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墨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4911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废墨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墨收集装置,它收集经由喷墨打印机打印头的废墨喷嘴排放和/或抽吸的废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个人用喷墨打印机中,废墨收集室限定在喷墨打印机的主体内来收集废墨,其中当进行打印头清洁、更换墨盒等时废墨从打印头排出或从打印头吸出。废墨滴落到容放有吸墨体的废墨收集室内以吸收滴落的墨水。通常,在个人用喷墨打印机中,打印量较小,因而吸墨体在其使用寿命期间吸收的废墨量较小。因此,在打印机的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废墨量很难超过吸墨体的容量(即可吸收量),并且通常没有必要更换吸墨体。因此,在个人用喷墨打印机中,废墨收集室构造为吸墨体不进行更换。
在打印量较大的商用喷墨打印机中和/或在诸如用于打印广告或衣料的具有较宽打印面积的商用喷墨打印机中,清洁操作的频率增加。
即,在商用喷墨打印机中,消耗的墨水量较大。另外,当在衣料上进行打印时,由于织物材料的多样性,各种织物尘粒可能会粘附到打印头的每个喷嘴的内表面上。而且,因打印负载的增加而产生的热量导致打印头内部的墨水内形成气泡,这影响墨水从打印头喷嘴喷射。因此,有必要经常进行打印头的清洁。随着清洁频率的增加,废墨量增加。
下面将参照图9说明这种商用喷墨打印机的现有废墨收集装置的一个例子。
图9是现有废墨收集装置20的横截面图。废墨收集装置20构造为废墨从其上部滴落。当进行打印头(未示出)清洁时,从打印头喷嘴排出或经打印头喷嘴吸出的废墨馈送到排放管23,并且进一步经由排放泵24馈送到滴落管25(当废墨由重力滴落时可以略去排放管)。如图9所示,滴落管25恰好位于成型在墨水箱21上的开口26上方。废墨收集装置20具有墨水箱21和由具有高吸收率的材料例如毛毡、多层粘合的纤维织物等制成的吸墨体22。吸墨体22成型为具有基本矩形实体的形状从而匹配于墨水箱21的内部形状。如图9所示,从滴落管25滴落的废墨通过开口26直接到达吸墨体22,并且由吸墨体22吸收。尽管在图9中没有示出,墨水箱21可以设置有可打开的盖结构从而当需要时吸墨体22可以更换为新的吸墨体。
图10示出现有废墨收集装置的另一个例子,它公开在日本专利临时公开HEI 09-085965中。在图10中,和图9的元件一样的元件具有相同的标号。在该例子中,吸墨体22的上表面倾斜,并且来自滴落管26的废墨滴落在吸墨体22的较高一侧(即图10中的右侧)上。在该例子中,由于吸墨体22构造为废墨滴落的部分较高(较厚)并且从该部分延伸的部分较低(较薄),因此滴落在较高部分上的墨水最初由较高部分吸收,并随后逐渐渗透/扩散到较低部分。
在第一个例子中(图9),废墨从废墨滴落的位置向下渗透吸墨体22。由于吸墨体22的上表面基本上水平延伸,因此滴落的墨水很难沿水平方向渗透吸墨体22。这样,根据第一个例子的结构,没有有效利用吸墨体22的全部容积,并且废墨在围绕墨水滴落的部分周围的特定区域内的部分上积聚。
在第二个例子中(图10),由于吸墨体22的上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因此滴落的墨水沿吸墨体22的上表面渗透。但是,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墨水滴落的部分位于吸墨体22的端部,因此从墨水滴落的位置到吸墨体22的端部距离较长。因此,吸墨体22的端部势必不充分地吸收墨水。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有效利用吸墨体22的全部容积。
除了上述缺陷,根据第一和第二个例子的结构,吸墨体22的上表面面对开口26。因此,由吸墨体22吸收的废墨可以容易地从吸墨体的上表面蒸发,尤其是在面对开口26的部分。当墨水蒸发时,废墨的剩余材料凝缩,这将减弱吸墨体22的吸收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有利之处在于一种改进的废墨收集装置,它能够使得吸墨体有效地吸收滴落在其上的墨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废墨收集装置,它具有一个容放有吸收从喷墨打印机打印头排放的废墨的吸墨体的墨水箱。排放出来的墨水滴落到墨水箱内。滴落的墨水的入口成型在墨水箱的顶板上,滴落的墨水经由该入口进入墨水箱。墨水箱具有一个分隔壁,它在分隔壁内部确定一个经由入口进入的墨水的到达墨水箱内底面的通道。分隔壁防止滴落的墨水直接落在吸墨体上。滴落在墨水箱内底面的墨水由吸墨体经由其底面吸收。
可选地,分隔壁从墨水箱的顶板的内表面向下突出,或者分隔壁可以从墨水箱的内底面向上突出。
