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制片材及小册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993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树脂制片材及小册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成为利用激光标记进行的印字或印相的对象的树脂制片材及具备树脂制片材作为小册子内页的小册子。



背景技术:

已知通过激光光线的照射来印刷文字或图像的树脂制片材。这种树脂制片材中,通过按照激光光线的焦点位于树脂制片材的内部的方式对其进行调节,将文字或图像印在树脂制片材的内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08278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为了通过激光光线的照射在树脂制片材的内部进行印字或印相,需要树脂制片材的形成材料的一部分会发生改性的程度的能量。因而,为了将规定的文字或图像印在树脂制片材上,需要照射至树脂制片材的激光光线的能量达到使形成材料的一部分发生改性的大小为止的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缩短照射激光光线的时间的树脂制片材及小册子。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树脂制片材的一个方式具备:具有第1面和作为与所述第1面成相反侧的面的第2面的树脂层;和形成在所述第1面上并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1个以上的圆柱形透镜。所述树脂层具备通过激光光线的照射而被着色的印刷部,所述印刷部含有所述圆柱形透镜的焦点,所述树脂层按照将入射至所述圆柱形透镜的激光光线穿透至所述印刷部的方式来构成。

根据树脂制片材的一个方式,照射至印刷部的激光光线通过圆柱形透镜被聚光至位于印刷部的焦点。因此,与未通过圆柱形透镜将激光光线照射至印刷部时相比,即便激光光线的射出源处的激光光线的强度相同,照射至印刷部的激光光线的强度也有所提高。因而,仅使构成印刷部的材料发生改性的能量在更短的时间内被赋予至树脂层。结果,可以缩短激光光线对树脂制片材进行照射的时间。

在上述树脂制片材的另一方式中,所述树脂层优选在所述树脂层的厚度方向上、在所述印刷部与所述第2面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上进一步具备有色部,所述有色部具有与作为通过所述激光光线的照射而被着色的部分的着色部互不相同的颜色。

根据上述树脂制片材的另一方式,由于在较印刷部更靠近第2面的部位处存在具有与着色部不同颜色的有色部,因此根据形成于印刷部的着色部的颜色与有色部的颜色的差异,易于识别着色部。

在上述树脂制片材的另一方式中,在所述第1面上设有多个所述圆柱形透镜。多个所述圆柱形透镜优选:沿着所述第1方向延伸,且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互间相同的宽度,且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

根据上述树脂制片材的另一方式,即便是具有多个圆柱形透镜的树脂制片材,作为树脂制片材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应用沿着第1方向将树脂挤出的挤出成型。

上述树脂制片材的另一方式中,多个所述圆柱形透镜为多个第1透镜,多个所述第1透镜在所述第2方向上具有相互间相同的宽度,所述第2面上进一步具备作为多个圆柱形透镜的第2透镜,多个所述第2透镜沿着所述第1方向延伸,且沿着所述第2方向排列,且在所述第2方向上具有相互间相等的宽度。所述印刷部为第1印刷部,所述树脂层进一步具备通过激光光线的照射而被着色的第2印刷部,所述第2印刷部含有所述第2透镜的焦点,所述树脂层按照将入射至所述第2透镜的激光光线穿透至所述第2印刷部的方式来构成。优选所述第1透镜的沿着所述第2方向的宽度与所述第2透镜的沿着所述第2方向的宽度互不相同。

上述树脂制片材的另一方式中,所述圆柱形透镜为第1透镜,多个所述第1透镜设置在所述第1面上,在所述第2面上进一步具备作为多个圆柱形透镜的第2透镜。多个所述第1透镜沿着所述第1方向延伸,且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且在所述第2方向上具有相互间相等的宽度,多个所述第2透镜沿着所述第1方向延伸,且沿着所述第2方向排列,且在所述第2方向上具有相互间相等的宽度。所述印刷部是第1印刷部,所述树脂层进一步具备通过激光光线的照射而被着色的第2印刷部,所述第2印刷部含有所述第2透镜的焦点,所述树脂层按照将入射至所述第2透镜的激光光线穿透至所述第2印刷部的方式来构成。优选所述第1透镜的沿着所述第2方向的宽度与所述第2透镜的沿着所述第2方向的宽度互不相同。

根据上述树脂制片材的另一方式,利用形成于第1面的第1透镜群和形成于第2面的第2透镜群,可以抑制莫尔纹的发生。因此,可抑制形成于第1印刷部的第1着色部或形成于第2印刷部的第2着色部因莫尔纹而难以被识别。

上述树脂制片材的另一方式中,优选:多个所述圆柱形透镜设置在所述第1面上,在多个所述圆柱形透镜中含有具有互不相同的高度的所述圆柱形透镜。

根据上述树脂制片材的另一方式,可以在印刷部的厚度方向位置互不相同的部位上形成着色部。

在上述树脂制片材的另一方式中,所述树脂层优选在所述印刷部的内部进一步具备作为通过所述激光光线的照射而被着色的部分的着色部。

根据上述树脂制片材的另一方式,由于着色部未露出至树脂层的外部,因此可抑制随着时间的经过、着色部的颜色发生变化或者着色部的部分发生缺失。

在上述树脂制片材的另一方式中,优选:所述树脂层的形成材料与所述圆柱形透镜的形成材料相互间相同,所述树脂层的形成材料及所述圆柱形透镜的形成材料为选自聚碳酸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树脂及环烯烃聚合物中的任一个。

根据上述树脂制片材的另一方式,作为树脂制片材的制造方法,可以采用将树脂层和圆柱形透镜一体成型的制造方法。

在上述树脂制片材的另一方式中,优选:所述圆柱形透镜的形成材料为树脂,在所述圆柱形透镜中,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的宽度为透镜间距P,所述圆柱形透镜的高度为透镜高度H,所述透镜间距P与所述透镜高度H满足下述式(1)所述的关系。

H/P≤0.7…式(1)

形成材料为树脂的圆柱形透镜通常通过将用于形成圆柱形透镜的底版的形状转印至熔融后的树脂来形成。从此方面来说,根据上述树脂制片材的另一方式,由于透镜高度H除以透镜间距P所得的值即长宽比为0.7以下,因此易于精度良好地将底版的形状转印至树脂。

小册子的一个方式是具备由树脂制片材构成的至少1张小册子内页、和在所述小册子内页延伸的途中所述小册子内页被折回的折线的小册子,其中,所述树脂制片材是上述树脂制片材,所述圆柱形透镜延伸的所述第1方向与所述折线的延伸方向平行。

小册子例如是如护照那样用于认证个人的小册子等时,利用读取装置对小册子所具有的信息进行读取。此时,小册子所具备的小册子内页的表面由于与读取装置的一部分接触,因此在读取装置的一部分与小册子内页的表面之间发生摩擦。另外,小册子内页相对于读取装置的位置通常沿着与小册子所具备的折线平行的方向、或者与折线垂直的方向而变化。

从此方面来说,根据小册子的一个方式,当小册子内页相对于读取装置的位置沿着与折线垂直的方向变化时,在小册子的移动方向上,圆柱形透镜的顶点与小册子内页的圆柱形透镜的顶点以外的部分交替连续。即,在小册子的移动方向上,与读取装置接触的部分和未与读取装置接触的部分交替地连续。因此,相比较于小册子内页相对于读取装置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向与圆柱形透镜的延伸方向相互间相同的构成,更易分散因摩擦而施加于小册子内页的力。因此,小册子内页对摩擦的耐受性提高。

小册子的一个方式是具备由树脂制片材构成的至少1张小册子内页、和在所述小册子内页延伸的途中所述小册子内页被折回的折线的小册子,其中,所述树脂制片材为上述树脂制片材,所述圆柱形透镜延伸的所述第1方向与所述折线的延伸方向交叉。

