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0757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能够抑制纤维片在上辊与清洁模块之间堆积。牵伸装置具备:多个辊对(14、15、16及17);设为能够相对于中间上辊(16b)接触以及分离的清洁模块(64)。清洁模块(64)以中间上辊(16b)的旋转轴为中心而以50°以上300°以下的第一角度(β)的范围使中间上辊(16b)从龙带(18b)分离,并以中间上辊(16b)的旋转轴为中心而以从360°减去第一角度而得的第二角度的范围与中间上辊(16b)接触。
【专利说明】
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背景技术】
[0002]公知一种牵伸装置,具备:分别具有下辊以及上辊的多个辊对;设为能够相对于多个上辊的每一个接触以及分离的多个清洁模块;以及对多个清洁模块的每一个的接触时刻以及分离时刻进行控制的多个凸轮(例如,参照日本实开平7-31858号公报)。根据这样的牵伸装置,能够将附着于上辊的纤维片(所谓的飞花。其中,包括棉、其它的天然纤维或者合成纤维等的纤维片。以下,相同。)除去。
[0003]在上述那样的牵伸装置中,全部凸轮构成为,以上辊的旋转轴为中心而例如以不足10°的角度的范围使清洁模块从上辊分离。因此,在旋转速度高的上辊中,清洁模块从上辊分离的时间变短,从而有纤维片在上辊与清洁模块之间堆积的担忧。

【发明内容】

[0004]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纤维片在上辊与清洁模块之间堆积的牵伸装置、以及具备这样的牵伸装置的纺纱机。
[0005]本发明的牵伸装置具备:多个辊对,它们中的每一对分别具有下辊和上辊;清洁模块,其设为能够相对于至少一个上辊接触以及分离;以及控制部件,其设于至少一个上辊的旋转轴,并对清洁模块的接触时刻以及分离时刻进行控制,控制部件以旋转轴为中心而以50°以上300°以下的第一角度的范围使清洁模块从上辊分离,并以旋转轴为中心而以从360°减去第一角度而得的第二角度的范围使清洁模块与上辊接触。
[0006]在该牵伸装置中,清洁模块以上辊的旋转轴为中心而以50°以上300°以下的第一角度的范围从上辊分离。因此,即使上辊的旋转速度高,也能够确保清洁模块从上辊分离的时间,从而能够使纤维片从上辊与清洁模块之间落下。由此,根据该牵伸装置,能够抑制纤维片在上辊与清洁模块之间堆积。此外,前述的控制部件可以设于具有龙带的上辊的旋转轴。
[0007]在本发明的牵伸装置中,优选,在从旋转轴延伸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控制部件是具有扇形的形状的凸轮。由此,即使上辊的旋转速度高,也能够可靠地确保清洁模块从上辊分离的时间。
[0008]本发明的牵伸装置具备:多个辊对,它们中的每一对分别具有下辊以及上辊;多个清洁模块,它们设为能够相对于至少两个上辊的每一个接触以及分离;以及多个控制部件,它们分别在至少两个上辊的每一个的旋转轴设置,对多个清洁模块的每一个的接触时刻以及分离时刻进行控制,在牵伸方向上位于最上游侧的控制部件以旋转轴为中心而以第三角度的范围使清洁模块从上辊分离,在牵伸方向上位于最下游侧的控制部件以旋转轴为中心而以比第三角度大的第四角度的范围使清洁模块从上辊分离。
[0009]在该牵伸装置中,在旋转速度比上游侧的上辊的旋转速度高的下游侧的上辊中,也能够确保清洁模块从上辊分离的时间,从而能够使纤维片从上辊与清洁模块之间落下。由此,根据该牵伸装置,能够抑制纤维片在上辊与清洁模块之间堆积。优选,第四角度从以旋转轴为中心50°以上300°以下的范围选择。第三角度也可以从以旋转轴为中心50°以上300°以下的范围选择。
[0010]在本发明的牵伸装置中,优选,在从旋转轴延伸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在牵伸方向上位于最上游侧的控制部件、和在牵伸方向上位于最下游侧的控制部件是具有相互不同的形状的凸轮。由此,能够可靠地确保清洁模块从上辊分离的时间。此外,上述的在牵伸方向上位于最下游侧的控制部件可以设于具有龙带的上辊的旋转轴。
[0011]在本发明的牵伸装置中,优选,控制部件是具有使清洁模块从上辊分离的控制面的凸轮,控制面在从旋转轴延伸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比上辊的辊主体的外周面靠外侧。由此,能够使清洁模块较大程度地从上辊分离,从而即使例如纤维片成为块,也能够使这样的纤维片从上辊与清洁模块之间落下。