可选地,至少一个废墨出口形成在分隔壁的底部上,在分隔壁内部确定的通道经由该至少一个废墨出口连通于分隔壁外部并在墨水箱内底面上的区域。
进一步可选地,墨水箱内底面的滴落墨水的至少一个区域成型为比内底面的其他区域具有更高的高度。
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下,多个筋条可以成型在墨水箱内底面上从而每个筋条的一端位于滴落墨水的区域附近,该多个筋条的每一个向着内底面的周边区域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墨水箱设置有可打开的上盖,当该上盖关闭时该上盖压缩吸墨体,当该上盖打开时释放压缩。
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下,墨水箱可以设置有相对于墨水箱的主体可以打开的上盖,当移送墨水箱时墨水箱可以竖直放置,并且当墨水箱竖直放置时墨水箱的主体和上盖之间的边界位于离开底部的一个位置从而防止积聚在底部的墨水的泄露。
进一步可选地,墨水箱成型有至少一个区域,允许使用者观察吸墨体的状况。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废墨收集装置,能够使得吸墨体有效地吸收滴落在其上的墨水,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有效利用吸墨体的全部容积的问题。


图1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废墨收集装置的喷墨打印机的透视图;图2A是第一实施例的废墨收集装置的横截面图;图2B是修改的第一实施例的废墨收集装置的横截面图;图2C是如图2A所示的废墨收集装置的分隔壁的透视图;图2D是如图2B所示的废墨收集装置的分隔壁的透视图;图3是第二实施例的废墨收集装置的横截面图;图4A是第三实施例的废墨收集装置的横截面图;图4B是多个用在废墨收集装置中的筋条的透视图;
图5是第四实施例的废墨收集装置的横截面图;图6A是第五实施例的废墨收集装置的局部横截面图;图6B是压条的透视图;图6C是筋条的透视图;图7A是表示处于水平放置状态的第六实施例的废墨收集装置的横截面图;图7B是表示处于竖直放置状态的第六实施例的废墨收集装置的横截面图;图8是第七实施例的废墨收集装置的透视图;图9是现有废墨收集装置的横截面图;以及图10是另一个现有废墨收集装置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1到8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废墨收集装置。
图1是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墨收集装置的喷墨打印机1的透视图。
喷墨打印机1包括设置有打印头5的托架4;墨盒等;一个或多个轴,沿着该轴托架沿主扫描方向(箭头MS所示)往复移动;传动带3,它连接于托架4并向托架4传输驱动力;清洁单元6,当打印头5处于其初始位置时该清洁单元以预定时间间隔进行清洁操作,其中该初始位置为如图1所示的右侧位置;冲洗单元7,通过当打印头5位于图1中的点划线所示的左侧位置时从打印头5排放废墨对打印头5进行冲洗;废墨收集装置20,它具有一个开口26,经由清洁单元6和/或冲洗单元7排出的废墨滴落到该开口内;接收开口10,废墨收集装置20放置在其中;插入导板15,用于引导将被打印的诸如袋状织物的材料;压板单元11,它包括一个材料(织物等)放置在其上的压板12,一个防止材料的侧部下垂的压板托架13,以及一个将材料固定在压板12上的固定框架14。
接下来,将说明喷墨打印机1的操作。
当使用者操作压板单元启动开关(未示出)时,压板单元11从其回缩位置(打印开始位置)滑动到如图1所示的原料放置位置,并且停止在那里。当压板单元11位于原料放置位置时,使用者可以向上抬高固定框架14将诸如衣料的原料放置在压板12上,并且然后下降固定框架14从而将原料(例如衣料)固定在压板12上。
然后,当使用者操作打印开始开关(未示出)时,带有将被打印的原料的压板单元11向后滑动到打印开始位置。当压板单元11到达打印开始位置时,托架4开始沿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并且墨滴从打印头5的喷嘴排放到原料上,从而进行打印操作。
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当托架4完成一次往复运动时,压板单元11沿辅扫描方向(即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方向,如箭头AS所示)移动一步,并且然后沿下一个主扫描方向进行打印。通过重复上述操作,在原料的二维区域上实现打印。
打印头5具有对应于多种彩色墨水的喷嘴。在上述打印操作期间,彩色墨水从多个墨盒通过打印头内确定的供墨管道根据打印数据向各个喷嘴供应。当进行清洁时打印头5排出的废墨或者从打印头5抽吸出的废墨经由废墨路径(未示出)传送并经由废墨排放管道(未示出)滴落到废墨收集装置20的开口26内,其中废墨排放管道布置在插入到喷墨打印机1内的废墨收集装置20的开口26之上。类似地,当冲洗打印头5时排放的废墨也滴落到开口内。