根据小册子的一个方式,当小册子内页相对于读取装置的位置沿着与小册子折线平行的方向变化时,在小册子的移动方向上,相对于读取装置的圆柱形透镜的顶点与未接触于读取装置的顶点以外的部分交替地连续。因此,相比较于小册子内页相对于读取装置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向与圆柱形透镜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构成,更易分散因摩擦而施加于小册子内页的力。因此,小册子内页对摩擦的耐受性提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树脂制片材及小册子,可以缩短激光光线对树脂制片材进行照射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片材的立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片材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片材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片材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5是放大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片材的截面结构一部分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对第1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片材照射激光光线的工序的工序图。

图7是用于说明对第1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片材照射激光光线的工序的图,是放大显示照射单元的一部分及树脂制片材的一部分的部分放大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片材的平面结构的俯视图。

图9(a)是表示具备第1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片材作为小册子内页的小册子的立体结构的立体图,(b)是放大显示小册子的立体结构的一部分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激光光线照射工序的图,是放大显示树脂制片材的一部分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11是放大显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树脂制片材的截面结构一部分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1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树脂制片材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树脂制片材照射激光光线的工序的图,是放大显示树脂制片材的一部分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1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树脂制片材的立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5(a)是表示使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片材的树脂制卡的平面结构的俯视图,(b)是放大显示树脂制卡平面结构的一部分的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片材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1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片材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1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树脂制片材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1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片材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2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树脂制片材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2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树脂制片材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2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片材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23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树脂制片材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24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树脂制片材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25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树脂制片材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26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片材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27是用于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作用的作用图。

图28是用于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作用的作用图。

图29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树脂制片材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30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树脂制片材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31是表示相对于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比较例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9对将树脂制片材和小册子具体化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以下按顺序说明作为小册子内页具备树脂制片材的构成、激光光线的照射工序及树脂制片材的小册子构成。

[树脂制片材的构成]

参照图1~图5说明树脂制片材的构成。

如图1所示,树脂制片材10具备树脂层11、和作为圆柱形透镜的第1透镜12。树脂制片材10可以具备多个第1透镜12、也可具备1个第1透镜12。本实施方式中,树脂制片材10具备多个第1透镜12,多个第1透镜12构成第1透镜群12G。

树脂层11具备第1透镜形成面11a和作为与第1透镜形成面11a成相反侧的面的背面11b,例如具有沿着作为1个方向的第1方向D1和作为垂直于第1方向D1的方向的第2方向D2扩展的矩形板形状。树脂层11具备通过激光光线的照射而被着色的印刷部,印刷部含有第1透镜12的焦点。树脂层11按照将入射至第1透镜12的激光光线穿透至印刷部的方式来构成。另外,树脂层11也可以不是矩形板形状,例如可以具有圆形板形状等。第1透镜形成面11a为第1面的一例,背面11b为第2面的一例。

多个第1透镜12分别具有沿着第1方向D1延伸的半圆筒面且沿着第1方向D1延伸,多个第1透镜12沿着第2方向D2排列。各个多个第1透镜12例如在第2方向D2上相邻的第1透镜12之间没有空隙,但也可以在第2方向D2上相互相邻的2个第1透镜12之间形成有空隙。

各个多个第1透镜12中,沿着第1方向D1的宽度(即长度)与树脂层11的沿着第1方向D1的长度相互间相等,且多个第1透镜12中,沿着第1方向D1的长度相互间相同。

如图2所示,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与背面11b是相互间平行的平面,多个第1透镜12在作为平面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上沿着第2方向D2排列。即,多个第1透镜12设置在第1透镜形成面11a上。

树脂层11由能够透过激光光线的透光性材料形成。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能够透过激光光线的合成树脂。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例如为非晶质聚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聚碳酸酯树脂(PC)、聚苯乙烯树脂、聚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树脂及环烯烃系聚合物等热塑性树脂。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不限于热塑性树脂,也可以是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等。

进而,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是可形成通过激光光线的照射而被着色成与照射激光光线之前不同的颜色的着色部的材料。这种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例如是上述合成树脂中的聚碳酸酯树脂及聚酯。聚碳酸酯树脂及聚酯是从在加工性、耐热性、耐水性及光学透光性等着色性以外的特性中也具有优异性质的方面出发而优选的材料。

另外,树脂层11的着色包含以下状态:通过对树脂层11的激光光线的照射,树脂层11被加热,从而在树脂层11的内部形成气泡,由此树脂层11中形成有气泡的部位被识别为与树脂层11的其他部位不同的颜色。在这种构成中,树脂层11中形成有气泡的部位与未形成气泡的部位相比,被识别为在树脂层11所具有的颜色上加上白色的颜色。因此,树脂层11优选具有能够透过激光光线的透光性且具有规定的颜色。

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还可以含有上述的合成树脂和颜料。当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中含有颜料时,树脂层11的着色还包含通过对树脂层11的激光光线的照射、与树脂层11的其他部分相比、颜料的分子密度提高的状态、即还包含颜料的凝结。由此,树脂层11中被照射了激光光线的部位与树脂层11中未被照射激光光线的部分相比,颜色的浓度提高。

通过使树脂层11碳化而在树脂层11上形成着色部时,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优选除了上述合成树脂之外还含有比合成树脂更易吸收激光光线的颜料。

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含有颜料时,颜料可以是通过激光光线的照射、颜料所含的金属离子的结晶结构发生变化、或金属离子的结晶所含的水合量发生变化的颜料。根据这种颜料,通过颜料的化学变化,在树脂层11上形成着色部。

即,树脂层11是通过激光光线的照射对规定的文字进行印字、或对规定的图像进行印相的印刷部之一例。

第1透镜12的形成材料可以与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相互间相同,也可以与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相互间不同。第1透镜12的形成材料与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相同且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的任一个时,树脂层11例如可通过挤出成型或注塑成型等熔融成型来形成。进而,例如当为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熔融了的状态时,通过利用热压花加工等将具有规定透镜形状的透镜的底版挤压至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上,可形成第1透镜12。由此,将树脂层11与第1透镜群12G一体成型。

在将树脂层11与第1透镜群12G一体成型时,树脂层11及第1透镜群12G的形成材料优选是上述热塑性树脂中的聚碳酸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树脂及环烯烃聚合物中的任一个。根据这些形成材料,当将激光光线照射至树脂层11时,不会从树脂层11产生有害的气体。另一方面,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例如为聚氯乙烯时,当将激光光线照射至树脂层11时,会从树脂层11产生氯系的有害气体。

另外,当树脂制片材10的形成材料为聚碳酸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树脂及环烯烃聚合物中的任一个时,与由其他树脂构成的片材相比,树脂制片材10的强度更为提高。特别是,当树脂制片材10的形成材料为聚碳酸酯树脂时,难以剪断树脂制片材10,而且树脂制片材10的吸湿性降低。

另外,当树脂制片材10的形成材料为聚碳酸酯树脂时,从聚碳酸酯树脂的耐热性的观点出发,相比较于分别地形成树脂层11和第1透镜群12G之后一边进行加热一边将两者粘贴的方法,优选通过上述方法一体地形成树脂制片材10。

当第1透镜12的形成材料与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相互间相同且为上述热塑性树脂时,树脂层11和第1透镜12也可以利用以下的方法形成。即,当为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固化了的状态时,将用于形成第1透镜12的熔融了的树脂涂布在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上。进而,通过将具有规定的透镜形状的底版挤压至熔融了的树脂上,从而形成第1透镜12。

当第1透镜12的形成材料与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互不相同时,例如第1透镜12的形成材料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且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为上述热塑性树脂中的任一个。此时,例如形成树脂层11之后,在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上涂布熔融状态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进而,通过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具有规定的透镜形状的状态下对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从而形成第1透镜12。

此外,当分别地形成树脂层11和第1透镜12时,可以对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进行例如电晕处理那样用于提高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与第1透镜12的密合性的表面处理。

