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238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墨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机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喷墨打印机所用的墨盒。
背景技术
现有喷墨打印机使用的墨盒一般分为储墨腔内装有吸附材料的墨盒和无吸附材料的墨盒两大类。传统墨盒大多数都为采用海绵等作为吸附材料的类型,这种墨盒在工作到不能正常打印时残余墨量仍然较大,浪费较多,且吸附材料的碎末容易堵塞打印头;而无吸附材料的墨盒可以弥补上述缺陷。现有无吸附材料的墨盒中设置有储墨腔,储墨腔顶部设有连通外界大气的通气孔,储墨腔底部设有连接打印头的出墨口,储墨腔内的墨水由打印头喷墨后将在储墨腔内产生负压,通气孔的作用是导入空气至储墨腔,使储墨腔相对外界保持基本恒定的压差,以维持储墨腔中的墨水继续向打印头提供。但在使用过程中,无吸附材料的墨盒会产生如下问题一是恒定压差的控制与储墨腔内的墨水量、墨水在储墨腔内实时的液面形状等可变因素有关,这使得墨盒内压力波动较大,常导致打印过程中墨盒供墨不流畅,打印头的喷墨不均勻,出现断墨或喷墨太多的问题;二是储墨腔内的墨水填充量不是最大化的,墨盒上部空间可能会存在大量的空气; 三是随着墨水的消耗,墨水水位越来越低,供墨口的压差越来越小,当墨水快消耗完时,打印头的抽吸力不足以使供墨口内的压差阀开启,导致残留的墨水量较多,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公开号为CN1365893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墨盒,该墨盒包括上下两个油墨室,下部油墨室通过油墨抽吸通道连接到上部油墨室,上部油墨室通过油墨流动通道连接油墨供给口,将下部油墨室和大气相通的空气交换部分和设置在容器内并布置在油墨流动通道内的负压发生机构。另一实施例中,该墨盒的油墨抽吸通道的一端连接在下部油墨室的底部区域,另一端连接在上部油墨室的底部区域或者其他区域。另外,上部油墨室还可以包括由流动通道连接的两个油墨贮存部分,每个油墨贮存部分的底部部分的附近有一油墨流出口和一油墨流入口。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墨盒内部被分隔成上下多个小的油墨室, 并实现先消耗下部油墨室的油墨,再消耗上部油墨室的油墨,从而保证墨盒的供墨稳定而均勻;并且该种墨盒能在不影响印刷质量的清况下,增加可使用的油墨贮存量的效率。但是,上述墨盒的墨水消耗完后不能方便地填充新墨水,而且新墨水的填充量也无法达到最大化。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方便填充新墨水而且使新墨水的填充量最大化的墨盒。本发明提供的墨盒,包括供墨口,通气口和墨水容纳部;墨水容纳部包括与供墨口连通的供墨腔,供墨腔设置有进气口 ;在墨盒竖直方向上分隔的两个以上主墨腔,每个主墨腔设置有进气口和出墨口 ;将其中一主墨腔的进气口与通气口相连通的第一通道;将另一主墨腔的出墨口与供墨腔的进气口相连通的第二通道;每个主墨腔的进气口设置在该主墨腔的上部区域,出墨口设置在该主墨腔的下部区域;并且主墨腔之间通过通道串联地向供墨口供墨,在供墨的顺序上,先供墨的主墨腔的出墨口与后供墨的主墨腔的进气口相连
ο上述墨盒的墨水容纳部包括两个以上的主墨腔,由于主墨腔进气口在上部区域、 出墨口在下部区域,当从供墨口给墨盒填充新墨水时,能使墨水从主墨腔的出墨口进入主墨腔,填满后,再从该主墨腔的进气口进入下一个主墨腔,这样就能保证每个主墨腔都充满墨水,使墨盒的墨水填充量最大化。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墨盒的其中一主墨腔为位于最低位的主墨腔。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墨盒的另一主墨腔为位于最高位的主墨腔。这种墨盒,其独特的墨水通道设计使墨盒在消耗墨水时,最先消耗处于最低位的主墨腔内的墨水,再逐渐消耗较高位的主墨腔内的墨水,由于较大的高度差,能使供墨口处的压强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使墨水消耗彻底。并且,使墨盒最后消耗最高位的主墨腔内的墨水,能保证供墨口处的压强稳定的处于最高水平,从而使喷墨均勻。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墨盒还包括注墨口,注墨口被可开启的密封件密封。设置单独的注墨口能使墨盒再填充墨水更方便,提高填充效率。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墨盒的注墨口设置在供墨腔的壁上。这种设计使墨水从处于墨盒下部的供墨腔处补充进墨盒,由于墨水通道的设计, 使墨水由上而下的补充至其他墨腔中,而空气顺着墨水通道最终从通气口排出,使墨水补充更加顺畅,而且补充的墨水量较大。