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器和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47274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集束器和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束器和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所述集束器内设置有贯通该集束器的多个通道。该集束器和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能够完成末并条和一种或几种粗纱条的一并喂入,然后纺出性能质量优良的粗纱,该集束器、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和纺制方法还具有简单有效,装置容易制造和安装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多品种的生产,为纺纱企业起到了技术创新的示范作用,彰显技术进步。
【专利说明】
集束器和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集束器,还是一种含有该集束器的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赛络纺织的原理是将两根粗纱以一定的间距平行喂入细纱机的同一牵伸机构,以平行状态同时被牵伸,从前罗拉夹持点输出后形成保持一定间距的两根纤维束,此两根须条由于前罗拉以下的环锭加捻作用自然汇聚,捻合成股线,然后经过导纱钩、钢丝圈卷绕到纱管上,成为赛络纺织纱线。赛络纺织的纱线具有表面纤维排列整齐、毛羽少及外观光洁的特点,但在粗纱的纺制应用较少。
[0003]现有赛络纺织中使用的集束器通常仅含有一条集束器通道,如中国专利:103643358A,【公开日】期:2014年3月19日,公开了一种《并条机集束器》,该并条机集束器仅含有一条集束器通道。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集束器和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该集束器和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能够完成末并条和一种或几种粗纱条的一并喂入,然后纺出性能质量优良的粗纱,该集束器和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还具有简单有效,装置容易制造和安装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多品种的生产。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束器,所述集束器内至少设置有贯通该集束器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为喇叭形结构,该集束器含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第一通道的大口端和第二通道的大口端均对应于该集束器的入口端,第一通道的小口端和第二通道的小口端均对应于该集束器的出口端。
[0006]该集束器含有呈喇叭筒形结构的壳体,该壳体的大口端为该集束器的入口端,该壳体的小口端为该集束器的出口端,该壳体内设有将集束器的内部分隔形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第一隔板。
[0007]壳体由底壁和顶壁连接围成,底壁为平板结构,顶壁为弯曲的板状结构,顶壁与该集束器的入口端相对应的端部呈拱形,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的断面形状为长方形,底壁与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相对应的端部为该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中的一条。
[0008]第一隔板垂直于底壁,第一隔板沿该集束器的入口端向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的方向设置,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互平行,第一通道的容积小于第二通道的容积。
[0009]—种集束器,所述集束器内至少设置有贯通该集束器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均为喇叭形结构,该集束器含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第一通道的大口端、第二通道的大口端和第三通道的大口端均对应于该集束器的入口端,第一通道的小口端、第二通道的小口端和第三通道的小口端均对应于该集束器的出口端。
[0010]该集束器含有呈喇叭筒形结构的壳体,该壳体的大口端为该集束器的入口端,该壳体的小口端为该集束器的出口端,该壳体内设有将集束器的内部分隔形成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
[0011 ]壳体由底壁和顶壁连接围成,底壁为平板结构,顶壁为弯曲的板状结构,顶壁与该集束器的入口端相对应的端部呈拱形,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的断面形状为长方形,底壁与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相对应的端部为该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中的一条。
[0012]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垂直于底壁,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沿该集束器的入口端向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的方向设置,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均相互平行,第一隔板位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第二隔板位于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之间。
