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输送平的支撑的系统的吸入增压室及装备其的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904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用于输送平的支撑的系统的吸入增压室及装备其的印刷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输送平的介质的输送系统的吸入增压室。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一个吸入增压室的输送平的介质的输送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配备输送平的介质的输送系统的印刷这些介质的印刷机,所述印刷机包括至少一个吸入增压室。

发明背景

在包装工业中使用印刷机来印刷平的介质,例如片材或纸幅或纸板。所述机器包括若干连续的工站。第一工站设置在最上游,是连续输入介质的进料站。所述进料站一个接一个地供料给呈一个或多个印刷单元的形式的若干印刷站。印刷单元的每一个利用具有相等着色的油墨印刷出特定颜色。在机器的末端设有传送站,所述传送站收集已印有图像的介质。

在印刷纸板片材,特别是瓦楞纸板的情况下,最常使用的技术是利用柔版单元的柔版印刷。数字印刷也随着使用配备数字印刷头(例如喷墨型)的印刷单元而越来越普及。这种印刷技术能够使包装制造商非常快速地更换作业,以便从代表包装的计算机文件印刷新片材。

印刷机根据所需颜色的数目设有一个或多个印刷单元。介质自上游向下游从进料站纵向移动到印刷单元并最远到达传送站。为了在已印刷的介质上获得最后的高质量图像,特别有必要将所有不同颜色的印刷点放置成正正彼此邻近。还有必要的是所述印刷点不会变形。

平的介质上的印刷质量不仅取决于印刷机的质量、所用油墨的质量和输入的介质的质量,还取决于所用的一个或多个输送系统的质量和精确度。

利用受驱动的输送带、平的载条或钢辊通过真空输送系统输送介质,以便将介质从一个印刷单元纵向地移动到另一个印刷单元,自上游向下游从进料站移动到传送站。为了获得最佳印刷质量,其中一个基本原则是将介质以尽可能均一的速度输送。另一个原则是必须将介质尽可能牢固地保持并且必须将介质准确地通过输送系统引导,使得所述介质在由一个或多个印刷单元印刷期间或在一个或多个印刷单元之间时不会偏离。

现有技术

专利文件US 6,471,430描述了一种用于呈纸片材或纸板片材形式的介质的印刷机,所述印刷机包括输送系统。从片材进料器取出片材并在第一环形输送带上输送所述片材,以便进行印刷。当片材被输送并经过第一印刷单元下方和位于第一印刷单元的下游的第一油墨烘干器下方时,所述片材通过抽吸系统保持在位。然后将片材翻转并由第二输送带将所述片材输送经过第二印刷单元下方和第二油墨烘干器下方,然后在输出站中收集所述片材。

输送带被构造成设有一组通孔,所述通孔使空气可通过所述通孔被抽吸并且使保持效果得以实现,所述保持效果允许在机器内部输送片材。此外,吸入增压室放置在输送带的下方以产生真空。

然而,使用抽吸系统在输送带下方施加真空并由此保持待印刷的片材平置具有某些缺点。所产生的真空影响介质并且对油墨本身的沉积以及因此对印刷质量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入增压室,所述吸入增压室用于印刷平的介质的印刷机中的输送所述介质的输送系统。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输送待印刷的介质的吸入增压室,这确保这些介质符合要求地保持在输送系统的输送带上。第三个目的是开发一种对印刷工序只有微不足道的影响的吸入增压室,使得印刷工序保持所需的精确度。第四个目的是使输送系统适配有环形输送带,以便印刷平的介质,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吸入增压室。第五个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吸入增压室和输送系统的技术问题。而另一个目的是进一步改善配备至少一个印刷单元的印刷平的介质的印刷机的印刷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吸入增压室,所述吸入增压室用于印刷平的介质的印刷机中的输送平的介质的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配有至少一条环形输送带,所述环形输送带设有一组通孔,所述印刷机配备至少一个印刷单元。所述吸入增压室包括:

-所述环形输送带经过的表面,以及

-能够产生真空的抽吸装置。

在所述吸入增压室中,所述表面形成有:

-至少一个第一抽吸压区域,所述第一抽吸压区域与所述抽吸装置连通,以通过所述环形输送带中的通孔将产生的真空施加到由所述环形输送带输送的平的介质,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区域,所述第二压力区域设置在所述印刷单元的区域中,所述第二压力区域的压力值大于所述第一抽吸压区域的压力值。

