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284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墨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搅拌装置的墨盒,所述墨盒用于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喷墨记录装置打印时所使用的液体如颜料墨水静止地存储在墨盒内时容易形成 沉淀,因此墨水流道或者喷射头会被墨水沉淀物堵塞。此外,沉淀使得墨水浓度变得不均 勻,从而影响打印质量。因此,颜料墨水类似的具有可沉淀物的其他类型的墨水都需要适时 的被搅拌以防止发生沉淀。因此有人提出了如下结构的墨盒,S卩在各个墨腔内置入搅拌体,通过其在墨腔内 的移动来搅拌墨水,借助于搅拌体的搅拌力,使墨腔内被上下分层的淡墨水与浓墨水再次 混合,从而使供应的墨水的浓度均勻,防止沉淀产生。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0439109C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墨水搅拌结 构的墨盒。该搅拌结构包括突起部分,它设置在外壳中并且朝着所述空间内部伸出;以及 可动构件,其第一端部由突起部分支撑,能够沿着突起部分运动,其第二端部是自由端部, 可动构件即是搅拌体。参见其图5A至图5D所示,搅拌体在往复摆动过程中,回摆换向时会 撞击墨盒内壁,对墨盒形成刚性冲击,形成搅拌振动,从而增加打印头的振动,影响打印质 量;在墨水液位较低时所述冲击尤为明显。此外,用于支撑的突起部分与墨盒一体成型,工 艺较为复杂,强度也不高,使用装配的螺钉作为凸起部分时,螺钉易于松脱失效。因此,这种 墨盒的成本较高,稳定性差。再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0575092C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搅拌功能 的墨盒,墨盒中的搅拌体为滚珠,参见其图11,滚珠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回滚换向时会撞击 墨盒内壁,对墨盒形成刚性冲击,形成搅拌振动,从而增加打印头的振动,影响打印质量;在 墨水液位较低时所述冲击尤为明显。即便在墨盒封口侧使用缓冲结构对滚珠进行缓冲,但 是墨盒另一侧没有缓冲结构,因此,滚珠对墨盒依然产生刚性冲击。该专利还披露了另一实 施方案在墨盒的两侧面均采用薄膜封口和缓冲材料。这样虽然可以减少噪音和振动,但是 加工过程变将变得复杂,且成本较高。再者,滚珠的体积较小,搅拌效果也不够明显。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避免产生刚性冲击的搅拌装置的墨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墨盒。其包括具有容纳墨水的墨腔的壳 体,将所述墨腔内墨水向外部提供的出墨口,将外部气体引进所述墨腔的进气口和安装在 所述墨腔内的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包括搅拌体,该搅拌体具有杆状主体,该杆状主体可运 动地设置在所述墨腔内;支承部,该支承部以使得搅拌体任一点的运动轨迹在壳体的内壁 之间、且杆状主体与所述内壁之间最小距离大于零的方式支承所述搅拌体。由以上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搅拌装置搅拌墨水时,搅拌体主体不会撞击墨 腔内壁,搅拌体加速度不会发生强烈突变,从而避免刚性冲击的形成,有效降低墨盒运动时所产生的搅拌振动,提高喷墨记录装置的稳定性和打印质量,同时也更有效抑制噪音的产 生。支承部包括约束部,该约束部约束杆状主体运动轨迹;限位部,该限位部限制杆状 主体的轴向蹿动。支承部可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其优点是节省安装步骤,提高生产效率。支承部也可以独立成型,并设有安装配合部;墨腔的内壁上设有安装部。支承部通 过安装配合部与安装部可分离地安装在墨腔内。