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记录装置及墨水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840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墨盒、记录装置及墨水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打印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墨盒、记录装置及墨水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在记录装置上包括记录头,记录头包括喷射口和其对应的能量生成元件,能量生 成元件根据要记录的所希望信息,通过喷射口在记录材料上喷射墨水。能量生成元件可以 为一种电热传感元件,其生成热能效应,以在墨水中建立薄膜沸腾喷射墨水。在这样的记录 装置中,记录头和墨水容器统一构成一个单元或分离设置,具有墨水的墨盒用于供给记录 头的墨水。根据墨水的颜色和/或种类,设置不同的墨盒,并支撑在记录装置的托架上。当 记录头和墨盒统一构成一个单元时,该单元刻拆卸地安装在记录装置上;当记录头和墨盒 分离设置时,只有墨盒是可拆卸地安装,而记录头被保持在记录装置的主组件中。 随着记录装置的发展,在记录头内设置更多数量的喷射口和能量生成元件,且喷 射口被能量生成元件同时驱动,这样,打印速度和打印产量均得到改进。 日本公开专利申请Hei7-076104公开了在这种高性能的记录头中,记录头1105设 置有存储元件1018,存储记录头1105自身的各种信息,以提供关于剩余使用寿命和/或记 录头1105更新时间的信息。 图l和图2示出了该专利的一个例子。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数个墨盒1001K、 1001Y、1001M和1001C具有各自相应的存储元件1100A、1100B、1100C禾口 1100D。各个存储 元件的信号线与存储元件1018用的信号线一起聚集在记录头1105中,而信号线组1016从 记录头1105上的连接器1028通过柔性电缆1206连接到记录装置主组件的控制电路部的 CPU1300。图2所示的结构中,存储各种信息的存储元件1100A、 1100B、 1100C和1100D,以及 记录头1105中的存储元件1018通过信号线组1016直接连接到记录装置主组件的控制电 路部的CPU1300,而不通过记录头1105。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记录装置主组件与墨盒及记录头之间,通过信号线1016 进行电连通。 在具体实现上,由于记录装置的墨盒具有不同的墨水颜色或/和种类,所以在将 墨盒安装在记录装置的过程中,禁止将墨盒安装在错误的位置上。如果将墨盒安装在错误 的位置上,就会造成不同墨水颜色或/和种类的墨水混用,造成打印头的堵塞或打印效果 不好的问题,比如颜色偏色。 因此,需要将墨盒安装在正确的位置上。目前,将墨盒安装在正确的位置上的方法 有两种第一种方法,具有不同墨水颜色或/和种类的墨盒设置的外型结构不同,但是,这 种情况,会使墨盒的制造成本变高,对具有不同外型结构的墨盒的存储和管理都很麻烦;第 二种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墨盒1001K、 1001Y、匪M和匪C具有各自相应的存储 元件1100A、1100B、1100C和1100D,以分别存储表示其内所存储墨水颜色或/和种类的数 据,这些存储元件和记录装置主组件进行不使用公共总线的并行电连通,以通过不同的电 连接线识别墨水的颜色或/和种类的数据。如果墨盒安装在错误位置,则可以识别出这种
4情况,并提示使用人更换,避免麻烦。 此外,诸如所容纳墨水种类、墨水剩余量、使用寿命以及类似的信息,也同时可以 存储在记录头的存储元件中。这样,墨盒的墨水颜色或/和种类也可以从存储元件中读取。 日本公开专利申请Hei4-275156还公开了另一种结构的例子,以适当地指示记录 头105或墨盒1001A 1001D的使用寿命,以及其更换时刻。用这种结构,具有集成的记录 头和墨盒设置了发光二级管(LED)形式的光发射部,根据存储元件的信息,指示墨盒的墨 水余量,该存储元件存储墨盒电源的记录次数。 但是,为了实现禁止将墨盒安装在错误的位置上,就需要将墨盒的存储元件以及 记录头的存储元件与记录装置主组件进行并行电连通。随着具有不同墨水颜色或/和种类 的墨盒的增多,存储元件也会增多,进行并行电连通时使用的信号线也会增加。 特别地,目前在记录头和数个墨盒两方面设置的存储元件与记录装置主组件控制 电路部的CPU1300之间的连接部,必须永久地设置。在常用的记录装置上,使用四种颜色的 墨水,即黑色、黄色、品红色及青色。于是,四种墨盒IOOIK、 IOOIY、 1001M和1001C被同时安 装在记录装置主组件上。因此,对于四种墨盒上的存储元件1100A-D中的每一个,信号线 1016都是必须的,其中,每一个设置两个或更多数量导线。在记录头1105设置有存储元件 1018的情况下,除墨盒存储元件用的导线外,需要信号线1016的导线还需要三个。这样,按 照图1所示的情况,所需的信号线1016的导线数量不少于存储元件总数的两倍。 当用于电连通的信号线1016的导线数量增多时,连接步骤变得很麻烦,这是因为 必须保证电连通的可靠性。特别地,在常用的记录装置上,安装和拆卸墨盒都是人工执行, 所以不希望连接步骤复杂。此外,记录装置的主组件不得不具有大量的接触部或/和配线 导线,以与信号线1016连接,结果导致制造成本提高和结构复杂。 另外,正如日本公开专利申请Hei7-076104所公开的,墨盒还设置有指示装置,以 指示墨水剩余量,对于指示装置的开/关,需要附加的配线导线,不考虑接地线,每个墨盒 至少还需要一条这样的导线。就是说,在使用四个或更多墨盒的情况下,还需要多于四条的 信号线。