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0891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在喷墨记录设备中向记录介质上喷墨以在记录介质上执行打印的喷墨头。
背景技术
在喷墨头中,墨容器提供的墨从公共墨通道分配到多个压力室中。脉冲压力波有选择地施加到每个压力室上以改变压力室的容积。这样墨从与压力室连通的喷嘴喷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所谓的流体串扰现象,即施加了脉冲压力波的压力室中产生的振动通过公共墨通道中的墨传递到另一个压力室中从而引起压力室中的压力波动。当上述流体串扰在另一个压力室中引起压力波动时,如喷墨率、墨滴量等喷墨性质在引起压力波动的压力室中会发生变化。因此降低了打印质量。
因此,为了吸收从每个压力室传播到公共墨通道的振动以抑制流体串扰,例如已经提出了一种喷墨头,其中薄板制造的阻尼部分设在公共墨通道的上表面部分或下表面部分(如可参见JP-A-11-309877(图4))。

发明内容
近年来,对提高打印速度和打印质量的需求增加了。随着这些需求的增加,更趋向于增加喷嘴的数目和高密度地布置喷嘴。在这种情况下,在用于形成公共墨通道或其它把墨从公共墨通道供应到压力室和喷嘴的通道的板中要密集地布置大量的孔、槽等。因此,从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公共墨通道的面积减小了。因此,即使像JP-A-11-309877中披露的喷墨头那样在公共墨通道的上表面部分或下表面部分中提供阻尼部分时,阻尼部分中起到吸收振动作用的面积也很小以至于不能充分吸收从压力室传播到公共墨通道的振动。另外,由于压力室也布置得很密集,公共墨通道的连接部分与从公共墨室延伸到各个压力室的通道之间的距离也很短,以至于施加了脉冲压力波的压力室中的振动易于传播到另一个压力室中。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头,它能够确保吸收从每个压力室传播到公共墨通道的振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喷墨头,它包括一个通道单元,包括一个在一个预定方向延伸的公共墨通道和多个分别从公共墨通道经过压力室延伸到喷嘴的单独墨通道;通道单元包括多块用于形成公共墨通道的公共墨通道形成板、一个设在包含在多块公共墨通道形成板中的两块板之间的阻尼部分,阻尼部分把公共墨通道分成两个空间并且具有用来吸收公共墨通道中墨压波动的阻尼室,通道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用来允许被阻尼部分分开的两个空间彼此连通的连通通道。
在该喷墨头中,喷射能量施加到压力室中的墨上以产生压力波。因此,在多个单独墨通道中流动的墨从与压力室连接的喷嘴中喷出。这里,公共墨通道由多块彼此层压在一起的公共墨通道形成板形成。具有阻尼室的阻尼部分设在包括在多块公共墨通道形成板中的两块板之间。阻尼部分把公共墨通道分成两个空间。另外,被阻尼部分分开的两个空间通过连通通道彼此连通使得墨和压力波能够在两个空间之间自由来往。
当喷射能量施加到压力室中的墨上时,压力室中产生的振动能够传播到公共墨通道。在被阻尼部分分开的两个空间中阻尼部分的两个表面都吸收振动。也就是说,起到吸收振动的阻尼部分的面积增加了,从而能够确保吸收传播到公共墨通道的振动。这样就能够抑制流体的串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阻尼部分包括两块彼此层压的阻尼板;一个凹进部分形成在这两块阻尼板中的至少一块阻尼板中,使得该凹进部分具有和公共墨通道基本相等的宽度并且面对两块阻尼板中的另一块阻尼板;并且阻尼室形成在凹进部分和另一块阻尼板之间。