其优点是搅拌装置对墨盒就具有较强的适 应性,只要稍微改变搅拌装置尺寸,搅拌装置就可以安装在不同的墨盒里。此外,还可以根 据现有墨盒内部空间的结构特点来配置搅拌装置,从而节省研发成本和时间。通过改变安装部的方向或者支承部的成型方向,搅拌装置可以竖直或者倾斜地配 置在墨盒内部,实现不同角度的搅拌,以便充分高效利用墨盒空间,并提高搅拌效率和质 量,使墨水搅拌得更均勻更充分。当约束部为闭合的环状凹槽时,所述环状凹槽横截面上的与搅拌体运动轨迹重 合的控制曲线在搅拌体加速度改变的区间由非刚性冲击曲线构成,其他区间的曲线可以是 非刚性冲击曲线、直线或其组合构成,整个闭合控制曲线的各处平缓过渡,没有折角。因此, 搅拌体运动时不会撞击墨盒内壁,其变向时的加速度改变也是连续的,或者是有限的突变 值,即,搅拌体对墨盒不产生冲击或者只产生柔性冲击,而不会产生刚性冲击。此外,凹槽底 面作为限位部与搅拌体端面或端点间隙配合以防止搅拌体轴向窜动而脱离约束部。当约束部为安装孔时,具有弯折部或其他变形结构的杆状搅拌体被配置为偏心 的,即搅拌体的重心不在其安装孔的轴线上。此时,搅拌体端部与安装孔配合,使得搅拌体 可以绕着安装孔轴线转动或者摆动。因此,搅拌体不会撞击墨盒内壁,也不会对墨盒造成刚 性冲击。此外,具有不同曲率弯曲部配置或组合配置的搅拌体可以改变墨水对流状况,同时 适应不同空间的墨盒的配置需求,优化搅拌效果。当安装孔为盲孔时,安装孔底面作为限位 部与搅拌体端面或端点间隙配合防止搅拌体轴向窜动而脱离约束部。搅拌装置上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墨水导流通道。该导流通道可以是导流孔也可以是 导流槽或缝等。这样既利于墨水流动,又利于墨水用尽。综上,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型.制造成本低和稳定性高等优
点ο

图1是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仰视图。图4是图3的A — A剖视立体图。图5是实施例1的搅拌装置支架放大立体图。图6是图2的俯视图。图7是图6的B — B剖视图。图8是实施例2的搅拌装置的立体图。图9是实施例2的搅拌装置的俯视图。[0026]图10是图9的C 一 C剖视图。图11是实施例3的立体剖视图。图12是实施例4的搅拌装置的立体图。图13是实施例4的搅拌装置的俯视图。图14是图13的D — D剖视图。图15是实施例5的搅拌装置的立体图。图16是实施例5的搅拌装置的俯视图。图17是图16的E — E剖视图。图18是实施例6的搅拌装置的立体图。图19是实施例6的搅拌装置的俯视图。图20是图19的F — F剖视图。图21是图20省略搅拌体后的视图。图22是实施例7的搅拌装置的立体图。图23是实施例7的搅拌装置的俯视图。图M是图23的G — G剖视立体图。图25是实施例8的俯视图。图沈是图25的H — H剖视图。图27是图沈的立体图。图28是实施例8的搅拌装置支架放大立体图。图四是实施例9的搅拌装置的剖视图。图30是实施例10的墨盒俯视图。图31是图30的J 一 J剖视图。图32是图31的立体图。图33是图31的K 一 K剖视图。图34是实施例11的俯视图。图35是图;34的L 一 L剖视图。图36是图35的立体图。图37是实施例11的搅拌装置的立体图。图38d至图38f是实施例1的约束部的变形。图39是其他实施例示例1的搅拌装置的立体图。图40是其他实施例示例1的搅拌装置的搅拌体的俯视图。图41是图40的M — M剖视图。图42是其他实施例示例2的搅拌装置的立体图。图43是其他实施例示例2的搅拌装置的俯视图。图44是图43的N — N剖视图。图45是其他实施例示例3的搅拌装置的剖视立体图。图46是其他实施例示例4的搅拌装置的剖视图。图47是其他实施例示例5的搅拌装置的立体图。图48是其他实施例示例5的搅拌装置的搅拌体的俯视图。[0065]图49是图48的P — P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墨盒10具有壳体、墨腔11、进气口 12Aa、出墨口 13、定位部14、 墨腔内的负压构件(图中不可见)和与进气口相连接的进气道(图中不可见)。其中壳体包括 墨盒盖12A和墨盒主体12B。墨腔11用于存储墨水,墨腔11通过进气口 12Aa和进气道与 外部大气相通,墨水通过出墨口 13从墨腔11流至墨腔外部,负压构件利用负压保持墨水, 防止墨水不适当地流出墨盒,负压构件可以是多孔材料或单向阀等,用来维持墨腔11内的 墨水。