[0013]第一通道的容积等于第三通道的容积,第二通道的容积大于第三通道的容积。
[0014]—种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包括粗纱机和集束器,该集束器为上述的集束器,集束器设置在粗纱机外,集束器的出口端朝向粗纱机的喂入口。
[0015]该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还包括粗纱支架,集束器通过该粗纱支架与粗纱机连接固定,集束器的下部设置有用于与该粗纱支架连接固定的支撑板。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集束器和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能够完成末并条和一种或几种粗纱条的一并喂入,然后纺出性能质量优良的粗纱,该集束器和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还具有简单有效,装置容易制造和安装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多品种的生产,为纺纱企业起到了技术创新的示范作用,彰显技术进步。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0018]图1是第一种集束器的主视示意图。
[0019]图2是第一种集束器的俯视示意图。
[0020]图3是第一种集束器的右视示意图。
[0021 ]图4是第一种集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第二种集束器的主视示意图。
[0023]图6是第二种集束器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7是第二种集束器的右视示意图。
[0025]图8是第一种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第二种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第三种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是第四种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附图标记:
[0030]11、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壳体;14、第一隔板;15、底壁;16、顶壁;17、第三通道;18、第二隔板;19、支撑板;
[0031]20、粗纱机;
[0032]30、末并条;31、第一种粗纱条;32、第二种粗纱条;33、第三种粗纱条;34、第四种粗纱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4]—种集束器,该集束器内至少设置有贯通该集束器的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均为喇叭形结构,该集束器含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第一通道11的大口端和第二通道12的大口端均对应于该集束器的入口端,第一通道11的小口端和第二通道12的小口端均对应于该集束器的出口端,如图1至图4所示。
[0035]该集束器的入口端为末并条或粗纱条进入该集束器的一端,该集束器的出口端为末并条或粗纱条离开该集束器的一端,即末并条或粗纱条从该集束器的入口端进入该集束器,即末并条或粗纱条从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离开该集束器。喇叭形结构的含义为一端的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直径大一端即为喇叭形结构的大口端,直径小一端即为喇叭形结构的小口端。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的结构可以与现有集束器中用于纱线穿过的通道的结构相同,第一通道11的大口端和第二通道12的大口端均位于该集束器的入口端,第一通道11的小口端和第二通道12的小口端均位于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第一种末并条或粗纱条能够从第一通道11进入该集束器,第二种末并条或粗纱条能够从第二通道12进入该集束器,然后合并形成并合须条,如图8所示。
[0036]在本实施例中,该集束器含有呈喇叭筒形结构的壳体13,该壳体13的大口端为该集束器的入口端,该壳体13的小口端为该集束器的出口端,该壳体13内设有将集束器的内部分隔形成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的第一隔板14。壳体13由底壁15和顶壁16连接围成,底壁15为矩形的平板结构,顶壁16为弯曲的板状结构,顶壁16与该集束器的入口端相对应的端部呈拱形,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的断面形状为长方形,底壁15与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相对应的端部为该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中的一条,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中,喇叭筒形结构的含义为一端的内径大于另一端的内径,内径大一端即为喇叭筒形结构的入口端,内径小一端即为喇叭筒形结构的小口端。
[003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4垂直于底壁15,第一隔板14沿该集束器的入口端向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的方向设置,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在水平方向并列排布,且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相互平行,第一通道11的容积小于或等于第二通道12的容积。