因此只用简单的结构就能形成阻尼部分,其中具有其内形成凹进部分的一块阻尼板简单设置在另一块阻尼板上面。另外,由于凹进部分具有和公共墨通道几乎一样的宽度,两块阻尼板形成的阻尼室的宽度也几乎等于公共墨通道的宽度。因此就增强了阻尼部分的振动吸收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至少一个连通通道包括形成在两块阻尼板中与公共墨通道相对的区域中的连通开口。因此,墨和压力波能够在被两块阻尼板分开的公共墨通道的两个空间之间自由往来。因此,两个空间中的墨压基本相等,从而阻尼部分的两个表面能够确保吸收传播到公共墨通道的振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连通开口形成在与公共墨通道相对的区域中在公共墨通道宽度方向端部的区域中。因此,即使在形成连通孔的任何部分中,阻尼部分中起到吸收公共墨通道中振动作用的面积也能够制造得尽可能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每个连通开口所形成的形状在墨通道纵向的长度比在它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因此,即使在形成连通孔的任何部分中,也扩大了阻尼室在公共墨通道的宽度方向上的面积,从而阻尼部分中起到吸收公共墨通道中振动作用的面积能够制造得尽可能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两块阻尼板用同样的部件制造。当以这种形式用一个同样的部件作为两块阻尼板时,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当从公共墨通道形成板的层压方向观察时,阻尼部分的阻尼室与连接部分布置区域重叠,连接部分布置区域是设置公共墨通道和单独墨通道之间连接部分的区域。由于阻尼室这样设置在公共墨通道与连接部分布置区域重叠的区域中,从每个压力室传播到公共墨通道的振动能够在传播到压力室的早期在与单独墨通道连接的部分附近很快被吸收。这样就能够确保避免振动传播到其它的压力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从公共墨通道形成板的层压方向观察时,所述至少一个连通通道包括多个连通通道,这些连通通道在公共墨通道的纵向等间距地设置在连通通道与连接部分布置区域重叠的区域中。因此,在公共墨通道和单独墨通道之间的连接部分附近,墨或压力波在被阻尼部分分开的两个空间之间的任何位置能够均匀一致地来往。这样就能够稳定地把墨从公共墨通道提供到压力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至少一个连通通道设置在公共墨通道的至少一个宽度方向端侧的区域中,在该区域中,从公共墨通道形成板的层压方向观察时,所述至少一个连通通道不与连接部分布置区域重叠。因此,墨平稳地流进公共墨通道从而能够避免墨滞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公共墨通道具有封闭公共墨通道的下游端部的封闭端部,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连通通道设置在封闭端部附近。因此,能够避免墨滞留在公共墨通道的封闭下游端部。另外,还能够避免混合在墨中的气泡滞留。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喷墨头的整体透视图;图2是沿图1中线II-II的剖视图;图3是喷墨头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4是通道单元和致动器单元的平面图;图5是图4中点划线围绕起来的区域的放大图;图6是通道单元和致动器单元的部分切除的平面图;图7A-7B是沿图5中线VII-VII的剖视图,图7A的剖视图示出了剖面不经过任何设在阻尼室中的连通孔的情况,图7B的剖视图示出了剖面经过连通孔的情况;图8是阻尼板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图9A-9B示出了致动器单元,图9A是剖视图,图9B是单独电极的平面图;图10的视图示出了对应于图7A的一个改进;图11的视图示出了对应于图6的另一个改进;图12的视图示出了对应于图7A的另一个进一步的改进;图13的视图示出了对应于图6的另一个进一步的改进;和图14的视图示出了对应于图7A的另一个改进。