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墨盒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通道内的缓冲腔。进一步的,墨盒的缓冲腔内还设置有海绵等吸附材料。这种设计能使墨盒在运输或倾倒的状态下,墨水被缓冲腔内的海绵等吸附材料阻挡,不容易从通气口溢出。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墨盒的主要部件分解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图3是图1中墨盒主体100的立体图; 图4是图1中墨盒主体100处于使用姿态时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墨盒主体处于使用姿态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墨盒主体处于使用姿态时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发明墨盒实施例的说明中,主要构造与现有墨盒相同之处不再累述,现仅对本发明对现有墨盒的改进部分加以重点说明。第一实施例
图1和图2显示了本发明墨盒的总体结构,该墨盒有墨盒主体100、盒前盖200和盒后盖300。墨盒主体100内设有腔体,墨盒主体100的后侧具有后壁110,后壁110上有多条连续凹陷形成的槽130。盒前盖200和盒后盖300与墨盒主体100组装起来后,使墨盒主体 100内的腔体处于密封状态,而且,盒后盖300与各条槽130围成多条通道。如图3所示,这些墨水通道包括通道10、通道20、通道30和通道40,每条通道的两端均开有贯通后壁110的孔,这些孔就是图4中针对各个主墨腔分别设置的进气口 11、出墨口 12、进气口 21、出墨口 22、进气口 31、出墨口 32、进气口 41和出墨口 42。这些孔使通道与墨盒主体100内的各个主墨腔以特定的规律相连通。图4详细显示了这些孔、通道与各个主墨腔的连接关系。如图4所示,墨盒主体100的供墨口 1与供墨腔3相连,通气口 2与缓冲腔7相连。 主墨腔4、主墨腔5和主墨腔6在墨盒主体100内部自下而上分布。通道10的两端分别是位于供墨腔3上部的进气口 11与位于主墨腔6下部的出墨口 12,从而连通供墨腔3和主墨腔6。通道20的两端分别是位于主墨腔4上部的进气口 21和位于缓冲腔7下部的出墨口 22,从而连通缓冲腔7和主墨腔4。通道30的两端分别是位于主墨腔6上部的进气口 31和位于主墨腔5下部的出墨口 32,从而连通主墨腔6和主墨腔5。通道40的两端分别是位于主墨腔5上部的进气口 41和位于主墨腔4下部的出墨口 42,从而连通主墨腔5和主墨腔 4。可见,上述通道10、20、30和40的连接方式具有以下规律供墨腔3与处于最高处的主墨腔6相连,缓冲腔7与处于最低处的主墨腔4相连,主墨腔4与相邻的主墨腔5相连,主墨腔5与相邻的主墨腔6相连;并且,每条通道均是连接处于相应主墨腔上部的进气口与另一相应主墨腔下部的出墨口。墨水供给的过程如下,打印时,供墨口 1不断向打印头供应墨水,即向墨盒外输出墨水,将在墨盒内产生相对外界的负压,负压使空气从通气口 2进入,由于缓冲腔7与通气口 2连通,正常情况下,缓冲腔7中是没有墨水的,因此,缓冲腔7成为气道的一部分,主墨腔4与大气相连,主墨腔4中的墨水液位开始随打印的进行而下降,主墨腔4中的墨水从位于下部的出墨口 42流向主墨腔5,空气通过主墨腔4上部的进气口 21进入主墨腔4,当主墨腔4中的墨水消耗完后,同样的,主墨腔5中墨水的液位开始随打印的进行而下降,接着是主墨腔6中的墨水,最后消耗供墨腔3中的墨水。如果墨水填充的太满,缓冲腔7中可能会有少量的墨水,此时,墨水的液位下降先从缓冲腔7开始,墨水从缓冲腔7的出墨口 22流出,为保持压力平衡,空气从通气口 2进入,缓冲腔7内的墨水液面逐渐降低,当缓冲腔7内的墨水消耗完后,开始消耗主墨腔4中的墨水。可见,在三个主墨腔中,消耗墨水的顺序是最先消耗处于最低位置的主墨腔4,然后是处于中间位置的主墨腔5,最后是处于最高位置的主墨腔6。这种墨水消耗顺序的好处是第一,从低位主墨腔往高位主墨腔消耗墨水,供墨口 1至主墨腔6,即墨水最高水平面至供墨口 1之间的距离在主墨腔6中的墨水开始消耗之前是基本保持不变的,因此,墨盒的供墨压力基本保持恒定,不会因墨盒内墨量的减少而发生较大供墨压力变化,从而使打印头喷墨均勻;第二,最后消耗主墨腔6中的墨水,由于其位置最高,其到供墨口 1的流体静压力仍保持最大,能够给供墨口 1提供足够的压力, 这便于剩余墨水从墨盒内向外输出,因此,能使残墨尽可能地少。供墨腔3可以设计得足够小,以保证残墨最少。缓冲腔7中可以设置吸附材料,这种吸附材料应当能够让空气通过,但对墨水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这种吸附材料可以是海绵。这样,缓冲腔中的墨水吸附在海绵上,在墨盒运输过程中或倾倒时,能防止缓冲腔7内部的墨水从通气口溢出。另外,本例中的盒后盖 300采用塑料薄膜制作,采用焊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后壁110上。