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该墨盒能够被识别是否安装在正确的位置 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能够识别墨盒是否安装在正确的位 置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墨水供给系统,该系统能够识别墨盒是否安装在正确的位 置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种墨盒,安装在记录装置上,包括 芯片接触部,用于和记录装置上的接触部进行电连通; 信息存储部,用于存储墨盒相关信息; 第一感应线圈; 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感应线圈;[0024]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信息存储部的访问,和根据通过芯片接触部从记录装置提
供的信息,通过所述驱动器驱动第一感应线圈,和通过芯片接触部从记录装置接收指令。 —种墨盒,安装在记录装置上,包括墨囊和安装墨囊的墨盒壳,在墨盒壳上包括 芯片接触部,用于和记录装置上的接触部进行电连通; 信息存储部,用于存储墨盒相关信息; 第一感应线圈; 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感应线圈;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信息存储部的访问,和根据通过芯片接触部从记录装置提 供的信息,通过所述驱动器驱动第一感应线圈,和通过芯片接触部从记录装置接收指令; 在墨囊上包括 第二感应线圈,用于感应第一感应线圈; 光发射部,用于在第二感应线圈的驱动下开启。
—种记录装置,用于安装墨盒,包括接触部,分别对应墨盒上的芯片接触部设置; 电路,通过导线和接触部公共连接,用于为墨盒提供信息和指令,还包括 第二感应线圈,用于感应墨盒上的第一感应线圈。 —种墨水供给系统,包括记录装置和安装在记录装置上的墨盒,其中,墨盒包括 芯片接触部,用于和记录装置上的接触部进行电连通; 信息存储部,用于存储墨盒相关信息; 第一感应线圈; 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感应线圈;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信息存储部的访问,和根据通过芯片接触部从记录装置提
供的信息,通过驱动器驱动第一感应线圈,和通过芯片接触部从记录装置接收指令; 记录装置包括接触部,分别对应墨盒上的芯片接触部设置;电路,通过导线和接
触部公共连接,用于为墨盒提供信息和指令; 第二感应线圈,用于感应墨盒上的第一感应线圈。 —种墨水供给系统,包括记录装置和安装在记录装置上的墨盒,其中,墨盒包括墨 囊和安装墨囊的墨盒壳, 墨盒壳包括芯片接触部,用于和记录装置上的接触部进行电连通;信息存储部,
用于存储墨盒相关信息;第一感应线圈;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感应线圈;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信息存储部的访问,和根据通过芯片接触部从记录装置提
供的信息,通过驱动器驱动第一感应线圈,和通过芯片接触部从记录装置接收指令; 墨囊包括第二感应线圈,用于感应第一感应线圈; 光发射部,用于在第二感应线圈的驱动下开启; 记录装置包括接触部,分别对应墨盒上的芯片接触部设置;光接收部;电路,通 过导线和接触部公共连接,用于为墨盒提供信息和指令。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采用通过在墨盒上设置了控制器和第一感应线 圈,在记录装置上设置第二感应线圈和光发射部。墨盒上的控制器根据墨盒的状态执行处 理过程,通过墨盒的安装正确信号驱动第一感应线圈,由第一感应线圈感应于第二感应线 圈后,驱动光发射部指示。也就是说,当要开启记录装置上的光发射部时,由控制器发出信号给墨盒上设置的第一感应线圈,该第一感应线圈和记录装置上的第二感应线圈进行感 应,即将电能无线传递给第二感应线圈,由第二感应线圈为记录装置上的光发射部供电,指 示墨盒是否正确安装。更进一步地,在记录装置中也可以不包括光发射部,直接将第二感应 线圈接到记录装置的控制电路上,感知墨盒状态。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第一感应线圈安装在墨盒的墨盒壳上,将第二感应线
圈和光发射部安装在墨盒的墨囊上,这样,当记录装置要检测墨盒是否安装在正确的位置
上时,记录装置发送一个信号通过芯片接触部传递给墨盒上的控制器,接着由控制器发出
信号给设置在该墨盒的墨盒壳上的第一感应线圈,该第一感应线圈和设置在该墨盒的墨囊
上的第二感应线圈进行感应,由第二感应线圈为该墨盒的墨囊上的光发射部供电,使该光
发射部发光,然后记录装置通过其上的光接收部接收到的光量来判断墨盒是否安装正确。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得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及系统可以识别墨盒是否安装
在正确的位置上。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记录头、墨盒和记录装置连接结构的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记录头、墨盒和记录装置连接结构的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适用的墨盒的侧视图(a)、前视图(b)和仰视图(c);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适用的墨盒的侧视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墨盒1上的基片100的侧视示意图,以及记录装置的第 二感应线圈1000'安装在记录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感应线圈1000的侧视图及前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感应线圈1000'的侧视图及前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墨盒1上的第一感应线圈1000和第二感应线圈1000'
