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的压板支承机构及圆筒纸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9307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印机的压板支承机构及圆筒纸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使对基于印刷头的记录介质的印刷位置进行限定的压板移动到 离开该印刷位置的位置而将经由该印刷位置的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切换为开放状态的打印 机的压板支承机构。
背景技术
在圆筒纸打印机中,在装配圆筒纸时,需要打开圆筒纸收纳部的盖来收纳圆筒纸, 并且将从圆筒纸拉出的长条状的记录纸设置于经由印刷头的印刷位置的输送路上。为了能 够简单地进行这样的作业,压板支承机构构成为在打开圆筒纸收纳部的盖时压板与其连动 而离开印刷位置(在打印机主体侧搭载的印刷头),将记录纸输送路形成为开放状态。现有的压板支承机构(盖的开闭机构)例如由四节的平行联杆机构支承搭载有压 板的压板单元,且使位于圆筒纸收纳部的正上方的压板单元在将其姿势维持为水平状态的 情况下与盖一起朝向打印机前方沿着圆弧状的移动轨迹移动(参照特开2001-158142号公 报)。在使用了四节的平行联杆机构的压板支承机构中,随着对压板单元进行支承的前 后的联杆向前方倾倒,压板单元也缓缓下降。因而,需要在压板单元的下侧(压板单元和圆 筒纸之间)开设充分的间隙,以使压板单元的下端不与收纳于圆筒纸收纳部中的圆筒纸干 涉。即,在圆筒纸打印机收纳有对应的最大径的圆筒纸的状态下,需要在该圆筒纸和 压板单元之间开设充分的间隙。该间隙只是用于压板单元的移动,如果能够消除该间隙,则 能够减小圆筒纸打印机的高度尺寸,因此在打印机的小型化上是极其有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鉴于该点而提供一种压板支承机构,其能够尽可能地减小在使压板 移动而将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形成为开放状态时所需要的用于压板移动的空间。另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压板支承机构的圆筒纸打印机,该压板支 承机构能够尽可能地减小与圆筒纸收纳部的盖的开闭连动的压板进行移动所需要的空间。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的压板支承机构,其将具有对印刷头 的印刷位置进行限定的压板的压板单元支承为能够在所述压板处于限定了所述印刷位置 的状态的关闭位置和离开该关闭位置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具有引导机构,其将所述压板单元从所述关闭位置沿着第一移动轨迹引导到到达所述 开放位置的途中的途中位置;六节联杆机构,其将沿着所述第一移动轨迹被引导的所述压板单元维持为规定的 姿势,并且使所述压板单元以维持为规定姿势的状态从所述途中位置沿着圆弧状的第二移 动轨迹移动到所述开放位置,所述六节联杆机构具有第一复合联杆,其通过经由第一销节点串联连结第一联
6杆及第二联杆而构成;第二复合联杆,其通过经由第二销节点串联连结第三联杆及第四联 杆而构成;第五联杆,其架设于所述第一复合联杆的所述第一销节点和所述第二复合联杆 的所述第二销节点之间,在沿着从所述压板单元的所述关闭位置向所述开放位置的开放方向观察的情况 下,所述第一复合联杆的一端及所述第二复合联杆的一端分别与离开规定的距离且位于前 后固定的位置处的第三销节点及第四销节点连结,在沿着所述开放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复合联杆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复合 联杆的另一端分别经由第五销节点及第六销节点而与所述压板单元的离开规定距离的前 后的部位连结,在所述压板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移动轨迹上的状态下,所述第三销节点和所述第五 销节点的间隔及所述第四销节点和所述第六销节点之间的间隔都比它们的最大间隔窄,若 所述压板单元从所述第一移动轨迹向所述第二移动轨迹移动,则各所述间隔扩大为最大间隔。在本发明的压板支承机构中,在压板单元从关闭位置沿着第一移动轨迹移动的期 间,压板单元由引导机构引导,并且由六节联杆机构将姿势保持为一定的状态。在沿着第一 移动轨迹被引导的期间,支承压板单元的六节联杆机构的前后的第一复合联杆及第二复合 联杆使它们两端的销节点的间隔比最大间隔窄。即,第一、第二复合联杆以将第一、第二销 节点作为中心而弯折的状态进行移动。若压板单元从第一移动轨迹向第二移动轨迹移动,则六节联杆机构的前后的第 一、第二复合联杆的各自的两端的销节点的间隔扩大为最大间隔。即,第一、第二复合联杆 变为完全伸长的状态,之后,第一、第二复合联杆分别作为固定长度的联杆发挥功能。其结 果是,压板单元形成为由具有在其开放方向的前后安装的第一、第二复合联杆的四节的平 行联杆机构支承的状态。因而,压板在由固定长度的第一、第二复合联杆维持了其姿势的状 态下沿着圆弧状的第二移动轨迹移动到开放位置。 于是,在本发明的压板支承机构中,在沿着第一移动轨迹移动的期间,压板单元由 处于弯折而长度短的状态的第一、第二复合联杆支承,从第一移动轨迹向第二移动轨迹移 动后,压板单元在延长为最大长度的第一、第二复合联杆的作用下沿着较大半径的圆弧状 的第二移动轨迹移动。在使用固定长度的四节的平行联杆机构的情况下,需要从最初利用前后长的联杆 使压板单元沿着较大半径的圆弧状的移动轨迹移动。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能够将第一移 动轨迹设定为自由的路径,例如能够使用直线的第一移动轨迹。因而,与使压板单元从关闭 位置沿着圆弧状的移动轨迹移动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为了使压板单元沿着第一移动轨迹 移动而需要的空间。因而,能够相应地实现打印机的小型化。在本发明中,所述引导机构具有对所述第一移动轨迹进行限定的压板单元引导槽 和能够沿着该压板单元引导槽滑动的滑动构件。此时,在所述压板单元配置所述压板单元 引导槽及所述滑动构件中的一方,在打印机主体框架侧配置所述压板单元引导槽及所述滑 动构件中的另一方即可。在此,在所述压板单元配置对所述第二复合联杆的所述第六销节点的转动中心进 行限定的轴构件,所述滑动构件是该轴构件的两侧的轴端部。此时,在所述打印机主体框架的与各所述轴端部对置的框架部分形成所述压板单元引导槽即可。