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墨盒,仅墨盒主体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如图5所示,墨盒主体400的左上方为缓冲腔408,右下方为供墨腔403 ;墨盒主体400有四个主墨腔,主墨腔404位于左下方,其上方为主墨腔405,主墨腔405的右边是主墨腔406, 主墨腔405与主墨腔406处于同一高度,位于墨盒主体的右上方为主墨腔407。供墨口 401 与供墨腔403相连,通气口 402与缓冲腔408相连。通道410连通位于最上方的主墨腔407 和供墨腔403,其两端分别是进气口 411和出墨口 412 ;通道420连通缓冲腔408和位于最下方的主墨腔404,其两端分别是出墨口 422和进气口 421 ;通道430连通相邻的主墨腔405 和主墨腔404,其上端为进气口 431,下端为出墨口 432 ;通道440连通相邻的主墨腔405和主墨腔406,上端是进气口 441,下端是出墨口 442 ;通道450连通相邻的主墨腔406和主墨腔407,上端与进气口 451相连,下端与出墨口 452相连。上述各个进气口均分布在相应主墨腔的上部,出墨口均分布在相应主墨腔的下部。本实施例通道的连接方式使墨水消耗的先后顺序是从缓冲腔408开始,然后是位于最下方的主墨腔404,接着是位于中间左边的主墨腔405,再是位于中间右边的主墨腔 406、接着是位于最上方的主墨腔407,最后是供墨腔403。当然,主墨腔405和主墨腔406 的消耗顺序可以对调,不影响本发明的效果。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墨盒,仅墨盒主体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如图6所示,墨盒主体500的右上方是缓冲腔507,右下方是供墨腔503,墨盒主体500有三个主墨腔,左下方为主墨腔504,缓冲腔507和供墨腔503之间为主墨腔505,左上方为主墨腔 506。供墨口 501与供墨腔503相连,通气口 502与缓冲腔507相连。通道510连通位于最上方的主墨腔506和供墨腔503,其两端分别与进气口 511和出墨口 512相连;通道520连通缓冲腔507和位于最下方的主墨腔504,其两端分别与进气口 521和出墨口 522相连;通道530连通主墨腔504和主墨腔505,主墨腔504与主墨腔505相邻,通道530两端分别与进气口 531和出墨口 532相连;通道540连通主墨腔505和主墨腔506,主墨腔505与主墨腔506相邻,通道540两端分别与进气口 541和出墨口 542相连。上述各个进气口均分布在相应主墨腔的上部,出墨口均分布在相应主墨腔的下部。本实施例的墨水通道的连接方式使墨水消耗的先后顺序是从缓冲腔507开始, 然后是位于最下方的主墨腔504,再是位于中间的主墨腔505,接着是位于最上方的主墨腔 506,最后是供墨腔503。可见,在各个主墨腔中,消耗墨水的顺序也是自下而上的。本发明中,所谓主墨腔在竖直方向上分布,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例中的各种形式。换句话说,主墨腔的数量应当为两个以上,他们之间可以是上下叠加排列,也可以是上下交错排列,还可以是其中几个主墨腔并排排列等等,但是,应当满足至少有一个主墨腔位于其他主墨腔的上方,至少有一个主墨腔位于其他主墨腔的下方,位于最上方的主墨腔应当与供墨腔相连,位于最下方的主墨腔应当与缓冲腔相连。主墨腔之间墨水流动应当是串联的,在上下相邻的主墨腔之间,位于上方的主墨腔的进气口与位于下方的主墨腔的出墨口相连;左右相邻的主墨腔之间,墨水通道的连接方式只要是串联,没有特别要求。至
6于缓冲腔的位置,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由于其与通气口相连,并起到防止墨水溢出的作用,在墨盒的使用状态下,最好是位于其他腔体的上方,或者至少应当与最上方的主墨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而且,缓冲腔的设置也不是必须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最下方的主墨腔和通气口之间也可以不设置专门的缓冲腔,而是通过单向阀、毛细管道等结构防止墨水溢出。供墨腔的位置最好是设置在墨盒主体的最下方,或者至少与最下方的主墨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供墨腔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供墨腔可以设计得足够小,供墨腔越小,残墨量就越少。关于本发明的通道设计,由于通道设计直接关系到各个主墨腔中的墨水的消耗顺序,因此,在其他实施例中,通道可以设计成供墨腔不与位于最高位的主墨腔相连,而是与其他任意一主墨腔相连,这样,各个主墨腔当中,最后消耗的不是最高位的主墨腔的墨水; 同样的,与缓冲腔相连的也可以不是最低位的主墨腔,而是任意一主墨腔,这样,各个主墨腔当中,最先消耗的也不是底高位的主墨腔的墨水,而是任意一主墨腔。