图15的视图示出了对应于图7A的另一个进一步的改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根据该实施例的喷墨头1设在串行喷墨记录设备中(未示出)并且用来把洋红、黄、青和黑四种颜色的墨喷射到所输送的纸张上来在纸张上执行打印。如图1-3所示,喷墨头1具有墨容器2、通道单元3和致动器单元4。在墨容器2中,分别形成了存储四种颜色墨的四个墨室2a、2b、2c和2d。通道单元3设置在墨容器2下面,并且墨通道形成在通道单元3中。致动器单元4粘结到通道单元3的上表面上。
在墨容器2中,所形成的洋红、黄、青和黑色墨的四个墨室2a、2b、2c和2d以该顺序从图2的左边开始排列。另外,四个墨室2a-2d分别通过管5连接到相应的墨盒(未示出),从而把各种颜色的墨分别从墨盒提供到墨室2a-2d。另外,如图2和3所示,墨容器2连接到在平面图中为长方形的加强板6上。加强板6利用固化剂8固定地设置在大致为长方体的保持器7上。在墨容器2的下端部分形成了四个分别与四个墨室2a-2d连通的开口9。另一方面,在加强板6中形成了四个在平面图中为椭圆形的孔10,它们分别与四个开口9连通。
把每个通道单元3和致动器单元4都设计成层压结构,其中多块薄板彼此粘结在一起。通道单元3和致动器单元4设置在墨容器2下面。如图4所示,在通道单元3的上表面中形成了在平面图中为椭圆形的四个供墨孔11,过滤器12进一步连接到通道单元3的上表面上以覆盖四个供墨孔11。墨室2a-2d中的四种颜色墨通过形成在墨容器2中的四个开口9、形成在加强板6中的四个孔10和四个供墨孔11提供到通道单元3中。如图2和3所示,粘结到加强板6下表面的通道单元3连接到形成在保持器7下表面中的敞开部分7a,从而把喷墨表面暴露出来。在该状态下,墨容器2连接到加强板6上。另一方面,密封剂13确保保持器7和通道单元3之间的密封。作为供电件的柔性印刷电路(FPC)14粘结到致动器单元4的上表面上,并且向上伸出。另外,铝板制成的防护板15粘结到FPC14上。如图2所示,致动器单元4或防护板15比加强板6薄。因此,当装配好喷墨头1时,在墨容器2的底表面和防护板15之间存在间隙。
粘结在致动器单元4上的FPC14沿着墨容器2的一个侧表面伸出,该侧表面夹住如海棉的弹性件16。驱动器IC17设置在FPC14上。FPC14通过焊接电连接到驱动IC17和致动器单元4使得从驱动器IC17输出的驱动信号传递给致动器单元4。
在保持器7的侧表面中与驱动器IC17相反的位置形成了敞开部分7b。在驱动器IC17中产生的热量通过敞开部分7b散到保持器7的外部。另外,在驱动器IC17和保持器7的敞开部分7b之间,由大致为长方体的铝板制成的散热器18与驱动器IC17紧密接触设置。驱动器IC17中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器18和敞开部分7b有效地散出。设置在墨容器2和FPC 14之间的弹性件16的压力能够保证驱动器IC17附着在散热器18上。
下面参考图4-6、7A-7B和8详细描述通道单元3和致动器单元4。图4是通道单元3和致动器单元4的平面图。图5是图4中所示用点划线围绕起来的区域的放大图。如图4和5所示,通道单元3具有多个喷墨的喷嘴20、多个在其一个侧端分别与多个喷嘴20连接并且布置成二维的压力室21、和四个在一个水平表面上沿与扫描方向(图4中的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馈纸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延伸并且每个都与多个压力室21连通的四个集管22(22a,22b,22c,22d)。通道单元3的下表面起到喷墨区域的作用,在那里布置着大量的喷嘴20。在平面图中为长方形的致动器单元4与每个压力室21对应地粘结到通道单元3的上表面。