如图4至图7所示,搅拌装置20主要包括搅拌体22、支架沈、约束部21、安装配 合部23、和导流通道25。其中支架沈即是搅拌装置的20的支承部。本实施例中,约束部 21、限位部21c、安装配合部23和导流通道25成型在支架沈上。竖直设置在墨腔11内璧上的安装部15为安装轨道,支架沈侧壁上设置的安装配 合部23为安装槽,通过安装轨道与所述安装槽的过盈配合,把搅拌装置20安装在墨盒10 内。约束部21为闭合的环状凹槽,以下简称环状凹槽。搅拌体22为圆柱体,其主体2 作为墨液搅拌的主要部分,两端部22b分别插入 环状凹槽内,两端部22b与所述环状凹槽内壁面21b间隙配合。搅拌体22的末端被构造成端面22c,环状凹槽底面21c作为限位部与端面22c间 隙配合,以防止搅拌体22轴向窜动而脱离约束部21。在打印过程中,墨盒10随着打印字车(图中没画出)在垂直于搅拌体22的轴线方 向作往复运动,搅拌体22由于惯性作用而在所述环状凹槽内运动。当往字车复运动频率较 低,字车运动速度较慢时,搅拌体22在环状凹槽的约束下呈钟摆式摆动;当往复运动频率 加大,字车运动速度加快时,搅拌体22的摆动幅度随之变大,运动也愈加剧烈;当往复运动 频率足够大,字车运动速度足够快时,搅拌体22可在整个环状凹槽内运动,此时搅拌装置 的搅拌作用最强烈。环状凹槽横截面上与搅拌体22运动轨迹重合的曲线为约束部21的控制曲线21a。 环状凹槽的内壁面21b对搅拌体22的周向运动轨迹起决定作用。内壁面21b被构造成使得 所述控制曲线21a在搅拌体加速度改变的区间由非刚性冲击曲线构成,控制曲线21a其余 区间可以由非刚性冲击曲线、直线或其组合构成,整个闭合控制曲线21a的各处平缓过渡, 没有折角。因此,搅拌体22运动时不会撞击墨盒10内壁,其变向时的加速度改变也是连续 的,或者是有限的突变值;即,搅拌体22对墨盒10不产生冲击或者只产生柔性冲击,而不会 产生刚性冲击。在动力学中,非刚性冲击曲线包括无冲击曲线和柔性冲击曲线。无冲击曲线是指 物体沿着其运动时加速度连续变化而不发生突变的曲线。柔性冲击曲线是指物体沿着其运 动时加速度发生有限值突变的曲线。无冲击曲线包括曲率连续曲线、曲率变化率连续曲线、 曲率变化率的变化率连续曲线、五次多项式曲线等曲线。柔性冲击曲线包括相切连续曲线、二次多形式曲线等曲线本实施例的内壁面21b由正圆柱面构成。因此,内壁面21b在环状凹槽横截面上的 投影曲线为正圆曲线,正圆曲线上的每一个点的曲率均相同,因此正圆曲线属于曲率连续 曲线。圆柱体式的搅拌体22在内壁面21b的约束下运动时,控制曲线21a为一正圆曲线。 因此搅拌体22不会对墨盒造成冲击。由于搅拌体22的运动被约束在固定的轨迹中,即便 在低墨位状态下,搅拌体22也不会对墨盒10造成刚性撞击或柔性冲击。从而消除搅拌振 动,提高喷墨记录装置的稳定性和打印质量,同时也更有效抑制噪音的产生。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搅拌装置,其他结构相同。图8至图10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搅拌装置1120。作为支承部的支架11 具有 导流通道1125、安装配合部1123、连接部IlM和两个约束部1121。利用连接部1124、搅拌 体1122自身或者它们二者的弹性变形把搅拌体1122端部1122b装进约束部1121中。然 后把包含约束部1121和搅拌体1122的搅拌装置1120作为一个独立的墨水搅拌单元,一次 性地装进墨盒10。这样既可以提高约束部1121的位置精度,使搅拌体1122运动更流畅, 又可以简化安装操作,提高生产效率。连接部IlM既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成型在支架 11 上,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甚至装配的方式连接至支架11 上。在约束部1121的端面1121d与内壁面1121b之间设置倒角1121e,除了可以进一 步减少搅拌体1122运动时的阻力,提高搅拌体1122的搅拌速度,还可以使得搅拌体1122 端部更容易安装进约束部1121。在约束部1121的端面1121d与内壁面1121b之间不限于 采用倒角1121e,还可以采用倒圆等结构。