如图3所示,多个第1透镜12可以位于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第2方向D2的一部分上。或者,如图4所示,多个第1透镜12还可以分散地位于第2方向D2的多个部位上。

如此,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中第1透镜12所处的部位可以任意地选择。例如,第1透镜12相对于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位置在树脂层11中、对应利用激光光线的照射进行印字或印相的部位来决定即可。

如图5所示,在第1透镜12中决定透镜形状的参数之一例是在第1透镜形成面11a中作为沿着第2方向D2的宽度的透镜间距P、和作为距离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最大值的透镜高度H。透镜间距P和透镜高度H被设定成第1透镜12的焦点位于树脂层11中待印字或印相的部位的值。

第1透镜12中,透镜高度H与透镜间距P之比为透镜长宽比A,透镜长宽比A用以下式(2)表示。

A=H/P…式(2)

透镜高度H优选包含在5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范围内,透镜间距P优选包含在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范围内。

另外,透镜长宽比A优选满足以下式(3)。

A=H/P≤0.7…式(3)

透镜高度H为5μm以上时,在第1透镜12中,可抑制由于照射至第1透镜12的激光光线发生干涉而使得焦点位置的精度降低。另外,当透镜高度H为50μm以下时,即便透镜长宽比A减小,也可抑制透镜间距P增大至透镜被识别的程度。由此,可以抑制由于形成于树脂层11的第1透镜12被识别到而使得印字于树脂层11的文字或印相于树脂层11的图像的识别性降低。

进而,当透镜高度H为50μm以下时,可获得以下的效果。即,当通过涂布、转印及粘贴等在第1透镜12上形成其他层时,各第1透镜12的整体易于被其他层覆盖,并且易于将形成于第2方向D2中相邻的第1透镜12之间的沟槽填埋。

透镜长宽比A为0.7以下时,第1透镜12所具有的外形的形状变得坡度小,使得在通过熔融成型来形成第1透镜12时、转印底版形状的精度不会降低。由此,由于第1透镜12形状的精度提高,因此当对第1透镜12照射激光时,焦点的位置的精度提高。

另外,一般来说,在透镜长宽比A相对小的构成中,与透镜长宽比A相对大的构成相比,第1透镜12的焦点距离增大。因此,当透镜长宽比A为0.7以下时,在树脂层11中远离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部位上将文字印字或将图像印相。因此,文字或图像难以露出至树脂层11的表面,文字或图像对摩擦等刺激可以具有高的耐受性。进而,与文字或图像位于树脂层11表面的构成相比,文字或图像易于位于树脂层11中远离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部位上这一点使得树脂制片材10难以被伪造。

[激光光线的照射工序]

参照图6~图8说明激光光线的照射工序。

如图6所示,当对树脂制片材10照射激光光线LB时,向树脂制片材10照射激光光线LB的照射单元IU是沿着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的各个方向使照射单元IU所具备的激光进行扫描。照射单元IU至少具备向树脂制片材10照射激光光线LB的激光、和改变激光相对于树脂制片材10的位置的位置变更机构。

照射单元IU例如在沿着1个第1透镜12延伸的第1方向D1使照射激光光线LB的激光扫描时,在第2方向D2上,沿着第2方向D2将激光的位置改变至与被照射了激光光线LB的第1透镜12相邻的第1透镜12。

进而,照射单元IU在与第1透镜形成面11a相对向的俯视下,沿着与激光立体地重叠的第1透镜12延伸的第1方向D1扫描激光。激光可以在沿着第1方向D1扫描的期间、向第1透镜12照射激光光线LB,也可仅在沿着第1方向D1扫描的特定期间向第1透镜12照射激光光线LB。

照射单元IU所搭载的激光例如是以下所列激光的任一个。即,激光例如是CO2激光等远红外线激光、Nd:YAG激光或Nd:YVO激光等近红外线脉冲激光、可见光的脉冲激光及准分子激光等。或者,激光是使用了Nd:YAG激光或Nd:YVO激光的三次谐波的紫外线激光、半导体激光、飞秒激光及皮秒激光等。

其中,Nd:YAG激光及Nd:YVO激光与其他的激光相比,从输出功率高且脉冲的稳定性高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了Nd:YAG激光或Nd:YVO激光的三次谐波的激光与其他激光相比,由于分辨率高、且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吸收紫外线,因此从可抑制树脂层11中被照射了激光光线LB的部分的周围被热损伤的方面出发优选。

飞秒激光及皮秒激光等超短脉冲激光与红外线激光相比,在树脂制片材10中可以在不提高被照射激光光线LB的部分的周围温度的情况下将构成树脂层11的分子间的键切断。因此,根据超短脉冲激光,可以在进行非热的、即抑制树脂层11因热而损伤的同时对树脂层11进行印字或印相。

Nd:YAG激光及半导体激光与其他激光相比,可以通过小型的照射单元IU产生大的热能。因而,Nd:YAG激光及半导体激光对于树脂制片材10可以进行按需的印字或印相。

如图7所示,照射单元IU的激光向第1透镜12照射的激光光线LB自第1透镜12的圆筒面入射。此时,向第1透镜12照射的激光光线LB的一部分在空气与第1透镜12的界面处发生折射,激光光线LB的一部分在空气与第1透镜12的界面中直行。由此,通过第1透镜12,将激光光线LB聚光至位于树脂层11内部的焦点F。进而,在照射至第1透镜12的焦点F的光的能量总和达到使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发生改性以上的能量时,在树脂层11的焦点F的部位上形成着色部。

如此,在树脂制片材10中,激光光线LB聚光至作为位于树脂层11内部的部位、即作为第1透镜12焦点F的部位上。因此,根据树脂制片材10,与没有圆柱形透镜的构成相比,即便在照射单元IU中所设定的激光光线LB的能量相同,照射至树脂层11的规定部位的光的能量总和至达到使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发生改性以上的能量所需要的时间也缩短。

另外,即便是减小在照射单元IU中设定的激光光线LB的能量,至达到使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发生改性以上的能量的时间有时候也可以是没有圆柱形透镜的构成的时间以下。

因此,即便是上述的按需的印字或印相、即便是印字或印相至树脂制片材10的信息量很大时,也可以抑制照射单元IU的发热,且可以缩短使用了照射单元IU的照射工序所耗费的时间。

如此,根据树脂制片材10,可以提高在照射至树脂制片材10的激光光线LB的能量中、树脂层11的着色部形成中所用能量的比例。因此,对于树脂层11中形成着色部的部位以外的部分,可以缩短照射激光光线LB的时间。因而,可抑制树脂层11的一部分因通过激光光线LB的照射所产生的热而受到损伤。结果,可抑制由于树脂层11损伤而使得树脂层11的颜色变为发黄的颜色、或者从树脂层11释放气体。其中,通过抑制树脂层11的颜色发生变化,可抑制树脂制片材10的着色部变得难以被识别到。

另外,由于在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上存在第1透镜12,因此可以根据第1透镜12的形状调整着色部在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存在的部位。进而,在树脂层11中,在介由第1透镜12被照射了激光光线的部位与未被照射激光光线的部位之间,可以增大激光光线的照射量差异。因而,可以提高着色部的精细度,可以提高树脂层11中形成有着色部的部位与着色部周围之间的对比度。

如图8所示,第1透镜12的焦点F位于沿着第1方向D1的1个直线上。因此,当沿着作为第1透镜12延伸方向的第1方向D1向树脂层11照射激光光线LB时,着色部13形成为沿着第1方向D1的直线状。

另外,第1透镜12的焦点F在第2方向D2上位于第1透镜12的透镜间距P的中点。因此,着色部13形成在从第2方向D2的第1透镜12的2个端部分别离开P/2的距离的位置上。

[小册子的构成]