的侧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记录装置的透视图; 图10 (a) (c)为本实用新型墨盒1安装在固定器上或从其上拆除时的操作侧视 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记录装置的透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线配线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设置有控制器的基片的电路原理一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设置有控制器的基片的电路原理二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基片的存储阵列的数据写入操作和数据读取操作的时刻 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感应线圈的启动和解除启动时刻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和拆卸墨盒1的流程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和拆卸墨盒1的具体实施例流程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图18的过程对墨盒1安装确认控制的方法流程图; 图20(a) (b)为本实用新型墨盒安装和拆卸的控制过程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按下列顺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说明 1.本实用新型适用的机械结构的例子; 1. 1.墨盒 1. 2.墨盒的安装部 1. 3.记录装置 2.本实用新型适用的供给系统结构例子 2. 1.连接部 2. 2芯片的结构 2. 3控制器的运行 2. 4控制过程 1.本实用新型适用的机械结构的例子 1. 1墨盒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适用的墨盒的侧视图(a)、前视图(b)和仰视图(c),图4为本 实用新型适用的墨盒的侧视剖视图。在下面的说明中,墨盒的前面是面向正在操作墨盒的 人员的那个面。 图3中,该墨盒1具有支撑元件3,该支撑元件3在墨盒前侧的下半部。支撑元件 3可以用树脂材料制成,与墨盒1的外壳制成一体,当墨盒1安装在记录装置的容器固定器 上时,墨盒1绕被支撑的支撑元件的一部分可移动。墨盒1的后面设置了第一结合部5,墨 盒1的支撑元件3上设置了第二结合部(图中用三角表示的突起部),这些结合部可以与设 置在容器固定器上的锁定部结合。在支撑元件3上还连接有安装部6,具有弹性,用于驱使 墨盒1绕被支撑的支撑元件可移动。 由于支撑元件3和安装部6可以为透明的树脂材料制成,所以墨盒1内部的第一 线圈可以从图3(b)中看到(图中没有示出)。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部6的平面还可以具有突起物(图中未示出),在安装墨盒1 时可以防滑。 墨盒1的底面设有墨水供入孔7,以供给墨水,该供入孔7和记录头的墨水引入口 连接。 一基片100设置在支撑元件3的底侧,处于低侧和前侧彼此相交的部位。墨盒l的
前侧设置有第一感应线圈iooo,和基片相连接。 图4中,墨盒1的内部划分为墨水存储室11、其邻近墨盒1前侧设置;负压生成 元件容纳室12,其邻近墨盒1后面设置,并与供入孔7流体连通。墨水存储室11和负压生 成元件容纳室12通过连通口 13彼此流体连通,墨水存储器11容纳墨水,负压生成元件容 纳室12容纳墨水吸收材料15,用以与记录头的喷墨管内液体弯曲面的力保持平衡,避免墨 水从喷墨部泄漏到外面,和允许通过驱动记录头喷墨。 在负压生成元件容纳室12的顶面,设置了通气孔12A与周围环境连通,以缓减随
着墨水供入记录头负压趋于增加的趋势,并保持负压处于预定的选择范围内。 图4所示的结构可以通过制备墨盒1的容器体制成,在容器体下安装基片100和第一感应线圈1000,然后将墨水注入墨水存储室11中。例如,通过墨水存储室11的顶面注
入后,采用密封元件IIA将注入口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中,基片100上安装的就是芯片。 在图4中,密封元件7A用于密封墨水供入孔7,其可以可拆除地安装,以放置制造 好的墨盒1在输送或存储过程中遗漏。 图4的这种结构只是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墨盒1的内部结构并不局限 于此。 图4中,墨水存储室11的底部设置有被检测部17,当墨盒1被安装在彩色记录装 置上时,该检测部17处于面对设置在彩色记录装置侧的墨水剩余量检测传感器的位置(该 传感器在下面说明)。在该实施例中,墨水剩余量检测传感器是一种包括光发射部和光接收 部的光传感器,被检测部17用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成,当墨水没有装入时,从光发射 部发出的光适当地反射到光接收部,这是通过设置的一种具有某种外形、角度或类似特征 的倾斜表面部而实现的。 