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立式上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983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容量立式上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印刷机械中的立式上墨机构,特别是为邮资机的字轮上墨的上墨机构。
背景技术
在邮资机等机械中,会用到立式上墨机构,众所周知,立式上墨要比卧式上墨困难得多。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立式上墨机构如图1所示,带底圆桶2’内盛有油墨,在其周壁上开了很多孔,海绵轮1’套在圆桶2’的外面。当圆桶2’旋转时,油墨通过周壁上的孔渗透到海绵轮1’中,海绵轮1’再将油墨转印到与其接触的钢印上,从而完成油墨的传递。
上述机构在实际使用中有如下不足①、渗透到海绵轮上的油墨量是不均匀的且不可控的,当圆桶中的油墨很多时,向外泄漏得就快,造成海绵轮上油墨过多,产生印记不清;当圆桶中的余墨很少时,向外泄漏得慢,海绵轮供墨不足,会使印记太淡看而不清楚。②、由于圆桶的容积不可能太大,储墨量有限,再加上①所述的原因,需要经常加墨,这样的工作不但繁顼而且很脏。③、由于油墨的重力关系,海绵轮上的油墨总是上淡下浓。④、使用的时间稍长,油墨的颜料粒子会逐渐堵塞海绵及圆桶上的出墨孔,使油墨出不来,需要经常清洗或调换海绵轮。⑤、为了减少堵塞,有时必须使用高档的油墨,这就增加了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自动控制、上墨均匀的大容量立式上墨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容量立式上墨机构,包括海绵轮、锥轮和墨池,海绵轮可转动地安装在墨池的外壁上,其轴线沿竖直方向,所述锥轮倾斜安装在墨池内,其底面的轮缘与墨池底面平行且靠近墨池底面,锥轮上面的轮缘正好与海绵轮的外圆周相接触,锥轮的中心轴与电机相连接。
本发明采用电机带动锥轮为海绵轮上墨,可以自动控制上墨的频率,对字迹颜色深浅的控制更加灵活;墨池的容量可以做得很大,一次加墨可以用很长时间,省却了频繁加墨的麻烦;由于油墨是由锥轮涂在海绵轮的外表面,油墨的分布更加均匀,也不会产生堵塞现象;同时由于不存在堵塞,对油墨的质量就没有特别的要求,可以使用廉价的油墨,也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所述锥轮上设有一个缺口。当锥轮静止时,海绵轮正对着锥轮上的缺口位置,与锥轮不接触,这样海绵轮随字轮的转动就更加自如,也减轻了海绵轮的磨损。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立式上墨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大容量立式上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一种带缺口的锥轮的轴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墨池4是一个盛放油墨的容器,轴3竖直固定在墨池4的外壁上,海绵轮2的中心是一个套筒,海绵轮2通过这个套筒安装在轴3上,可以绕轴3自由转动。在墨池4的内部安装了一个锥轮1,锥轮1下部的轮缘靠近墨池的底面且与底面平行,锥轮1上部的轮缘则正好与海绵轮2的外圆周相接触,锥轮1的中心轴与安装在墨池4斜壁上的电机5相连接,在电机5的带动下,锥轮1可绕中心轴转动,并带动与其相接触的海绵轮2一起转动,这样锥轮1就将其表面沾的油墨传递到海绵轮2的外圆周上。本发明的上墨机构在使用时,锥轮1的转动是间歇性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每印多少件,电机5才转动一圈,为海绵轮1上墨一次。
为了使上墨更加均匀,还可以设置一块刮墨板,沾满油墨的锥轮1表面在与海绵轮2接触之前先经过刮墨板,刮墨板安装在墨池4的内壁上,通过调节刮墨板与锥轮1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可以控制锥轮1表面油墨层的多少,从而使传递到海绵轮2上的油墨更加均匀可控。
另一种具体方式是对上述的锥轮1作了改进,在锥轮1上设置了一个缺口11,锥轮1静止时,海绵轮2正对着缺口11的位置,不会与锥轮1产生摩擦,电机5带动锥轮1转动上墨后,锥轮1仍然停在同样的位置,使其缺口11正对着海绵轮2。
权利要求
1.一种大容量立式上墨机构,包括海绵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锥轮(1)和墨池(4),海绵轮(2)可转动地安装在墨池(4)的外壁上,其轴线沿竖直方向,所述锥轮(1)倾斜安装在墨池(4)的内部,其底面的轮缘与墨池(4)底面平行且靠近墨池(4)底面,锥轮(1)上面的轮缘正好与海绵轮(2)的外圆周相接触,锥轮(1)的中心轴与电机(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立式上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轮(1)上设有一个缺口(1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为邮资机的字轮上墨的大容量立式上墨机构,包括海绵轮、锥轮和墨池,海绵轮可转动地安装在墨池的外壁上,其轴线沿竖直方向,所述锥轮倾斜安装在墨池内,其底面的轮缘与墨池底面平行且靠近墨池底面,锥轮上面的轮缘正好与海绵轮的外圆周相接触,锥轮的中心轴与电机相连接。本发明可以自动控制上墨的频率,对字迹颜色深浅的控制更加灵活;墨池的容量大,上墨均匀,不会产生堵塞现象,可以使用廉价的油墨,也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文档编号B41F31/02GK1644371SQ200510023539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4日
发明者林锦良 申请人:邮政科学上海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