参照图9说明小册子的构成。图9中将小册子的整体构成示于图9(a)、将放大了小册子所具备的小册子内页的一部分的构成示于图9(b)。

如图9(a)所示,小册子20具有多个小册子内页21和各个多个小册子内页21被折回而形成的折线22。多个小册子内页21在折线22中被例如由木棉等纤维构成的丝及金属线等中的至少1个捆扎在一起。多个小册子内页21分别由上述树脂制片材10构成,但只要用树脂制片材10构成多个小册子内页21中的至少1张即可。

小册子20所具备的折线22例如沿着第1方向D1延伸。如图9(b)所示,由于第1透镜12沿着第1方向D1延伸,因此折线22沿着与各小册子内页21所具备的第1透镜12平行的方向延伸。多个小册子内页21的一部分具有由着色部13所构成的文字或图像构成的信息23。在各个具有信息23的小册子内页21中,信息23例如位于小册子内页21的一部分中。

当小册子20例如为护照等用于认证个人的小册子或银行的存折时,在小册子20中印刷于小册子内页21的信息23利用读取装置来读取。此时,将小册子20插入到读取装置中,在读取装置的一部分与小册子内页21的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另外,当读取装置读取小册子内页21的信息23时,可以使小册子内页21相对于读取装置的位置例如沿着与小册子20所具备的折线22垂直的方向发生变化。

因而,当小册子内页21相对于读取装置的位置沿着垂直于折线22的方向变化时,在小册子20的移动方向上,第1透镜12的顶点与小册子内页21中第1透镜12的顶点以外的部分交替地连续。即,在小册子20的移动方向上,接触于读取装置的部分与未接触于读取装置的部分交替地连续。

因此,相比较于小册子内页21相对于读取装置的位置变化的方向与第1透镜12延伸的方向相互间相同的构成,易于将因摩擦而施加于小册子内页21的力分散。结果,小册子内页21对摩擦的耐受性提高。

另外,小册子内页21由于在与其他小册子内页21相对向的面上具备多个第1透镜12,因此与没有圆柱形透镜的小册子内页相比,与其他小册子内页21相接触的面积减小,且在第2方向D2上接触的部分不连续。因而,例如即便是在小册子内页21相对向的其他小册子内页21上赋予在规定的温度以上具有粘接性的物质时,在小册子20为规定的温度以上时,也可抑制小册子内页21与其他小册子内页21相互间粘贴在一起。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1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以下列举的效果。

(1)照射至树脂层11的激光光线通过作为圆柱形透镜的第1透镜12被聚光在位于树脂层11内部的焦点。因此,与不介由圆柱形透镜、将激光光线照射至树脂层11时相比,即便是激光光线的射出源处的激光光线强度相同,照射至树脂层11的激光光线的强度也有所提高。因而,可在更短时间内将仅使构成树脂层11的材料发生改性的能量赋予至树脂层11。结果,可以缩短激光光线照射至树脂制片材10的时间。

(2)由于第1透镜群12G所含的多个第1透镜12分别沿着第1方向D1具有相同的宽度(即长度),因此作为树脂制片材10的制造方法,可以应用沿着第1方向D1将树脂挤出的挤出成型。

(3)着色部13由于未露出至树脂层11的外部,因此可抑制随着时间的经过、着色部13的颜色发生变化或者着色部13的一部分发生缺失。

(4)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与第1透镜12的形成材料可以相互间相同,且可以为选自聚碳酸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树脂及环烯烃聚合物中的至少1个。此时,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和第1透镜12的形成材料是从将树脂层11和第1透镜12一体成型的方面出发优选的材料。

(5)作为透镜高度H除以透镜间距P而得到的值的长宽比为0.7以下时,易于精度良好地将底版的形状转印至树脂。

(6)在小册子20的移动方向中,接触于读取装置的部分与未接触读取装置的部分交替地连续。因而,相比较于小册子内页21相对于读取装置的位置变化的方向与第1透镜12延伸的方向相互间相同的构成,易于将因摩擦而施加于小册子内页21的力分散。因此,小册子内页21对摩擦的耐受性提高。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第1实施方式还可以如下适当变更后来实施。

·在对树脂制片材10照射激光光线LB的工序中,也可以从相对于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斜向方向将激光光线LB照射至树脂制片材10。

·在对树脂制片材10照射激光光线LB的工序中,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从作为正对树脂制片材10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方向的正面方向,将激光光线LB照射至树脂制片材10。此时,通过改变激光光线LB的波长,可以改变树脂制片材10的厚度方向上的激光光线LB的焦点位置。

以下对向树脂制片材10照射第1波长λ1的激光光线LB和波长比第1波长λ1短的第2波长λ2的激光光线LB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向树脂制片材10照射第1波长λ1的激光光线LB时的焦点为长波长焦点F1,向树脂制片材10照射第2波长λ2的激光光线LB时的焦点为短波长焦点F2。树脂层11中,在投影1个第1透镜12的区域内,长波长焦点F1和短波长焦点F2形成在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互不相同的位置上。即,形成相对于1个第1透镜12的正面方向上的位置基本相同、且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互不相同的2个焦点。

因此,可以在树脂层11上形成相对于1个第1透镜12的正面方向上的位置基本相同、且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互不相同的2个着色部13。

由此,当从正面方向观察树脂制片材10时,2个着色部13在重叠的状态下被观察到,而当从斜向方向观察树脂制片材10时,2个着色部13分别地被观察到。即,可以使从正面方向观察树脂制片材10时的文字或图像等信息与从斜向方向观察树脂制片材10时的信息互不相同。

另外,当树脂层11的总光线透过率为70%以上时,由多个着色部13形成的信息除了在面对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方向之外、在面对背面11b的方向上也可被识别到。而且,从面对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方向观察时所识别到的信息和从面对背面11b的方向观察时所识别到的信息是以互不相同的信息被识别到。因此,通过从面对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方向所识别到的信息与从面对背面11b的方向所识别到的信息是否互不相同,可以判定树脂制片材10的真伪。即,形成了信息的树脂制片材10作为用于抑制树脂制片材10本身的伪造的结构体或者用于抑制具备树脂制片材10的小册子20的伪造的结构体来发挥功能。

·第1透镜12延伸的方向也可以与小册子20所具备的折线22延伸的方向交叉。根据这种构成,可以获得以下所述的效果。

(7)当小册子内页21相对于读取装置的位置沿着与小册子20的折线22平行的方向变化时,在小册子20的移动方向上,第1透镜12的顶点与小册子内页21中第1透镜12的顶点以外部分交替地连续。因而,相比较于小册子内页21相对于读取装置的位置变化的方向与第1透镜12延伸的方向相同的构成,易于将因摩擦而施加于小册子内页21的力分散。因而,小册子内页21对摩擦的耐受性提高。

·如图11所示,在第1透镜群12G中也可包含具有互不相同的透镜高度H的第1透镜12。例如,第1透镜群12G中包含具有第1透镜高度H1的最大透镜12a、具有第2透镜高度H2的中间透镜12b及具有第3透镜高度H3的最小透镜12c。3个透镜高度H中,第1透镜高度H1最大、且第3透镜高度H3最小。

即,3个透镜中,透镜间距P相同,且透镜高度以最大透镜12a、中间透镜12b、最小透镜12c的顺序减小。因而,最大透镜12a的曲面的曲率半径最小、中间透镜12b的曲面的曲率半径第2小、且最小透镜12c的曲率半径最大。因此,最大透镜12a的焦点距离最小、中间透镜12b的焦点距离第2小、且最小透镜12c的焦点距离最大。根据这种构成,可以获得以下所述的效果。

(8)可以在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的位置互不相同的部位上形成着色部13。

·第1透镜群12G中还可包含具有互不相同的透镜间距P的第1透镜12。

·如图12所示,第1透镜群12G中可包含透镜高度H和透镜间距P这两者均互不相同的第1透镜。即,第1透镜群12G中可包含具有第4透镜高度H4且具有第1间距P1的窄幅透镜12d、和具有第5透镜高度H5且具有第2间距P2的宽幅透镜12e。进而,第4透镜高度H4比第5透镜高度H5高、且第1间距P1比第2间距P2小。

