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盒及可自如装卸地安装该带盒的带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063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盒及可自如装卸地安装该带盒的带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容有打印带等处理带的带盒及可将其自如装卸地进行安装的带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在称之为磁盘、磁带的记录媒体的带盒上粘贴附有记录在记录媒体的音乐信号、影像信号等内容的盲文(点字)的标签(例如,参照日本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对可自如装卸地安装于带处理装置(打印装置、盲文刻印装置)、在使处理带的抽出端部从带送出口稍微突出的状态下使用的带盒来说,还没有出现附有盲文的。
日本专利文献1特开平5-159520号公报另外,作为处理带上进行字符等的打印的打印装置或进行盲文刻印的盲文刻印装置,尤其是可与个人用小型计算机连接的装置,即使是完全失明者(视力障碍者),通过盲触进行输入,因此可以充分使用,如果在带盒上附有盲文的话,即使是完全失明者,也可积极地制成打印标签、盲文标签。
但是,如上所述,对于在使处理带的抽出端部突出的状态下使用的带盒,如果单纯地附有盲文的话,完全失明者摸读盲文时,可能会错误地将处理带的抽出端部推入到带盒内部,致使处理带不能抽出(不能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处理带向带盒内部脱落、并可便于完全失明者使用的带盒及可自如拆装地安装该带盒的带处理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带盒包括供带处理的处理带和带盒壳体,其中,带盒壳体内部收容有处理带、且包括构成外部轮廓的多个外壁面;该带盒可自如装卸地安装于带处理装置中;对于在使处理带的抽出端部从形成于带盒壳体的一个外壁面上的带送出口稍微突出的状态下所使用的带盒,带盒壳体的除上述一个外壁面以外的其他一个以上的外壁面上附有作为表示内容的盲文。
利用这种结构,即使是完全失明者(视力障碍者),也可通过带盒壳体的外壁面上附有的盲文很容易地掌握带盒的内容。另外,因为在形成有带送出口的一个外壁面以外的其他外壁面上附有盲文,所以可防止完全失明者摸读盲文时错误地将抽出端部推回去。因此,可防止处理带向带盒内部脱落,而且,完全失明者也可以使用该带盒。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方式是,其他的一个以上的外壁面为把持时的一对把持用外壁面、以及安装于带处理装置时的推入用外壁面中的至少一个外壁面。
根据这种结构,因为可在使用带盒时必须接触的面上附有盲文,所以完全失明者可简单地感觉到盲文的存在。而且,可同时进行盲文的摸读与带盒的安装。
此时,优选方式是,带盒壳体具有互换性的同时,还存在轮廓形状不同的多个种类,其他一个以上外壁面为形成不同的轮廓形状部分的至少一个外壁面。
通常,在多种带盒之间轮廓形状不同时,可以考虑完全失明者将这一点作为线索区别带盒。
根据这种结构,打印用带盒的带盒壳体与盲文刻印用带盒的带盒壳体的轮廓形状不同,以此为线索进行判别的完全失明者可触到盲文,所以可更进一步便于完全失明者察觉到盲文。
此时,优选方式是,盲文表示以下列内容为主旨的表示内容中的至少一项处理带的带宽、处理带的带颜色、带处理的内容、及处理带是带处理的对象物。
而且,此时优选方式是,带盒壳体中还可收容有供带处理的墨带、表示内容中可包括墨带的墨带颜色。
根据这些结构,完全失明者可摸读用盲文表示的处理带(及墨带)的表示内容,可按照用途分别使用带盒。
此时优选方式是,盲文与带盒壳体形成为一体。
根据这种构成,可在带盒壳体成形的同时简单地形成盲文。