图7A和7B是沿图5中线VII-VII的剖视图,图7A的剖视图示出了剖面不经过任何设在阻尼室28中的连通孔29(将在后面详述)的情况,图7B的剖视图示出了剖面经过连通孔29的情况。如图5和图7A-7B所示,每个喷嘴20形成为逐渐变细的形状从而通过压力室21和孔隙23与作为公共墨通道的一个集管22连通,其中压力室21和孔隙23在平面图中都是菱形。因此,针对每个压力室21,所形成的单独墨通道25从集管22经过连通孔26、孔隙23和压力室21延伸到喷嘴20。另一方面,多个压力室21设置在通道单元3的上表面中与致动器单元4的粘结区域相对的位置。如图5所示,多个压力室21平行于集管22布置从而形成多个压力室列。构成四个相邻压力室列21a-21d的多个压力室21与每个集管22连通。在每个压力室21和集管22之间压力室列21a-21d具有不同的位置关系。另外,在四个与集管22连通的压力室列21a-21d中,内侧的两列,即压力室列21b和21c在平面图中设置在与集管22相对的区域中。另一方面,外侧的两列,即压力室列21a和21d设置在集管22的相反两侧的区域中。图7A-7B都示出了这样一种剖视图,即剖面穿过属于压力室列21b和21c中的一个压力室列的压力室21。
如图4-6所示,四个集管22a-22d分别从四个供墨孔11延伸到压力室列21a-21d的尾端。封闭端部27封闭了每个集管22a-22d的下游端部。另外,所形成的四个集管22a-22d具有相同的宽度和相同的横截面形状。在四个集管22a-22d中,位于图4的上侧的三个,即集管22a-22c分别由墨室2a-2c(见图2)提供洋红、黄和青色的墨。另一方面,位于图4最下侧的集管22d由墨室2d(见图2)提供黑色墨。
当未示出的喷墨记录设备进行传真接收或复印时,经常只使用黑色墨。因此,与其它颜色的墨相比,更经常使用黑色墨。因此,与使用频率较低的其它颜色墨流过的墨通道相比,在例如黑色墨流过的集管22d和与集管22d对应的单独墨通道25这些墨通道中几乎不会留下那些粘性由于空气或干燥的原因而增加的墨。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使用频率较低的其它颜色墨,就有必要在执行彩色打印之前进行清洗操作从而把空气或粘性较高的墨排出。优选只对那些彩色墨流过的墨通道执行清洗操作,这样就能够减少进行清洗操作时对黑色墨的消耗。为此布置集管22a-22d使得在供给彩色墨的三个集管22a-22c与供给黑色墨的集管22d之间部分地提供较长的间隔(比彩色墨流过的三个集管22a-22c中两个相邻集管之间的间隔长的间隔)。所以,可以把一个清洗帽安装在喷射彩色墨的喷嘴20上,而把另一个清洁帽安装在喷射黑色墨的喷嘴20上。
如图7A和7B所示,通道单元3具有层压结构,其中一共层压了11块板,它们是空腔板30、基板31、孔隙板32、供应板33、集管板34和35、阻尼板36和37、集管板38和39、和喷嘴板40。致动器单元4设置在作为最上面一层的空腔板30的顶部。
在致动器单元4中,层压了四个压电片41-44(见图9A-9B),并且设置了电极,这将在后面详述。在压电片41-44中,当把电场施加到它们上面时,只有最上面的一层设为具有起到工作层作用的一部分(以下简单地称之为“具有工作层的层”)。另外三层都设为非工作层。在这些层中,工作层和每个与工作层对应的压力室21对齐。因此,致动器单元4设置在空腔板30的上表面。
空腔板30是金属板,其上设有很多与压力室21对应的菱形开口。基板31是金属板,其中给空腔板30的每个压力室21都提供了在压力室21和孔隙23之间的连通孔与在压力室21和喷嘴20之间的连通孔。孔隙板32是金属板,其中给空腔板30的每个压力室21除了提供了由两个孔和彼此连接两个孔的半蚀刻区域形成的孔隙23以外,还设有压力室21和喷嘴20之间的连通孔。供应板33是金属板,其中给空腔板30的每个压力室21提供了在孔隙23和集管22之间的连通孔26(连接部分)与在压力室21和喷嘴20之间的连通孔。集管板34、35、38和39是金属板,其中除了提供当层压板时那些彼此连接从而形成集管22的孔外,还给空腔板30的每个压力室21提供了在压力室21和喷嘴20之间的连通孔。阻尼板36和37是形成阻尼室28的金属板,分别用来吸收从压力室21传播到集管22的压力振动。在该实施例中,如图7A和7B所示,两块阻尼板36和37所处的位置正好在每个集管22在深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喷嘴板40是金属板,其中给空腔板30的每个压力室21提供了喷嘴20。