即,窄幅透镜12d的曲面的曲率半径比宽幅透镜12e的曲面的曲率半径小,因此在窄幅透镜12d的折射率与宽幅透镜12e的折射率相同的前提下,窄幅透镜12d的焦点距离比宽幅透镜12e的焦点距离短。

由此,如图13所示,当从作为正对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观察方向的正面方向照射激光光线LB时,在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窄幅透镜12d的焦点F3的位置与宽幅透镜12e的焦点F4的位置互不相同。而且,第1透镜形成面11a至窄幅透镜12d的焦点F3的距离比第1透镜形成面11a至宽幅透镜12e的焦点F4的距离小。结果,在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使用窄幅透镜12d所形成的着色部13的位置与使用宽幅透镜12e所形成的着色部13的位置互不相同。

进而,在形成信息的多个着色部13含有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互不相同的着色部13的构成中,与多个着色部13全部在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同的构成相比,作为视觉效果,可以对信息赋予立体感。

另外,当树脂层11的总光线透过率为70%以上时,由多个着色部13形成的信息除了在面对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方向之外、从面对背面11b的方向上也可被识别到。而且,从面对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方向观察时所识别的信息与从面对背面11b的方向观察时所识别的信息以互不相同的信息被识别到。因而,通过从面对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方向所识别到的信息与从面对背面11b的方向所识别到的信息是否互不相同,可以判定树脂制片材10的真伪。即,形成了信息的树脂制片材10作为用于抑制树脂制片材10本身的伪造的结构体或者用于抑制具备树脂制片材10的小册子20的伪造的结构体来发挥功能。

·如图14所示,第1透镜12的沿着第1方向D1的宽度(即长度)也可以与树脂层11的沿着第1方向D1的宽度(即长度)不同。即,第1透镜群12G可以含有位于树脂层11的第1方向D1的一部分上的第1透镜12f。即便是这种构成,在树脂制片材10中第1透镜12、12f所存在的部分中也可获得基于上述(1)的效果。

·如图15(a)所示,树脂制片材10不仅可构成小册子20所具备的小册子内页21,还可构成例如提款卡或信用卡等各种卡30的基材31。通过这种构成,当图15(b)所示的基材31中第1透镜12的延伸方向与图15(a)所示的卡30的读取方向32交叉时,也可以获得基于上述(6)的效果。

·树脂层11中,可以并非树脂层11的整体是通过激光光线的照射可形成着色部13的印刷部,只要是在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至少含有含从第1透镜形成面11a至第1透镜12焦点的部分为印刷部即可。通过这种构成,也可以获得基于上述(1)的效果。

·在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至少含有第1透镜12的焦点的部分是通过激光光线的照射而被着色的印刷部,且从印刷部至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部分可以是具有透光性的透光部且是比印刷部更难形成着色部的部分。即便是这种构成,由于含有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焦点的部分为印刷部、且激光光线通过透光部后到达印刷部,因此也可以获得基于上述(1)的效果。

例如,树脂层11由能够形成着色部13的印刷层和覆盖印刷层的透光层形成,且在透光层中,只要与接触印刷层的面成相反侧的面是第1透镜形成面11a即可。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具有未形成有第1透镜12的部位时,也可以在第1透镜形成面11a中未形成有第1透镜12的部位上存在通过烫印等形成的规定的图案。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16及图17说明树脂制片材和小册子的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在树脂层具有2个透镜形成面的方面是不同的。因此,以下详细地说明这个不同点,第2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通用的构成带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由此将与第1实施方式通用的构成的详细说明省略。

[树脂制片材的构成]

参照图16及图17说明树脂制片材的构成。

如图16所示,树脂制片材40具备树脂层11和由位于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上的多个第1透镜12所构成的第1透镜群12G。树脂层11中,与第1透镜形成面11a成相反侧的面是第2透镜形成面11c,在第2透镜形成面11c上可存在1个第2透镜41,也可存在多个第2透镜41。本实施方式中,树脂制片材40具备多个第2透镜41,多个第2透镜41构成第2透镜群41G。第2透镜41与第1透镜12同样为圆柱形透镜。第1透镜形成面11a为第1面的一例,第2透镜形成面11c为第2面的一例。

多个第2透镜41分别与第1透镜12同样地具有沿着第1方向D1延伸的半圆筒面且沿着第1方向D1延伸,多个第2透镜41沿着第2方向D2排列。各个多个第2透镜41与在第2方向D2上相互间相邻的第2透镜41之间没有空隙,但也可以在第2方向D2上相互间相邻的2个第2透镜41之间形成有空隙。

各个多个第2透镜41中,沿着第1方向D1的宽度(即长度)与树脂层11的沿着第1方向D1的长度相互间相等,且在多个第2透镜41中,沿着第1方向D1的长度相互间相同。

第2透镜41的透镜间距P例如与第1透镜12的透镜间距P相互间相等,且第2透镜41的透镜高度H与第1透镜12的透镜高度H相互间相等。各个多个第2透镜41在面对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俯视下,与互不相同的1个第1透镜12夹持着树脂层11而重叠。

第2透镜41的形成材料只要是作为第1透镜12的形成材料使用的材料中的1个即可。第2透镜41与第1透镜12同样,可以与树脂层11一体成型,也可以与树脂层11分别地形成。

树脂层11中,通过激光光线LB的照射而被着色、且含有第1透镜12的焦点的部分为第1印刷部的一例。另外,树脂层11中,通过激光光线LB的照射而被着色、且含有第2透镜41的焦点的部分为第2印刷部的一例。

如图17所示,多个第2透镜41可以位于第2透镜形成面11c的第2方向D2的一部分上,也可以分散地位于第2方向D2的多个部位上。此时,第2透镜41在面对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俯视下,可以与1个第1透镜12夹持着树脂层11而重叠,也可不重叠。

[树脂制片材的作用]

对树脂制片材的作用进行说明。

根据树脂制片材40,当从面对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一侧向树脂制片材40照射激光光线时、以及从面对第2透镜形成面11c的一侧向树脂制片材40照射激光光线时的两种情况下,可以缩短形成着色部13时照射激光光线的时间。另外,形成于树脂层11的着色部13中形成于第1透镜12的焦点的着色部13为第1着色部的一例、形成于第2透镜41的焦点的着色部13为第2着色部的一例。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2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以下所述的效果。

(9)在树脂层11中接近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部位和接近第2透镜形成面11c的部位的两个部位上形成着色部13时,可以缩短激光光线照射至树脂层11的时间。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此外,第2实施方式还可以如下地适当变更后来实施。

·如图18所示,第1透镜12的第3间距P3与第2透镜41的第4间距P4可以互不相同。图18中,例如第3间距P3大于第4间距P4,但第3间距P3也可小于第4间距P4。根据这种构成,可获得以下所述的效果。

(10)通过形成于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第1透镜群12G和形成于第2透镜形成面11c的第2透镜群41G,可抑制莫尔纹的发生。因而,可抑制形成于树脂层11的着色部13由于莫尔纹而难以被识别到。

·第1透镜12的透镜高度H和第2透镜41的透镜高度H也可以互不相同。

·第1透镜群12G还可以含有具有互不相同的透镜高度H的第1透镜12及具有互不相同的透镜间距P的第1透镜12,第2透镜群41G还可以含有具有互不相同的透镜高度H的第2透镜41及具有互不相同的透镜间距P的第2透镜41。

·第1透镜12延伸的方向与第2透镜41延伸的方向还可交叉。这种构成例如可以通过树脂层11具有具备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第1层和具备第2透镜形成面11c的第2层而得以具体化。或者,树脂层11还可以由具备第1透镜形成面11a和第2透镜形成面11c的1个层构成。