参见图5,将对基片100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说明。图5为本实用新型适用的,设置 在墨盒1上的基片100的侧视示意图,以及记录装置的第二感应线圈1000'安装在记录装 置的侧视示意图; 参见图6,为第一感应线圈1000的侧视图及前视图;参见图7为第二感应线圈 1000'的侧视图及前视图,结合图5 图7详细说明第一感应线圈1000和第二感应线圈 1000'的工作过程。 借助于墨盒1的第一结合部5和第二结合部分别与固定器150的第一锁定部155 和第二锁定部156的接合,墨盒1可靠地安装在固定器150内或其上,固定器150与记录头 装置105制成一体,记录头装置105具有记录头105,。此时,设置在固定器150上的接触部 152与设置在基片100面向外的一个表面上,形状为电极片102的接触部电气接触,以建立 连通。 基片100和第一感应线圈1000相连接,当接触部152和电极片102提供电信号时, 产生电压,为第一感应线圈1000供电。第一感应线圈1000安装在正对着记录装置上光接 收器210的那面上。 基片100设置在支撑元件3的支撑部的下部,邻近墨盒1由底面和前面彼此相交 构成的部位。在记录装置上也设置有第二线圈1000',用于和墨盒1中的第一感应线圈1000 相感应,获得电压,为记录装置上的光发射部101供电。该第二感应线圈1000'正对于第一 感应线圈1000,安装在记录装置上光接收器210的正下方,用于感应第一感应线圈1000后, 产生电压,为记录装置中的光发射部101供电。 借助这种第一感应线圈1000和第二感应线圈1000'的这种设置,独自通过记录装 置中的光发射部101,与墨盒1相关的信息不仅可以直接提供给记录装置,也可以提供给使 用人。为了使从光发射部101发射的光到达记录装置的光接收部210的视场,可以通过光 纤1000"导入到光接收部210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记录装置中,也可以不包括光接收部210和光发射部101, 而是直接将第二感应线圈1000'接入到记录装置的控制电路中,控制电路根据第二感应线 圈1000'感应到的电压变化确定墨盒是否安装在正确的位置上。本实用新型后续提供的应用实施例仍然是以存在光接收部210和光发射部101的记录装置举例说明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感应线圈1000和基片100可以设置在同一个基片上,也可
以相对独立,通过柔性电缆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将第二感应线圈1000'和光发射部101都安装在墨盒1,紧贴着墨盒1的正对着记录装置上光接收器210的那面上,如图8所示。在图8中,包括墨囊和墨盒壳,其中,在墨盒壳上,设置有第二感应线圈1000'和光发射部101,第二感应线圈1000'和第一感应线圈1000相对,感应到第一感应线圈1000后,为在第二感应线圈1000'上的光发射部101供电。具体地,也就是在墨盒壳前侧的内壁中开槽,用于固定第一感应线圈1000 ;在墨囊前侧的外壁上设置第二感应线圈1000'和光发射部101,同时,在光发射部101正对着的墨盒壳前侧的上半部开槽,用于向操作人员或打印机透出光发射部101的光 这时,在墨盒安装正确的情况下,为了使从光发射部101发射的光顺利到达记录装置的光接收部210或使用人的视场,墨盒1至少在光发射部101和光接收部210或使用人的视场之间存在开口或透明材料制成的开口。 在此,墨盒1的相关信息至少包括其中的一种墨盒1的安装状态正确性。这些相关信息都可以通过光发射部101的发射或不发射,或/和光发射状态提供。如果没有光发射部101,也可以通过第二感应线圈感应值是否达到设定的值确定。如何具体让光发射部101发射或不发射,在以下详细说明。[0109] 1.2墨盒1的安装部 图9是透视图,示出了具有固定器的记录头装置的例子,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墨盒1可以安装在该记录装置中。 图10是示意性的侧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墨盒1在固定器上安装和拆卸(a) (c)的操作。 记录头装置105包括固定器150、记录头105'(在图6中未示出),邻近底侧设置。通过将墨盒l安装在固定器150上,邻近固定器底部设置的记录头105'的墨水引入口107与墨盒容器1的墨水供入孔7相连接,建立墨水的流体连通路径。 —个适用的记录头装置105的例子,包括一液体通路,其构成一喷嘴,即设置在液体通路内的电热变换元件。根据记录信号,电热变换元件被供以电脉冲,这样,热能施加在液体通路内的墨水,就使得墨水产生相变,结果泡沫生成,墨水从喷嘴内射出、设置在墨盒1上以传输信号的电接触部(未示出)和记录头装置105的电接触部157彼此电气接触,于是,记录信号通过配线部158,传输到记录头装置105的电热变换元件驱动电路,配线部159从电接触部157延伸到连接器152。 当墨盒1安装在记录头装置105上时,使墨水容器1处于固定器150的上方位置(图10中的图(a)),形状未突起部、设置在墨盒1后侧的第一接合部5插入设置在固定器后侧、形状为通孔的第一锁定部155,这样,墨盒1被放置在固定器内底表面上(图IO中的图(b))。保持这种状态,墨盒1的前侧上端沿箭头P所示方向被压下,墨盒1沿箭头R所示方向在第一接合部5与第一锁定部155之间绕接合部转动,于是,墨盒1的前侧向下移动。在这个动作的过程中,支撑元件3通过安装部6的下压,沿箭头Q所示方向位移,而设置在墨盒1前侧的支撑元件3上的第二接合部的侧表面被压向设置在固定器前侧的第二锁定部156。 当第二接合部到达第二锁定部156的下部时,支撑元件3借助于支撑元件3的弹力沿Q'方向位移,于是,第二接合部与第二锁定部156锁定。在这种状态(图10中的(c)图)下,第二锁定部156通过支撑元件3弹性地沿水平方向推墨盒1,墨盒1的后面贴靠在固定器150的后面。墨盒1的向上位移被与第一接合部5接合的第一锁定部155和第二接合部接合的第二锁定部156抑制住。此时,墨盒l的安装完成,其中,墨水供入孔7与墨水引入口 107连通,电极片102和连接器152连通。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图9这种连接方式,也可以为其他连接方式。[0117] 1.3记录装置 图11示出了记录装置200的透视图,此实施例的记录装置200包括主组件;出纸托盘203,设置在主组件的前面;自动送纸装置202,设置在主组件的后面;主组件盖201 ;