下面参考图6、7A-7B和8详细描述两块阻尼板36和37。在这些图中,图8是设置用来形成每个集管22中的阻尼室28的阻尼板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两块阻尼板36和37设置在集管板35和集管板38之间从而形成把每个集管22分成上部空间50和下部空间51两个部分的阻尼部分53。在每块阻尼板36和37中,形成了作为半蚀刻区域的四个槽状凹进部分36a、37a,它们分别与四个集管22对应并且它们的宽度基本与集管22的宽度相等。两块阻尼板36和37彼此叠放使得凹进部分36a和37a彼此相对。因此,阻尼室28分别形成在凹进部分36a和37a之间。在从与图6的平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四个阻尼室28分别设置在阻尼室28与四个集管22交叠的区域。当致动器单元4把喷嘴20喷墨的喷射能量施加到相应的压力室21上时,振动从压力室21传播到与之相应的集管22上。两块阻尼板36和37在内部形成阻尼室28的位置吸收了该振动。从而防止振动传播到任何其它压力室21中。
在从集管板35和38的层压方向(垂直于图6平面)观察时,每个阻尼室28与区域52(连接部分布置区域在该实施例中图5和6中用A和B限定的长方形区域)交叠。在区域52中,设置着多个连通孔26(连接部分),它们与多个连接到集管22的单独墨通道25对应。长度A是位于(图6中的左端右端)两端的两个连通孔26(连接部分)之间在集管22延伸方向上的距离,长度B是集管22的宽度。因此,由于存在阻尼部分53,从已经执行喷墨操作的压力室21向相应集管22传播的振动在传播的早期就能够很快在连通孔26附近被吸收,而连通孔26作为与单独墨通道25连接的部分。这样就能够确保振动不传播到任何其它压力室。优选所形成的每个阻尼室28到达这样一个位置,即它离集管22在相对于集管22延伸方向的两端比位于两端(图6相对的左端右端)的连通孔26略近(例如大约是集管22宽度的一半)。因此,阻尼部分53甚至能够在靠近连通孔26的位置更可靠地吸收振动,其中连通孔26位于连接部分布置区域的相对两端。
如图6、7B和8所示,多个连通开口29形成在两块阻尼板36和37与集管22相对的区域中。因此,两块阻尼板36和37所分开的上部和下部两个空间50和51通过连通孔29彼此连通。因此,墨和振动可以通过连通开口29在上部和下部两个空间50和51中来往。这样就基本平衡了上部和下部两个空间50和51中的墨压。当致动器单元4使得压力室21开始喷墨操作时,压力室21中产生的振动传播到相应的集管22。在这种情况下,阻尼部分53的上下两个表面中都吸收两个空间50和51中的压力振动。也就是说,在阻尼部分53中起到吸收振动作用的部分的面积增加了(是从集管板35和38的层压方向观察时集管面积的两倍)。因此就确保吸收了传播到集管22的不必要振动,从而能够抑制相互之间的流体串扰。
在设有连通孔29的部分中,阻尼室28的宽度不可避免地要变窄。但是,如图6和8所示,在每个集管22的宽度方向的边沿侧,连通开口29形成为弯曲形。另外,每个连通开口29形成为长孔,它在集管22的长度方向比它的宽度方向长。因此,即使在形成了连通开29的部分也能够把阻尼室28的宽度制造得尽可能大。这样能够增加阻尼部分53中起到振动吸收作用的部分的面积。
另外,当从集管板35和38的层压方向(垂直于图6的平面)观察时,在连通开口29与形成了多个连通孔26的区域52重叠的区域中,在每个集管22的纵向等间距布置连通开口29。因此,通过连通开口29,墨或振动能够在阻尼板36和37分开的两个空间50和51之间靠近连通孔26来往,其中连通孔26起到集管22和单独墨通道25之间连接部分的作用。这样,墨能够从每个集管22稳定地提供给每个压力室21,并且能够在任何位置在每个阻尼室28中均匀一致地执行对不必要振动的有效吸收。另外,如图6所示,靠近每个集管的封闭端部27还设有连通开口29。因此,能够避免墨留滞在封闭端部27中,并且能够进一步避免留滞混合在墨中的气泡。