·树脂层11至少在含有1个第1透镜12的焦点的部分上具备通过激光光线的照射而被着色的第1印刷部即可。而且,树脂层11至少在含有第2透镜41的焦点的部分上具备通过激光光线的照射而被着色的第2印刷部即可。即,树脂层11中,只要在第1印刷部和第2印刷部以外的部分中的比第1印刷部更接近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部分具有将激光光线穿透至第1印刷部的透过性即可,另外,只要比第2印刷部更接近第2透镜形成面11c的部分具有将激光光线穿透至第2印刷部的透过性即可。因而,比第1印刷部更接近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部分及比第2印刷部更接近第2透镜形成面11c的部分分别也可以是透过激光光线但并未形成着色部13的部位。

·第2实施方式的构成及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构成分别也可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各个构成适当地组合后实施。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19对树脂制片材及小册子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3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树脂层的构成不同。因而,以下对该不同点详细地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构成带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从而将与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构成的详细说明省略。

[树脂制片材的构成]

参照图19对树脂制片材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9所示,树脂制片材50具备树脂层11和位于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上的多个第1透镜12。树脂层11由第1印刷层51、有色层52及透明层53这3个层构成。3个层中,第1印刷层51的1个面构成第1透镜形成面11a,透明层53的1个面构成背面11b,有色层52在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位于第1印刷层51与透明层53之间。第1印刷层51为印刷部的一例,有色层52为有色部的一例。

第1透镜12具有在第1印刷层51的内部、或者第1印刷层51中与有色层52接触的面上形成焦点那样的形状。即,例如将第1透镜12的透镜间距P和透镜高度H设定为第1透镜12的焦点位于第1印刷层51的内部或者第1印刷层51中与有色层52接触的面上的值。

第1印刷层51的形成材料是第1实施方式的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中的任一个即可。即,第1印刷层51的形成材料只要是激光光线透过、且通过对第1印刷层51的激光光线的照射而形成具有规定颜色的着色部13的形成材料即可。第1印刷层51的形成材料例如为聚碳酸酯时,着色部13具有黑色。

有色层52具有与着色部13所带颜色互不相同的颜色,有色层52例如具有白色。有色层52的构成材料含有作为第1印刷层51的形成材料之一的主材料和折射率与主材料不同的白色微粒。有色层52的主材料可以与第1印刷层51的形成材料相互间相同、也可互不相同。

白色微粒是有机系粒子和无机系粒子等。有机系粒子是由苯乙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脲醛树脂及甲醛缩聚物等有机物所构成的粒子。无机系粒子是由玻璃珠、二氧化硅、氧化铝、钛酸钙及包含氧化钛的金属氧化物等无机物所构成的粒子。另外,白色微粒还可以是各种色素颜料。白色微粒从有机系粒子、无机系粒子及色素颜料中、根据赋予至有色层52的白色度或者针对树脂层11的形成工序中使用的方法的恰当性等适当地选择即可。

透明层53的形成材料是第1印刷层51的形成材料之一即可,与第1印刷层51的形成材料可以相互间相同、也可以互不相同。

第1印刷层51、有色层52及透明层53可以一体成型,也可分别地形成。将第1印刷层51、有色层52及透明层53一体成型时,第1印刷层51的形成材料、有色层52的主材料及透明层53的形成材料优选是相互间相同的形成材料且为热塑性树脂中的任一个。第1印刷层51的形成材料、有色层52的主材料及透明层53的形成材料相互间相同且为热塑性树脂时,通过挤出成型和注塑成型等熔融成型,可以一并地形成3个层。

分别形成第1印刷层51、有色层52及透明层53时,按照层叠3个层的顺序进行涂布作为各层的形成材料且处于熔融状态的形成材料的工序、和使熔融状态的形成材料固化的工序即可。

树脂制片材50中,印字于第1印刷层51的文字或印相于第1印刷层51的图像具有黑色,而作为第1印刷层51下层的有色层52具有白色。因此,与树脂层11仅具有第1印刷层51的构成相比,通过着色部13的明度与成为着色部13背景的有色层52的明度的差异,易于识别着色部13。

另外,由于树脂层11具有有色层52,因此当在树脂制片材50中在相对于有色层52、第1印刷层51存在的一侧或者相对于有色层52、透明层53存在的一侧上产生了伤痕等损失时,与树脂层11仅具有第1印刷层51的构成相比,伤痕变得不明显。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3实施方式,可获得以下所述的效果。

(11)由于在比第1印刷层51更接近背面11b的部位上存在具有与着色部13不同的颜色的有色层52,因此通过形成于第1印刷层51的着色部13的颜色与有色层52的颜色的差异,易于识别着色部13。

[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此外,第3实施方式可以如下地适当地变更后来实施。

·有色层52也可具有白色以外的颜色,若为着色部13的颜色与有色层52的颜色互不相同的构成时,可以获得基于上述(11)的效果。另外,当有色层52具有白色以外的颜色时,有色层52的形成材料含有上述的主材料和用于将规定颜色赋予至有色层52的颜料等即可。

·着色部13也可以具有黑色以外的颜色,若为着色部13的颜色与有色层52的颜色互不相同的构成时,可以获得基于上述(11)的效果。另外,当着色部13具有黑色以外的颜色时,第1印刷层51的形成材料含有上述合成树脂中的任一个和用于将规定颜色赋予至着色部13的颜料等即可。

·树脂层11在具有白色的有色层52为第1有色层时,还可以具备具有不同于第1有色层的颜色的第2有色层。例如,第2有色层在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位于透明层53与第1有色层之间时,在面对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俯视下,树脂制片材50的颜色以第1有色层的颜色被识别,而在面对背面11b的俯视下,树脂制片材50的颜色以第2有色层的颜色被识别。

·如图20所示,树脂层11也可以由第1印刷层51和有色层52构成,第1印刷层51的1个面构成第1透镜形成面11a、有色层52的1个面构成背面11b。即便是这种构成,只要树脂层11具有有色层52,则可获得基于上述(11)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的构成还可以与第2实施方式的构成组合后来实施。即,如图21所示,树脂层11具备第1印刷层51、第2印刷层54、以及位于第1印刷层51与第2印刷层54之间的有色层52。树脂层11中,第1印刷层51的1个面构成第1透镜形成面11a、第2印刷层54的1个面构成第2透镜形成面11c。进而,在树脂层11的第2透镜形成面11c上存在多个第2透镜41。根据这种构成,通过形成于第1印刷层51的着色部13的颜色与有色层52的颜色之间的明度差异,易于识别着色部13,且通过形成于第2印刷层54的着色部13的颜色与有色层52的颜色之间的明度差异,易于识别着色部13。

·在图21所示的构成中,当有色层52为第1有色层时,在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在第1有色层与第2印刷层54之间还可存在具有颜色与第1有色层互不相同的第2有色层。根据这种构成,形成于第1印刷层51的着色部13通过着色部13与第1有色层之间的颜色差异变得易于被识别,且形成于第2印刷层54的着色部13通过着色部13与第2有色层之间的颜色差异变得易于被识别。

·有色层52在面对第1透镜形成面11a的俯视下,也可以不与第1印刷层51的整体重叠。有色层52在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至少位于第1透镜12的焦点与树脂层11的背面11b之间即可。即便为这种构成,只要树脂层11具有有色部,则可获得基于上述(11)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的构成也可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各构成及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各构成适当地组合后来实施。

[第4实施方式]

参照图22说明树脂制片材和小册子的第4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树脂制片材具备覆盖圆柱形透镜的层的这一点有所不同。因此,以下对该不同点详细地说明,使与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构成带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从而将与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构成的详细说明省略。

[树脂制片材的构成]