和其他外壳部,外壳部覆盖各主要部分,这些部分包括使携带记录头和墨盒1的托架做扫
描移动,在托架移动过程中执行记录的装置。还设置了一操作面板部213,该操作面板部包
括显示装置,无论主组件盖是打开或关闭,都显示记录装置200的状态;主开关;和复位开关。 如图11所示,当主组件盖201打开时,使用人可以看见携带记录头装置105和墨盒1K、 1Y、 1M和1C可移动范围及其附近(为简便,都采用墨盒1表示),当主组件盖201打开时,执行一个序列的操作,于是,托架205自动到达墨盒1更换位置进行墨盒1的更换。[0120] 在此实施例中,记录头105'(未示出)对应着相应的墨盒l安装在记录头装置105中。记录头105'通过托架205的移动扫描记录材料,在这个过程中,记录头105'喷射墨水进行打印。为此,托架205与导向轴207可滑动配合,导向轴207沿托架205移动方向延伸,托架205由托架马达通过驱动传动装置所驱动。对应于K、Y、M和C的墨水根据喷射数据喷射墨水,该喷射数据由设置在主组件侧的控制电路通过柔性电缆206传送。设置了送纸装置,该装置包括进纸辊及出纸辊等等,以将记录材料(未示出)从自动送纸装置202送到出纸托盘203。具有集成一体的墨盒固定器的记录头装置105可拆卸地安装在托架205上,其相应的墨盒1均可拆卸地安装在记录头装置105上。这样,记录头装置105可以安装在托架205上,而墨盒1可以安装在记录头装置105上。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墨盒1借助记录头装置105可拆卸地安装在托架205上。此外,通过将墨盒1安装在记录头装置105上,本实用新型的液体供给系统得以建立。 记录头装置105具有为每个墨盒1设置的固定器部,该记录头装置105对应于每个墨盒设置了一个连接器,相应的连接器与设置在墨盒1上的基片100的电极片接触。这样,对于每一个墨盒l,记录装置中的光发射部101发送光的控制可以顺序进行,关于这种顺序将在下文说明。 另外,在图11中,未示出记录装置内的在光接收部210下方安装的紧贴光接收部210下方记录装置内壁上的第二感应线圈1000'和光发射部101,以及用于将光发射部101发射的光引入到光接收部210的光纤。 更特别地,邻近处于与设置更新装置相反位置的端部,设置了具有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部210,在光接收部210下方,设置了第二线圈1000'和光发射部IOI,当第二线圈1000'使光发射部101发光时,光通过光纤被接收部210接收。于是,当光被接收时,根据托架205的位置,在托架205上的墨盒1的位置可以被检测到。在另一个控制光发射部101的
例子中,墨盒1的光发射部101在墨盒1正确地安装在墨盒1更换位置时被接通。这些控
制的执行,均类似于记录头的墨水喷射控制,从主组件侧的控制电路通过柔性电缆206向
相应的墨盒l提供控制数据。 2.本实用新型适用的供给系统结构例子 2. 1.连接部 图12示出了记录装置信号线配线的结构,该配线结构在墨盒1与记录装置的柔性电缆206之间通过墨盒1的基片100传输信号。如图12所示,墨盒1的信号配线在本实施例包括四条信号线,其中的每一条对于全部四个墨盒l是公共的(总线连接)。墨盒l的信号线配线包括四条信号线包括电压源信号线VDD,其涉及电源供应,例如为控制装置103检测光发射的操作供电及为驱动器驱动墨盒1的第一感应线圈1000供电;接地信号线GND ;信号线DATA,其提供控制信号,以及涉及诸如来自控制电路300的第一光发射部101的接通和切断过程之类的信号;时钟信号线CLK。 墨盒1的每一个基片具有一个控制器103、此控制器可以对通过四条信号提供的信号作出响应;和一个第一感应线圈IOOO,根据控制器103的输出而启动。利用第一感应线圈IOOO,可以感应记录装置中的第二感应线圈1000',驱动对应的光发射部101发射光,从而使记录装置或操作人员获得关于墨盒1的安装情况信息。[0128] 2. 2芯片的结构(图13和图14)[0129] 在基片上的芯片的结构如下所述。 图13是一电路图,示出了基片的一个实施例细节。在基片上设置了本实用新型适用的控制器103,该控制器103位于芯片内,说明将以墨盒1作为托架、墨水作为记录材料、LED作为光发射部101进行。 如图所示,设置在墨盒容器基片100A IOOD上的控制器103包括半导体基片120,具有存储阵列103B ;第一感应线圈IOOO,用于驱动第一感应线圈1000的驱动器103C ;和I/O控制电路103A,控制存储阵列103B和驱动器103C。 I/O控制电路103A响应从主组件侧的控制电路300通过柔性电路206传输的控制数据,以通过驱动器103C控制第一感应线圈IOOO,从而通报操作,在存储阵列103B中写入数据和读出数据。在图13中,主组件侧的控制电路300与墨盒1侧的基片IOOA之间的信号连通均用简化的方式示出。而实际上,从主组件侧内的控制信号连接器110通过柔性电缆206传输的控制数据,不是直接传输到墨盒1的基片100A IOOD,而是通过设置在托架203上作信号传输的电连通部、在记录头装置105侧的电气接触部157,或者类似的部分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阵列103B是一种EEPR0M,并可以存储墨盒1的各种信息,例如有关在墨盒1中墨水剩余量的信息,墨盒1中墨水颜色的信息,此外还包括制造信息,例如墨水容器的数量、产品批号或类似的信息。颜色信息写在对应于墨水颜色的存储阵列103B中预定地址,该墨水存储在墨盒1中,颜色信息用作墨盒1的辨认信息(特有信息),以在将数据写入存储阵列103B和从存储阵列103B读取时,或者,在控制具体的墨盒1的第一感应线圈1000的启动和解除时,识别墨盒l,对于如何识别将在说明。 当从I/0控制电缆103A提供的信号为高数值的,第一感应线圈IOOO导通,通过记录装置的第二感应线圈1000'对光发射部101提供电压,以使其发光,否则,使其关闭。