[0012]在本发明的牵伸装置中,优选,清洁模块设为能够相对于至少两个上辊的每一个接触以及分离,控制部件设于至少两个上辊的每一个的旋转轴,在牵伸方向上位于最下游侧的控制部件通过螺纹固定而安装于旋转轴,在牵伸方向上位于最上游侧的控制部件通过压入而安装于旋转轴。通过在控制部件相对于旋转速度低的上游侧的上辊的安装中使用压入,能够减少部件件数。通过在控制部件相对于旋转速度高的下游侧的上辊的安装中使用螺纹固定,能够将控制部件可靠地安装于上辊。
[0013]本发明的牵伸装置优选为,还具备对清洁模块进行支承的第一支承部,清洁模块具有由橡胶或者树脂构成的清洁垫,第一支承部将清洁垫悬臂支承为能够转动。由此,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来实现能够相对于上辊接触以及分离的清洁垫。
[0014]本发明的牵伸装置优选构成为,还具备对上辊进行支承的第二支承部,第一支承部由第二支承部支承为能够向牵伸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调整位置。由此,在对例如相邻的上辊间的距离进行变更的情况下,能够使清洁模块与上辊一起移动。
[0015]本发明的牵伸装置优选应用于如下结构,作为上述多个辊对,在上述牵伸方向上从上游侧开始依次具有后辊对、第三辊对、中间辊对以及前辊对,相对于上述后辊对、第三辊对以及中间辊对的各自的上辊的每一个设置上述清洁模块,在设有上述清洁模块的上述上辊的每一个的旋转轴设有上述控制部件。
[0016]本发明的纺纱机具备:上述牵伸装置;对由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的空气纺纱装置;以及将通过空气纺纱装置而生成的纱线卷取从而形成卷装的卷取装置。
[0017]该纺纱机中,利用上述牵伸装置抑制纤维片在上辊与清洁模块之间的堆积。
[0018]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抑制纤维片在上辊与清洁模块之间堆积的牵伸装置、以及具备这样的牵伸装置的纺纱机。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纺纱机的主视图。
[0020]图2是图1的纺纱机的纺纱单元的侧视图。
[0021]图3是图2的纺纱单元的牵伸装置的侧视图。
[0022]图4是清洁模块处于接触状态时的多个清洁装置的侧视图。
[0023]图5是清洁模块处于分离状态时的多个清洁装置的侧视图。
[0024]图6是图4的多个清洁装置的俯视图。
[0025]图7是清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27]如图1所示,纺纱机I具备多个纺纱单元2、接头台车3、落纱台车(省略图示)、第一端架4、以及第二端架5。多个纺纱单元2排成一列。各纺纱单元2生成纱线Y并将其卷取成卷装P。当在某纺纱单元2中纱线Y被剪断、或因某理由而纱线Y断开的情况下,接头台车3在该纺纱单元2中进行接头动作。当在某纺纱单元2中卷装P满卷了的情况下,落纱台车将卷装P落纱,并将新的纱管B供给至该纺纱单元2。
[0028]在第一端架4收容有对在纺纱单元2中产生的纤维肩以及纱线肩等进行回收的回收装置等。在第二端架5收容有对供给至纺纱机I的空气(压缩空气)的气压进行调整而向纺纱机I的各部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部、以及用于向纺纱单元2的各部供给动力的驱动马达等。在第二端架5设有机台控制装置41、显示画面42以及输入键43。机台控制装置41集中地管理以及控制纺纱机I的各部。显示画面42能够显示与纺纱单元2的设定内容以及/或者状态有关的信息等。操作人员使用输入键43来进行适当的操作,而能够进行纺纱单元2的设定作业。
[0029]如图1以及图2所示,各纺纱单元2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开始依次具备牵伸装置6、空气纺纱装置7、纱线监视装置8、张力传感器9、储纱装置11、上蜡装置12、以及卷取装置13。单元控制器10针对每规定个数的纺纱单元2设置,对纺纱单元2的动作进行控制。
