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补墨的色带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222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补墨的色带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点阵式打印机的色带匣,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可通过补墨装置对色带进行补墨的色带匣。
背景技术
点阵式打印机的内部装设有色带匣,该色带匣内部连续环设有朝其外部延伸的色带,色带上沾附有墨水,提供该点阵式打印机的撞针或打字头透过色带将文字及图样打印于纸张上,但色带上的墨水在打印数次后即会逐渐减少,为了延长色带匣的使用期限,可更进一步在色带匣中设置补墨装置,让使用者可自 行在其中添加墨水,并通过该补墨装置随时为色带补充墨水。请参阅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可补墨的色带匣,其包含一匣盒50、一色带60、一齿轮组70及一补墨装置80 ;该匣盒50为一壳体,其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51,并于该匣盒50的顶端两侧延伸有与该容置空间51相通的第一导引部52及第二导引部53,该第一导引部52与第二导引部53的自由端间隔相对且分别形成有一通孔520、530 ;该色带60为一长形带体,带体两端以相异的面相接,形成一扭转的环形带体,该色带60主要设置于匣盒50的容置空间51中,其部份带体依序设于匣盒50的第二导引部53中,并由第二导引部53的通孔530穿出,接着穿入第一导引部52的通孔520而位于第一导引部52内;该齿轮组70包括一墨轮71及一驱动齿轮72,该墨轮71及驱动齿轮72皆可转动的设置在匣盒50内且相邻于容置空间51,该墨轮71及驱动齿轮72相互啮合;该补墨装置80包括一墨盒81、一吸墨海绵82及一供墨棉条83,该墨盒81为一中空壳体,其设置在匣盒50内并以一侧相对于墨轮71,其底端相对于墨轮71的一侧壁面形成有一穿孔810,于墨盒81底端的下方处设有一抵顶片811,该抵顶片811的一端部与墨轮71间具有一间距,该吸墨海绵82系设置于该墨盒81内并吸附有墨水,该供墨棉条83为一长条状体,其一端设置于墨盒81内与吸墨海绵82相接触,其另一端由穿孔810突伸于墨盒81外,并以一侧面与抵顶片811相接触,以另一侧面与墨轮71—侧相接触,该供墨棉条83可通过毛细作用的传导,使其由吸墨海棉82处充满墨水。上述的色带匣实际安装于针式打印机时,当齿轮组70被打印机驱动转动以带动色带60移动,该墨轮71接触供墨棉条83的一侧面可转动至与色带60表面相互接触,如此使墨水陆续沾附于色带60上,完成补墨的动作。但上述的供墨棉条83在加工制造时,其是将一块状的海棉切割为若干长条状体以形成若干供墨棉条83,但海绵具有可伸缩的弹性,目前用以切割海绵的加工方法并无法准确的对海绵进行切割,使加工形成的供墨棉条83的厚度误差相当大;当供墨棉条83比设计厚度更厚时,位于抵顶片811及墨轮71间的供墨棉条83将以一侧面紧密的抵顶接触于墨轮71表面,当供墨棉条83施予墨轮71表面一过大的压力,即使得墨轮71无法正常转动,该齿轮组70即无法正常转动,使色带60也无法正常移动;当供墨棉条83比设计厚度更薄时,因其厚度小于抵顶片811及墨轮71间的间距,因此供墨棉条83又无法与墨轮71保持稳定的接触,使墨轮71亦无法通过转动而使表面均匀沾附供墨棉条83所提供的墨水,使墨轮71无法对色带60稳定的补墨。因此,现有技术的色带匣,因为供墨棉条加工时产生的厚度误差,造成有无法正常稳定提供补墨作业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因供墨棉条加工时产生的厚度误差而导致无法稳定作业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稳定作业的可补墨的色带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补墨的色带匣,包括一匣盒、一色带、一齿轮组及一补墨装置,其中所述匣盒为中空壳体;所述色带为两端相互连接的带体,带体连续环设于匣盒内;所述齿轮组包括一驱动齿轮及一墨轮,所述驱动齿轮及墨轮可转动的设置于匣盒内,所述墨轮与驱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色带的部份带体夹合于墨轮及驱动齿轮之间;所述补墨装置包括一墨盒及一吸墨海绵,所述墨盒设置于匣盒内,其朝向齿轮组的一侧壁面形成有一开口,所述吸墨海绵设置于墨盒内且其一侧表面于开口处与所述墨轮的一侧相互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匣盒延伸设有第一导引部及第二导引部,所述第一导引部及第二导引部具有中空的导引通道,且所述第一导引部及第二导引部以一端互相间隔相对且分别形成有一与导引通道相连通的通孔,所述色带的另一部份带体位于第二导引部的导引通道内并延伸贯穿两通孔至第一导引部的导引通道内。