参照图22说明树脂制片材的构成。

如图22所示,树脂制片材60具备树脂层11和由位于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上的多个第1透镜12所构成的第1透镜群12G,并且进一步具备位于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上且覆盖第1透镜群12G的第1保护层61。第1保护层61提高树脂制片材60的机械强度或提高化学耐受性。

第1保护层61可以通过粘贴在树脂层11上而位于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上,也可通过熔融转印法形成在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上。

将第1保护层61粘贴在树脂层11上时,第1保护层61的形成材料例如为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苯乙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氯乙烯树脂及环烯烃聚合物等热塑性树脂。或者,第1保护层61的形成材料可以是这些树脂中组合了2个以上而成的复合体。第1保护层61的形成材料例如根据利用第1保护层61欲赋予给树脂制片材60的耐受性来适当地选择。

用于将第1保护层61粘贴在树脂层11上的材料可以使用含有粘合剂和粘接剂的贴合剂。贴合剂例如只要是丙烯酸系树脂及聚氨酯系树脂等树脂系的贴合剂即可,根据树脂层11的形成材料及第1保护层61的形成材料来适当选择即可。

作为贴合剂之一的丙烯酸系粘合剂通过将丙烯酸系聚合物适当地交联而形成耐热性优异的粘合剂层。对丙烯酸系聚合物进行交联时,首先将例如羧基、羟基、氨基及酰胺基等成为交联基点的官能团加成在丙烯酸系聚合物上。进而,例如通过将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化合物及氮杂环丙烷化合物等交联剂添加至丙烯酸系聚合物,从而将丙烯酸系聚合物交联。

其中,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异氰酸酯,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等脂环式异氰酸酯及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异氰酸酯等。

另外,也可对作为第1保护层61的1个面即面对贴合剂的面的背面实施用于提高与贴合剂的密合性的处理。另外,还可根据欲赋予至第1保护层61的功能,对作为第1保护层61的1个面即与面对贴合剂的面成相反侧的面的表面实施例如形成图像或文字等信息的处理或者用于赋予硬涂性的处理等规定的处理。或者,还可对第1保护层61的背面实施对上述表面所作的规定处理。第1保护层61具有信息时,例如将通过着色部13构成的文字或图像以外的信息赋予至树脂制片材10。

当利用熔融转印法形成第1保护层61时,第1保护层61的形成材料例如为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与热固化性树脂的混合物、及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热成型性材料等。其中,热塑性树脂为聚氨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及聚氯乙烯树脂等。另外,热固化性树脂为不饱和聚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醇(甲基)丙烯酸酯、三聚氰胺(甲基)丙烯酸酯及三嗪(甲基)丙烯酸酯等。

通过熔融转印法形成第1保护层61时,也可对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及第1透镜12的外表面进行用于提高第1保护层61对这些面的密合性的处理。用于提高密合性的处理例如为电晕处理及形成锚固层的处理等。锚固层的形成材料例如为聚酯多醇、聚醚多醇、聚碳酸酯多醇、丙烯酸多醇及聚氨酯等,锚固层的固化剂例如为异氰酸酯等。其中,电晕处理和形成锚固层的处理也可并用。

通过熔融转印法形成的第1保护层61与通过贴合剂粘贴在树脂层11上的第1保护层61同样,也可以具有含有规定的文字和图像的信息。

第1保护层61通过激光光线对树脂制片材60的照射,在树脂层11上进行文字的印字或图像的印相之后,形成于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上。因而,在树脂制片材60上形成第1保护层61之后,由于第1透镜群12G被第1保护层61覆盖,因此难以使用第1透镜12在树脂层11上进行文字的印字或图像的印相。因而,可抑制文字或图像补写在树脂层11上,结果可以抑制因补写导致的树脂制片材60的篡改,即可以抑制树脂制片材60所具有的信息的篡改。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4实施方式,可获得以下所述的效果。

(12)通过第1保护层61,可提高树脂制片材的机械强度或化学耐受性。

[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第4实施方式也可如下地适当变更后来实施。

·如图3和图4所示,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在具有未形成有第1透镜12的部分时,第1保护层61可以仅形成在第1透镜形成面11a中未形成有第1透镜12的部分上。

·树脂层11除了覆盖第1透镜群12G的第1保护层61之外,还可具有覆盖树脂层11的背面11b的保护层。

·第4实施方式的构成还可与第2实施方式的构成组合后实施。即,如图23所示,树脂制片材60可以具备位于树脂层11的第2透镜形成面11c的第2透镜群41G、且具备覆盖第2透镜群41G的第2保护层62。根据这种构成,树脂层11的第2透镜形成面11c也通过第2保护层62而提高了机械强度或化学耐受性。另外,由于第2透镜群41G被第2保护层62覆盖,因此难以使用第2透镜41在树脂层11上进行文字的印字或图像的印相。因而,可抑制文字或图像补写在树脂层11上,结果可以抑制因补写导致的树脂制片材60的篡改,即可以抑制树脂制片材60所具有的信息的篡改。

·第4实施方式的构成还可以与图17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构成组合后实施。即,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可以具有未形成有第1透镜12的部位、且树脂层11的第2透镜形成面11c可以具有未形成有第2透镜41的部分。根据这种构成,在第1透镜形成面11a及第2透镜形成面11c的至少一者中,保护层也可仅形成在透镜形成面中未形成有透镜的部分上。

·第4实施方式的构成还可以与第3实施方式的构成组合后实施。即,如图24所示,树脂制片材60的树脂层11可以是具备第1印刷层51、有色层52及透明层53、且在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有色层52位于第1印刷层51与透明层53之间的构成。

·如图25所示,树脂制片材60中,第1透镜群12G还可以是含有上述最大透镜12a、中间透镜12b及最小透镜12c的构成。进而,这种构成中,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还可以具有在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将透镜高度H互不相同的第1透镜12之间的顶点之间的差异填埋的高度差。即,第1透镜形成面11a可以具有使第1透镜群12G所含的全部第1透镜12的顶点位于相同平面上的高度差。

另外,这种构成中,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还可以在第2方向D2的2个端部上分别具有未形成有第1透镜12的区域即非形成区域11d。进而,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优选非形成区域11d的位置与各第1透镜12的顶点的位置相同。即,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优选树脂层11的非形成区域11d以外部分的宽度与第1透镜12的宽度之和与树脂层11具备非形成区域11d的部分的宽度相等。

根据这种构成,在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由于各第1透镜12的顶点位置与非形成区域11d的位置相互间相同,因此难以在作为第1保护层61的表面即第1保护层61中与接触于第1透镜群12G的面成相反侧的面上形成高度差。

·在为图25所示的树脂制片材60,即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各第1透镜12的顶点位置与非形成区域11d的位置相互间相同的构成中,也可将第1保护层61割舍。根据这种构成,与在高度方向上各第1透镜12的顶点位置向比非形成区域11d更远离背面11b的方向突出的构成相比,形成于树脂制片材60上的伤痕难以集中在多个第1透镜12上。另外,第1透镜12中,在第2方向D2中与非形成区域11d相邻的第1透镜12的外表面上难以带有伤痕。

·第4实施方式的构成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及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各个构成适当地组合后实施。

[第5实施方式]

参照图26~图28说明树脂制片材和小册子的第5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树脂层的构成不同。因此,以下对该不同点详细地说明,对第5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构成带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从而将与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构成的详细说明省略。

[树脂制片材的构成]

参照图26说明树脂制片材70的构成。

如图26所示,树脂制片材70具备树脂层11和位于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上的多个第1透镜12。树脂层11由着色层叠体71和剥离层叠体72构成,着色层叠体71中与接触剥离层叠体72的面成相反侧的面为树脂层11的背面11b,剥离层叠体72中与接触着色层叠体71的面成相反侧的面为树脂层11的第1透镜形成面11a。

着色层叠体71具备作为印刷部一例的印刷层81、第1被覆层82及第2被覆层83,在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印刷层81被第1被覆层82和第2被覆层83夹持。第2被覆层83中与接触印刷层81的面成相反侧的面为树脂层11的背面11b。