[0030]牵伸装置6对纱条(纤维束)S进行牵伸。牵伸装置6在纱条S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开始依次具有后辊对14、第三辊对15、中间辊对16以及前辊对17。各辊对14、15、16以及17具有下辊和上辊。下辊被设于第二端架5的驱动马达或者设于各纺纱单元2的驱动马达驱动而旋转。相对于中间辊对16的下辊设有龙带(apron be 11) 18a。相对于中间辊对16的上辊设有龙带18b。
[0031]空气纺纱装置7利用旋回气流对由牵伸装置6牵伸后的纤维束F加捻而生成纱线Y。更加详细而言(其中,省略图示),空气纺纱装置7具有纺纱室、纤维引导部、旋回气流产生喷嘴、以及中空导向轴体。纤维引导部将从上游侧的牵伸装置6供给来的纤维束F引导至纺纱室内。旋回气流产生喷嘴配置于纤维束F行进的路径的周围,在纺纱室内产生旋回气流。因该旋回气流,使构成纤维束F的多个纤维的各纤维端反转且旋回。中空导向轴体将纱线Y从纺纱室内向空气纺纱装置7的外部引导。
[0032]纱线监视装置8监视在空气纺纱装置7与储纱装置11之间行进的纱线Y的信息,并基于监视到的信息来检测纱疵的有无。在纱线监视装置8检测到纱疵的情况下,向单元控制器10发送纱疵检测信号。纱线监视装置8例如将纱线Y的粗细异常以及/或者纱线Y所含有的异物检测为纱疵。纱线监视装置8也检测断纱等。张力传感器9对在空气纺纱装置7与储纱装置11之间行进的纱线Y的张力进行测定,并向单元控制器10发送张力测定信号。在单元控制器10基于纱线监视装置8以及/或者张力传感器9的检测结果而判断为有异常的情况下,在纺纱单元2中剪断纱线Y。具体而言,停止朝空气纺纱装置7供给空气,中断纱线Y的生成,从而剪断纱线Y。或者,也可以利用另外设置的切割器来剪断纱线Y。
[0033]上蜡装置12在储纱装置11与卷取装置13之间对纱线Y上蜡。
[0034]储纱装置11在空气纺纱装置7与卷取装置13之间将纱线Y的松弛吸收。储纱装置11具有如下功能,即:从空气纺纱装置7稳定地拉出纱线Y的功能;在基于接头台车3的接头动作时等使从空气纺纱装置7送出的纱线Y滞留而防止纱线Y松动的功能;以及防止比储纱装置11靠下游侧的纱线Y的张力的变动向空气纺纱装置7传递的功能。
[0035]卷取装置13将纱线Y卷取于纱管B而形成卷装P。卷取装置13具有摇臂21、卷筒22、以及横动导纱器23。摇臂21将纱管B支承为能够旋转。摇臂21由支轴24支承为能够摆动,使纱管B的表面或者卷装P的表面以适当的压力与卷筒22的表面接触。设于第二端架5的驱动马达(省略图示)同时驱动多个纺纱单元2的卷筒22。由此,在各纺纱单元2中,使纱管B或者卷装P向卷取方向旋转。各纺纱单元2的横动导纱器23设于在多个纺纱单元2中共用的轴25。第二端架5的驱动马达驱动轴25使之沿卷筒22的旋转轴方向往复移动,从而横动导纱器23相对于旋转的纱管B或者卷装P使纱线Y以规定宽度横动。
[0036]当在某纺纱单元2中纱线Y被剪断、或因某理由而纱线Y断开的情况下,接头台车3行进至该纺纱单元2进行接头动作。接头台车3具有接头装置26、抽吸管27、以及抽吸嘴28。抽吸管27由支轴31支承为能够转动,捕捉来自空气纺纱装置7的纱线Y并向接头装置26引导。抽吸嘴28由支轴32支承为能够转动,捕捉来自卷取装置13的纱线Y并向接头装置26引导。接头装置26对被引导的纱线Y彼此进行接头。接头装置26是使用压缩空气的捻接器,使用经纱的接经机、或者机械式连接纱线Y的打结器等。
[0037]当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动作时,使卷装P向卷取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反转)。此时,以使卷装P从卷筒22分离的方式由气缸(省略图示)使摇臂21移动,并由设于接头台车3的反转用辊(省略图示)使卷装P反转。
[0038]更加详细地对上述的牵伸装置6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后辊对14具有隔着纱条S的行进路径相互对置的后下辊14a以及后上辊14b。第三辊对15具有隔着纱条S的行进路径相互对置的第三下辊15a以及第三上辊15b。中间辊对16具有隔着纱条S的行进路径相互对置的中间下辊16a以及中间上辊16b。在中间下辊16a架设有龙带18a。在中间上辊16b架设有龙带18b。前辊对17具有隔着纱条S的行进路径相互对置的前下辊17a以及前上辊17b。