接着,本发明的压板支承机构具有保持机构,在所述压板单元位于所述第二移动 轨迹上的情况下,该保持机构将所述第三销节点和所述第五销节点的间隔及所述第四销节 点和所述第六销节点的间隔分别保持为最大间隔。在压板单元从第一移动轨迹向第二移动轨迹移动时,六节联杆机构的前后的第 一、第二复合联杆成为完全伸长的状态,压板单元向圆弧状的第二移动轨迹被引导。在从圆 弧状的第二移动轨迹返回第一移动轨迹时,若第一、第二复合联杆没有成为完全伸长的状 态,则由它们支承的压板单元产生位置不正,从而无法平滑地进行从第二移动轨迹向第一 移动轨迹的交接。例如,压板单元侧的轴端部无法平滑地进入对第一移动轨迹进行限定的 引导机构的压板单元引导槽中,从而轴端部有可能与形成有该压板单元引导槽的打印机主 体框架的部分冲突。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沿着第二移动轨迹移动的期间利用保持机构将第一、第二复 合联杆保持为完全伸长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压板单元从圆弧状的第二移动轨迹返回第一 移动轨迹时的位置不正,能够使压板单元平滑地返回到第一移动轨迹。在此,所述保持机构可以使用拉力螺旋弹簧。此时,该拉力螺旋弹簧的一方的第一 端与所述第二复合联杆的所述第二销节点连结,在沿着所述压板单元的所述开放方向观察 的情况下,该拉力螺旋弹簧的另一方的第二端安装于所述打印机主体框架的比所述第二销 节点位于后侧的部位即可。第二销节点也伴随着压板单元向开放方向的移动而向开放方向 移动。因而,在所述压板单元位于所述第二移动轨迹上的期间,所述拉力螺旋弹簧能够保持 为规定的伸长状态。在拉力螺旋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后侧的第二复合联杆被拉拽为完全伸长 的状态,由此,经由第五联杆而与第二复合联杆连结的前侧的第一复合联杆也同样地被拉 拽而保持为完全伸长的状态。在此,拉力螺旋弹簧也可以架设于第一复合联杆的第一销节点和打印机主体框架 的比该第一销节点靠后侧的部位之间。作为保持机构,可以取代拉力螺旋弹簧而使用安装于所述六节联杆机构的滑动式 伸缩联杆和形成于所述打印机主体框架的联杆引导面,或者与该拉力螺旋弹簧一起而使用 上述滑动式伸缩联杆和联杆引导面。所述滑动式伸缩联杆具有一端与所述第四销节点连结 的固定侧联杆和一端与所述第六销节点连结的滑动侧联杆,在该滑动侧联杆的另一端安装 有滑动销,该滑动销以能够沿着在所述固定侧联杆形成的滑动槽滑动的状态插入该滑动槽 中。另外,所述联杆引导面形成为,若所述压板单元从所述第一移动轨迹向所述第二移动轨 迹移动,则所述滑动销跃上所述联杆引导面而使所述滑动式伸缩联杆保持为伸长状态,若 所述压板单元从所述第二移动轨迹向所述第一移动轨迹移动,则所述滑动销从所述联杆引 导面脱离而使所述滑动式伸缩联杆伸缩自如。于是,由于利用通过机械性卡合而保持为伸长状态的滑动式伸缩联杆将第一、第 二复合联杆保持为完全伸长的状态,因此即使在关闭压板单元时作用了较大的冲击力时, 也不会产生该压板单元的位置不正,因而,能够平滑地进行从第二移动轨迹向第一移动轨 迹返回时的操作。在此,滑动式伸缩联杆也可以具有一端与第三销节点连结的固定侧联杆和一端与 第五销节点连结的滑动侧联杆。
接着,本发明 的压板支承机构尤其适用于具有圆筒纸收纳部的圆筒纸打印机。本发明提供一种圆筒纸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压板支承机构;收纳圆筒纸的圆筒纸收纳部;安装于打印机前面且用于开闭所述圆筒纸收纳部的开闭盖,所述压板单元的所述关闭位置是该压板单元在所述圆筒纸收纳部的打印机上侧 的部位配置为沿着打印机前后方向延伸的姿势的位置,所述压板单元的所述开放位置是该压板单元在从所述圆筒纸收纳部向打印机前 方被拉出而比所述关闭位置靠打印机下侧的部位配置为沿着打印机前后方向延伸的姿势 的位置,所述开闭盖与所述压板单元的移动连动,以该开闭盖的打印机下侧的端为中心在 打印机前后方向上进行开闭。若使压板单元沿着例如向打印机前方延伸的直线状的第一移动轨迹移动到从圆 筒纸收纳部之上向前方脱离,然后使压板单元沿着圆弧状的第二移动轨迹移动,则与从最 初使压板单元沿着圆弧状的移动轨迹移动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压板单元的移动所需要的 空间。其结果是,不需要在圆筒纸收纳部的上方形成较大的间隙而使压板单元不与所收纳 的圆筒纸干涉。因而,能够减小圆筒纸打印机的高度尺寸。在此,优选,具有送纸辊对,该送纸辊对用于使从收纳于所述圆筒纸收纳部的所述 圆筒纸送出的记录介质经由所述印刷位置而输送,在所述压板单元搭载有所述送纸辊对的 一个辊,在所述打印机主体框架侧安装有所述送纸辊对的另一个辊。若使压板单元从关闭 位置向开放位置移动,则该压板单元侧的压板、辊分别离开打印机主体框架侧的印刷头、 辊,经由它们之间的记录纸输送路成为开放状态。因而,能够简单地进行圆筒纸的更换作 业、沿着记录纸输送路将从被更换的圆筒纸送出的记录纸拉出的拉出作业。在本发明的压板支承机构中,由六节联杆机构支承压板单元,所述六节联杆机构 通过将四节的平行联杆机构的前后的联杆分别置换成连结有两根联杆的第一、第二复合联 杆而构成。另外,在压板单元从关闭位置移动到途中的期间,利用引导机构沿着直线状等任 意的第一移动轨迹引导压板单元,并且利用六节联杆机构将压板单元的姿势维持为规定状 态。进而,在压板单元移动到第一移动轨迹的端(途中位置)之后,六节联杆机构的两根复 合联杆成为完全伸长的状态,与四节的平行联杆机构同样地,使压板单元以维持一定姿势 的状态沿着圆弧状的第二移动轨迹移动到开放位置。因而,与使压板单元从最初沿着圆弧状的轨迹移动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打印机 主体内的压板单元移动所需要的空间,因此在打印机的小型化上是有利的。另外,由于能够 将压板单元的第一移动轨迹设定为直线状、台阶状等任意的路径,因此,也能够获得在压板 单元的移动路径的周围配置的打印机主体侧的部件的布局自由度提高等效果。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圆筒纸打印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打开了圆筒纸打印机的盖的状态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圆筒纸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纵剖面图。
图4是表示打开了圆筒纸打印机的盖的状态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纵剖面图。图5是表示圆筒纸打印机的打印机机构部的立体图。图6A 6C是表示圆筒纸打印机的主框架的立体图。图7A 7D是表示圆筒纸打印机的压板支承机构的侧视图。图8A 8B是位于关闭位置的压板支承机构的说明图。

