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91794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包含有设置在赛络纺后区上的固定筒杆(51)、设置为与固定筒杆(51)位置可调节式联接并且具有托举退绕双粗纱的一条纱线部的外调节棒(55)、设置在外调节棒(55)与固定筒杆(51)之间并且具有托举退绕双粗纱的另一条纱线部的内调节棒(53)、设置在内调节棒(53)与外调节棒(55)之间并且用于调整内调节棒(53)与外调节棒(55)之间的距离的隔距片(54),通过内调节棒(53)与外调节棒(55)把退绕双粗纱的两条纱线分开,通过隔距片(54)调整隔距片(54)的间隔,通过固定筒杆(51)、内调节棒(53)、隔距片(54)和外调节棒(55)把退绕双粗纱对的曲线牵伸,不再只使用赛络纺双眼喇叭口,因此提高了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和成纱的质量。
【专利说明】
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棒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
[0003]二、
【背景技术】
[0004]在赛络纺后区中需要安装赛络纺双眼喇叭口,用于实现赛络纺双根粗纱的定位和间距的调节,因此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纺织工艺装置,在现有的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中,还只是使用赛络纺双眼喇叭口,还没有一种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
[0005]三、

【发明内容】

[0006]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因此提高了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和成纱的质量。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设置在赛络纺后区上的固定筒杆、设置为与固定筒杆位置可调节式联接并且具有托举退绕双粗纱的一条纱线部的外调节棒、设置在外调节棒与固定筒杆之间并且具有托举退绕双粗纱的另一条纱线部的内调节棒、设置在内调节棒与外调节棒之间并且用于调整内调节棒与外调节棒之间的距离的隔距片。
[0008]由于设计了固定筒杆、内调节棒、隔距片和外调节棒,通过内调节棒与外调节棒把退绕双粗纱的两条纱线分开,通过隔距片调整隔距片的间隔,通过固定筒杆、内调节棒、隔距片和外调节棒把退绕双粗纱对的曲线牵伸,不再只使用赛络纺双眼喇叭口,因此提高了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和成纱的质量。
[000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退绕双粗纱分隔和曲线牵伸的方式把固定筒杆、内调节棒、隔距片和外调节棒相互联接。
[001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螺母,内调节棒设置为套装在外调节棒上并且在外调节棒与外调节棒之间设置有隔距片,外调节棒设置为与固定筒杆螺纹式联接并且螺母设置为与外调节棒螺纹式联接,螺母设置为与固定筒杆接触式联接。
[001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螺母、内调节棒、隔距片和外调节棒分别设置在固定筒杆的两端端面部并且螺母、内调节棒、隔距片和外调节棒设置为相互联接。
[001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隔距片按照厚度大小设置为一组组合体。
[001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固定筒杆设置为圆柱式筒状体。
[001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内调节棒设置为包含有外端部、中端部和内端部并且外端部、中端部和内端部设置为按照台阶式排列分布。
[001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隔距片设置为圆环体。
[001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外调节棒设置为包含有左端部和右端部并且右端部和左端部设置为按照台阶式排列分布。
[001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隔距片设置在内调节棒的内端部和外调节棒的左端部之间并且隔距片的直径设置为与内调节棒的内端部的直径和外调节棒的左端部的直径相对应。
[0018]在本技术方案中,对退绕双粗纱分隔和曲线牵伸的固定筒杆、内调节棒、隔距片和外调节棒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0019]四、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不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0023]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固定筒杆51、螺母52、内调节棒53、隔距片54和外调节棒55,
[0026]内调节棒53设置为套装在外调节棒55上并且在外调节棒55与外调节棒55之间设置有隔距片54,外调节棒55设置为与固定筒杆51螺纹式联接并且螺母52设置为与外调节棒55螺纹式联接,螺母52设置为与固定筒杆51接触式联接。
[0027]在本实施例中,螺母52、内调节棒53、隔距片54和外调节棒55分别设置在固定筒杆51的两端端面部并且螺母52、内调节棒53、隔距片54和外调节棒55设置为相互联接。
[0028]在本实施例中,隔距片54按照厚度大小设置为一组组合体。
[0029]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筒杆51设置为圆柱式筒状体。
[0030]在本实施例中,内调节棒53设置为包含有外端部531、中端部532和内端部533并且外端部531、中端部532和内端部533设置为按照台阶式排列分布。