此时优选方式是,盲文形成于已粘贴在带盒壳体的标签上。
根据这种结构,无须改变带盒的形状,就可在带盒壳体上简单地附有不同的表示内容的盲文。
根据本发明的带处理装置,可自如装卸地安装有上述带盒,作为带处理,在处理带上进行打印处理及盲文刻印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这种结构,即使是完全失明者,也可根据表示内容区分使用带盒,可根据用途高效地进行带处理,即、可以在处理带上进行打印或盲文刻印。
此时优选方式是,带处理装置还包括与完全失明者可进行数据输入的信息处理装置相连接的接口。
根据这种结构,完全失明者可通过信息处理装置进行数据输入,可更加高效地进行带处理。此时,作为信息处理装置,除了通过使用键盘的盲触而进行数据输入的构成外,还可考虑使用预先安装的语音输入软件进行数据输入的构成。另外,接口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有线/无线中的任意一种。


图1是带处理系统的说明图;图2A是盲文刻印组件的平面图,图2B是盲文刻印组件的侧面图;图3是表示带处理系统的控制框图;图4A是表示第一带盒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图4B是表示第二带盒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5A是表示第一带盒的外观形状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第二带盒的外观形状的立体图;及图6A是用盲文表示带宽的带状标签的展开图,图6B是用盲文表示带颜色的带状标签的展开图,图6C是用盲文表示以带处理内容及处理对象物为主要内容的带状标签的展开图,图6D是分两段表明的带状标签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适用本发明的带盒及带处理装置的带处理系统进行说明。该带处理系统构成打印/刻印复合装置(带处理装置,以下称之为“复合装置”),使其也可以对完全失明者(视力障碍者)促进其使用。
参照图1对带处理系统1进行说明。带处理系统1将对处理带(打印带Ta、盲文带Tb)进行打印处理及盲文刻印处理的复合装置2、以及用户可进行数据输入的信息处理装置3(个人用小型计算机)通过电缆4连接构成硬件,同时,利用信息处理装置3中安装的专用软件使信息处理装置3与复合装置2连接,对安装于复合装置2中的带盒5的处理带进行打印处理、盲文刻印处理,从而制成标签。
带盒5大致准备两种。第一带盒5A用于卷绕收容作为打印处理的处理对象物的打印带Ta(处理带),第二带盒5B用于卷绕收容作为打印处理及盲文刻印处理的处理对象物的盲文带Tb(处理带)。并且,这些第一带盒5A及第二带盒5B上附有盲文(参照图5A及图5B),即使是完全失明者也可方便地使用(具体如后所述)。
复合装置2由装置壳体12形成外部轮廓,在装置壳体12的内部内置有对打印带Ta进行墨字打印的打印部13及对盲文带Tb进行盲文刻印处理的刻印部14的主装置。打印部13构成复合装置2的主要部分,刻印部14组装于复合装置2的右后部。
打印部13的前部上面配置有具有各种输入键的专用键盘15,后部上面安装有开闭盖16,同时在该开闭盖16的表面配置有显示器(未图示)。在开闭盖16的内侧形成凹陷的安装有带盒5的带盒安装部17。另外,在开闭盖16的左部形成有观察窗18,用于在其关闭状态下观察第一带盒5A的安装情况(安装/未安装)。而且,在装置壳体12的右侧面设置有用于提供电源的电源提供口(未图示)及用于与上述电缆4连接的母连接器(接口47,参照图3)。
另外,在装置壳体12的左侧面形成有连通带盒安装部17与装置外部的带排出口21,未图示的切断部从壳体内部与其相临。该切断部组装有通过电动机驱动将打印带Ta(盲文带Tb)全部切断的全剪切器、以及同样通过电动机驱动将打印带Ta半切断的半剪切器。