[003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的通道内壁面粗糙度按要求加工,Ra小于0.6。集束器可以采用树脂材料制成,一般用于棉纤维的纺纱;也可以采用钢制材料制成,一般用于摩擦系数大,易于产生静电的纤维材料的纺纱。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通道之间的距离以纱条之间能够独立牵伸相互不纠缠为宜,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大一小时(第一通道11的容积小于第二通道12的容积),如图1至图4所示,末并条由大通道穿过,粗纱条由小通道穿过。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的具体尺寸与末并条和粗纱的条重有关,第一通道11的小口端和第二通道12的小口端的高度应相同,便于纤维的牵伸控制一致。
[0039]上面介绍的是第一种集束器含有两个通道,所以可以称为双通道的集束器,该第一种集束器能够同时将两条末并条、或两条粗纱条、或一条末并条和一种粗纱条合并形成并合须条,下面介绍第二种集束器,该第二种集束器是对上述第一种集束器的一种改进方案,该第二种集束器含有三个通道,所以可以称为三通道的集束器,该三通道的集束器具体结构如下:
[0040]—种集束器,所述集束器内至少设置有贯通该集束器的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和第三通道17,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和第三通道17均为喇叭形结构,该集束器含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第一通道11的大口端、第二通道12的大口端和第三通道17的大口端均对应于该集束器的入口端,第一通道11的小口端、第二通道12的小口端和第三通道17的小口端均对应于该集束器的出口端,如图5至图7所示。
[0041]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和第三通道17的结构可以与现有集束器中用于纱线穿过的通道的结构相同,第一通道11的大口端、第二通道12的大口端和第三通道17的大口端均位于该集束器的入口端,第一通道11的小口端、第二通道12的小口端和第三通道17的小口端均位于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第一种末并条或粗纱条能够从第一通道11进入该集束器,第二种末并条或粗纱条能够从第二通道12进入该集束器,第三种末并条或粗纱条能够从第三通道17进入该集束器,然后合并形成并合须条,如图10中上部的集束器10所示。
[0042]在本实施例中,该集束器含有呈喇叭筒形结构的壳体13,该壳体13的大口端为该集束器的入口端,该壳体13的小口端为该集束器的出口端,该壳体13内设有将集束器的内部分隔形成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和第三通道17的第一隔板14和第二隔板18。壳体13由底壁15和顶壁16连接围成,底壁15为矩形平板结构,顶壁16为弯曲的板状结构,顶壁16与该集束器的入口端相对应的端部呈拱形,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的断面形状为长方形,底壁15与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相对应的端部为该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中的一条。
[004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4和第二隔板18均垂直于底壁15,第一隔板14和第二隔板18均沿该集束器的入口端向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的方向设置,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和第三通道17均相互平行,第一隔板14位于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之间,第二隔板18位于第二通道12和第三通道17之间。第一通道11的容积等于第三通道17的容积,第二通道12的容积大于第三通道17的容积,如图5和图6所示。该三通道的集束器的其他技术特征均与双通道的集束器的技术特征相同,即该三通道的集束器的技术特征与双通道的集束器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组合以及互换,为了节约篇幅,本文不再详细介绍。
[0044]下面介绍一种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该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包括粗纱机20和集束器10,该集束器10为上述的双通道的集束器或三通道的集束器,集束器10设置在粗纱机20外,集束器10的出口端朝向粗纱机20的喂入口,如图8至图10所示。
[0045]当该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包括粗纱机20和一个双通道的集束器10时,如图8所示,末并条30能够从第二通道12进入该集束器,第一种粗纱条31能够从第一通道11进入该集束器,然后合并形成并合须条,该并合须条再喂入粗纱机20从而制成质量优良的成品粗纱。
[0046]当该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包括粗纱机20和一个三通道的集束器10时,末并条30能够从第二通道12进入该集束器,第一种粗纱条31能够从第一通道11进入该集束器,第二种粗纱条32能够从第三通道17进入该集束器,然后合并形成并合须条,该并合须条再喂入粗纱机20从而制成质量优良的成品粗纱。
[0047]在本实施例中,双通道的集束器10和三通道的集束器10还可以组合使用,例如,两个双通道的集束器10可以串联,如图9所示,末并条30能够依次经过一个双通道的集束器10的第二通道12和该另一个双通道的集束器10的第二通道12后进入粗纱机20,第一种粗纱条31能够依次经过该一个双通道的集束器10的第一通道11后与该末并条30合并再依次进入该另一个双通道的集束器10的第二通道12和粗纱机20,第二种粗纱条32能够经过该另一个双通道的集束器10的第一通道11后与该末并条30合并后再进入粗纱机20,末并条30、第一种粗纱条31和第二种粗纱条32形成的并合须条再喂入粗纱机20从而制成质量优良的成品粗纱。再如,一个双通道的集束器10和一个三通道的集束器10也可以串联,如图10所示,末并条30、第一种粗纱条31、第二种粗纱条32和第三种粗纱条32形成的并合须条再喂入粗纱机20从而制成质量优良的成品粗纱。