12[0134] 附图标记113代表一种接触器,其将第一感应线圈1000的一端和驱动器103C连通;附图标记115也是接触器,其将第一感应线圈1000的另一端和地线接通。附图标记114代表限流电阻器,其确定提供给第一感应线圈1000的电流,并电气地插在驱动器103C的输入侧和第一感应线圈1000的一端之间,限流电阻114可以设置在墨盒1的基片100A 100D内,或者可以内置于半导体基片120上。[013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包括限流电阻器。 图14为图13所示基片的修改例子电路图,该电路图在对第一感应线圈IOOO提供电源的结构方面,不同于图13的例子,设置在半导体基片120内部。在图中,构成控制器103的相应元件全部内置于半导体基片120上,而和第一感应线圈1000连接的只是接触部113,接触部的数量减少到只有一个对半导体基片120所占据区域具有显著的影响,从而半导体基片120的成本降低显著。[0137] 2. 3控制器的运行 图15为时序图,说明向基片的存储阵列103B写入数据和读取数据的操作[0139] 图16为时序图,图解说明记录装置中的第一感应线圈1000的启动和解除启动。[0140] 如图15所示,在向存储阵列103B写入时,开始码加上颜色信息、控制码、地址码和数据码均由主组件侧内的控制电路300所命名的次序,通过信号线DATA(图IO),与时钟CLK同步地,提供给在墨盒1内的控制器103的1/0控制电路103A。在开始码加上颜色信息信号中的开始码表示数据信号序列的开始,而颜色信息对于识别与数据信号序列相关的具体墨盒是有效的。 如图所示,颜色信息具有对应于墨水的各颜色K、 C、M和Y的编码。1/0控制电路103A将编码所表示的颜色信息与存储在存储阵列103B中的墨盒1本身的颜色信息进行比较。只有在它们相同的情况下,随后的数据才被接收,如果不同,对随后的数据则不予理睬。在本实施例中,颜色信息对应于从记录装置提供的信息。这样做,即使当从主组件侧通过图10中所示的公共信号线DATA向所有墨盒1提供共同的数据信号时,数据所涉及的墨盒1也可以被正确地识别,这是因为数据中包含有颜色信息,因此,根据随后的数据处理,例如随后数据的写入、读取、第一感应线圈1000的启动和解除启动,只对被识别的墨盒1执行。结果,一条公共数据信号线就足够用于全部四个墨盒数据写入、第一感应线圈1000的启动和第一感应线圈1000的解除启动,从而减小了信号线所需的数量,正如所理解的,无论墨盒的数量如何,一条公共数据信号线就足够用于所有的数据信息交换。[0142]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模式包括OFF码和ON码,以对第一感应线圈1000启动和解除启动,也就是第一感应线圈1000发射或不发射;READ码和WRITE码,控制对存储阵列的访问,即从存储阵列读取数据和写入数据。在写入操作中,WRITE码跟随在颜色信息码后,以对被识别的墨盒操作。下一个码即地址码,该码表示存储阵列中准备写入数据的一个地址,最后的码即数据码,此码表示准备写入的数据的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码对应于来自记录头装置的指令。控制码所表示的内容并不局限于上述例子中的内容,例如可以增加验证指令和/或连续读取指令。[0144] 对于读取操作,数据信号的结构与写入操作的情况相同。开始码加颜色信息的编码由所有墨盒1的1/0控制电路103A所接受,类似于写入操作的情况,而随后的数据信号只由具有相同颜色信息的墨盒1的1/0控制电路接受。不同之处在于,所读取的数据在被地址码指定地址后与第一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同步输出,这样,1/0控制电路103A在执行控制时就能够避免读取数据与其它输入信号的相互干扰。 如图16所示,关于第一感应线圈1000的启动(发射)和第一感应线圈1000的解除启动,开始码加颜色信息的数据信号,类似于如上所述,从主组件侧通过信号线DATA首先送到1/0控制电路103A。如上所述,根据颜色信息识别出正确的墨盒l,而只对识别出的墨盒1,由随后送入的控制码对第一感应线圈1000启动(发射)和解除启动。如上接合图13所述,启动和解除启动的控制码包括ON码和OFF码,这些码分别对启动和解除启动于第一感应线圈1000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当控制码表示为ON时,I/O控制电路103A向驱动器103C输出一个0N信号,如上结合图13所示,在此后连续保持输出状态。反之,当控制码表示为OFF时,I/O控制电路103A向驱动器103C输出一个OFF信号,在此后连续保持输出状态。第一感应线圈1000的启动或解除启动的实际时刻是在每一个数据信号时钟CLK的第7个时钟脉冲之后。 在该图的例子中,处于最左位置的数据信号的黑色(K)墨盒1第一个识别,然后,黑色墨水K的容器的第一感应线圈1000接通。然后,第二个数据信号的颜色信息代表品红色墨水M,控制码代表启动,因此,品红色墨水M的容器的第一感应线圈1000接通,而墨水K的容器的第一感应线圈1000保持接通状态。第三个数据信号的控制码是解除启动的指令,而只有墨水K的容器的第一感应线圈1000被解除启动。 可见,第一感应线圈1000的控制由记录装置主组件的控制电路300实现,向所识别的墨盒交替地发出重复启动和解除启动控制码。该第一感应线圈1000和记录装置中的第二感应线圈1000'进行感应后,驱动光发射部101,光发射部101闪烁的循环周期可以由选定交替控制码的循环周期确定。