一种可补墨的色带匣,包括一匣盒、一色带、一齿轮组及一补墨装置,其中所述匣盒为中空壳体;所述色带为两端相互连接的带体,带体连续环设于匣盒内;该齿轮组包括一驱动齿轮及一墨轮,所述驱动齿轮及该墨轮可转动的设置于匣盒内,所述墨轮与驱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色带的部份带体夹合于墨轮及驱动齿轮之间;所述补墨装直包括一墨盒、一吸墨海绵及一供墨海绵,所述墨盒设直于匣盒内,其朝向齿轮组的一侧壁面形成有一开口,所述吸墨海绵设置于墨盒内,所述供墨海绵设置于墨盒内且位于开口处,其一侧与所述吸墨海绵相互接触,另一侧与所述墨轮的一侧相互接触。由于所述供墨海绵的密度较吸墨海绵的密度高,所以其所吸附的墨水较吸墨海绵少,因此可较精准的控制墨水沾附于墨轮表面的墨量。其中,所述供墨海绵为一弯折形成L字型的长条状体,其一端的一侧壁面与墨轮相接触,其另一端的一侧壁面抵靠在墨盒的内侧壁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匣盒延伸设有第一导引部及第二导引部,所述第一导引部及第二导引部具有中空的导引通道,且所述第一导引部及第二导引部以一端互相间隔相对且分别形成有一与导引通道相连通的通孔,所述色带的另一部份带体位于第二导引部的导引通道内并延伸贯穿两通孔至第一导引部的导引通道内。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吸墨海绵位于开口处与墨轮直接接触,当墨轮及驱动齿轮转动使色带移动时,吸墨海绵可直接将墨水附着于墨轮与其相接触一侧表面,当墨轮旋转接触至色带表面后,墨轮表面的墨水可沾附在色带上,从而完成补墨的作业;本实用新型采用吸墨海绵直接与墨轮相互接触,因为吸墨海绵整体的体积比现有技术的供墨棉条大,所以其具有较大的伸缩弹性,不需要精准的切割也可以以适当的压力与墨轮相接触,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供墨棉条因加工时的误差导致其无法正常稳定地作业的缺点,具有加工容易且可稳定补墨的优点。

通过以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的描述,示出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该实施例以实例的形式给出,但并不限于此,其中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平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匣盒11容置空间12第一导引部120通孔130第二导引部130通孔20色带30齿轮组31驱动齿轮32、32A墨轮40、40A补墨装置41、41A墨盒410、410A 开口42、42A 吸墨海绵420供墨面43供墨海绵50匣盒51容置空间52第一导引部520通孔53第二导引部530通孔60色带70齿轮组71墨轮72驱动齿轮80补墨装置81墨盒810穿孔811抵顶片82吸墨海绵83供墨棉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补墨的色带匣,如图I所示,包括一匣盒10、一色带20、一齿轮组30及一补墨装置40 该匣盒10为一中空壳体,其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1,并于该匣盒10的顶端两侧延伸与该容置空间11相通的第一导引部12及第二导引部13,该第一导引部12与第二导引部13具有中空的导引通道,其自由端间隔相对且分别形成与导引通道相通的通孔120、130 ;该色带20为一长形带体,带体两端以相异的面相接,形成一扭转的环形带体,该色带20大部份的带体设置在匣盒10的容置空间11中,其一部份的带体依序设于匣盒10的第二导引部13的中空通道中,并由第二导引部13的通孔130穿出,接着穿入第一导引部12的通孔120而位于第一导引部12的中空通道内,再由第一导引部12延伸至容置空间11内;该齿轮组30包括一驱动齿轮31及一墨轮32,该驱动齿轮31及该墨轮32可转动的设置在匣盒10内且位于容置空间11的一侧,该墨轮32与驱动齿轮31相互啮合,该色带20的部份带体夹合在墨轮32及驱动齿轮31之间,该驱动齿轮31及墨轮32可通过转动以带动色带20移动;该补墨装直40包括一墨盒41及一吸墨海绵42,该墨盒41为一中空壳体并设直于匣盒10内,其位于墨轮32的一侧,该墨盒41朝向墨轮32的一侧壁面形成有一开口 410,该吸墨海绵42为一块状之海绵,其设置在墨盒41内且其一侧表面位于开口 410处形成一供墨面420,该供墨面420与该墨轮32 —侧的齿冠的顶部表面相互接触;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色带匣实际安装于点阵式打印机时,齿轮组30被打印机驱动转动并带动色带20移动,该墨轮32与吸墨海绵42接触的一侧面可转动至与色带20表 面相互接触,如此使吸墨海绵42内的墨水可陆续沾附于色带20上,完成补墨的作业。