在带盒安装部17中设置有打印头单元23,在打印头罩19内收容有作为热敏头的打印头22(参照图4A及图4B);压纸滚筒驱动轴(未图示),其与打印头22对置;卷绕驱动轴(未图示),用于卷绕后述墨带R(参照图4A及图4B);及,带卷轴24(参照图4A及图4B)的定位突起25。另外,在带盒安装部17的下侧空间内置有使压纸滚筒驱动轴及卷取驱动轴旋转的打印输送电动机26(参照图3)及动力传送机构(未图示)。
当在带盒安装部17中安装带盒5时,打印头单元23插入带盒5的后述贯通开口27、定位突起25插入带卷轴24、卷绕驱动轴插入墨带卷绕轴28、压纸滚筒驱动轴插入压纸滚筒32,隔着打印带Ta(盲文带Tb)及墨带R,打印头22与压纸滚筒32相互抵接从而可进行墨字打印(均参照图4A及图4B)。并且,基于输入的墨字数据驱动打印头22打印,从而对由压纸滚筒32送出的打印带Ta进行墨字的打印处理。打印处理后的打印带Ta(盲文带Tb)利用上述切断部进行切断处理(全剪切、半剪切),之后从带排出口21送出至装置外部。而且,如果进行盲文刻印时,手动将该切断的盲文带Tb送入刻印部14。
刻印部14内置有构成主装置的盲文刻印组件35,如图2A及图2B所示,该主装置在装置框架中组装有刻印单元33及带输送机构34。刻印单元33以三个螺线管36作为驱动源,包括由此进行刻印动作的三个刻印针42,对通过带输送机构34在从带导入口37到带导出口38的带移动路径41上输送的盲文带Tb,选择性地驱动三个刻印针42,刻印形成盲文43(多个刻印凸部)。此时,在各螺线管36和与该各螺线管36对应的刻印针42之间连接有摆动连杆44,通过螺线管36的吸引动作(励磁)摆动连杆44将刻印针42往上顶,从而对盲文带Tb进行盲文刻印。此外,三个螺线管36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驱动。
接下来,参照图3对本实施例的带处理系统1的控制结构进行说明。带处理系统1由以下部分构成作为用户接口的信息处理装置3、进行打印处理的上述打印部13、进行盲文刻印的上述刻印部14、驱动各部的驱动部45、与各部相连并控制整个复合装置2的控制部46、及连接信息处理装置3和复合装置2的控制部46的接口47。
信息处理装置3由个人用小型计算机构成,包括对应于JIS标准的键盘48、主体51、显示器49等。在主体51安装有在显示器49显示输入编辑画面的输入编辑程序,该输入编辑程序准备有各种处理模式(第一处理模式仅墨字,第二处理模式仅盲文,第三处理模式墨字·盲文并记)。输入编辑程序使用户根据规定的步骤进行数据输入,制成复合装置2的带处理的初始文本数据。文本数据除作为打印的字符信息的字符数据外,还包括识别各处理模式的识别数据等。而且,接口47虽然包括用于物理连接复合装置2与信息处理装置3的电缆4(参照图1),但信息的输入输出也可以使用无线传输。
驱动部45除包括驱动打印头22的打印头驱动器52及驱动打印输送电机26的打印输送电机驱动器53外,还包括驱动刻印部14内的螺线管36及刻印针42的刻印驱动器54、驱动刻印部14内的刻印输送电机55的刻印输送电机驱动器60,并驱动这些各种执行元件(螺线管及电动机)。此外,省略了驱动切断部的剪切器电机驱动器。
控制部46包括CPU56、ROM57、RAM58及输入输出控制装置59(以下称为“IOCInput Output Controller”),这些元件通过内部总线61互相连接。ROM57包括控制程序块57a,存储用于通过CPU56控制打印处理、盲文刻印处理等各种处理的控制程序;控制数据块57b,存储用于进行墨字打印的字符字体数据、字符大小数据、用于进行盲文刻印的盲文字体数据、及盲文数据的刻印控制的控制数据等;转换程序块57c,存储将从信息处理装置3送出的文本数据转换为墨字数据及盲文数据中至少一种的转换程序。
RAM58除作为标志等使用的各种工作区块58a外,还包括用于存储已生成的墨字数据的墨字数据块58b、及用于存储已生成的盲文数据的盲文数据块58c,其作为用于控制处理的作业区域而使用。而且,为了即使断电也可保存已存储的数据需要经常备份RAM58。