如图10所示,搅拌体1122的末端也可以被构造成端点1122q,端点1122q与底面 1121c间隙配合除了可以防止搅拌体1122轴向窜动而脱离约束部1121外,还可以减少搅拌 体1122运动时的阻力,提高搅拌体1122的搅拌速度,以及减少搅拌体22安装时的阻力,减 少安装时连接部24及约束部21的变形,提高搅拌体22的搅拌寿命。如图38a至图38f所示,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约束部环状闭合凹槽不限于正圆 凹槽21,也可以是两平行直线及其相切圆弧过渡所围成的凸多边状凹槽211、椭圆状凹槽 212、或菱形及其拐角处使用相切过渡圆弧所围成的凸多边状凹槽213等其他形状凹槽。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搅拌装置,其他结构相同。图11所示的是本实施例墨盒的剖视立体图,墨盒10中安装了具有1个搅拌体22 的搅拌装置20和具有3个搅拌体22的搅拌装置1120。根据本实施例精神,搅拌装置不限 于只安装一根/种搅拌体,也可以安装两根/种甚至更多的搅拌体。同时,墨盒也不限于只 安装一个/种搅拌装置,也可以安装两个/种甚至更多的搅拌装置。搅拌体和搅拌装置的 数量和种类的选用根据墨水的具体性质(如浓度、黏度等)、墨盒内部空间和打印字车运动 的极限频率等因素而定。对搅拌体和搅拌装置的数量/种类进行最佳搭配的目的在于提高 墨水的搅拌效率和质量,使得墨水浓度更加均勻。特别的,还可以通过在支架上成型同心的环状槽来安装更多的搅拌体进行搅拌。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搅拌装置。[0090]图12至图14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搅拌装置1220。搅拌体1222的轴线不是直线, 它具有弯折部1222d。弯折部1222d位于搅拌体1222的主体122 与端部1222b之间。导 流通道1225位于约束部1221的下方,安装配合部1223位于作为支承部的支架11 上。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搅拌装置,其他结构相同。本实施例的搅拌装置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约束部和搅拌体的结构。如图15至图17所示,搅拌装置2020主要包括约束部2021、搅拌体2022、安装配合 部2023、导流通道2025和作为支承部的支架2(^6。其中导流通道2025包括导流孔202 和导流槽2025b。约束部2021为安装孔,搅拌体2022主体202 作为墨液搅拌的主要部分,两端部 2022b分别插入安装孔,两端部2022b与所述安装孔内壁面2021b间隙配合。搅拌体2022 上具有弯折部2022d。通过弯折部2022d,搅拌体2022被构造为相对于安装孔中心线偏心 的。搅拌体2022的末端被构造成端面2022c,安装孔底面2021c作为限位部与端面 2022c间隙配合,以防止搅拌体2022轴向窜动而脱离约束部2021。搅拌体2022的末端也 可以被构造成端点,其优点与实施例2的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搅拌装置。如图18至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搅拌装置2120具有搅拌体2122、约束部2121、安 装配合部2123和作为支承部的支架21沈。其中约束部2121为一长安装孔。搅拌体2122 的主体212 作为墨液搅拌的主要部分,端部2122b位于长安装孔内,端部2122b与长安 装孔内壁2121b间隙配合。搅拌体端部2122b上设有定位肩,长安装孔内壁21b里设有定 位槽。定位肩两端面2122c与作为限位部的定位槽两端面2121c间隙配合,以防止搅拌体 2122轴向窜动而脱离约束部2121。另外,也可以把定位肩设在约束部2121上的长安装孔 内壁2121b里,把定位槽设在搅拌体端部2122b上。这样也可以利用定位肩和定位槽的端 面间配合接触来防止搅拌体2122轴向窜动而脱离约束部2121。搅拌体2122上具有弯折部2122d。通过弯折部2122d,搅拌体22被构造为相对于 安装孔中心线偏心的。搅拌体2122的主体212 不限于分布在约束部2121的一侧,它还 可以被配置为分布在约束部21两侧。