图9A 9B是开始打开的状态的压板支承机构的说明图。图10是打开到途中位置之前的状态的压板支承机构的说明图。图IlA IlB是打开到途中位置的状态的压板支承机构的说明图。图12A 12B是打开到开放位置之前的状态的压板支承机构的说明图。图13是处于开放位置的压板支承机构的说明图。图14A 14D是表示第一联杆保持机构的作用的说明图。图15A 15F是表示第二联杆保持机构的作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将本发明应用于喷墨式的圆筒纸打印机中的实施方式。[圆筒纸打印机的整体构成]图1、图2所示的圆筒纸打印机1(以下简称为打印机)使用多种彩色墨对从圆筒 纸送出的长条状的记录纸进行彩色印刷。打印机1具有壳体2,在壳体2的前面中央部分形 成有圆筒纸装配用的开口部3。开口部3由盖4开闭。在盖4的上端配置有记录纸排出引 导件5,在盖4处于闭状态(关闭位置4A)时在排出弓丨导件5和壳体2的开口部3的上缘部 分之间形成记录纸排出口 6。在排出引导件5的前端部下侧的部位安装有向下方突出的操作片5a。在将该操作 片5a向打印机前方拉拽时,解除盖4的锁定(未图示)。在解除了锁定的状态下进一步向 面前拉拽操作片5a时,能够将盖4从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4A打开到向前方倾倒的图2所 示的开放位置4B。在盖4打开时,在打印机1的内部形成的圆筒纸收纳部7开口,从而能够 进行圆筒纸的装配和更换等作业。在壳体2的前面的比盖4靠近右侧的部分排列有电源开关8a、送纸开关Sb、多个 动作状态显示灯8c等。另外,在壳体2的前面的比盖4靠近左侧的部分开口有墨盒装配部 9的装配口 9a,在该墨盒装配部9装配收容有多色墨的墨盒10。如图3、图4所示,圆筒纸收纳部7具有弯曲状截面的圆筒纸承受皿11,圆筒纸12 以能够滚动的状态收纳于圆筒纸承受皿11。在圆筒纸收纳部7的上方配置有压板16和印刷头17 (喷墨头)。印刷头17构成 为搭载于头滑架18上且能够沿着引导轴19在打印机1的宽度方向上往复移动。印刷头17 的喷嘴面17a以一定的间隙与压板16的上表面对置。在压板16的后侧配置有送纸驱动辊20,送纸从动辊21从下侧压接于该送纸驱动 辊20上。在压板16的前侧配置有排纸驱动辊22,排纸从动辊23从上侧压接于该排纸驱动 辊22上。从圆筒纸12拉出的长条状的记录纸13经由送出辊14及位于比送出辊14靠后方 且上方的位置的张力辊15朝向压板16输送。记录纸13通过送纸驱动辊20及送纸从动辊21之间经由被压板16的上表面限定的印刷位置而输送,且通过排纸驱动辊22及排纸从动辊23之间朝向排出口 6而送出。于是,记录纸13沿着压板16的上表面从打印机的后方侧 朝向前方侧输送。由印刷头17对通过印刷位置的记录纸13的表面实施印刷。从排纸驱动 辊22及排纸从动辊23之间送出的记录纸13被配置在排出口 6附近的切断机构25沿着其 宽度方向切断。切断机构25具有在后述的前侧连结板35设置的固定刃25a和在压板单元 30设置的可动刃25b。记录纸13通过固定刃25a和可动刃25b之间而输送,且可动刃25b 朝向固定刃25a移动,由此记录纸13被切断。通过切断而得到的记录纸片(未图示)从排 出口 6被取出到打印机1的外部并作为收据等使用。[压板单元]如图4所示,压板16、送纸从动辊21、排纸驱动辊22、切断机构25的可动刃25b及 可动刃驱动机构搭载于压板框架26上,构成一体移动的压板单元30。另外,在压板单元30 的后端搭载有张力辊15,在压板单元30的前端安装有排出引导件5。压板单元30通常位 于压板16对基于印刷头17的印刷位置进行限定的位置即图3所示的关闭位置30A。若向面前拉拽排出引导件5的操作片5a,则能够解除未图示的锁定,将压板单元 30拉出到图4所示的开放位置30B。压板单元30从关闭位置30A朝向打印机前方沿着直 线状的第一移动轨迹Sl被拉出,然后,沿着圆弧状的第二移动轨迹S2向前方及下方移动而 到达开放位置30B。另外,盖4安装于与压板单元30连结的盖安装框46,伴随着压板单元 30从关闭位置30A向开放位置30B的移动而向面前开放。进而,如图4所示,圆筒纸收纳部 7的承受皿11也回旋到呈以规定的角度向打印机前方前倾的姿势的位置。[主框架体]如图5所示,打印机1的主框架31由金属板制的构件构成,具有底板32和左右的 侧板33、34。在左右的侧板33、34之间的前端部沿着打印机宽度方向架设有前侧连结板35, 在左右的侧板33、34之间的后端部沿着打印机宽度方向架设有后侧连结板36。图6A是表示卸下了左右的侧板33、34的状态的主框架31的立体图。图6B及图 6C是表示卸下了前后的连结板35、36的状态的主框架31的左侧立体图及右侧立体图。如 这些图所示,主框架31在左右的侧板33、34的内侧具有左右的内侧侧板37、38,在这些内侧 侧板37、38之间的部分形成圆筒纸收纳部7 (参照图2)。[压板支承机构]接着,说明以能够使压板单元30与盖4 一起从关闭位置30A移动到开放位置30B 的状态支承压板单元30的压板支承机构。压板支承机构以6节平行联杆机构42 (以下也 简称为六节联杆机构)为中心而构成。图7A是从外侧观察主框架31的右侧的内侧侧板38时的右侧视图,图7B是卸下 了内侧侧板38的状态的右侧视图。图7C是从外侧观察左侧的内侧侧面37时的左侧视图, 图7D是卸下了内侧侧板37的状态的左侧视图。参照这些图进行说明。压板支承机构具有在右侧的内侧侧板38侧配置的右侧压 板支承机构40R和在左侧的内侧侧板37侧配置的左侧压板支承机构40L。右侧压板支承机 构40R和左侧压板支承机构40L的基本结构相同,构成为左右对称(面对称)。右侧压板支承机构40R具有引导机构41,其将压板单元30从关闭位置30A沿着 第一移动轨迹Sl引导到到达开放位置30B的途中的途中位置;六节联杆机构42,其将被沿着第一移动轨迹Sl引导的压板单元30维持为规定的姿势,并且使压板单元30以维持为规 定的姿势的状态从途中位置沿着圆弧状的第二移动轨迹S2移动到开放位置30B。(引导机构)引导机构41具有引导槽43,该引导槽43用于从关闭位置30A朝向打印机前方沿 着直线状的第一移动轨迹Sl引导压板单元30。引导槽43是从右侧的内侧侧板38的前端 缘以一定的宽度向打印机后方切入规定的长度而形成的槽。引导槽43具有水平延伸的直 线状引导槽部分43b、与该引导槽部分43b的后端侧连续且设置于稍高位置的定位用引导 槽部 分43a和设置于直线状弓I导槽部分43b的前端侧且与其下侧的弓I导面连续而向下方倾 斜的圆弧状的倾斜引导面43c。另外,引导机构41在压板单元30的后侧的部位具有沿着打印机宽度方向架设的 支轴44。支轴44的轴端部44a从压板单元30在打印机宽度方向上突出,并以能够滑动的 状态插入在内侧侧板38上形成的引导槽43中。因而,压板单元30能够沿着引导槽43移动。还有,也可以采用将引导槽(或者引导用凹部)设置于压板单元侧且将轴(或者 突起)形成于主框架侧的结构。