[0148] 2. 4控制过程 图17为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关于墨盒1安装、拆卸的控制过程,特别示出了由记录装置主组件的控制电路300对每一个墨盒1K、 1Y、 1M和1C的第一感应线圈1000启动和解除启动控制。在该图中,使用人打开记录装置主组件盖做出的响应,打开该盖由预定的传感器检测到,当控制过程开时,墨盒1由步骤S101进行安装或拆卸。在第一感应线圈1000启动后,就会感应记录装置中的第二感应线圈1000',从而驱动光发射部101进行光确认过程。 图18为墨盒1安装和拆卸过程的流程图,如图所示,在安装或拆卸过程中,托架205在步骤S201移动,获得由托架205所携带墨盒1的状态信息,在这里获得的状态信息是墨盒1剩余量或类似信息,此信息连同墨盒1数量从存储阵列103B读取。在步骤S202,对托架205是否到达墨盒1更换位置进行辨别,如果辨别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203,以进行墨盒l安装正确控制。 图19为流程图,详细示出了安装确认控制。首先,在步骤S301,设定指示托架205上所携带的墨盒1数量的参数N,并初始化标记F(k) = O,该标记用于确认对应于墨盒1数量参数的第一感应线圈1000通过第二感应线圈1000'驱动光发射部101的光发射。在本实施例中,N设置为4,表示墨盒1的数量为4,然后,准备四个标记F(k),初始化为零。[0152] 在步骤S302,将涉及墨盒1安装辨别指令的标记的变量An设置为1,在步骤S303,对第A个墨盒1实施安装辨别控制。在这个控制中,固定器150的接触部152和墨盒1的接触部102彼此接触,这时通过使用人将墨盒1安装在记录头装置105的固定器150的正确位置实现的。这样,控制电路300借助于颜色信息识别墨盒l,而存储在识别到的墨盒1的存储阵列103B中的颜色信息被读取,将两者颜色信息是否相同进行辨别。[0153] 在步骤S304,如果颜色信息已经被读取,且不同于已经读取的信息,于是辨别出墨盒1被作为第A个墨盒安装,否则,则辨别墨盒1没有被安装。这里,第A个墨盒只表示墨盒1的辨别顺序,并不代表墨盒1安装位置的顺序。当第A个墨盒被辨别为是正确地安装时,标记F(A)在步骤S305被设置为l,结合图16所述,具有相应颜色信息的墨盒1的第一感应线圈1000被接通。否则,F(A)设置为O。在这个过程中,第二感应线圈1000'被第一感应线圈1000感应后得到的感应值如果大于设定的值,则可以驱动光发射部IOI(有光发射部时)发射光,记录装置通过光接收器210接收到的光量来确认安装正确。如果没有光发射部IOI,记录装置则直接根据第二感应线圈1000'的感应值确认安装正确。[0154] 然后,在步骤S306,变量An增1,在步骤S307中,对变量An是否大于在步骤S301中的设定值N(在本实施例中,N = 4)进行辨别。如果变量An不大于N,重复步骤S303的后续过程。如果否,则安装完成。在步骤S308中,根据传感器的一个输出,辨别主组件盖201是否处于打开位置,如果否,在步骤S312中异常返回如图18所示的处理程序;否则,辨别全部四个标记F(k)是否都为1,即第一感应线圈1000是否全部被接通,如果不是,则重复执行步骤S302 ;否则,执行步骤S310,正常结束后,转到图18所示的过程。[0155] 在一个替换的例子,在步骤S309辨别得到全部四个标记F(k)不都为1时,可以将一个或多个第一感应线圈1000进行间断地接通,也就是感应发射,从而使通过第二感应线圈1000'驱动的光发射部101闪烁,以对使用人提示。 在图20中,示出了一种状态(a),其中,全部墨盒1都被安装在正确位置,所以对应的第一感应线圈1000都被接通。 再返回图18所示,在墨盒1安装确认控制以图19所示的过程执行之后,在步骤S204,对控制是否正常完成进行辨别,如果正常,则在操作部213(图11)显示装置在步骤S205例如亮绿色,正常结束在步骤S206执行,操作返回图17所示的例子;否则,在操作部213(图11)显示装置在步骤S205例如闪烁橙色,返回图17所示的处理程序。[0158] 在图17中,当步骤S101的墨盒1安装或拆卸时,在步骤S 102判断是否正常安装或拆卸,如果否,则等待主组件盖201打开,返回步骤S101执行,于是结合图18所示的过程执行;如果是,在步骤S103,则等待主组件盖201闭合,在步骤S104判断主组件盖201是否关闭,如果否,则转入步骤S103,如果是,则进行步骤S105的光确认过程。在进行步骤S105的光确认过程,如图20中的图(b)所示,如果检测到主组件盖201关闭,则托架205移动到进行关确认的位置,墨盒1的第一感应线圈1000都被解除连通。 在图17中的步骤S106辨别光确认过程是否完成,如果是,在操作部213(图11)显示装置在步骤S107例如亮绿色,正常结束;否则,在操作部213(图11)显示装置在步骤S109例如闪烁橙色,而没有安装在正确位置、并已经在步骤S105识别出的墨盒1的第一感应线圈1000通过第二感应线圈1000'控制光发射部101进行闪烁,在步骤S110用以提醒记录装置或使用人。 图18是一个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记录过程。在步骤S401检测墨盒l的墨水剩余量,墨水剩余量由控制电路300在计数基础上所检测的量。在步骤S402,
15在确认过程后检测墨水剩余量是否足够,如果是,在步骤S403进行打印,在操作部213 (图
11)显示装置在步骤S404例如亮绿色;如果否,则在操作部213(图11)显示装置在步骤
S405例如闪烁橙色,并在步骤S406,将墨水剩余量不够的墨盒1的第一感应器1000接通,
通过第二感应器1000'驱动光发射部101闪烁,进行步骤S407的非正常结束。 以上举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
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