[0048]另外,双通道的集束器10和三通道的集束器10在串联后还可以和双通道的集束器10或三通道的集束器10并联,如图11所示。末并条30、一种粗纱条31、第二种粗纱条32、第三种粗纱条33和第四种粗纱条34形成的并合须条再喂入粗纱机20从而制成质量优良的成品粗纱。上述图8至图11给出的实例仅是为了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看到本实用新型后以启示,双通道的集束器10和三通道的集束器10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任何的串联和并联,从而组合出理想的并合须条,该并合须条再喂入粗纱机20从而制成质量优良的成品粗纱。
[0049]在本实施例中,该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还包括粗纱支架,集束器10通过该粗纱支架与粗纱机20连接固定,集束器10的下部设置有用于与该粗纱支架连接固定的支撑板19。优选,支撑板19的下部设有用于与该粗纱支架连接固定的U型凹槽。粗纱机20的喂入口、集束器10的入口端和集束器10的出口端均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当集束器10含有多个时,粗纱机20的喂入口与每个集束器10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0050]下面介绍一种粗纱仿赛络的纺制方法,该纺制方法采用了上述的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当该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仅包括一个双通道的集束器10时,如图8所示,该粗纱仿赛络的纺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1 ]步骤la、制作末并条30、第一种粗纱条31;
[0052]步骤2a、使第一种粗纱条31和末并条30—一对应的穿过集束器10的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后合并形成并合须条;
[0053]步骤3a、将该并合须条喂入该粗纱机20中制成粗纱。
[0054]具体的可以将白棉分别在抓棉、混棉、开棉、成卷、梳棉和并条后制成末并条30,然后将黑棉分别在抓棉、混棉、开棉、成卷、梳棉和并条后制成第一粗纱条31,再分别将第一粗纱条31和末并条30同时一一对应的穿过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后形成并合须条再一并喂入粗纱机20,生产粗纱。
[0055]其中制得的白色末并条,经过抓棉、混棉、开棉、成卷、梳棉和并条后制成,条重为4.7克/米;制得的黑色粗纱条经过抓棉、混棉、开棉、成卷、梳棉和并条后制成,条重为0.38克/米。粗纱(即并合须条)在FA401粗纱机上纺制。
[0056]双通道的集束器1的大口端的长度(即入口端沿图1中左右方向)为12mm,小口端的长度(即出口端沿图1中左右方向)为8mm,大口端的高度(即入口端沿图1中上下方向)为15mm,该双通道的集束器10采用尼龙材料制成,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的内壁面粗糙度按要求加工,Ra小于0.6。
[0057]当该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仅包括一个三通道的集束器10时,如图9所示,该粗纱仿赛络的纺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8]步骤lb、制作末并条30、第一种粗纱条31和第二种粗纱条32;
[0059]步骤2b、使第一种粗纱条31、末并条30和第二种粗纱条32—一对应的穿过集束器10的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和第三通道17后合并形成并合须条;
[0060]步骤3b、将该并合须条喂入该粗纱机20中制作粗纱。
[0061]具体的,可以将白棉分别在抓棉、混棉、开棉、成卷、梳棉和并条后制成末并条30,然后将黑棉分别在抓棉、混棉、开棉、成卷、梳棉和并条后制成第一粗纱条31,将绿棉分别在抓棉、混棉、开棉、成卷、梳棉和并条后制成第二粗纱条32,再分别将白色末并条和黑色、绿色粗纱条同时一一对应的穿过第二通道12、第一通道11和第三通道17后形成并合须条再一并喂入粗纱机20,生产粗纱。
[0062]其中制得的白色末并条,经过抓棉、混棉、开棉、成卷、梳棉和并条后制成,条重为4.3克/米;制得的黑色粗纱条经过抓棉、混棉、开棉、成卷、梳棉和并条后制成,条重为0.52克/米。制得的绿色粗纱条经过抓棉、混棉、开棉、成卷、梳棉和并条后制成,条重为0.52克/米。粗纱(即并合须条)在FA401粗纱机上纺制。
[0063]由于末并条30的颜色、第一种粗纱条31的颜色和第二种粗纱条32的颜色各不相同。所以该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和纺制方法能够生产出多组分多色彩的粗纱,即实现粗纱的组分和色彩的改变,适用于大批量、多品种的粗纱生产。
[006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粗纱条可用一根或者多根不同粗纱来替代,喂入一个集束器10的组合可以是一条未并条和一条粗纱条,也可以是一未并条多粗纱条,其最终只需保证总的喂入总条重在粗纱机和细纱机的工艺牵伸范围内即可。棉花纤维的颜色可以根据产品特征进行配置,但颜色之间要有一定的对比度。该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和纺制方法可纺除棉以外的其它纤维混纺类型纱线。
[0065]本实用新型不仅致力于纺纱方法的研究,也注重多通道集束器研制,同时考虑到多条纱入器后的接触或缠绕或多通道口间距大小以及对牵伸运动纤维的控制力,该装置能纺出性能质量优良的粗纱,为纺纱企业起到了技术创新的示范作用,彰显技术进步。