(六节联杆机构)六节联杆机构42具有第一复合联杆71,其通过经由第一销节点61串联连结第 一联杆51及第二联杆52而构成;第二复合联杆72,其通过经由第二销节点62串联连结第 三联杆53及第四联杆54而构成;第五联杆55,其架设于第一复合联杆71的第一销节点61 及第二复合联杆72的第二销节点62之间。在沿着打印机前后方向(压板单元30的开放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第一复合联杆 71的下端及第二复合联杆72的下端分别与离开规定的距离且位于前后固定的位置处的第 三销节点63及第四销节点64连结。第三、第四销节点63、64由安装于内侧侧板38或者底 板32上且沿着打印机宽度方向延伸的支轴确定。同样地,第一复合联杆71的上端及第二复合联杆72的上端分别与在打印机前后 方向上离开规定的距离且设置于压板单元30的侧面部位的第五销节点65及第六销节点66 连结。后侧的第六销节点66由能够沿着引导槽43滑动的支轴44的轴端部44a限定。于是,由第一至第五联杆51 55和第一至第六节点61 66构成六节联杆机构 42。更详细地说,将第一节点61和第二节点62连结的线段的长度、将第三节点63和第四 节点64连结的线段的长度、将第五节点65和第六节点66连结的线段的长度相等,另外,将 第一节点61和第三节点63连结的线段的长度、将第二节点62和第四节点64连结的线段 的长度相等,另外,将第一节点61和第五节点65连结的线段的长度、将第二节点62和第六 节点66连结的线段的长度相等。进而,将第一节点61和第二节点62、第三节点63和第四 节点64、第五节点65和第六节点66连结的各线段平行。从而,构成了六节的平行联杆机构 42。在此,六节联杆机构42在压板单元30位于关闭位置30A的状态下处于第一、第二 复合联杆71、72分别向前方弯曲的状态。即,第一复合联杆71的第一联杆51和第二联杆 52弯折为作为它们的连结点的第一节点61位于比第三、第五节点63、65靠近打印机前方的 位置的状态。同样地,第二复合联杆72的第三联杆53和第四联杆54弯折为作为它们的连结点的第二节点62位于比第四、第六节点靠近打印机前方的位置的状态。弯折状态的前侧的 第一复合联杆71和后侧的第二复合联杆72之间由第五联杆55 连结。因而,在压板单元30被引导槽43引导而向前方滑动的期间、即六节联杆机构42的 第六节点66 (轴端部44a)的高度位置被引导槽43限定的期间,压板单元30在其姿势保持 为一定状态的情况下向前方滑动。随着压板单元30向前方滑动,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从弯曲的状态缓缓地伸 长。更详细地说,在对第二复合联杆72的上端的第六节点66进行限定的支轴44的轴端部 44a从引导槽43的直线状引导槽部分43b的前端向倾斜引导面43c移动的时点(从关闭 位置30A到开放位置30B之间的途中位置),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处于完全伸长的状 态。另外,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的联杆长度即解除弯折状态而处于完全伸长的 状态时的长度形成为相同。换言之,完全伸长的状态时的第一复合联杆71的上下的第五节 点65和第三节点63的最大间隔(将第一、第三、第五节点61、63、65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状 态时的第三节点63和第五节点65连结的线段的长度)和完全伸长的状态时的第二复合联 杆72的上下的第六节点66和第四节点64的最大间隔(将第二、第四、第六节点62、64、66 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状态时的第四节点64和第六节点66连结的线段的长度)设定为相同。在此,第一复合联杆71构成为若处于完全伸长的状态则其第一联杆51和第二联 杆52处于相互卡合状态,不向相反侧(后侧)弯曲。因而,六节联杆机构42在第一、第二 复合联杆71、72完全伸长后作为四节的平行联杆机构发挥作用。因而,之后,压板单元30 沿着由该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的联杆长度限定的圆弧状的第二移动轨迹S2以维持了 一定姿势的状态移动到开放位置30B。接着,如图7C、图7D所示,左侧的压板支承机构40L构成为与右侧压板支承机构 40R相同(即,以面对称的方式相同地构成)。因而,对左侧压板支承机构40L的与右侧压 板支承机构40R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还有,左右的第一至第五联杆 51 55的形状不需要相同,第一至第六节点61 66的位置对称即可。[各联杆相对于内侧侧板37、38的配置关系]如图7A、图7B所示,在右侧的六节联杆机构42中,夹着内侧侧板38沿着其外侧 的板面配置有第三、第五联杆53、55,且沿着其内侧的板面配置有第一、第二、第四联杆51、 52、54。外侧的第三、第五联杆53、55和内侧的第四联杆54之间的第二节点62由沿着打印 机宽度方向延伸的支轴销62a限定。沿着该支轴销62a的移动轨迹的圆弧槽39形成于内 侧侧板38上。支轴销62a以能够滑动的状态嵌入插通于该圆弧槽39。另外,内侧的第一、 第二联杆51、52和第五联杆55之间的第一节点61由在内侧侧板38的前方外侧配置且沿 着打印机宽度方向延伸的支轴61a限定。于是,第一至第五联杆51 55夹着内侧侧板38 而配置于两侧,因此能够由内侧侧板38抑制六节联杆机构42在打印机宽度方向上的挠曲 和晃动。接着,如图7C、图7D所示,左侧的六节联杆机构42的各联杆也同样地配置,对对应 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它们的说明。另外,在压板单元30的前端部的下面和左右的内侧侧板37、38的下端部之间架设 有盖安装框46。如图3、如图4所示,该盖安装框46具有在左右的内侧侧板37、38侧安装的下侧框46a和在压板单元30侧安装的上侧框46b。盖4安装于上侧框46b的前面。下 侧框46a和上侧框46b以能够相互滑动的状态连结,对应于盖4 (压板单元30)的开闭而伸缩。