为了进一步增强每个阻尼室28的振动吸收效果,如图14所示,可以允许阻尼室28与外部大气连通。空气连通孔90连通大气和每个阻尼室28。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建立一种墨等很难进入阻尼室28的结构。
下面描述层压在通道单元3的最上层的空腔板30上的致动器单元4的结构。图9A是致动器单元4和压力室21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9B是粘结到致动器单元4表面上的单独电极60的平面图。
如图9A所示,致动器单元4包括四个压电片41、42、43和44,它们形成有同样的厚度约15μm。压电片41-44形成为连续的薄片平板(连续的平板层),它们设置在形成在通道单元3的一个喷墨区域中的大量压力室21上面。当把压电片41-44作为连续平板层设置在多个压力室21上面时,能够利用例如丝网印刷技术以较高的密度把单独电极60设置在压电片41上。因此,也能够以较高的密度把压力室21形成在与单独电极60对应的位置处。这样就能够打印出高分辨率图像。压电片41-44用具有铁电性质的、基于锆钛酸铅(PZT)的陶瓷材料制成。
在作为最上层的压电片41上形成了单独电极60。厚度大约为2μm的公共电极62设置在作为最上层的压电片41和位于压电片41下面的压电片42之间,从而遍及片层的表面形成了公共电极62。顺便提及,在压电片42和压电片43之间没有设置电极。单独电极60和公共电极62由诸如基于银-钯的金属材料制成。
每个单独电极60的厚度大约为1μm。如图9B所示,每个单独电极60在平面图中具有与示于图5的压力室21基本类似的菱形。菱形单独电极60的一个锐角部分延伸出去并且在它的顶端设有圆形焊盘部分61,焊盘部分61电连接单独电极60,焊盘部分61直径大约为160μm。焊盘部分61由例如含玻璃粉的金等材料构成。如图9A所示,焊盘部分61粘结在单独电极60延伸部分的表面上。另外,焊盘部分61电连接到设在FPC14中的触点。
公共电极62在未示出的区域中接地。因此,公共电极62在与所有压力室21对应的区域中保持相等的地电势。另外,每个单独电极60通过焊盘部分61和FPC14连接到驱动器IC17。FPC14包括与单独电极60一致的、彼此独立的单独导线(见图1到3)。因此能够与每个压力室21对应地控制每个单独电极60的电势。
下面描述当脉冲压力波施加到压力室21上时关于致动器单元4的操作。致动器单元4中的压电片41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的极化方向。也就是说,致动器单元4具有所谓的单形态结构,其中把在上侧(即在与压力室21的相反侧)的一个压电片41设定为工作层存在的层,而把在下侧(即在压力室21侧)的三个压电片42-44设定为非工作层。因此当把单独电极60设定为预定的正电势或负电势时,每个压电片41中电极之间的电场施加部分会起到工作层的作用,从而例如如果在与极化相同的方向施加电场,由于压电横向效应,压电片41会在垂直于极化方向的方向上收缩。另一方面,压电片42-44不受电场的影响,并且不会自动收缩。因此,在上侧的压电片41和下侧的压电片42-44之间,在垂直于极化方向的方向上的应力产生了区别,从而压电片41-44作为整体倾向于在非工作侧变形为凸形(单形态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A所示,压电片41-44的下表面固定到限定了压力室21的空腔板30的上表面上。所以,压电片41-44在压力室21侧变形为凸形。这样每个压力室21的容积减少使得压力室21中的墨压增加。因此,墨从与压力室21连通的喷嘴20中喷出。之后,当单独电极60恢复到与公共电极62相同的电势时,压电片41-44恢复到它们最初的形状,这样每个压力室21的容积也恢复到它们最初的容积。这样压力室21从集管22中吸墨。