着色层叠体71所具备的3个层中,第1被覆层82按照具有对激光光线的透过性、且将对树脂层11照射的激光光线穿透至印刷层81的方式来构成。印刷层81的形成材料只要是激光光线透过、且通过对印刷层81的激光光线的照射而形成具有规定颜色的着色部的材料即可。

剥离层叠体72具备支撑多个第1透镜12的支撑层84和剥离层85,支撑层84中与接触剥离层85的面成相反侧的面为第1透镜形成面11a。

支撑层84和剥离层85分别按照具有对激光光线的透过性、且将对树脂层11照射的激光光线穿透至印刷层81的方式来构成。

剥离层85与支撑层84的密合性比剥离层85与第1被覆层82的密合性更高,构成着色层叠体71的各层之间的密合性比剥离层85与第1被覆层82的密合性更高。另外,用于在第1被覆层82与剥离层85之间产生界面破坏所需的力小于用于在构成树脂层11的各层中产生凝集破坏所需的力。

因而,当对树脂层11在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施加将树脂层11分割的力时,剥离层85从第1被覆层82上剥离。

作为剥离层85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对激光光线的透过性的丙烯酸系粘合剂及有机硅系粘合剂。另外,为了提高剥离层85与支撑层84的密合性,还可以在支撑层84与剥离层85之间设置由氨基甲酸酯系等材料形成的易粘接层。

第1透镜12具有在印刷层81中与第1被覆层82相接触的面、与第2被覆层83相接触的面及印刷层81内部中的任一处上形成焦点的形状。即,例如将第1透镜12的透镜间距P和透镜高度H设定为第1透镜12的焦点位于上述各部位的任一处的值。

[树脂制片材的作用]

参照图27和图28说明树脂制片材70的作用。

如图27所示,照射单元IU向树脂制片材70所具备的多个第1透镜12中的1个第1透镜12照射激光光线LB。由此,激光光线LB聚光在印刷层81的一部分上,在印刷层81的一部分上形成着色部13。

如图28所示,当对照射后的树脂制片材70作用在厚度方向上将树脂制片材70分割的力时,剥离层85从第1被覆层82上剥离。即,将含有多个第1透镜12的剥离层叠体72与含有着色部13的着色层叠体71分离。

根据树脂制片材70,在形成着色部13之后,可以将多个第1透镜12从具备印刷层81的着色层叠体71上分离。因此,与形成着色部13之后还具备多个第1透镜12的构成相比,正是由于着色层叠体71没有第1透镜12,可以使激光光线LB难以聚光至印刷层81。因而,难以在印刷层81上形成新的着色部,即可抑制文字或图像在印刷层81上的补写。结果,可以抑制通过对印刷层81的补写而对着色层叠体71所具有的信息进行篡改。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5实施方式,可获得以下所述的效果。

(13)由于树脂制片材70具备剥离层85,因此可以将形成着色部13之后的着色层叠体71与第1透镜12分离。因而,可抑制对着色层叠体71所具备的印刷层81的补写,结果可抑制对着色层叠体71所具有的信息进行篡改。

[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此外,上述第5实施方式还可以如下地适当变更后实施。

·如图29所示,可以在将含有多个第1透镜12的剥离层叠体72与着色层叠体71分离之后,将覆盖着色层叠体71所具备的第1被覆层82的被覆层73形成在着色层叠体71上或者粘贴在着色层叠体71上。

此时,被覆层73优选含有浮雕型全息图和体积型全息图等全息图。被覆层73若为含有全息图的构成,则通过判断着色层叠体71是否具有全息图,可以判断着色层叠体71的真伪。另外,被覆层73若为含有全息图的构成,则可利用全息图装饰着色层叠体71,着色层叠体71的外观设计性提高。

另外,被覆层73还可相对于第2被覆层83形成在与印刷层81相反的一侧。

·如图30所示,可以在将含有多个第1透镜12的剥离层叠体72与着色层叠体71分离之后,将覆盖着色层叠体71所具备的第1被覆层82的被覆层叠体74形成在着色层叠体71上或者粘贴在着色层叠体71上。

被覆层叠体74具备印刷层91、第1被覆层92及第2被覆层93,印刷层91被第1被覆层92和第2被覆层93夹持。在被覆层叠体74中,第2被覆层93为接触着色层叠体71的层。

第1被覆层92按照具有对激光光线的透过性、且使对被覆层叠体74照射的激光光线到达至印刷层91的方式来构成。印刷层91的形成材料只要是激光光线透过、且通过对印刷层91的激光光线的照射而形成具有规定颜色的着色部的材料即可。

另外,被覆层叠体74按照具有对激光光线的透过性、且使对被覆层叠体74照射的激光光线到达着色层叠体71所具备的印刷层81的方式来构成。

被覆层叠体74所具备的印刷层91优选按照以小于着色层叠体71所具备的印刷层81的能量形成着色部的方式来构成。由此,即便在将激光光线的焦点设定于着色层叠体71所具备的印刷层81的状态下对着色层叠体71照射激光光线,也可在透过了向着色层叠体71照射的激光光线的印刷层91上形成着色部。

因此,通过在将激光光线LB的焦点设定于着色层叠体71的印刷层81的状态下照射单元IU照射激光光线LB,可在印刷层81上形成新的着色部81a。此时,在被覆层叠体74所具备的印刷层91中,在被覆层叠体74的厚度方向上,在与形成于印刷层81的着色部81a重叠的部分上也形成着色部91a。

因而,可以根据着色部91a来特定印刷层81所具有的着色部中着色层叠体71和剥离层叠体72分离后所形成的着色部81a,结果易于检测到印刷层81所具有的信息被篡改。

与其相对,如图31所示,在着色层叠体71未被被覆层叠体74覆盖的构成中,当在印刷层81上形成了着色部81a时,着色部81a与使用第1透镜12所形成的着色部13难以区分开。因而,难以检测到印刷层81所具有的信息被篡改。

·着色层叠体71也可以不具备第1被覆层82和第2被覆层83中的至少一者。即,着色层叠体71只要至少具备印刷层81即可。即便为这种构成,也可获得基于上述(13)的效果。

·被覆层叠体74也可以不具备第1被覆层92和第2被覆层93中的至少一者。即,被覆层叠体74只要至少具备印刷层91即可。即便为这种构成,由于可以对被覆层叠体74进行印字或印相,因此可获得基于上述具有3个层的被覆层叠体74的效果。

·第5实施方式的构成也可以与第3实施方式的构成组合实施,此时,只要在着色层叠体71中印刷层81与第2被覆层83之间存在有色层即可。

·第5实施方式的构成也可以与第2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各个构成组合实施。此时,优选是在树脂层11的厚度方向上、1个着色层叠体71被2个剥离层叠体72夹持的构成、且是1个剥离层叠体72含有多个第1透镜12、另一个剥离层叠体72含有多个第2透镜41的构成。

·第5实施方式的构成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各个构成适当组合实施。

符号说明

10,40,50,60,70 树脂制片材、11 树脂层、11a 第1透镜形成面、11b 背面、11c 第2透镜形成面、11d 非形成区域、12,12f 第1透镜、12a 最大透镜、12b 中间透镜、12c 最小透镜、12d 窄幅透镜、12e 宽幅透镜、12G 第1透镜群、13 着色部、20 小册子、21 小册子内页、22 折线、23 信息、30 卡、31 基材、32 读取方向、41 第2透镜、41G 第2透镜群、51 第1印刷层、52 有色层、53 透明层、54 第2印刷层、61 第1保护层、62 第2保护层、71 着色层叠体、72 剥离层叠体、73 被覆层、74 被覆层叠体、81,91 印刷层、82,92 第1被覆层、83,93 第2被覆层、84 支撑层、85 剥离层、IU 照射单元、LB 激光光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