[006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之间、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主权项】
1.一种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器内至少设置有贯通该集束器的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均为喇叭形结构,该集束器含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第一通道(11)的大口端和第二通道(12)的大口端均对应于该集束器的入口端,第一通道(11)的小口端和第二通道(12)的小口端均对应于该集束器的出口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器,其特征在于,该集束器含有呈喇叭筒形结构的壳体(13),该壳体(I3)的大口端为该集束器的入口端,该壳体(I3)的小口端为该集束器的出口端,该壳体(13)内设有将集束器的内部分隔形成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的第一隔板(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3)由底壁(15)和顶壁(16)连接围成,底壁(15)为平板结构,顶壁(16)为弯曲的板状结构,顶壁(16)与该集束器的入口端相对应的端部呈拱形,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的断面形状为长方形,底壁(15)与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相对应的端部为该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中的一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隔板(14)垂直于底壁(15),第一隔板(14)沿该集束器的入口端向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的方向设置,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相互平行,第一通道(11)的容积小于第二通道(12)的容积。5.一种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器内至少设置有贯通该集束器的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和第三通道(17),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和第三通道(17)均为喇叭形结构,该集束器含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第一通道(11)的大口端、第二通道(12)的大口端和第三通道(17)的大口端均对应于该集束器的入口端,第一通道(11)的小口端、第二通道(12)的小口端和第三通道(17)的小口端均对应于该集束器的出口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束器,其特征在于,该集束器含有呈喇叭筒形结构的壳体(13),该壳体(I3)的大口端为该集束器的入口端,该壳体(I3)的小口端为该集束器的出口端,该壳体(13)内设有将集束器的内部分隔形成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和第三通道(17)的第一隔板(14)和第二隔板(1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束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3)由底壁(15)和顶壁(16)连接围成,底壁(15)为平板结构,顶壁(16)为弯曲的板状结构,顶壁(16)与该集束器的入口端相对应的端部呈拱形,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的断面形状为长方形,底壁(15)与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相对应的端部为该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中的一条。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隔板(14)和第二隔板(18)均垂直于底壁(15),第一隔板(14)和第二隔板(18)均沿该集束器的入口端向该集束器的出口端的方向设置,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和第三通道(17)均相互平行,第一隔板(14)位于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之间,第二隔板(18)位于第二通道(12)和第三通道(17)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通道(11)的容积等于第三通道(17)的容积,第二通道(12)的容积大于第三通道(17)的容积。10.—种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包括粗纱机(20)和集束器(10),该集束器(10)为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集束器,集束器(10)设置在粗纱机(20)外,集束器(1)的出口端朝向粗纱机(20)的喂入口。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粗纱仿赛络的纺制装置还包括粗纱支架,集束器(10)通过该粗纱支架与粗纱机(20)连接固定,集束器(10)的下部设置有用于与该粗纱支架连接固定的支撑板(19)。
【文档编号】D01H5/72GK205635931SQ201620406809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6日
【发明人】田野, 刘让同
【申请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中原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