在上述的喷墨头1中,形成阻尼室28的两块阻尼板36和37一个设置在另一个上面从而形成阻尼部分53,而阻尼部分53把每个集管22分成上部和下部空间50和51两个部分。两个空间50和51通过连通开口29彼此连通所以墨和振动能够在两个空间50和51之间来往。因此,当把从喷嘴20喷墨的压力施加到相应的压力室21上时使得在压力室21中产生的振动传播到与之相应的集管22时,阻尼部分53的上下两个表面都能够吸收两个空间50和51中的压力振动。也就是说,起到振动吸收作用的阻尼板36和37的面积增加了,这样就更能确保吸收传播到每个集管22的振动。因此能够抑制流体串扰。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潜在地提供一种喷墨头1,它具有较宽的范围,从而能够以较高的密度布置压力室21而不会受到流体串扰的影响。
下面描述各种改进,其中给前述实施例加入了各种变化。顺便提及,用同样的参考标号表示那些与前述实施例具有类似结构的部分,并且相应地略去对它们的描述。
1]可以使用各种结构用作两块阻尼板,这只要提供面对两个空间50和51的两个较薄部分(前述实施例中凹进部分36a和37a的底部),并且阻尼室设在两个较薄部分之间。例如,如图10所示,其中分别形成了凹进部分36a和37a的两块阻尼板36和37可以彼此叠放在一起使得凹进部分36a和37a面对同一个方向(图10中的向下方向),同时阻尼室28形成在两块阻尼板36和37之间。在该改进中,属于上部阻尼板36的凹进部分36a形成了阻尼室28。阻尼效果不依赖于阻尼室28形成的间隙而是依赖于形成阻尼室28的每个较薄部分的厚度和面积。考虑到这一事实,优选上部和下部的较薄部分彼此靠近设置但是又分开足够的距离从而不会由于变形造成它们彼此邻接在一起。另外,在该改进中,属于下部阻尼板37的凹进部分37a作为集管22下面的空间51的一部分。因此,凹进部分37a有助于提高集管22的供墨容量。以这样的方式设计的该改进具有较高的空间效率而且不会损失利用集管22稳定供墨的实际功能和利用阻尼室28吸收不必要振动的实际功能。
另外,可以把一块阻尼板形成为没有凹进部分的薄片层状阻尼板并且设置在另一块阻尼板上从而覆盖住形成在另一块阻尼板中的凹进部分。另外,可以制造该结构使得合成树脂薄膜等贴在具有凹进部分的金属阻尼板上。根据这些改进中的任何一种改进,都能够实现与前述改进类似的效果。
2]集管板之间的阻尼部分的数目不限于1。可以在集管板之间提供多个阻尼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起到吸收振动作用的部分的面积就会随阻尼部分的数目成比例增加。因此,就更能保证吸收振动。
3]连通开口的数目、形状和布局不限于前述实施例中提到的情况。例如,可以只在每个集管22宽度方向上的一边沿侧上形成排列成一条直线的连通孔。另外,可以在每个集管22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设置连通开口。另外,如图11所示,在每个集管22的纵向延伸的连通孔29A可以形成在阻尼板37A(36A)中集管22的一个宽度方向端侧位置。这样就不必担心每个阻尼室28A的振动吸收能力的分布随位置变化。从而均衡了喷墨性质。
4]连通开口可以设置在从集管板层压方向观察时不与阻尼板36B和37B中的区域52重叠的区域中。在区域52中设置连通孔26。例如,如图12所示,连通开口29B可以设在不与区域52重叠的一个区域中(在图13中A和B限定的长方形区域之外)的每个集管22的一个宽度方向端侧,而连通孔26设置在区域52中。在这种情况下,墨平稳地流过每个集管22从而能够避免墨滞留。另外还有一个优点是阻尼室28能够占据更大区域。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是可以设置连通开口29B到达每个集管22的尾端并且只在不与设置连通孔26的区域52重叠的区域中。因此,还能够避免气泡滞留。另外,连通开口29B可以设在图15所示每个集管的两个宽度方向端侧。
因此,允许两个空间50和51彼此连通的连通通道不必设在连通通道穿透每个阻尼部分并且面对每个集管22的区域中。如图12所示,允许两个空间50和51彼此连通的连通通道29B可以形成在集管板35B和38B以及阻尼板36B和37B在每个集管22宽度方向上的外部。
图13示出了另一种改进,其中连通开29B设在连接部分布置区域的外面。该改进与前述改进的不同之处在于连通开口29B形成在图13中A所限定的连接部分布置区域的外面。因此,能够更平稳地把墨提供到每个压力室21。特别是,在每个集管22的尾端部分,优选所形成的连通开口29B在集管22侧壁的一个端侧和尾端一侧邻接侧壁。这样就不用担心墨滞留。