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搅拌装置,其他结构相同。图22至图M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搅拌装置2220。安装配合部2223位于作为支承 部的支架22 两侧,支架22 上的两个约束部分别为一安装孔2221和一环状凹槽2221’。 搅拌体2222的一端部2222b插入安装孔2221,与之实现孔轴间隙配合,该端部2222b的端 面与作为限位部的安装孔2221的底面间隙配合;另一端部2222b’插入环状凹槽2221’,与 之实现弧面接触的间隙配合,该端部2222b’ 一端面与作为限位部的环状凹槽2221’的底面 间隙配合。通过弯折部2222d,搅拌体2222被构造成相对于安装孔2221与环状凹槽2221’ 的中心线是偏心的。在打印过程中,实施例5至实施例7的墨盒10随着打印字车(图中没画出)往复运动,搅拌体2022、2122、2222由于惯性作用而绕着安装孔中心线运动。当往复运动频率较 低,字车运动速度较慢时,搅拌体2022、2122、2222各自的约束部束下绕着安装孔中心线呈 钟摆式摆动;当往复运动频率加大,字车运动速度加快时,搅拌体2022、2122、2222的摆动 幅度随之变大,运动也愈加剧烈;当往复运动频率足够大,字车运动速度足够快时,搅拌体 2022、2122、2222可做整个圆周转动,此时搅拌装置的搅拌作用最强烈。搅拌体2022、2122、2222被配置为当其运动时,搅拌体2022、2122、2222不与墨盒 10内壁接触。另外,搅拌体2022、2122、2222各处的运动轨迹均为圆形,控制曲线均为无冲 击曲线。因此,不论墨水多少,本实施例的搅拌体2022、2122、2222不对墨盒10造成冲击,从 而消除搅拌振动,提高喷墨记录装置的稳定性和打印质量,同时也更有效抑制噪音的产生。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搅拌装置,其他结构相同。如图25至观所示,搅拌装置3020主要包括约束部3021、搅拌体3022和安装配 合部3023和支架3(^6。搅拌装置3020的支承部包括支架30 和内壁面3021c2。约束部3021为锥状孔,搅拌体3022的主体302 作为墨液搅拌的主要部分,端部 3022b插入所述锥状孔,与锥状孔内壁面3021b间隙配合。此实施例的限位部3021c包括锥 状孔一端面3021cl和一墨盒内壁面3021c2。搅拌体3022的凸起部3022c的端面3022cl 和端面3022c2分别与端面3021cl和内壁面3021c2间隙配合,以防止搅拌体3022轴向窜 动而脱离约束部3021。实施例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搅拌装置的支架,其他结构相同。图四是本实施例的搅拌装置3120。约束部3121为一具有非单一锥度的锥状孔, 包括底面3121c和具有不同锥度的锥面3121bl、锥面312让2。其中锥状孔底面3021c和 锥面302让2充当限位部,限制搅拌体轴向窜动而脱离约束部3121。支架31 为搅拌装置 3120的支承部。在打印过程中,实施例8和实施例9的墨盒10随着打印字车(图中没画出)往复 运动,搅拌体3022、3122由于惯性作用而绕着锥状孔中心线运动。当往复运动频率较低,字 车运动速度较慢时,搅拌体3022、3122在锥状孔约束下绕着锥状孔中心线摆动;当往复运 动频率加大,字车运动速度加快时,搅拌体3022、3122的摆动幅度随之变大,运动也愈加剧 烈;当往复运动频率足够大,字车运动速度足够快时,搅拌体3022、3122可做近似圆锥摆运 动的摆动,此时搅拌作用最强烈。搅拌体3022和3122被配置为当其运动时,其各自主体302 和312 不与墨盒 10壳体内壁接触。另外,由于锥状孔的约束,搅拌体3022、3122各处的运动轨迹均为圆形或 者近似圆形。因此,不论墨水多少,本实施例的搅拌体3022、3122不对墨盒造成刚性冲击, 从而消除或抑制搅拌振动,提高喷墨记录装置的稳定性和打印质量,同时也更有效抑制噪 音的产生。实施例10本实施例的墨盒4010与实施例1的墨盒10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墨盒10有安装部 15,而墨盒4010没有所述的安装部,其他结构相同。