[0039]多个辊对14、15、16以及17对从条筒(省略图示)供给来的纱条S进行牵伸同时使之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行进,并向空气纺纱装置7供给纤维束F(被牵伸后的纱条S)。以下,将沿着纱条S的行进路径的方向称作“牵伸方向”。将牵伸方向的上游侧仅称作“上游侧”,并将牵伸方向的下游侧仅称作“下游侧”。
[0040]各下棍14a、15a、16a以及17a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基体5。各下棍14a、15a、16a以及17a以越趋向下游侧越快的方式以相互不同的旋转速度被驱动旋转。各上辊14b、15b、16b以及17b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摇臂(第二支承部)52。各上辊14b、15b、16b以及17b通过以规定压力与各下辊14a、15a、16a以及17a接触而从动旋转。此外,摇臂52将相邻的一对纺纱单元2的每一个所具备的牵伸装置6的各上辊14b、15b、16b以及17b支承为能够旋转。
[0041]在基体51中,能够沿牵伸方向调整后下辊14a以及第三下辊15a的位置。在摇臂52中,能够沿牵伸方向调整后上辊14b以及第三上辊15b的位置。由此,能够根据牵伸的纤维束F的纤维长来调整相邻的辊对14、15间的距离、以及相邻的辊对15、16间的距离。
[0042]在摇臂52的上游侧的端部设有转动轴53。转动轴53将摇臂52支承为能够在各上辊14b、15b、16b及17b接触各下辊14a、15a、16a及17a的接触位置、与各上辊14b、15b、16b及17b从各下辊14a、15a、16a及17a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转动。在摇臂52的下游侧的端部设有供操作人员在进行摇臂52的转动操作时使用的手柄54。若使摇臂52转动至接触位置,则设于手柄54的下端部的钩状物55与设于基体51的下游侧的端部的固定辊56卡合,从而保持各上辊14b、15b、16b以及17b以规定压力与各下辊14a、15a、16a以及17a接触的状态。
[0043]在牵伸装置6设有多个清洁装置60A、60B、60C。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各清洁装置60A、60B、60C具备支承机构(第一支承部)61和清洁模块64。各支承机构61安装于摇臂52。各清洁模块64被支承机构61悬臂支承为能够转动。
[0044]由于清洁装置60A、60B、60C具有相互相同的结构,所以以下对清洁装置60A的结构进行说明,省略清洁装置60B、60C的结构的说明。
[0045]如图7所示,支承机构61具有机构主体66和转动轴62。机构主体66将转动轴62支承为能够转动。如图6所示,在摇臂52的安装面52a固定有具有沿牵伸方向延伸的长孔65a的安装部件65。如图4以及图5所示,机构主体66相对于安装部件65配置于配置有后上辊14b的一侦^在相对于安装部件65配置有后上辊14b的一侧的相反侧,配置有树脂垫圈68以及板簧
69。该状态下,如图7所示,销67从配置有后上辊14b的一侧穿过机构主体66的贯通孔66a、安装部件65的长孔65a、以及树脂垫圈68,并且销67的前端部67a卡合于板簧69的卡合孔69a。此外,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在安装部件65安装有对各清洁装置60A、60B、60C中的销67的前端部67a、树脂垫圈68以及板簧69进行覆盖的罩76。
[0046]支承机构61以在设于机构主体66的定位凹部66b配置有后上辊14b的旋转轴的状态(参照图7)安装于安装部件65。支承机构61因板簧69的作用力而受到规定的摩擦阻力,并且能够沿安装部件65的长孔65a而向牵伸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调整位置。也就是说,支承机构61由摇臂52支承为能够向牵伸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调整位置。此外,树脂垫圈68具有防止板簧69的变形的功能。
[0047]如图7所示,清洁模块64具有模块主体71、凸轮从动件72、支承部件73以及清洁垫