在IOC59中包括逻辑电路,该逻辑电路用于补充CPU56的功能并处理与各种周边电路的接口信号,这些逻辑电路是由门阵列或常规的LSI等构成的。由此,IOC59将来自专用键盘15的输入数据或控制数据原封不动或进行加工后送入到内部总线61,同时与CPU56联动,将由CPU56输出到内部总线61上的数据或控制信号原封不动或进行加工后输出至驱动部45。
并且,用户(完全失明者)根据输入编辑程序,通过利用键盘48的盲触对信息处理装置3的主体51进行数据输入,并指示开始打印处理及盲文刻印处理后,将临时存储于主体51侧的文本数据发送至复合装置2侧的CPU56,与此同时,由CPU56起动从ROM57读出的控制程序及转换程序。
转换程序将文本数据中的上述识别数据读出至CPU56,将文本数据中的字符数据转换为墨字数据及盲文数据中的一种或两种,并提供给控制程序。控制程序基于该数据将控制信号通过ICO59输出至驱动部45。由此,接收了控制信号的驱动部45的打印头驱动器52及刻印驱动器54直接驱动打印部13及刻印部14,对打印带Ta(盲文带Tb)进行打印处理及盲文刻印处理。此外,当然也可以不通过信息处理装置3而从复合装置2的专用键盘15输入数据,进行各种操作。
下面参照图1、图4A及图4B对第一带盒5A及第二带盒5B进行说明。第一带盒5A在第一带盒壳体62中可自如抽出地收容有打印带Ta,同时可自如抽出且卷绕地收容有墨带R。打印带Ta由背面设有粘结剂层(未图示)的记录带63和通过该粘结剂层粘贴于记录带63上的剥离带64构成。剥离带64用于在将记录带63作为标签使用之前使其粘结剂层不沾灰尘等。此外,打印带Ta除准备6mm、12mm、18mm、24mm及36mm等多种带宽外,打印带Ta的带颜色、墨带R的油墨颜色等也准备了很多种。
第二带盒5B在第二带盒壳体65中可自如抽出地收容有盲文带Tb,同时可自如抽出且卷绕地收容有墨带R。盲文带Tb由与打印带Ta相同的记录带63及与打印带Ta不同的盲文用剥离带66构成。
盲文带Tb的盲文用剥离带66将刻印针42的刻印力完全传达至记录带63,同时可保护上述粘结剂层不沾灰尘等,其剥离基体材料层由与打印带Ta的剥离带64相比冲击吸收力较小的聚乙烯/聚丙烯异分子聚合物构成。此外,盲文带Tb除准备了12mm及24mm的带宽外,带种类(带颜色、墨字油墨颜色等)也准备了不同的很多种。
图4A是表示第一带盒5A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图4B是表示第二带盒5B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如两图所示,第一带盒5A及第二带盒5B虽有上述打印带Ta及盲文带Tb的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内部结构,因此具有互换性。以第一带盒5A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带盒5A在构成外部轮廓的第一带盒壳体62的内部收容有卷绕打印带Ta的带卷轴24,在右下部收容有卷绕与打印带Ta宽度基本相同的墨带R的墨带抽出卷轴67及墨带卷取卷轴28,且在左下部收容有压纸滚筒32。此外,卷绕在带卷轴24上的打印带Ta在使其抽出端部68从带送出狭缝72(带送出口)稍微突出的状态下收容在第一带盒壳体62中,其中,该带送出狭缝72形成于第一带盒壳体62的左侧壁面74c上(一个外壁面,参照图5A及图5B)。
带卷轴24的图示左下部形成用于插入上述打印头单元23的贯通开口27,对应于打印带Ta与墨带R重合的部分配置有嵌合于装置侧的压纸滚筒驱动轴的压纸滚筒32。从墨带抽出卷轴67抽出的墨带R绕着构成贯通开口27的开口部壁73送出,卷绕在墨带卷绕轴28上。并且,从带卷轴24抽出的打印带Ta与从墨带抽出卷轴67抽出的墨带R在压纸滚筒32的位置重合,接受利用打印头22的热敏复制的打印。打印后的打印带Ta从带送出狭缝72送出,墨带R卷绕在墨带卷绕轴28上。