(压板单元的开闭动作)图8A是表示压板单元30位于关闭位置30A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B是表示关闭位 置30A的压板支承机构的示意图。在关闭位置30A,在压板单元30的后侧安装的支轴44的 轴端部44a位于引导槽43的后端部的定位用弓I导槽部分43a。而且,搭载于压板单元30的 送纸从动辊21及排纸驱动辊22分别形成为与主框架31侧的送纸驱动辊20及排纸从动辊 23压接的状态。另外,搭载于压板单元30的压板16被定位于以一定间隙与印刷头17的喷 嘴面17a对置的位置。六节联杆机构42处于其前后的复合联杆71、72向前方弯折、联杆长 度缩短的状态。若在将安装于压板单元30前端的操作片5a向面前拉拽而解除了锁定之后进一步 向面前拉拽该操作片5a,则压板单元30沿着引导槽43向打印机前方被拉出。若压板单元 30的轴端部44a从后端的定位用引导槽部分43a向比其稍低的直线状引导槽部分43b移 动,则压板单元30整体稍微下降,送纸从动辊21及排纸驱动辊22分别从主框架31侧的送 纸驱动辊20及排纸从动辊23向下方离开。图9A是表示该状态的压板单元30的说明图,图9B是其示意图。压板单元30在 由六节联杆机构42保持了姿势的状态下沿着直线状引导槽部分43b向前方移动,因此能够 在不与比压板单元30配置于上方的主框架31侧的各部件干涉的情况下向前方被拉出。另 夕卜,也能够在不与收纳于压板单元30下方的圆筒纸12干涉的情况下向前方被拉出。于是,压板单元30朝向施加于其前端的操作片5a上的操作力的作用方向被直线 状拉出。由于在由四节的平行联杆机构支承的压板单元的情况下沿着圆弧状的轨迹被拉 出,因此操作力的方向和压板单元的移动方向不一致,从而无法平滑地拉出压板单元。在本 例中,能够在不被联杆机构约束的情况下(即,联杆机构能够伸长),沿着直线状的引导槽 部分43b以较小的操作力平滑地拉出压板单元30。还有,在本例中,沿着直线状的第一移动轨迹Sl (例如,第六节点66所描绘的轨 迹)拉出压板单元30,不过由于第一移动轨迹Sl不被六节联杆机构42制约(S卩,联杆机构 不是固定长度),因此只要在操作性上没有问题,则并不限定为直线状,也可以是圆弧状的 移动轨迹、台阶状的移动轨迹等,具有能够在复合联杆71、72可伸缩的范围内沿着任意的 移动轨迹拉出压板单元30的优点。如图10所示,伴随着压板单元30向前方被拉出,处于弯折状态的第一、第二复合 联杆71、72缓缓地伸长。如之前所述,若压板单元30的后侧的支轴44的轴端部44a到达 引导槽43的直线状引导槽部分43b的前端缘(倾斜引导面43c的后端缘),则前后的复合 联杆71、72处于完全伸长的状态(最大联杆长度)。图IlA是表示该状态的压板单元30的说明图,图IlB是其示意图。在轴端部44a 从直线状引导槽部分43b的前端向倾斜引导面43c移动的时点之前沿着直线状的第一移动 轨迹Sl向前方拉出压板单元30。之后,成为由完全伸长的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构成四节的平行联杆机构的 状态。即,第一联杆51的上端面与在第二联杆52的下端形成的挂止片52a抵接,第一复合联杆71保持为完全伸长的状态。因而,利用第五联杆55而与第一复合联杆71连结的第二 复合联杆72也保持为完全伸长的状态,构成将第三至第六节点63 66作为接头的四节的 平行联杆机构。
然后,沿着由作为4节平行联杆机构发挥作用的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限定的 圆弧状的第二移动轨迹S2(例如,第六节点66所描绘的轨迹)将压板单元30以维持其姿 势的状态拉出到前方的开放位置30B。还有,也可以构成为使第二复合联杆72的第三联杆53和第四联杆54相互卡合, 不向相反侧(后侧)弯曲。图12A是表示在六节联杆机构42作为4节平行联杆机构发挥功能的状态下使压 板单元30向前方移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2B是其示意图。由于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 以完全伸长的状态(最大联杆长度的状态)向前方回旋,因此压板单元30沿着曲率半径大 的圆弧状的第二移动轨迹S2向前方移动。因而,能够在不与位于其下侧的圆筒纸12等干 涉的情况下,将压板单元30拉出到面前侧的开放位置30B。图13表示被拉出到开放位置 30B的状态的压板单元30。[圆筒纸的设置]在使压板单元30从开放位置30B返回关闭位置30A的情况下,只要进行与上述相 反的操作即可。在使压板单元30从开放位置30B返回关闭位置30A时,即使是圆筒纸12未 适当收纳在圆筒纸收纳部7的状态,由于圆筒纸12在六节联杆机构42的第一复合联杆71 的移动作用下被向打印机后方按压,因此能够将圆筒纸12适当地设置在圆筒纸收纳部7。S卩,如上所述,第一复合联杆71沿着主框架31的左右的内侧侧板37、38的内侧的 板面配置,位于比收纳于圆筒纸收纳部7的圆筒纸12的两侧端面靠内侧的位置。另外,在 压板单元30位于关闭位置30A (盖4的关闭位置4A)时,第一复合联杆71成为向前侧弯曲 的姿势,其下侧的第一联杆51在圆筒纸12的前侧成为沿着下半侧的圆弧部分的倾斜姿势, 上侧的第二联杆52在圆筒纸12的前侧成为沿着其上半侧的圆弧部分的倾斜姿势。因而,在圆筒纸12没有进入圆筒纸收纳部7的里部的情况下,当关闭压板单元30 时,第一复合联杆71的第一、第二联杆51、52从前方抵接于圆筒纸1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 并压入圆筒纸12。因而,由于圆筒纸12被自动地收纳于规定的收纳位置,因此六节联杆机 构42也具有防止圆筒纸12误设置的效果。另外,在本例中,使用能够伸缩的(能够弯折的)前后的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 构成六节联杆机构42,在压板单元30位于关闭位置30A的状态下,根据图7B、图7D可知, 能够使压板单元30和收纳于圆筒纸收纳部7的圆筒纸12的间隙小。尤其是,在更换为新 的未使用的圆筒纸12后,压板单元30和圆筒纸12的间隙小。另外,前侧的第一复合联杆 71的第一、第二联杆51、52在圆筒纸12的前侧配置为沿着该圆筒纸12的圆弧的状态,它们 之间的间隙也窄,若该圆筒纸12向前方移动,则其两端部抵接于第一、第二联杆51、52。因而,收纳于圆筒纸收纳部7的圆筒纸12以窄的间隙从上方与压板单元30对置, 且从前方与第一复合联杆71对置。因而,在将圆筒纸12设置于圆筒纸收纳部7的状态下, 即使将打印机1上下翻转时圆筒纸12也几乎不移动,因此能够获得以稳定的状态保持在圆 筒纸收纳部7内这一圆筒纸保持效果。[压板单元的姿势保持机构]