74。模块主体71与凸轮从动件72形成为一体,由转动轴62支承为能够转动。支承部件73是板状的部件,通过螺栓75固定于模块主体71。清洁垫74由橡胶或者树脂构成。清洁垫74通过将设于清洁垫74的多个突起74a分别嵌入设于支承部件73的多个卡合孔73a来安装于支承部件73。清洁垫74经由支承部件73等而由支承机构61支承为能够转动。在螺旋弹簧63的内侧穿通有转动轴62。螺旋弹簧63配置为:在机构主体66与模块主体71之间,将清洁垫74向接近后上辊14b的方向(参照图4)施力。
[0048]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后上辊14b的旋转轴,通过压入而安装有第一凸轮(控制部件)57。作为一个例子,通过将设于第一凸轮57的内侧面的凸部压入设于后上辊14b的旋转轴的端面的凹部,而在后上辊14b的旋转轴安装有第一凸轮57。第一凸轮57对设为能够相对于后上辊14b接触以及分离的清洁模块64(8卩,清洁装置60A的清洁模块64)的接触时刻以及分离时刻进行控制。
[0049]第一凸轮57具有通过凸轮从动件72的随动而使清洁垫74从后上辊14b分离的第一控制面57a。第一控制面57a以后上辊14b的旋转轴为中心而以5°以上10°以下的角度α的范围使清洁垫74从后上辊14b分离。第一凸轮57的外周面中的除第一控制面57a以外的区域57b形成为从凸轮从动件72分离,使清洁垫74与后上辊14b接触。
[0050]通过第一凸轮57与后上辊14b—起旋转,清洁模块64以转动轴62为中心转动,重复清洁垫74相对于后上辊14b的接触(参照图4)以及分离(参照图5)。附着于后上辊14b的纤维片在清洁垫74与后上棍14b接触时而附着于清洁垫74。附着于清洁垫74的纤维片在清洁垫74从后上辊14b分离后,例如因自重而落下。这样,清洁装置60A将纤维片从后上辊14b除去。
[0051]此外,在第三上辊15b的旋转轴也通过压入而固定有第一凸轮57。该第一凸轮57对设为能够相对于第三上辊15b接触以及分离的清洁模块64 (即,清洁装置60B的清洁模块64)的接触时刻以及分离时刻进行控制。由此,清洁装置60B将纤维片从第三上辊15b除去。
[0052]在中间上辊16b的旋转轴通过螺栓59(8卩,通过螺纹固定)安装有第二凸轮(控制部件)58。第二凸轮58对设为能够相对于中间上辊16b的龙带18b接触以及分离的清洁模块64(即,清洁装置60C的清洁模块64)的接触时刻以及分离时刻进行控制。
[0053]第二凸轮58具有通过凸轮从动件72的随动而使清洁垫74从中间上辊16b的龙带18b分离的第二控制面(控制面)58a。第二控制面58a以中间上辊16b的旋转轴为中心而以约180°的角度(第一角度)β的范围使清洁垫74从中间上辊16b的龙带18b分离。第二凸轮58的外周面中的除第二控制面58a以外的区域58b形成为从凸轮从动件72分离,使清洁垫74与中间上辊16b的龙带18b接触。区域58b以中间上辊16b的旋转轴为中心而以约180°的角度(第二角度)的范围使清洁垫74与中间上辊16b的龙带18b接触。
[0054]第二凸轮58在从中间上辊16b的旋转轴延伸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具有扇形的形状。在从中间上辊16b的旋转轴延伸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第二凸轮58的第二控制面58a比中间上辊16b的辊主体的外周面靠外侧设置例如与龙带18b的厚度对应的尺寸。
[0055]通过第二凸轮58与中间上辊16b—起旋转,清洁模块64以转动轴62为中心转动,重复清洁垫74相对于龙带18b的接触(参照图4)以及分离(参照图5)。附着于龙带18b的纤维片在清洁垫74与龙带18b接触时附着于清洁垫74。附着于清洁垫74的纤维片在清洁垫74从龙带18b分离后例如因自重而落下。这样,清洁装置60C将纤维片从龙带18b除去。
[0056]若将第一凸轮57和第二凸轮58对比,则在从各上辊14b、15b、16b的旋转轴延伸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第一凸轮57的形状和第二凸轮58的形状相互不同。由第一凸轮57控制的接触时刻以及分离时刻与由第二凸轮58控制的接触时刻以及分离时刻相互不同。第二凸轮58使清洁垫74从龙带18b分离的角度(以中间上辊16b的旋转轴为中心的第四角度)β的范围比第一凸轮57使清洁垫74从后上辊14b以及第三上辊15b的每一个分离的角度(以后上辊14b以及第三上辊15b的每一个的旋转轴为中心的第三角度)α的范围大。