如图5A及图5B所示,第一带盒壳体62与第二带盒壳体65均以前壁面74a、后壁面74b、左侧壁面74c、右侧壁面74d、上壁面74e及下壁面74f构成的六个外壁面74形成其外观,但各外壁面形成为不同的轮廓形状(平面形状)。第一带盒壳体62与第二带盒壳体65由分割为两部分的上壳体82(盖壳体)及下壳体83(主体壳体)构成,分别由树脂的成形模形成。并且,在第一带盒壳体62与第二带盒壳体65中,上壳体82形成相同形状(形态),下壳体83形成不同形状(形态)。
第一带盒壳体62,其上壳体82及下壳体83均是带卷轴24周围的主收容部84形成为R形状,且整个壳体从平面看形成圆角形的“大写L”形的平面形状(外观形状)。此外,下壳体83由着色的树脂形成,上壳体82由透明的树脂形成。
第二带盒壳体65,其上壳体82形成为与第一带盒壳体62相同的形状(形态),另一方面,形状不同的下壳体83,其带卷轴24周围的主收容部84形成为大致方形,且整个壳体从平面看形成有棱角的“大写L”形的平面形状(外观形状)。因此,第一带盒壳体62与第二带盒壳体65在与其装卸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形成的主收容部84的轮廓形状不同。
如此构成的第一带盒5A及第二带盒5B以上壳体82在上、下壳体83在下的方式分别从上侧安装至带盒安装部17。
下面对第一带盒5A及第二带盒5B上附有的盲文进行说明。为防止完全失明者触读该盲文时将抽出端部68推进去,所以必须在第一带盒壳体62及第二带盒壳体65的左侧壁面74c以外的前壁面74a、后壁面74b、右侧壁面74d、上壁面74e及下壁面74f中至少一个面上附有盲文。此外,在图5A及图5B中,图面左侧为“后”,右侧为“前”。
在本实施例中,盲文86、87分别附(形成)在作为把持时的一对把持用外壁面74的前壁面74a及后壁面74b中的后壁面74b、作为安装于复合装置2的带盒安装部17中时的推入用外壁面74的上壁面74e上。附在后壁面74b上的盲文86在第一带盒5A、第二带盒5B的下壳体83成形时同时形成,与下壳体83(带盒壳体)形成一个整体。另外,附在上壁面74e上的盲文87形成于粘贴在第一带盒5A、第二带盒5B的上壳体82上的带状标签85上。由此,使用者(完全失明者)在将带盒5拿在手中安装于复合装置2时,可自然而然地摸读盲文。
具体地说,在第一带盒5A、第二带盒5B的后壁面74b的下壳体83上附有内容是“12”的盲文86,该盲文86表示作为表示内容的打印带Ta(盲文带Tb)的12mm带宽。在本实施例中,以收容有带宽为12mm的打印带Ta的带盒5为例进行说明,但如为收容有带宽为24mm的打印带Ta的带盒5,则附有盲文“24”。此外,在打印带Ta的带宽不同的多种带盒之间,根据其带宽不同而使用深度不同的下壳体83,上壳体82则使用相同的。另外,后壁面74b在第一带盒5A及第二带盒5B中成为形成不同轮廓形状部分的外壁面74,所以完全失明者以此为线索区别第一带盒5A及第二带盒5B时,可易于触摸到盲文86。
如图6A~图6D的展开图所示,带状标签85上可形成下列盲文中的任意一个盲文87(图6A),其是表示打印带Ta(盲文带Tb)的带宽为12mm的数字“12”;盲文88(图6B),其表示打印带Ta(盲文带Tb)的带颜色为“白色”;盲文89(图6C),其是表示盲文刻印处理(带处理)的内容及盲文刻印带Tb为盲文刻印处理(带处理)的对象物的“盲文”。
而且,如图6D所示,可以利用上下两段将表示数字“12”的盲文87与表示“盲文”的盲文89形成于带状标签85上。此外,此时虽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在上段表示打印带Ta(盲文带Tb)的带颜色对应的盲文,在下段表示墨带R的墨带颜色。这样,通过带状标签85在带盒5上附有盲文,从而不改变第一带盒壳体62、第二带盒壳体65两个带盒壳体的形态就可以简单地将不同表示内容的盲文附在第一带盒壳体62、第二带盒壳体65上。此外,也可以通过在上述后壁面74b上粘贴形成有盲文的标签,从而在带盒5上附有盲文。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除形成有带送出狭缝72(带送出口)的左侧壁面74c外,在后壁面74b及上壁面74e均附有盲文,所以即使是完全失明者也可和视力正常人一样使用带盒5,同时可防止完全失明者摸读盲文时错误地将抽出端部68推回去。因此,可防止打印带Ta(盲文带Tb)向带盒内部脱落,而且,即使是完全失明者也可以利用带盒5。