在本例的六节联杆机构42中,在压板单元30的支轴44的轴端部44a从引导槽43 向前方脱离后,与其之前相比,六节联杆机构42的各联杆的姿势容易变得不稳定。因此,沿 着第二移动轨迹S2移动的压板单元30的姿势容易在上下振动。在压板单元30以沿着上下方向错动的状态从开放位置30B经由圆弧状的第二移 动轨迹S2返回时,压板单元30的支轴44的轴端部44a成为相对于主框架31侧的引导槽 43在上下偏移的高度位置,该轴端部44a与主框架31侧冲突,从而有时无法平滑地进行使 压板单元30返回的操作。例如,若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在关闭压板单元30时的第二 移动轨迹S2上从完全伸长的状态弯曲,则轴端部44a (第六节点66)的高度变低,抵接于比 引导槽43靠下方的内侧侧板37、38上。为了消除这样的问题,为了能够平滑地进行使压板单元30返回关闭位置30A的操 作,优选设置将在第二移动轨迹S2移动中的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保持为完全伸长状 态的机构。因而,本例的压板支承机构具有在压板单元30位于第二移动轨迹S2上时用于将 复合联杆71、72保持为完全伸长状态的保持机构。通过该保持机构,将第一复合联杆71的 第三节点63和第五节点65的间隔及第四节点64和第六节点66的间隔保持为最大间隔。图14A 14D是安装在左侧压板支承机构40L的第一保持机构的说明图。如图 14A所示,第一保持机构具有拉力螺旋弹簧81,拉力螺旋弹簧81的一端81a与第二复合联 杆72的第二节点62连结,其另一端81b安装于内侧侧板37的打印机后侧的部位。优选构 成为,通过设定螺旋弹簧81的安装位置、长度等,使得在压板单元30位于第一移动轨迹Sl 上的期间,拉力螺旋弹簧81的伸长量是零,在压板单元30位于第二移动轨迹S2 上的期间, 拉力螺旋弹簧81伸长。因而,在将位于如图14A所示的关闭位置30A的压板单元30如图14B所示直线状 拉出到第一移动轨迹Sl的前端位置(途中位置)的期间,拉力螺旋弹簧81不伸长。若从该位置向前方拉出,则拉力螺旋弹簧81被拉伸,从而第二复合联杆72的第二 节点62被朝向打印机后方拉拽。另外,对利用第五联杆55而与第二节点62连结的第一节 点61也作用朝向打印机后方的力。由此,第一联杆51的上端面和第二联杆52的下端面抵 接,第一复合联杆71保持完全伸长的状态。因而,由于前后的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在 位于第二移动轨迹S2的期间保持为完全伸长的状态,所以压板单元30的姿势保持一定而 不会上下振动。图14C示意地表示该状态。其结果是,在使位于开放位置30B的压板单元30返回关闭位置30A时,由于压板 单元30的支轴44的轴端部44a被平滑地插入引导槽43,因此能够平滑地进行使压板单元 30返回的操作。另外,如图14D所示,在压板单元30位于开放位置30B的状态下拉力螺旋 弹簧81伸长,使压板单元30返回关闭位置30A的方向的力作用于左侧压板支承机构40L 上,因此能够以较小的操作力使压板单元30返回。在此,在通过弹力将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保持为完全伸长状态的第一保持 机构的情况下,当暂时作用了较大的外力时,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变得不稳定,从而 存在压板单元30的姿势变动之虞。因而,本例的压板支承机构在右侧压板支承机构40R具 有通过由伸缩联杆及圆弧状引导槽构成的机械性卡合而将复合联杆71、72保持为完全伸 长状态的第二保持机构。
如图15A、图15B所示,在右侧压板支承机构40R设置的第二保持机构90具有沿着 内侧侧板38的内侧的板面配置的滑动式伸缩联杆91和在内侧侧板38形成的联杆引导槽 92,引导槽92的下缘面成为用于将伸缩联杆91保持为伸长状态的引导面93。伸缩联杆91具有下端与第二复合联杆72的第四节点64连结的直线状的固定侧 联杆94和上端与第二复合联杆72的第六节点66连结的滑动侧联杆95。在滑动侧联杆95 的下端安装有两个滑动销96,这些滑动销96以能够沿着形成在固定侧联杆94上且在长度 方向上延伸的滑动槽(长孔)97滑动的状态插入该滑动槽97中。通过设置两个滑动销96, 使滑动侧联杆95在滑动槽97所延伸的方向上直线状滑动。在压板单元30从关闭位置30A沿着第一移动轨迹Sl向其前端移动的期间,如图 15C示意所示,滑动式伸缩联杆91追随着第二复合联杆72的伸长而一起伸长。在压板单元30从第一移动轨迹Sl向第二移动轨迹S2移动时,如图15D所示,第 二复合联杆72处于完全伸长的状态,伸缩联杆91也处于最为伸长的状态。另外,在该状态 下,下侧的滑动销96跃上朝向打印机前方的圆弧状的引导面93。之后,如图15E示意所示, 伸缩联杆91以该滑动销96跃上引导面93的状态回旋。通过将引导面93形成为与伸长状 态的伸缩联杆91回旋时的滑动销96的移动轨迹对应的轮廓形状,伸缩联杆91在伸长状态 下进行回旋。即,在伸缩联杆91回旋的期间,滑动侧联杆95的下侧滑动销96与引导面93 抵接,因此伸缩联杆91的长度不会收缩。因而,第一、第二复合联杆71、72在位于第二移动 轨迹S2的期间保持为完全伸长的状态,从而能够使压板单元30在稳定保持了其姿势的状 态下移动到如图15F所示的开放位置30B。在使位于开放位置30B的压板单元30返回关闭位置30A时,在利用伸缩联杆91使 复合联杆72、71保持完全伸长的状态下沿着第二移动轨迹S2返回。因而,压板单元30保 持为一定的姿势,其支轴44的轴端部44a平滑地进入引导槽43中。因而,能够平滑地进行 使压板单元30返回的操作。尤其是,在本例中,由于利用拉力螺旋弹簧81的弹力和滑动式 伸缩联杆的机械性卡合来稳定地保持压板单元30的姿势,因此能够极其平滑地进行压板 单元30的开闭操作(盖4的开闭操作)。还有,在本例的压板支承机构中,在一侧(左侧压板支承机构)配置有由拉力螺旋 弹簧构成的第一保持机构,在另一侧(右侧压板支承机构)配置有具有滑动式伸缩联杆的 第二保持机构,不过也可以在其中一侧设置第一保持机构和第二保持机构双方。另外,也可 以在两侧都设置第一保持机构或第二保持机构。另外,在压板单元小型的情况下,有时也只 将一保持机构配置于一侧。进而,也可以将第一保持机构设置于第一复合联杆侧。例如,也可以将拉力螺旋弹 簧81架设于第一复合联杆71的第一节点61和主框架31之间。同样地,也可以将第二保 持机构设置于第一复合联杆侧。例如,也可以由一端与第三节点63连结的固定侧联杆和一 端与第五节点65连结的滑动侧联杆构成滑动伸缩联杆91。[压板支承机构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所述,本例的打印机1的压板支承机构能够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1)由于能够使压板单元直线状移动,在避开了圆筒纸后沿着圆弧状的移动轨迹 打开压板单元,因此与基于四节的平行联杆机构等的压板支承机构比较,可以减小用于避 开圆筒纸所需要的空间。因而,在打印机的小型化上是有利的。
(2)即使在压板单元大型化的情况下,由于使压板单元直线状移动而移动到不与 圆筒纸接触的位置即可,因此不需要增大打印机机构部的高度尺寸。