[0057]以上,如已说明那样,在牵伸装置6中,清洁模块64以中间上辊16b的旋转轴为中心而以约180°的角度的范围从龙带18b分离。因此,即使中间上辊16b的旋转速度高,也能够确保清洁模块64从龙带18b、分离的时间,从而能够使纤维片从龙带18b与清洁模块64之间落下。由此,根据牵伸装置6,能够抑制纤维片在龙带18b与清洁模块64之间堆积。
[0058]在牵伸装置6中,第二凸轮58在从中间上辊16b的旋转轴延伸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具有扇形的形状。由此,即使中间上辊16b的旋转速度高,也能够可靠地确保清洁模块64从龙带18b分离的时间。
[0059]在牵伸装置6中,第二凸轮58使清洁垫74从龙带18b分离的角度β的范围比第一凸轮57使清洁垫74从后上辊14b以及第三上辊15b的每一个分离的角度α的范围大。由此,在旋转速度比后上辊14b以及第三上辊15b的旋转速度高的中间上辊16b中,也能够确保清洁模块64从龙带18b分离的时间,从而能够使纤维片从龙带18b与清洁模块64之间落下。
[0060]在牵伸装置6中,第一凸轮57和第二凸轮58的形状在从各上辊14b、15b、16b的旋转轴延伸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具有相互不同的形状。由此,能够可靠地确保清洁模块64从各上棍14b、15b、16b分离的时间。
[0061]在牵伸装置6中,在从中间上辊16b的旋转轴延伸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第二凸轮58的第二控制面58a比中间上辊16b的辊主体的外周面位于外侧。由此,能够使清洁模块64较大程度地从龙带18b分离,从而即使例如纤维片成为块,也能够使这样的纤维片从龙带18b与清洁模块64之间落下。
[0062]在牵伸装置6中,第二凸轮58通过螺纹固定而安装于中间上棍16b的旋转轴,第一凸轮57通过压入而安装于后上辊14b以及第三上辊15b的每一个的旋转轴。通过在第一凸轮57相对于旋转速度低的后上辊14b以及第三上辊15b的每一个的安装中使用压入,能够减少部件件数。通过在第二凸轮58相对于旋转速度高的中间上辊16b的安装中使用螺纹固定,能够相对于中间上辊16b可靠地安装第二凸轮58。其中,第一凸轮57也可以以螺纹固定而安装于后上辊14b以及第三上辊15b的至少任一个。
[0063]在牵伸装置6中,清洁模块64由支承机构61悬臂支承为能够转动。由此,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来实现能够相对于各上辊14b、15b、16b接触以及分离的清洁模块64。在牵伸装置6中,由于清洁模块64的清洁垫74安装于板状的支承部件73,所以能够使各上辊14b、15b以及龙带18b与清洁垫74的接触稳定。
[0064]在牵伸装置6中,支承机构61由摇臂52支承为能够向牵伸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调整位置。由此,例如,在根据牵伸的纤维束F的纤维长而对相邻的辊对14、15间的距离、以及相邻的辊对15、16间的距离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能够使与各上辊14b、15b对应的清洁模块64和后上辊14b以及第三上辊15b—起移动。
[0065]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0066]本发明的清洁模块设为能够相对于至少一个上辊(包括龙带)接触以及分离。在将清洁模块设为能够相对于至少两个上辊的每一个接触以及分离的情况下,对于对清洁模块的接触时刻以及分离时刻进行控制的多个控制部件而言,至少在位于最上游侧的控制部件和位于最下游侧的控制部件中,与接触时刻以及分离时刻有关的结构(例如凸轮的形状等)不同即可。因此,也可以在全部多个控制部件中,使与进行接触以及分离时刻有关的结构(例如凸轮的形状等)不同。
[0067]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凸轮58构成为:以中间上辊16b的旋转轴为中心而以约180°的角度β的范围使清洁模块64从龙带18b分离,并且以中间上辊16b的旋转轴为中心而以约180°的角度的范围使清洁模块64与龙带18b接触,与第二凸轮58相当的本发明的控制部件也可以如下构成。即,本发明的控制部件也可以构成为:以上辊的旋转轴为中心而以50°以上300°以下的第一角度的范围使清洁模块从上辊分离,并且以该旋转轴为中心而以从360°减去第一角度后的第二角度的范围使清洁模块与上辊接触。此外,第一角度更加优选为100°以上2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以上200°以下。