而且,盲文的表示内容或附有盲文的带盒壳体的外壁面74(除了左侧壁面74c)并不只限定于本实施例。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完全失明者通过盲触从键盘48进行数据输入,但也可通过使用市场上销售的语音输入软件的语音输入进行数据输入。此时,即使是不会盲触的完全失明者也可进行数据输入,所以可以将带盒5提供给更多的完全失明者使用。
符号说明2 复合装置3 信息处理装置5 带盒47接口62第一带盒壳体65第二带盒壳体68抽出端部72带送出狭缝74外壁面85带状标签Ta打印带Tb刻印带R 墨带
权利要求
1.一种带盒,包括供带处理的处理带和带盒壳体,可自如装卸地安装于带处理装置,其中,带盒壳体内部收容有所述处理带、且包括构成外部轮廓的多个外壁面,其特征在于对于在使所述处理带的抽出端部从形成于所述带盒壳体的一个外壁面的带送出口稍微突出的状态下所使用的带盒,在所述带盒壳体的除所述一个外壁面以外的其他一个以上的外壁面上附有作为表示内容的盲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一个以上的外壁面是把持时的一对把持用外壁面、及安装于所述带处理装置时的推入用的外壁面中的至少一个外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盒壳体具有互换性,而且存在轮廓形状不同的多个种类;所述其他一个以上的外壁面是形成不同的所述轮廓形状部分的至少一个外壁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文表示为以以下内容为主旨的表示内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处理带的带宽、所述处理带的带颜色、所述带处理的内容、及所述处理带是所述带处理的对象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盒壳体还收容有供所述带处理的墨带;所述表示内容包括所述墨带的墨带颜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文与所述带盒壳体形成一个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文形成于粘贴在所述带盒壳体的标签上。
8.一种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可自如装卸地安装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盒;作为所述带处理,在所述处理带上进行打印处理及盲文刻印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完全失明者可进行数据输入的信息处理装置相连接的接口。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盒(5),包括供带处理的处理带(T)、及内部收容有该处理带(T)且包括构成外部轮廓的多个外壁面(74)的带盒壳体(62),该带盒(5)可自如装卸地安装于带处理装置(2)中;在使处理带(T)的抽出端部从形成于带盒壳体(62)的一个外壁面(74)上的带送出口(21)稍微突出的状态下进行使用时,在带盒壳体(62)的一个外壁面(74)以外的其他一个以上的外壁面(74)上附有作为表示内容的盲文(86)。
文档编号B41J32/00GK1762720SQ20051010828
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1日
发明者赤岩正夫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