如图30至33所示,支承部包括第一凸起4021m、第二凸起4021η、挡板4021c和内壁4016。其中挡板4021c和内壁4016充当限位部。约束部4021由第一凸起4021m的顶面 402Ima和第二凸起4021η的顶面4021na构成。所述的顶面4021ma和4021na在墨盒4010 内壁4016所在的平面的投影为一闭合图形4021y,该闭合图形4021y为圆形。支承部成型 在墨盒4010上。搅拌体4022主体402 作为墨液搅拌的主要部分,搅拌体4022的某些与约束部 4021接触的部分4022b分别位于约束部4021内。搅拌体4022的直径小于所述圆形闭合图 形4021y的直径。搅拌体的两端面4021c分别与挡板4021c及内壁4016间隙配合,以防止 搅拌体4022轴向窜动而脱离约束部4021。此时,内壁4016相当于搅拌体4022端部外侧的 挡板。在打印过程中,墨盒4010随着打印字车(图中没画出)往复运动,搅拌体4022由于 惯性作用贴着所述顶面4021ma和4021na运动。当往复运动频率较低,字车运动速度较慢 时,搅拌体4022在所述顶面402Ima和402Ina运动约束下呈钟摆式摆动;当往复运动频率 加大,字车运动速度加快时,搅拌体4022的摆动幅度随之变大,运动也愈加剧烈;当往复运 动频率足够大,字车运动速度足够快时,搅拌体4022可在整个圆周内滚动,此时搅拌装置 的搅拌作用最强烈。搅拌体4022被配置为当其运动时,搅拌体4022主体402 不与墨盒4010内壁接 触。另外,搅拌体4022各处的运动轨迹均为圆弧,控制曲线为无冲击曲线。因此,不论墨水 多少,本实施例的搅拌体4022不对墨盒造成刚性冲击,从而消除搅拌振动,提高喷墨记录 装置的稳定性和打印质量,同时也更有效抑制噪音的产生。实施例11本实施例的墨盒5010与实施例1的墨盒10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墨盒10有安装部 15,而墨盒5010没有所述的安装部,其他结构相同。如图34至37所示,搅拌装置5020包括搅拌体5022、支架5(^6、挡板5017和内壁 5016。本实施例的支承部包括支架5(^6、挡板5017和内壁5016。当搅拌装置5020安装在 墨盒5010里时,支架50 上的两侧面5026a分别与墨盒内壁抵接,支架50 另两侧面上 凸起5026b分别与墨盒挡板5017和内壁5016抵接。约束部5021是位于支架5026上的卡孔。搅拌体5022的主体502 作为墨液搅 拌的主要部分,两端部5022b分别插入卡孔,两端部5022b直径小于卡孔内径。搅拌体5022 的两端面5022c分别与挡板5017和墨盒5010内壁5016间隙配合,以防止搅拌体5022轴 向窜动而脱离约束部5021。此时,内壁5016相当于一挡板。本实施例的限位部为挡板5017和内壁5016。在打印过程中,墨盒5010随着打印字车(图中没画出)往复运动,搅拌体5022由于 惯性作用绕着卡孔中心线运动。当往复运动频率较低,字车运动速度较慢时,搅拌体5022 在卡孔约束下呈钟摆式摆动;当往复运动频率加大,字车运动速度加快时,搅拌体5022的 摆动幅度随之变大,运动也愈加剧烈;当往复运动频率足够大,字车运动速度足够快时,搅 拌体5022可在卡孔内作整个圆周的滚动,此时搅拌装置的搅拌作用最强烈。搅拌体5022被配置为当其运动时,搅拌体5022主体502 不与墨盒5010内壁接 触。另外,搅拌体5022各处的运动轨迹均为圆弧,所述轨迹均为无冲击曲线。因此,不论墨 水多少,本实施例的搅拌体5022不对墨盒造成冲击,从而消除搅拌振动,提高喷墨记录装置的稳定性和打印质量,同时也更有效抑制噪音的产生。另外,在挡板5017上设有开口 5018作为导流通道,以利于墨水流动。其他实施例其他实施例中搅拌装置的改进图33所示的约束部4021与搅拌体4022端部4022b的接触为线面接触,但是本实 用新型不限于此,约束部与搅拌体端部的接触还可以采用弧面接触、点面接触、齿啮式接触 等接触方式进行配合。例如,把约束部4021的面4021na和4021ma改为内齿结构,至少把 搅拌体4022的端部4022b改为与所述内齿相匹配啮合的外齿结构。当搅拌体4022在惯性 和离心力作用下沿着控制曲线摆动的同时,搅拌体4022自身由于所述内外齿啮合作用而 发生转动。这种结合曲线运动和转动的复合运动更加有利于墨水的搅拌。各实施例中的搅拌体均为长条状搅拌体,并具有杆状主体。该搅拌体可以是一体 成型的也可以由配件装配而成。