[0068]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从中间上辊16b的旋转轴延伸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第二凸轮58的第二控制面58a比中间上辊16b的辊主体的外周面位于外侧,但第二凸轮58的第二控制面58a也可以位于中间上辊16b的辊主体的外周面上,或者位于比该外周面靠内侧。
[0069]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清洁垫74的各突起74a嵌入支承部件73的各卡合孔73a,来将清洁垫74安装于支承部件73,但清洁垫74也可以通过粘结等其它方法安装于支承部件
73。上述实施方式中,图示了清洁垫74的宽度具有与各上辊(包括龙带)的宽度实际上相同的宽度。但是,清洁垫74的宽度比由各上辊(包括龙带)牵伸的纱条S的宽度大即可,下游侧的清洁垫74的宽度也可以比上游侧的清洁垫74的宽度小。
[0070]为了防止纤维束F的捻转向空气纺纱装置7的上游侧传递,空气纺纱装置7也可以还具备保持于纤维引导部且配置为向纺纱室内突出的针状物。并且,也可以代替这样的针状物,空气纺纱装置7利用纤维引导部的下游侧端部来防止纤维束F的捻转向空气纺纱装置7的上游侧传递。另外,也可以代替上述的结构,空气纺纱装置7具备相互向相反方向对纤维束F加捻的一对喷气嘴。
[0071]在纺纱单元2中,储纱装置11具有从空气纺纱装置7导出纱线Y的功能,但也可以利用输送辊和夹持辊从空气纺纱装置7导出纱线Y。在利用输送辊和夹持辊从空气纺纱装置7导出纱线Y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储纱装置11而设置利用吸引空气流吸收纱线Y的松弛的松弛管或者机械式的补偿器等。
[0072]在纺纱单元2中,在机台高度方向上,以使在上侧供给的纱线Y在下侧卷取的方式配置各装置,但各装置也可以配置为在下侧供给的纱线Y在上侧被卷取。
[0073]在牵伸装置6中,转动轴53配置于后辊对14侧(S卩,上游侧),但转动轴53也可以配置于前辊对17侧(S卩,下游侧)。
[0074]在纺纱机I中,牵伸装置6的下辊的至少一个以及横动导纱器23通过来自第二端架5的动力(S卩,在多个纺纱单元2中共用)而被驱动,但纺纱单元2的各装置(例如,牵伸装置6、空气纺纱装置7、卷取装置13等)也可以在每个纺纱单元2中被独立地驱动。
[0075]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张力传感器9也可以配置于纱线监视装置8的上游侧。单元控制器10也可以在每个纺纱单元2中设置。在纺纱单元2中,也可以省略上蜡装置12、张力传感器9以及纱线监视装置8。
[0076]在图1中,图示了纺纱机I卷取平行形状的卷装P,但也能够卷取锥形形状的卷装P。在锥形形状的卷装P的情况下,因纱线Y的横动而产生纱线Y的松弛,但该松弛能够由储纱装置11吸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材料以及形状,各结构的材料以及形状能够采用各种材料以及形状。
【主权项】
1.一种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辊对,所述多个辊对的每一对分别具有下辊和上辊; 清洁模块,其设为能够相对于至少一个所述上辊接触以及分离;以及控制部件,其设于至少一个所述上辊的旋转轴,对所述清洁模块的接触时刻以及分离时刻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件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而以50°以上300°以下的第一角度的范围使所述清洁模块从所述上辊分离,并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而以从360°减去所述第一角度而得的第二角度的范围使所述清洁模块与所述上辊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设于具有龙带的上辊的旋转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旋转轴延伸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是具有扇形形状的凸轮。