(3)由于将压板单元沿着压板单元引导槽拉出,因此能够利用该压板单元引导槽 简单地进行压板单元的高度方向的位置控制。例如,当存在在拉出压板单元时与压板单元 干涉的部分时,利用引导槽来改变移动轨迹,由此能够简单地避免干涉。(4)由于在拉出压板单元时进行操作的操作片位于压板单元的前端,因此在拉出 压板单元时,压板单元不产生弯矩,因此能够平滑地拉出压板单元。(5)将压板单元及六节联杆机构的前侧的复合联杆配置成以些许的间隙围住在圆 筒纸收纳部收纳的圆筒纸的状态,由此,抑制圆筒纸的移动。因而,能够提高在圆筒纸收纳 部收纳的圆筒纸的稳定性。(6)当使用者在未将圆筒纸适当设置于圆筒纸收纳部的状态下关闭了盖时,即,关 闭了压板单元时,利用对压板单元进行支承的六节联杆机构的前侧的复合联杆将圆筒纸压 入圆筒纸收纳部,因此圆筒纸自动地成为适当的设置状态。(7)由于具有用于将六节联杆的前后的复合联杆保持为完全伸长状态的保持机 构,因此能够防止压板单元的姿势的错动,从而能够平滑地进行压板单元的开闭操作。[其他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圆筒纸收纳部的圆筒纸打印机中的例子。本 发明的压板支承机构也能够同样地应用于不具有圆筒纸收纳部的圆筒纸打印机、为了将记 录纸输送路切换为开放状态而开闭压板单元的打印机(例如,能够在打字纸上进行印刷的 打印机)等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打印机的压板支承机构,其将具有对印刷头的印刷位置进行限定的压板的压板 单元支承为能够在所述压板处于限定了所述印刷位置的状态的关闭位置和离开该关闭位 置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具有引导机构,其将所述压板单元从所述关闭位置沿着第一移动轨迹引导到到达所述开放 位置的途中的途中位置;六节联杆机构,其将沿着所述第一移动轨迹被引导的所述压板单元维持为规定的姿 势,并且使所述压板单元以维持为规定姿势的状态从所述途中位置沿着圆弧状的第二移动 轨迹移动到所述开放位置,所述六节联杆机构具有第一复合联杆,其通过经由第一销节点串联连结第一联杆及 第二联杆而构成;第二复合联杆,其通过经由第二销节点串联连结第三联杆及第四联杆而 构成;第五联杆,其架设于所述第一复合联杆的所述第一销节点和所述第二复合联杆的所 述第二销节点之间,在沿着从所述压板单元的所述关闭位置向所述开放位置的开放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 述第一复合联杆的一端及所述第二复合联杆的一端分别与离开规定的距离且位于前后固 定的位置处的第三销节点及第四销节点连结,在沿着所述开放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复合联杆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复合联杆 的另一端分别经由第五销节点及第六销节点而与所述压板单元的离开规定距离的前后的 部位连结,在所述压板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移动轨迹上的状态下,所述第三销节点和所述第五销节 点的间隔及所述第四销节点和所述第六销节点之间的间隔都比它们的最大间隔窄,若所述 压板单元从所述第一移动轨迹向所述第二移动轨迹移动,则各所述间隔扩大为最大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的压板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机构具有对所述第一移动轨迹进行限定的压板单元引导槽和能够沿着该压 板单元引导槽滑动的滑动构件,所述压板单元具有所述压板单元引导槽及所述滑动构件中的一方, 在打印机主体框架侧具有所述压板单元引导槽及所述滑动构件中的另一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的压板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单元具有对所述第二复合联杆的所述第六销节点的转动中心进行限定的轴 构件,所述滑动构件是该轴构件的两侧的轴端部,所述打印机主体框架具有与各所述轴端部对置的框架部分,在各该框架部分形成有所 述压板单元引导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的压板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保持机构,在所述压板单元位于所述第二移动轨迹上的情况下,该保持机构将所 述第三销节点和所述第五销节点的间隔及所述第四销节点和所述第六销节点的间隔分别 保持为最大间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的压板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机构具有拉力螺旋弹簧,该拉力螺旋弹簧的一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复合联杆的所述第二销节点连结, 在沿着所述压板单元的所述开放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该拉力螺旋弹簧的另一方的第二端安装于所述打印机主体框架的比所述第二销节点位于后侧的部位,在所述压板单元位于所述第二移动轨迹上的期间,所述拉力螺旋弹簧保持为规定的伸 长状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的压板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机构具有拉力螺旋弹簧,该拉力螺旋弹簧的一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复合联杆的所述第一销节点连结, 在沿着所述压板单元的所述开放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该拉力螺旋弹簧的另一方的第二 端安装于所述打印机主体框架的比所述第一销节点位于后侧的部位,在所述压板单元位于所述第二移动轨迹上的期间,所述拉力螺旋弹簧保持为规定的伸 长状态。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的压板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具有安装于所述六节联杆机构的滑动式伸缩联杆和设置于所述打印机 主体框架的联杆引导面,所述伸缩联杆具有一端与所述第四销节点连结的固定侧联杆和一端与所述第六销节 点连结的滑动侧联杆,在该滑动侧联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滑动销,该滑动销以能够沿着在所 述固定侧联杆形成的滑动槽滑动的状态插入该滑动槽中,若所述压板单元从所述第一移动轨迹向所述第二移动轨迹移动,则所述滑动销跃上所 述联杆引导面而使所述滑动式伸缩联杆保持为伸长状态,若所述压板单元从所述第二移动 轨迹向所述第一移动轨迹移动,则所述滑动销从所述联杆引导面脱离而使所述滑动式伸缩 联杆伸缩自如。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的压板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具有安装于所述六节联杆机构的滑动式伸缩联杆和设置于所述打印机 主体框架的联杆引导面,所述伸缩联杆具有一端与所述第三销节点连结的固定侧联杆和一端与所述第五销节 点连结的滑动侧联杆,在该滑动侧联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滑动销,该滑动销以能够沿着在所 述固定侧联杆形成的滑动槽滑动的状态插入该滑动槽中,若所述压板单元从所述第一移动轨迹向所述第二移动轨迹移动,则所述滑动销跃上所 述联杆引导面而使所述滑动式伸缩联杆保持为伸长状态,若所述压板单元从所述第二移动 轨迹向所述第一移动轨迹移动,则所述滑动销从所述联杆引导面脱离而使所述滑动式伸缩 联杆伸缩自如。