例如可以把两条芯杆夹着弹簧装配在套管中形成长短可 伸缩的搅拌体。搅拌体的材质可以使用尼龙、聚缩醛(POM)、氟树脂、聚碳酸醋、聚丙烯等塑 料、玻璃、陶瓷(例如A1203、ZrO等)、橡胶、金属等材料。为了使实现更好的搅拌效果,可在各实施例的搅拌体上配置有利于墨水搅拌的结 构。例如,可在搅拌体上形成凹坑、凸起、分枝、通孔等结构或其组合。其中,图39至41所 示的有利于墨水搅拌的结构是凹坑T122e,图42至44所示的有利于墨水搅拌的结构是凸 起T222f,图45所示的有利于墨水搅拌的结构是分枝T32&1和T322n。此外,还可以构造含 “Y”形、“R”形、“h”等形式分支或其组合的搅拌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搅拌体的轴线不限于直线,如图46所示,它还可以具有弯折部 T422d。弯折部T422d可以位于搅拌体"Γ422的主体T42h与端部T4Mb之间,也可以位于 主体T422a上。本实用新型的搅拌体的横截面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齿轮形、“Y”形、矩 形、环形或其一段等其它形状。其中,图47至图49所示的搅拌体横截面是一段圆环。本实用新型的搅拌体的横截面不限于固定截面,它还可以是变截面的。例如搅拌 体轴线上不同位置的横截面可以具有不一样的面积或截面形状。除了利用弯折部构造偏心 结构(实施例2)外,还可以通过变截面的配置来实现偏心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导流通道目的在于提高墨水对流效率,使墨水等到更充分的搅拌和 利于排空墨液。导流通道可以是导流孔、导流槽或导流缝,甚至是导流切角。其中孔25为 导流孔,槽202 为导流槽,开口 5018为导流缝另外,把支架沈下方的角部切除即可形成 导流切角。另外,如图35至图37所示,实施例5中约束部孔5021也充当导流孔,起导流作用。如图4所示,搅拌装置20的支架沈都是通过安装方式安装进墨盒的,但是本实用 新型并不局限于此。所述支承部还可以与墨盒10—体成型。其他实施例中搅拌装置安装方式的改进如图4和图5所示,安装部15是一凸起轨道,安装配合部23是一凹槽,但本实用 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安装部15还可以是凹槽轨道,此时与之配合的安装配合部23即为接 受凹槽轨道引导的安装凸起或薄壁。另外,如图4和图11所示,搅拌装置使用两组安装部 15和相应安装配合部进行安装,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搅拌装置也可以使用1组、3组甚至更多的安装部和相应的安装配合部进行安装。除了利用轨道配合方式进行安装外, 搅拌装置还可以通过支架侧壁面和墨盒内壁面的焊接或者粘接等方式直接进行安装。显然 的,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装置既可以安装在硬质墨盒中,也可以安装在软质墨袋或墨囊中。如图4所示,搅拌装置20是水平配置在墨盒10内部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 此。通过改变安装部15的方向或者支承部的成型方向,搅拌装置可以竖直或者倾斜地配置 在墨盒内部,实现不同角度的搅拌,以便充分高效利用墨盒空间,并提高搅拌效率和质量, 使墨水搅拌得更均勻更充分。同时,搅拌装置对墨盒就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只要稍微改变搅 拌装置尺寸,搅拌装置就可以安装在不同的墨盒里。此外,还可以根据现有墨盒内部空间的 结构特点来配置搅拌装置,从而节省研发成本和时间。本实用新型在的搅拌体的运动轨迹被约束部限制在墨盒壳体的内壁之间,且搅拌 体主体与墨盒内壁最小距离大于零。因此不会形成搅拌体主体碰撞墨盒内壁的刚性冲击。