第一实施例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废墨收集装置20A的横截面图。如图2A所示,分隔壁30从墨水箱21的顶板的内表面突出。图2C是透视图,示出如图2A所示的废墨收集装置20A的分隔壁30的透视图。
根据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开口26形成在墨水箱21的顶面21A上,基本在其中央部分。在墨水箱21内,如图2A所示设置有吸墨体22。在开口26下方,成型有圆柱形分隔壁30以确定废墨通道27,从而吸墨体22不会通过开口暴露于外界。这样,吸墨体22被包封在由墨水箱21的内表面和分隔壁30确定的空腔内。分隔壁30的下端离开墨水箱21的内底面21B以确定用做废墨出口31的间隙,经由该废墨出口通过废墨通道27滴落的废墨流向包封吸墨体22的空腔。
利用上述结构,从滴落管25滴落的废墨不会直接落在吸墨体22上,而是落在圆柱形分隔壁30内,经由废墨出口31流向吸墨体22,并由吸墨体22吸收。通常,在吸墨体22的外表面上具有许多织物纱线,在吸墨体22的底面和墨水箱21内底面21B之间保持有一定空间。因此,流经废墨出口31的废墨不会停留在它滴落的位置,而是流向吸墨体22的周边,并由吸墨体22吸收。
应当注意可以分隔壁30M成型为从墨水箱21内底面21B突出作为如图2B所示的修改的废墨收集装置20A’。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D所示多个废墨出口31M可以成型在分隔壁30M的下端。
在一些情况中,在吸墨体22的下表面和墨水箱21内底面21B之间不能形成充分的间隙和/或废墨具有较高的粘度而不会顺滑地流向吸墨体22的下表面的周边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废墨收集装置的结构如图3所示进行修改。
第二实施例图3是第二实施例的废墨收集装置20B的横截面图。废墨收集装置20B的结构基本上和如图2B所示的废墨收集装置20A’一样,除了内底面21B的中央部分32比其外围部分高从而滴落到内底面21B的中央部分32的墨水容易流向周边区域。应当注意内底面21B的这种结构可以应用到如图2A所示的废墨收集装置20A。另外地或可选地,可以在中央部分32成型一个突起以实现类似的功能。还应当注意中央部分32和周边区域之间的高度差可以通过步进地或连续地逐渐改变高度而形成。
第三实施例图4A是第三实施例的废墨收集装置20C的横截面图,而图4B是透视图,示出分隔壁30和多个用在废墨收集装置20C中的筋条。废墨收集装置20C的结构和如图2B和2D所示的废墨收集装置20A’一样,除了如图4A和4B所示设置有多个筋条33。具体地,该多个筋条设置在墨水箱21的内底面21B上并且从分隔壁30的外圆周面沿径向延伸到吸墨体22的外周侧端。由于该多个筋条33位于吸墨体22和墨水箱21的内底面21B之间,因此可以在其间形成合适的间隙,这使得通过废墨通道27滴落在内底面22B上的废墨能够容易地流向周边部分。应当注意该多个筋条可以用在图2A所示的结构中。
第四实施例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废墨收集装置20D的横截面图。该实施例构造为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即,如图5所示,内底面21B的中央部分比外围区域高,并且进一步,从内底面21B的中央部分延伸到周边部分的多个筋条设置在内底面21B上。利用这种结构,由于设置有筋条33,因而在内底面21B和吸墨体22的下表面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间隙。另外,由于内底面21B的中央部分和周边部分之间的高度差,墨水相对容易地从内底面21B的中央区域流向周边区域。
第五实施例图6A是第五实施例的废墨收集装置20E的局部横截面图。图6B是透视图,示出压条34,以及图6C是透视图,示出筋条33。
通常,设置在墨水箱21内的吸墨体通过折叠具有预定厚度的吸墨片而构成。如果折叠的吸墨片放置在上述废墨收集装置20A、20B、20C或20D的墨水箱21内,那么将在相互面对的折叠部分的表面之间具有不必要的间隙。当形成这种间隙时,在吸墨体竖直方向的中间的间隙处毛细现象间断。因此,当位于吸墨体22下面的废墨被吸收时,墨水在折叠的吸墨体22的上部不会充分渗透。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根据第五实施例,墨水箱21构造为设置有如第三实施例所采用的筋条33(见图6A)。另外,如图6B所示,压条34成型在墨水箱21的内顶面21C上的对应于筋条33的位置,压条34轻微地压缩吸墨体22从而吸墨体22夹紧在压条34和筋条33之间。
利用这种结构,吸墨体22的相面对的表面被迫相互接触。因此,将不会保留沿着厚度方向(即竖直方向)贯穿吸墨体的毛细现象,并因而可以防止吸收性能的降低。
