径端连接,管状内壁与锥形管中心为供沥青丝贯穿的丝束通道,所述锥形管的大径段固定在管状外套顶部内壁上,所述管状外套的底端通过环状端板与管状内壁的底端连接,所述管状外套、管状内壁、锥形管及环状端板围合成储雾腔,所述管状内壁上均匀开设有连通储雾腔及丝束通道的喷雾微孔,所述管状外套外壁上具有进雾口,所述进雾口通过上油管道连接供雾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基碳纤维集束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雾装置为超声波雾化机,内为空腔,所述空腔的底端处至少设置有四个超声波雾化探头,所述超声波雾化器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控制旋钮,所述空腔内灌装油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沥青基碳纤维集束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端板上安装有回油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沥青基碳纤维集束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的出雾口上安装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两出气管上分别安装有一上油管道,所述管状外套外壁两侧分别分别设置一与上油管道配合的进雾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沥青基碳纤维集束上油装置,包括喷丝板及喷丝板下方的集束器,喷丝板排出的沥青丝经过集束器缠绕在收丝辊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器的上方具有向沥青丝上油的上油器,所述上油器包括管状外套及处于管状外套内的管状内壁、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大径段固定在管状外套顶部内壁上,所述管状外套的底端通过环状端板与管状内壁的底端连接,所述管状内壁上均匀开设有连通储雾腔及丝束通道的喷雾微孔,所述管状外套外壁上具有进雾口,所述进雾口通过上油管道连接供雾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均匀上油,油剂残存量少还能保证低温碳化后的集束性较好,对于推动沥青基碳纤维的发展有着现实意义。对于推动沥青基碳纤维的发展有着现实意义。对于推动沥青基碳纤维的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 闫桂林 张海霞 冯广强 闫萍 胡春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宁碳素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28
技术公布日:2022/7/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