结合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设计,本实施例中,补墨装置40A的构造与补墨装置40相同,其进一步还包括一供墨海绵43,该供墨海绵43的密度较吸墨海绵42A的密度高,该供墨海绵43设置于墨盒41A内且位于开口 410A处,其一侧与该吸墨海绵42A相互接触,其另一侧与该墨轮32A的一侧相互接触,如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该供墨海绵43为一弯折形成L字形的长条状体,其一端的一侧壁面与墨轮32A相接触,其另一端的一侧壁面抵靠在墨盒41A的内侧壁面上;在实际使用时,该供墨海绵43的密度较吸墨海绵42A的密度高,因此供墨海绵43可吸附的墨水较吸墨海绵42A少,当墨轮32A转动至与供墨海绵43相接触时,其表面所沾附的墨量也较前述的第一实施例少,因此可更精准的控制墨水沾附在墨轮32A表面的量。
权利要求1.一种可补墨的色带匣,包括一匣盒、一色带、一齿轮组及一补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匣盒为中空壳体; 所述色带为两端相互连接的带体,带体连续环设于匣盒内; 所述齿轮组包括一驱动齿轮及一墨轮,所述驱动齿轮及墨轮可转动的设置于匣盒内,所述墨轮与驱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色带的部份带体夹合于墨轮及驱动齿轮之间; 所述补墨装置包括一墨盒及一吸墨海绵,所述墨盒设置于匣盒内,其朝向齿轮组的一侧壁面形成有一开口,所述吸墨海绵设置于墨盒内且其一侧表面于开口处与所述墨轮的一侧相互接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补墨的色带匣,其特征在于所述匣盒延伸设有第一导引部及第二导引部,所述第一导引部及第二导引部具有中空的导引通道,且所述第一导引部及 第二导引部以一端互相间隔相对且分别形成有一与导引通道相连通的通孔,所述色带的另一部份带体位于第二导引部的导引通道内并延伸贯穿两通孔至第一导引部的导引通道内。
3.一种可补墨的色带匣,包括一匣盒、一色带、一齿轮组及一补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匣盒为中空壳体; 所述色带为两端相互连接的带体,带体连续环设于匣盒内; 该齿轮组包括一驱动齿轮及一墨轮,所述驱动齿轮及该墨轮可转动的设置于匣盒内,所述墨轮与驱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色带的部份带体夹合于墨轮及驱动齿轮之间; 所述补墨装置包括一墨盒、一吸墨海绵及一供墨海绵,所述墨盒设置于匣盒内,其朝向齿轮组的一侧壁面形成有一开口,所述吸墨海绵设置于墨盒内,所述供墨海绵设置于墨盒内且位于开口处,其一侧与所述吸墨海绵相互接触,另一侧与所述墨轮的一侧相互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补墨的色带匣,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海绵为一弯折形成L字型的长条状体,其一端的一侧壁面与墨轮相接触,其另一端的一侧壁面抵靠在墨盒的内侧壁面上。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补墨的色带匣,其特征在于所述匣盒延伸设有第一导引部及第二导引部,所述第一导引部及第二导引部具有中空的导引通道,且所述第一导引部及第二导引部以一端互相间隔相对且分别形成有一与导引通道相连通的通孔,所述色带的另一部份带体位于第二导引部的导引通道内并延伸贯穿两通孔至第一导引部的导引通道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补墨的色带匣。该色带匣包括一匣盒、一色带、一齿轮组及一补墨装置,所述齿轮组包括一驱动齿轮及一墨轮,所述驱动齿轮及墨轮可转动的设置于匣盒内,所述墨轮与驱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色带的部份带体夹合于墨轮及驱动齿轮之间;所述补墨装置包括一墨盒及一吸墨海绵,所述墨盒设置于匣盒内,其朝向齿轮组的一侧壁面形成有一开口,所述吸墨海绵设置于墨盒内且其一侧表面于开口处与所述墨轮的一侧相互接触。墨轮转动时,吸墨海绵将墨水附着于墨轮上,当墨轮与色带接触时即可对色带表面进行补墨,由于吸墨海绵具有较大的伸缩弹性,不需要精准的切割也可以以适当的压力与墨轮相接触,具有加工容易且可稳定补墨的优点。
文档编号B41J32/02GK202507690SQ20122001900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6日
发明者陈重信 申请人:红石电脑(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