即使吸墨体22不是折叠的,通过从其上下侧施加局部的和轻微的推压力,例如当打开墨水箱21的上盖以更换吸墨体22时,吸墨体22的顶部趋向于膨胀,这导致临时产生负压,从而积聚在墨水箱21底部未被吸收的墨水由吸墨体22吸收。即,当更换吸墨体22时,通过如上所述构造墨水箱21,未被吸收的墨水可以由吸墨体22有效吸收。
第六实施例下面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废墨收集装置20F。
图7A和图7B分别示出处于水平放置状态和处于竖直放置状态的第六实施例的废墨收集装置20F。
当更换吸墨体22时,废墨收集装置20F从喷墨打印机取开,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当将废墨收集装置20放置在更换吸墨体22的地方时废墨收集装置20的方位可以改变。具体而言,当废墨收集装置20F设置有手柄时,它可以如图7B所示竖直放置。对于另一个例子,当更换竖直方向尺寸大于水平方向尺寸的吸墨体22时,废墨收集装置通常构造为该装置水平放置,并且上盖打开以允许取出所容放的吸墨体22。这种配置有可以打开的上盖的废墨收集装置需要防水包装件以防止搬运废墨收集装置时废墨泄露出废墨收集装置20F。在这种装置中,具有高防水性能的包装设置在废墨收集装置20F的主体和上盖之间从而废墨不会从其泄露。
但是,即使如上所述构造废墨收集装置20F,也很难完全防止废墨从废墨收集装置20F泄露。另外,额外的包装件等要求额外的生产成本。
应当注意图7A和图7B每一个都是沿图1的A-A线的截面图。
如图7A所示的废墨收集装置20F包括墨水箱21和吸墨体22。废墨收集装置20F进一步设置有上盖42和手柄43。
如图7A所示,墨水箱21设置有突出的长形部分21a,它沿垂直于图7A的平面的方向延伸,并且对应于该突出的长形部分21a,突出的长形部分42a成型在上盖42上。在图7A中,40表示一个沿平行于图7A的平面的方向具有U形横截面并且沿垂直于图7A的平面的方向加长的锁紧件。
类似于上述实施例,开口26成型在上盖42上位于其中央部分。当废墨收集装置20F插入到喷墨打印机内时,上盖42关闭,并且由锁紧件40锁紧从而不能打开。废墨滴从开口26上方的部分滴落。
当更换吸墨体22时,废墨收集装置20水平放置,并且上盖42打开,从而如图7A的虚线所示围绕枢轴41摆动。
当关闭上盖42时,吸墨体22轻微受压,并且当上盖42打开时,吸墨体22释放。利用这种结构,即使吸墨体22是如图6A所示的折叠结构,当关闭上盖42时,折叠的吸墨体22的面对的表面紧密接触,并且毛细现象在整个吸墨体22上连续。这样,吸收性能不会降低。另外,当打开上盖42以更换吸墨体22时,由于压缩力释放,吸墨体马上膨胀,这导致吸墨体22吸收积聚在墨水箱21底部上的剩余墨水。
当搬运废墨收集装置20F时,使用者可以抓住手柄43并且废墨收集装置20F如图7B所示竖直放置。在这种情况下,墨水会由于重力渗出吸墨体22,并且当竖直放置时可以在底部44成型一个墨水池。
根据第六实施例,当废墨收集装置20F如图7B所示竖直放置时的底部44(即如图7A所示水平放置时的左侧)构造为上盖42和墨水箱21和/或用于可转动地支撑上盖42的枢轴的分隔部分没有设置在底部44。
另外,当水平放置时包括一个侧壁和一个顶壁的底部44没有间隙/开口地整体成型从而竖直放置时墨水不会从废墨收集装置20F泄露。
第七实施例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废墨收集装置20G的透视图。在该实施例中,一个允许使用者观察吸墨体22的窗口45成型在废墨收集装置20G的顶面(优选地位于接近其前侧的部分)。通过形成该窗口45,即使当使用喷墨打印机时,仅仅通过在不滴落废墨时抽出废墨收集装置20G,使用者就可以通过窗口45检查吸墨体的吸收状况。例如,如果吸墨体22的上表面被墨水完全渗透,则使用者可以判断应当尽快更换吸墨体22。这样,使用者可以提前为更换吸墨体22作准备。
应当注意窗口45可以替换为其他结构。例如,废墨收集装置21或其上盖42可以由透明或半透明元件制成。
另外地或可选地,光学传感器或湿敏元件可以设置在吸墨体22上方以检测从吸墨体22的底面吸收的墨水已经到达其上表面。
应当指出的是不同的特征作为不同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各个实施例。而是,各种实施例的特征的任何合适的组合也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废墨收集装置,包括墨水箱;容放在所述墨水箱内的吸墨体;成型在所述墨水箱的顶板上的开口;设置在所述墨水箱内位于所述开口下方的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在其内部确定一个经由所述开口进入的墨水到所述墨水箱内底面的通道;以及形成在所述分隔壁的底部的废墨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从所述墨水箱的顶板的内表面向下突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壁内部确定的通道经由所述废墨出口连通于所述分隔壁外部并在所述墨水箱内底面上的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墨出口是在所述墨水箱内底面和所述分隔壁的底端面之间形成的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筋条成型在所述墨水箱内底面上,其中每个筋条的一端位于滴落墨水的区域附近,并且所述多个筋条的每一个向着内底面的周边区域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从所述墨水箱的内底面向上突出。