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墨盒没有设置单独的注墨口,如果墨水消耗完毕,需要对墨盒重新利用的话,可以从供墨口对其重新灌墨。灌墨时,墨水首先进入供墨腔,因此,供墨腔的进气口最好处于供墨腔的上部区域,这样,供墨腔充满后,墨水才通过供墨腔的进气口向主墨腔输送,然后通过主墨腔下部区域的出墨口进入到主墨腔的内部,由于主墨腔的进气口处于该主墨腔的上部区域,因此,该主墨腔充满后再通过进气口向下一个主墨腔输送。以此类推,每个主墨腔都可以在全部充满后再向下一个主墨腔输送墨水,最后填充最低位的主墨腔。由于可以允许少量的墨水进入到缓冲腔中,因此,最低位的主墨腔也可以完全充满。 上述各个墨腔的空气则可以通过与墨腔相连的通道最后从通气口排出。这样就可以使每个主墨腔都充满墨水,从而实现墨盒填充墨水的最大化。在其他实施例中,墨盒上还可以单独设置注墨口,当墨盒内的墨水耗尽时,可以将墨盒回收,通过注墨口对其进行重新灌墨,这样可以很方便的对墨盒重复利用。注墨口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可以设置在墨盒内的任意一个腔体的壁上,因为腔体之间都有墨水通道相连,因此,从任意一个腔体进行注墨,都可以使墨水进入到其他腔体中。最佳的,注墨口设置在供墨腔的壁上,因为供墨腔处于墨盒主体的最下部,从该处注墨可以使墨水先充满供墨腔,再从主墨腔出墨口进入主墨腔,然后将腔体内的空气从主墨腔的进气口排出,当充满一个主墨腔时,墨水按照墨水通道的连接顺序从另一个主墨腔的进墨口进入,再充满另一个主墨腔,以此类推,最后逐一充满各个主腔体;最后墨水进入缓冲腔,使缓冲腔内也保有一定量的墨水。这样的填充方式能够使腔体内的空气顺利排出, 也可以使墨水注入的量最大。当注墨完毕,用堵头或者塞等密封件将注墨口密封,防止墨水泄漏。总之,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依据本发明的构思得到许多不同的具体方案,依据本发明的构思所进行的任何改变、组合以及等效变换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所述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墨盒,包括供墨口,通气口和墨水容纳部; 所述墨水容纳部包括与所述供墨口连通的供墨腔,所述供墨腔设置有进气口 ;在所述墨盒竖直方向上分隔的两个以上主墨腔,每个所述主墨腔设置有进气口和出墨π ;将其中一主墨腔的进气口与所述通气口相连通的第一通道; 将另一主墨腔的出墨口与所述供墨腔的进气口相连通的第二通道;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主墨腔的进气口设置在该主墨腔的上部区域,出墨口设置在该主墨腔的下部区域;并且所述主墨腔之间通过通道串联地向所述供墨口供墨,在供墨的顺序上,先供墨的主墨腔的出墨口与后供墨的主墨腔的进气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中一主墨腔为位于最低位的主墨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另一主墨腔为位于最高位的主墨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注墨口,所述注墨口被可开启的密封件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墨口设置在所述供墨腔的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的缓冲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的缓冲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的缓冲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腔内部设置有吸附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腔内部设置有吸附材料。
全文摘要
墨盒,包括供墨口,通气口和墨水容纳部;墨水容纳部包括:与供墨口连通的供墨腔,供墨腔设置有进气口;在墨盒竖直方向上分隔的两个以上主墨腔,每个主墨腔设置有进气口和出墨口;将其中一主墨腔的进气口与通气口相连通的第一通道;将另一主墨腔的出墨口与供墨腔的进气口相连通的第二通道;每个主墨腔的进气口设置在该主墨腔的上部区域,出墨口设置在该主墨腔的下部区域;并且主墨腔之间通过通道串联地向供墨口供墨,在供墨的顺序上,先供墨的主墨腔的出墨口与后供墨的主墨腔的进气口相连通。本发明的墨盒,可以方便的填充新墨水而且使新墨水的填充量最大化。
文档编号B41J2/175GK102367021SQ201110371720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1日
发明者李世强, 李贵宝 申请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