9.一种圆筒纸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 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板支承机构; 收纳圆筒纸的圆筒纸收纳部;安装于打印机前面且用于开闭所述圆筒纸收纳部的开闭盖,所述压板单元的所述关闭位置是该压板单元在所述圆筒纸收纳部的打印机上侧的部 位配置为沿着打印机前后方向延伸的姿势的位置,所述压板单元的所述开放位置是该压板单元在从所述圆筒纸收纳部向打印机前方被 拉出而比所述关闭位置靠打印机下侧的部位配置为沿着打印机前后方向延伸的姿势的位 置,所述开闭盖与所述压板单元的移动连动,以该开闭盖的打印机下侧的端为中心在打印 机前后方向上进行开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圆筒纸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送纸辊对,该送纸辊对用于使从收纳于所述圆筒纸收纳部的所述圆筒纸送出的记 录介质经由所述印刷位置而输送,在所述压板单元搭载有所述送纸辊对的一个辊, 在所述打印机主体框架侧安装有所述送纸辊对的另一个辊。
11.一种圆筒纸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用于收纳圆筒纸的圆筒纸收容部;用于对所述圆筒纸进行印刷的印刷头; 与所述印刷头对置配置的压板;对用于将所述圆筒纸收容于所述圆筒纸收容部的开口进行开闭的盖; 将所述压板支承为能够移动到与所述印刷头对置的第一位置和离开所述印刷头的第 二位置的压板支承机构;设置所述印刷头的主框架体;设置所述压板且能够在所述压板支承机构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主框架体移动的压板 框架,所述压板支承机构具有第一复合联杆,其具有由第一节点相互连结的第一联杆和第二联杆; 第二复合联杆,其具有由第二节点相互连结的第三联杆和第四联杆; 第五联杆,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结,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连结, 所述第一联杆及所述第三联杆分别由第三节点及第四节点连结于所述主框架体, 所述第二联杆及所述第四联杆分别由第五节点及第六节点连结于所述压板框架, 所述压板支承机构还具有第一引导部,该第一引导部引导所述第六节点,使得所述压 板从所述第一位置沿着直线状的第一轨迹移动到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 的第三位置,在由所述第一引导部引导所述第六节点、所述压板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三位置移 动的期间,所述第一复合联杆及所述第二复合联杆的所述第三节点和所述第五节点的距离 及所述第四节点和所述第六节点的距离变化,由此所述压板沿着直线状的所述第一轨迹移 动,在所述第六节点脱离所述第一引导部的引导、所述压板从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二位 置移动的期间,所述第一复合联杆及所述第二复合联杆的所述第三节点和所述第五节点的 距离及所述第四节点和所述第六节点的距离一定,由此所述压板沿着圆弧状的第二轨迹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筒纸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是至少具有一个台阶的台阶状的槽,是形成为使所述压板从所述第一 位置朝向所述第三位置而远离所述印刷头的槽。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圆筒纸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支承机构还具有保持机构,在所述压板沿着所述第二轨迹从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的期间,该保持机构将所述第三节点和所述第五节点的距离及所述第四 节点和所述第六节点的距离保持为一定。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圆筒纸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联杆和所述第二复合联杆的至少之一所具有的两个联杆具有在所述压 板位于所述第二轨迹上时相互抵接的抵接部,所述保持机构具有施力构件,该施力构件向所述两个联杆的抵接部相互抵接的方向对 所述第一节点或所述第二节点施力。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圆筒纸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具有滑动联杆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复合联杆和所述第二复合联杆的任意之一,并且具 有与所述第三节点或所述第四节点连结且设有长孔的第六联杆和与所述第五节点或所述 第六节点连结且设有嵌插于所述长孔中的两个销构件的第七联杆;第二引导部,其设置于所述主框架体,对所述滑动联杆机构的两个销中的一个销进行 引导。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圆筒纸打印机的压板支承机构,其在使压板单元从关闭位置移动到开放位置时,首先使压板单元沿着直线状的移动轨迹移动,然后使压板单元沿着圆弧状的移动轨迹移动。在此期间,利用六节联杆机构将压板单元的姿势保持为一定。
文档编号B41J2/01GK102069632SQ20101051028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3日
发明者石田彻吾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