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包卷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23124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纱线包卷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纱线包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弹力氨纶包芯纱线弹力的大小取决于纱线中弹性氨纶的粗细和氨纶的牵伸倍数有关,当纱线中氨纶较粗时纱线的弹性大,氨纶较细时纱线的弹性小,因此生产出的氨纶包芯纱线制作成服装时,弹性大的纱线生产出的服装在穿着时由于束身力量较大,给人一种不舒适之感,当使用弹性较小的纱线生产出的服装,由于弹性太小,无法体现出弹性效果,身体的曲线美无法得以展现出来。而芯纱牵伸与包卷直接制约着包芯纱的产品质量。因此如何在纺织工流程中提高包芯纱的质量,关键在于纱线与弹力丝的包卷装置是否牵拉适度包纱均匀。

【发明内容】

[0003]—种纱线包卷装置,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公开了一种新型包芯纱的包卷装置,主要是在一块长方形模块(1)上设置一沟槽构成,其特征在于:沟槽的入口(2)为“V”字型,沟槽出口(3)为“U”字型,由沟槽入口(2)至沟槽出口(3)处呈渐变的狭长型凹槽,沟槽出口
[3]的深度为沟槽入口(2)的深度的一半,从沟槽入口(2)的底部之沟槽出口(3)的底部形成逐渐抬升、拱起、略带R角的坡状槽底(4),侧视透视时坡状槽底(4)靠近沟槽入口(2)的一端呈拱起的弧线形,靠近沟槽出口(3)的一端呈上升状,其中R=0.1?0.3mm,该凹槽的上口呈“人”字形敞口状。
[000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不需对现有设备作较大的改进,操作简单;2.改变了传统技术中外包纱围绕包芯做螺旋式缠绕的方式,以及外包纱与包芯相互作“8”字形搓捻的两种纺纱方式,使外包纱作为包裹层紧密包裹在芯丝的外表,并且经拉伸搓捻形成弹力包芯纱;外纱包裹均匀,弹力丝牵拉适度,因而本发明的产品即使纺织成布料,双芯长丝也始终紧密地被包裹在外包纱内,不会因受力不均、搓洗等经常性操作,导致双芯长丝突露出外包纱层之外;3.本发明的产品所制成的布料既有富有弹性,又有较强的舒适感等特点,没有束身太紧的感觉,也克服了弹力不足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05]参见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0?]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机后流程不意图。
[0007]如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1)长方形模块、(2)沟槽入口、(3)沟槽出口、(4)坡状槽底、(5)纺丝室、(5’)包芯纱、弹力丝锭(6)、(7)弹力丝导入装置、(8)弹力丝、(9)外包纱、(10)第一组罗拉、(11)第二组罗拉、(12)第三组罗拉、(13)初步拉伸区、(14)碾压区、
(15)包芯纱锭及(16)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做进一步说明。
[0009]参见图1?图2,在传统生产设备上方添置弹力丝锭(6)、长丝导入装置(7)、导向轮
(16),在纺丝室(5)入口处装配本装置模块(1),在本装置沟槽入口(2)前至外包纱锭导入装置之间,设置三组罗拉(12),即由外包纱锭到本装置入口(2)处依次为第一组罗拉(10)、第二组罗拉(11)及第三组罗拉(12),第一组罗拉(10)和第二组罗拉(11)之间为初步拉伸碾压区(13),第二组罗拉(11)与第三组罗拉(12)之间为碾压区(14),各组罗拉均由前、后两个罗拉组成。
[0010]实施例:外包纱(9)由外包纱锭经外包纱导入装置依次导入至第一组、第二组及第三组罗拉内,在初步拉伸碾压区(13)内形成扁条状外包纱,但由于第一组罗拉(10)及第二组罗拉(11)的转速不同、而压力相同,因此扁条状外包纱不仅处于被碾压状态,而且处于拉伸状态中,其形状及张力并不稳定,当扁条状外包纱进入碾压区(14)时,第二组罗拉(11)及第三组罗拉(12)的转速、压力均相同,因此扁条状外包纱在该碾压区(14)内形状及张力均处于稳定状态;弹力丝(8)经长丝导入装置(7)、导向轮(16)导入至第三组罗拉(12)的输入端,经该组罗拉的前罗拉压置在扁条状外包纱的中间位置,经本实用新型的“人”字形凹槽对折后进入纺丝室(5)搓捻后形成包芯纱(5’)并经变向轮缠绕在包芯纱锭(15)上。
【主权项】
1.一种纱线包卷装置,主要是在一块长方形模块(1)上设置一沟槽构成,其特征在于:沟槽的入口(2)为“V”字型,沟槽出口(3)为“U”字型,由沟槽入口(2)至沟槽出口(3)处呈渐变的狭长型凹槽,沟槽出口( 3 )的深度为沟槽入口( 2)的深度的一半,从沟槽入口( 2)的底部之沟槽出口(3)的底部形成逐渐抬升、拱起、略带R角的坡状槽底(4),侧视透视时坡状槽底(4)靠近沟槽入口(2)的一端呈拱起的弧线形,靠近沟槽出口(3)的一端呈上升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纱线包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0.1?0.3mm,该凹槽的上口呈“人”字形敞口状。
【专利摘要】一种纱线包卷装置,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公开了一种新型包芯纱的包卷装置,主要是在一块长方形模块上设置一沟槽构成,沟槽的入口为“V”字型,沟槽出口为“U”字型,由沟槽入口至沟槽出口处呈渐变的狭长型凹槽,沟槽出口的深度为沟槽入口的深度的一半,从沟槽入口的底部之沟槽出口的底部形成逐渐抬升、拱起、略带R角的坡状槽底,侧视透视时坡状槽底靠近沟槽入口的一端呈拱起的弧线形,靠近沟槽出口的一端呈上升状,其中R=0.1~0.3mm,该凹槽的上口呈“人”字形敞口状。优点在于:不需对现有设备作较大的改进,操作简单;改变了传统技术外包纱缠绕方式,使外包纱作为包裹层紧密包裹在芯丝的外表,并且经拉伸搓捻形成弹力包芯纱。
【IPC分类】D01H13/04, D02G3/36
【公开号】CN205133875
【申请号】CN201520941519
【发明人】姜元辉
【申请人】徐州美亚纺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