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简单的结构改变和/或相关技 术特征的简单重组、替换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墨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墨水的墨腔,将所述墨腔内墨水向外部提供的出墨口,将外部 气体引进所述墨腔的进气口;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安装在所述墨腔内;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体,所述搅拌体具有杆状主体,所述杆状主体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墨腔内; 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以使得所述搅拌体任一点的运动轨迹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且 所述杆状主体与所述内壁之间最小距离大于零的方式支承所述搅拌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包括约束部,所述约束部约束所述搅拌体的运动轨迹; 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搅拌体的轴向蹿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上设有安装配合部;所述墨腔的内壁上设有安装部;所述支承部通过所述安装配合部与所述安装部可分离地安装在所述墨腔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约束部为闭合的环状凹槽。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部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搅拌体的至少一个端部与所述安装孔间隙配 合,且所述搅拌体有弯折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部为锥状孔,所述搅拌体的端部与所述锥状孔间隙配合。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部包括第一凸起部顶面以及第二凸起部顶面,所述第一凸起部顶面与所述第 二凸起部顶面在所述壳体的一个侧壁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为闭合图形。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约束部为支架上的卡孔。
10.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包括位于所述搅拌体端部外侧的挡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墨盒。其用于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具有容纳墨水的墨腔的壳体,将所述墨腔内墨水向外部提供的出墨口,将外部气体引进所述墨腔的进气口和安装在所述墨腔内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体,所述搅拌体具有杆状主体,所述杆状主体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墨腔内;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以使得所述搅拌体任一点的运动轨迹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且所述杆状主体与所述内壁之间最小距离大于零的方式支承所述搅拌体。本实用新型中的搅拌装置搅拌墨水时,搅拌体主体不会撞击墨腔内壁,搅拌体加速度不会发生强烈突变,从而避免刚性冲击的形成,有效降低墨盒运动时所产生的搅拌振动,提高喷墨记录装置的稳定性和打印质量。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1907268SQ20112000532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0日
发明者陈李青 申请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