权利要求1.一种喷墨头,包括一个公共墨通道,它在一个预定方向延伸;和一个通道单元,它包括多个分别从公共墨通道经过压力室延伸到喷嘴的单独墨通道,其中通道单元包括多块形成公共墨通道的公共墨通道形成板;和一个阻尼部分,它设在包含在多块公共墨通道形成板中的两块板之间,阻尼部分包括吸收公共墨通道中墨压波动的阻尼室,并且把公共墨通道分成两个空间,通道单元包括允许被阻尼部分分开的两个空间彼此连通的连通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中阻尼部分包括两块彼此层压在一起的阻尼板,一个凹进部分形成在两块阻尼板中的至少一块阻尼板中,该凹进部分具有和公共墨通道基本相等的宽度并且面对两块阻尼板中的另一块阻尼板,并且阻尼室形成在凹进部分和另一块阻尼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头,其中连通通道是形成在两块阻尼板中与公共墨通道相对的区域中的连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头,其中连通孔形成在与公共墨通道相对的区域中在公共墨通道宽度方向端部的区域中。
5.如权利要求3和4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喷墨头,其中每个连通孔所形成的形状为在墨通道纵向的长度比在墨通道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头,其中两块阻尼板用同样的部件制造。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中当从公共墨通道形成板的层压方向观察时,阻尼部分的阻尼室设置在与连接部分布置区域重叠的区域中,该连接部分布置区域是设置公共墨通道和单独墨通道之间连接部分的区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头,其中从公共墨通道形成板的层压方向观察时,连通通道在公共墨通道的纵向等间距地设置在连通通道与连接部分布置区域重叠的区域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头,其中多个连通通道设置在公共墨通道的至少一个端侧的区域中,在该区域中,从公共墨通道形成板的层压方向观察时,所述多个连通通道不与连接部分布置区域重叠。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中公共墨通道具有封闭公共墨通道的下游端部的封闭端部,并且连通通道设置在封闭端部附近。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中阻尼室通过空气连通孔与大气连通。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中从公共墨通道形成板的层压方向观察时,阻尼室与在公共墨通道和单独墨通道之间的连接部分重叠。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连通通道包括多个连通通道,这些连通通道设置在公共墨通道宽度方向两个端侧的区域中,在这些区域中,从公共墨通道形成板的层压方向观察时,所述多个连通通道不与连接部分布置区域重叠。
专利摘要一种喷墨头,具有一个通道单元,它包括一个在一个预定方向延伸的集管和多个分别从该集管通过压力室延伸到喷嘴的单独墨通道。通道单元具有多块形成集管的集管板,还具有设在多块集管板中的两块板之间的阻尼板和连通孔。阻尼板把集管分成两个空间并且具有吸收集管中墨压力波动的阻尼室。阻尼板分开的两个空间通过连通孔彼此连通。
文档编号B41J2/14GK2794828SQ20052000270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26日
发明者片山直树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