4.一种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辊对,所述多个辊对的每一对分别具有下辊以及上辊; 多个清洁模块,所述多个清洁模块设为能够相对于至少两个所述上辊的每一个进行接触以及分离;以及 多个控制部件,所述多个控制部件至少两个所述上辊的每一个的旋转轴设置,对多个所述清洁模块的每一个的接触时刻以及分离时刻进行控制, 在牵伸方向上位于最上游侧的所述控制部件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而以第三角度的范围使所述清洁模块从所述上辊分离, 在所述牵伸方向上位于最下游侧的所述控制部件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而以比第三角度大的第四角度的范围使所述清洁模块从所述上辊分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旋转轴延伸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在所述牵伸方向上位于最上游侧的所述控制部件、和在所述牵伸方向上位于最下游侧的所述控制部件是具有相互不同的形状的凸轮。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模块设为能够相对于至少两个所述上辊的每一个接触以及分离, 所述控制部件设于至少两个所述上辊的每一个的所述旋转轴, 在牵伸方向上位于最下游侧的所述控制部件通过螺纹固定而安装于所述旋转轴, 在所述牵伸方向上位于最上游侧的所述控制部件通过压入而安装于所述旋转轴。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牵伸方向上位于最下游侧的所述控制部件设于具有龙带的上辊的旋转轴。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是具有使所述清洁模块从所述上辊分离的控制面的凸轮, 在从所述旋转轴延伸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面比所述上辊的辊主体的外周面靠外侧。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所述清洁模块进行支承的第一支承部, 所述清洁模块具有由橡胶或者树脂构成的清洁垫, 所述第一支承部将所述清洁垫支承为能够转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所述上辊进行支承的第二支承部, 所述第一支承部由所述第二支承部支承为能够向牵伸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调整位置。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多个辊对,在牵伸方向上从上游侧开始依次具有后辊对、第三辊对、中间辊对以及前辊对, 相对于所述后辊对、第三辊对以及中间辊对各自的上辊的每一个设置所述清洁模块, 在设有所述清洁模块的所述上辊的每一个的旋转轴设有所述控制部件。12.一种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装置; 对由所述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的空气纺纱装置;以及 将通过所述空气纺纱装置而生成的所述纱线卷取从而形成卷装的卷取装置。
【文档编号】D01H5/60GK106048789SQ201610158020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8日 公开号201610158020.0, CN 106048789 A, CN 106048789A, CN 201610158020, CN-A-106048789, CN106048789 A, CN106048789A, CN201610158020, CN201610158020.0
【发明人】森田晃弘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