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权利要求一种墨盒,安装在记录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接触部,用于和记录装置上的接触部进行电连通;信息存储部,用于存储墨盒相关信息;第一感应线圈;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感应线圈;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信息存储部的访问,和根据通过芯片接触部从记录装置提供的信息,通过所述驱动器驱动第一感应线圈,和通过芯片接触部从记录装置接收指令。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有多个,分别安装在记录装置上不 同的部位。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信息存储部的 访问,和/或通过驱动器驱动第一感应线圈时,所述通过芯片接触部从记录装置接收的信 息与信息存储部存储的信息相同。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和驱动器设置在墨盒的芯片 上,通过柔性电缆和第一感应线圈相连接。
5. —种墨盒,安装在记录装置上,包括墨囊和安装墨囊的墨盒壳,其特征在于,在墨盒 壳上包括芯片接触部,用于和记录装置上的接触部进行电连通; 信息存储部,用于存储墨盒相关信息; 第一感应线圈;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感应线圈;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信息存储部的访问,和根据通过芯片接触部从记录装置提供的 信息,通过所述驱动器驱动第一感应线圈,和通过芯片接触部从记录装置接收指令; 在墨囊上包括第二感应线圈,用于感应第一感应线圈; 光发射部,用于在第二感应线圈的驱动下开启。
6. —种记录装置,用于安装墨盒,包括接触部,分别对应墨盒上的芯片接触部设置; 电路,通过导线和接触部公共连接,用于为墨盒提供信息和指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感应线圈,用于感应墨盒上的第一感应线圈。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发射部,用于在第二感应线圈 的驱动下开启;光接收部,用于接收光发射部发射的光。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还包括光纤, 所述第二感应线圈和光发射部设置在所述光接收部的下方,光发射部通过光纤将光传导给光接收部。
9. 一种墨水供给系统,包括记录装置和安装在记录装置上的墨盒,其特征在于,其中, 墨盒包括芯片接触部,用于和记录装置上的接触部进行电连通; 信息存储部,用于存储墨盒相关信息; 第一感应线圈;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感应线圈;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信息存储部的访问,和根据通过芯片接触部从记录装置提供的 信息,通过驱动器驱动第一感应线圈,和通过芯片接触部从记录装置接收指令;记录装置包括接触部,分别对应墨盒上的芯片接触部设置;电路,通过导线和接触部 公共连接,用于为墨盒提供信息和指令;第二感应线圈,用于感应墨盒上的第一感应线圈。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还包括光发射部,用于在第 二感应线圈的驱动下开启;光接收部,用于接收光发射部发射的光。
11. 一种墨水供给系统,包括记录装置和安装在记录装置上的墨盒,其特征在于,其中, 墨盒包括墨囊和安装墨囊的墨盒壳,墨盒壳包括芯片接触部,用于和记录装置上的接触部进行电连通;信息存储部,用于 存储墨盒相关信息;第一感应线圈;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感应线圈;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信息存储部的访问,和根据通过芯片接触部从记录装置提供的 信息,通过驱动器驱动第一感应线圈,和通过芯片接触部从记录装置接收指令;墨囊包括第二感应线圈,用于感应第一感应线圈;光发射部,用于在第二感应线圈的驱动下开启;记录装置包括接触部,分别对应墨盒上的芯片接触部设置;光接收部;电路,通过导 线和接触部公共连接,用于为墨盒提供信息和指令。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墨盒、记录装置及墨水供给系统,其中,墨水供给系统包括记录装置和安装在记录装置上的墨盒,墨盒包括芯片接触部,用于和记录装置上的接触部进行电连通;信息存储部,用于存储墨盒相关信息;第一感应线圈;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感应线圈;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信息存储部的访问,和根据通过芯片接触部从记录装置提供的信息,通过驱动器驱动第一感应线圈,和通过芯片接触部从记录装置接收指令;记录装置包括第二感应线圈,用于感应墨盒上的第一感应线圈。本实用新型能够识别墨盒是否安装在正确的位置上。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1506074SQ200920174758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9日
发明者丁励 申请人: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