[0031]在本实施例中,隔距片54设置为圆环体。
[0032]在本实施例中,外调节棒55设置为包含有左端部551和右端部552并且右端部552和左端部551设置为按照台阶式排列分布。
[0033]在本实施例中,隔距片54设置在内调节棒53的内端部533和外调节棒55的左端部551之间并且隔距片54的直径设置为与内调节棒53的内端部533的直径和外调节棒55的左端部551的直径相对应。
[0034]双粗纱I经单眼喇叭口 2,喂入后罗拉3与后皮辊4形成的牵伸区,后经后区的压力棒装置5,将双根粗纱隔离为工艺设计要求的间距,并分别喂入中罗拉6与上销7及前罗拉8与前皮辊9形成的牵伸区,经牵伸后的双根粗纱合并为一根单纱10,后经导纱钩11,钢丝圈12及钢领13卷绕加捻,纺成管纱14。
[0035]工作过程中,退绕双粗纱喂入牵伸区后,经过后皮辊与后罗拉形成的钳口,被内调节棒53、隔距片54及外调节棒55分开,形成一定间距的赛络纺工艺。该间距可通过调节隔距片54的厚度来实现。同时,外调节棒5 5与内调节棒5 3、紧定螺母5 2及固定筒杆5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当粗纱与喂入喇叭口相对位置出现加大偏差时,可通过调整内调节棒53、隔距片54、调节棒55组件与固定筒杆51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并将螺母52紧固。
[0036]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0037]1、由于设计了固定筒杆51、内调节棒53、隔距片54和外调节棒55,通过内调节棒53与外调节棒55把退绕双粗纱的两条纱线分开,通过隔距片54调整隔距片54的间隔,通过固定筒杆51、内调节棒53、隔距片54和外调节棒55把退绕双粗纱对的曲线牵伸,不再只使用赛络纺双眼喇叭口,因此提高了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和成纱的质量。
[0038]2、由于设计了螺母52,增加了外调节棒55与固定筒杆51的连接强度。
[0039]3、由于设计了隔距片54,满足了不同的退绕双粗纱的要求。
[0040]4、由于设计了,螺母52、内调节棒53、隔距片54和外调节棒55,形成了两组,提高了工作效率。
[0041]5、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0042]还有其它的与对退绕双粗纱分隔和曲线牵伸的固定筒杆51、内调节棒53、隔距片54和外调节棒55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0043]因此在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设置在赛络纺后区上的固定筒杆51、设置为与固定筒杆51位置可调节式联接并且具有托举退绕双粗纱的一条纱线部的外调节棒55、设置在外调节棒55与固定筒杆51之间并且具有托举退绕双粗纱的另一条纱线部的内调节棒53、设置在内调节棒53与外调节棒55之间并且用于调整内调节棒53与外调节棒55之间的距离的隔距片54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设置在赛络纺后区上的固定筒杆(51)、设置为与固定筒杆(51)位置可调节式联接并且具有托举退绕双粗纱的一条纱线部的外调节棒(55)、设置在外调节棒(55)与固定筒杆(51)之间并且具有托举退绕双粗纱的另一条纱线部的内调节棒(53)、设置在内调节棒(53)与外调节棒(55)之间并且用于调整内调节棒(53)与外调节棒(55)之间的距离的隔距片(5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退绕双粗纱分隔和曲线牵伸的方式把固定筒杆(51)、内调节棒(53)、隔距片(54)和外调节棒(55)相互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有螺母(52),内调节棒(53)设置为套装在外调节棒(55)上并且在外调节棒(55)与外调节棒(55)之间设置有隔距片(54),外调节棒(55)设置为与固定筒杆(51)螺纹式联接并且螺母(52)设置为与外调节棒(55)螺纹式联接,螺母(52)设置为与固定筒杆(51)接触式联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其特征是:螺母(52)、内调节棒(53)、隔距片(54)和外调节棒(55)分别设置在固定筒杆(51)的两端端面部并且螺母(52)、内调节棒(53)、隔距片(54)和外调节棒(55)设置为相互联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其特征是:隔距片(54)按照厚度大小设置为一组组合体。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其特征是:固定筒杆(51)设置为圆柱式筒状体。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其特征是:内调节棒(53)设置为包含有外端部(531)、中端部(531)和内端部(533)并且外端部(531)、中端部(531)和内端部(533)设置为按照台阶式排列分布。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其特征是:隔距片(54)设置为圆环体。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其特征是:外调节棒(55)设置为包含有左端部(551)和右端部(552)并且右端部(552)和左端部(551)设置为按照台阶式排列分布。10.根据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用于赛络纺后区的压力棒装置,其特征是:隔距片(54)设置在内调节棒(53)的内端部(533)和外调节棒(55)的左端部(551)之间并且隔距片(54)的直径设置为与内调节棒(53)的内端部(533)的直径和外调节棒(55)的左端部(551)的直径相对应。
【文档编号】D01H5/46GK205474170SQ201620029001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3日
【发明人】谢松才, 赵兴波, 亓焕军, 赵鹏勃, 刘军明, 刘月刚
【申请人】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