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壁内部确定的通道经由所述废墨出口连通于所述分隔壁外部并在所述墨水箱内底面上的区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筋条成型在所述墨水箱内底面上,其中所述多个筋条的每一个从所述墨水箱的外表面向着内底面的周边区域延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箱内底面的滴落墨水的至少一个区域成型为比内底面的其他区域具有更高的高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底面构造为接近墨水滴落的区域的部分具有较高的高度,接近内底面的外围端部的部分具有较低的高度,高度连续变化。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底面构造为接近墨水滴落的区域的部分具有较高的高度,接近内底面的外围端部的部分具有较低的高度,高度逐步变化。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墨水箱内底面的滴落墨水的区域成型有一个突出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筋条成型在所述墨水箱内底面上,其中每个筋条的一端位于滴落墨水的区域附近,所述多个筋条的每一个向着内底面的周边区域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废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箱设置有一个可打开的上盖以及多个压条,所述压条成型在所述上盖的内表面上位于对应于成型在所述墨水箱内底面上的所述多个筋条的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废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箱内底面的滴落墨水的至少一个区域成型为比内底面的其他区域具有更高的高度。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箱设置有一个可打开的上盖。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箱设置有相对于所述墨水箱的主体可以打开的上盖,其中当墨水箱竖直放置时,所述墨水箱的所述主体和所述上盖之间的边界位于离开底部的一个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废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界包括所述上盖关闭时的所述末端的位置和所述上盖枢转时的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废墨收集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墨水箱上的手柄。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箱上成型有至少一个透明或半透明窗口。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废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箱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废墨收集装置,它具有一个容放有吸收从喷墨打印机打印头排放的废墨的吸墨体的墨水箱。排放出来的墨水滴落到墨水箱内。滴落的墨水的入口成型在墨水箱的顶板上,滴落的墨水经由该入口进入墨水箱。墨水箱具有一个分隔壁,它在分隔壁内部确定一个经由入口进入的墨水的到达墨水箱内底面的通道。分隔壁防止滴落的墨水直接落在吸墨体上。滴落在墨水箱内底面的墨水由吸墨体经由其底面吸收。
文档编号B41J2/18GK2769061SQ0325642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4日
发明者奥信明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