换句话说,由抽吸装置产生的抽吸力在印刷单元的区域中会中断,以便不干扰印刷。该抽吸力存在于在印刷单元前后的环形输送带区域中。一个或多个第二压力区域不与抽吸装置连通。因此,待由印刷单元印刷的平的介质继续由输送带准确地沿途传送,直到平的介质到达印刷单元的一刻为止,并且直到平的介质离开印刷单元的一刻为止。这使得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抽吸区域的区域中保持高且最佳的抽吸力,以便保持平的介质的平度和平的介质没有任何相对于输送带的运动,以及因此获得准确的输送。

作为非限制性的例子,平的介质限定为由片材、板或连续条带形式的材料制成,例如纸,平坦纸板,瓦楞纸板,夹层瓦楞纸板,柔性塑料(例如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或其他聚合物)或其他材料。作为非限制性的例子,平的介质限定为用于形成坯件继而形成包装盒子的片材。

纵向方向被限定为平的介质在所述印刷机内沿所述印刷机的中心纵向轴线的轨迹。上游和下游方向被限定为所述介质轨迹在整个印刷机的纵向方向上的运动方向。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印刷平的介质的印刷机中用于输送所述介质的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配有至少一条环形输送带,所述环形输送带设有一组通孔,所述印刷机配备至少一个印刷单元,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一个或多个在下文和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技术特征的吸入增压室。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配备至少一个印刷单元的一种印刷平的介质的印刷机包括输送介质的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一个或多个在下文和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技术特征的吸入增压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配备至少一个印刷单元的一种印刷平的介质的印刷机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在下文和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技术特征的输送介质的输送系统。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非限制性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并参照附有的示意图,将容易理解本发明并且使本发明的各种优点和不同特征更为明显,其中:

-图1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输送系统和吸入增压室的印刷机的立体图;

-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吸入增压室的立体俯视图;

-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图2的吸入增压室和图3中的吸入增压室的平面图;

-图6示出了图2的吸入增压室的立体俯视图,其中没有板材;

-图7示出了图2的吸入增压室的平面图,其中没有板材;以及

-图8示出了图2中的吸入增压室的底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印刷机1用于印刷呈板状元件形式的介质,例如瓦楞纸板片材。在主要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印刷机1是数字印刷机,其包括例如专利文件US6,471,430中描述的一些组成部件。详细而言,印刷机1包括一组四个印刷单元2,所述印刷单元2一个接一个地布置成行。通过印刷单元2将水性黑色的、青色的、洋红色的和黄色的油墨依次印刷到片材上。

通过安装在印刷机1(未示出)上游的进料站(未示出)将片材输入(图1中的箭头F)。然后将片材夹持、输送、纵向循环F,并且当片材在安装在印刷机1下游的传送站(未示出)处经印刷后将所述片材输出F。具有蒸汽排放管的两个烘干器3被放置在印刷单元2的下游。

待印刷的片材通过输送系统4从上游输送到下游。输送系统4包括至少一个输送带,在这情况下所述输送带是单一环形金属输送带6,输送带6安装在第一上游辊7与第二下游辊8之间。环形输送带6设有一组通孔(不可见于图1中)。两个辊7和8中的至少一个辊通过驱动输送带6的电动机9驱动旋转(图1中的箭头R)。辊7和辊8以及输送带6安装在机架10上。

片材藉着吸入增压室(还称为真空吸入增压室11)保持平置在输送带6上,并且经过印刷单元2和烘干器3的下方。只有在印刷单元2下方的真空吸入增压室11在图1中以虚线示出。

为了增强将通过印刷被沉积在待印刷的纸板片材上的油墨的粘附力和稳定性,印刷机1有利地包括上游涂布单元12。该上游涂布单元12布置在第一印刷单元2的上游并紧接在进料站后。上游涂布单元12放置成与上游辊7成直角。为了使涂层变干,可以在上游涂布单元12与第一印刷单元2之间插入烘干器3。

为了增强已通过印刷被沉积在已印刷的纸板片材上的油墨的稳定性和受保护程度,印刷机1有利地包括下游涂布单元13。该下游涂布单元13布置在最后的印刷单元2的下游和烘干器3的下游并紧接在传送站前。下游涂布单元13放置成与下游辊8成直角。

在印刷机1中,印刷单元2的每一个配备至少一个非接触式数字印刷头14,例如喷墨型数字印刷头。例如,设有一组十二个印刷头14(在图2中以虚线示出),每个印刷头14向下定向,随后在由输送带6输送的片材的上表面进行印刷。印刷单元2以及因此印刷机1优选地包括相对于输送带6横向布置的第一上游组或行14a的数字印刷头14。印刷单元2及因此印刷机1优选地包括相对于输送带6横向布置的第二下游组或行14b的数字印刷头14。为了不间断地覆盖整个宽度,第一组14a的印刷头14相对于第二组14b的印刷头14横向偏离。

四个吸入增压室11安装在机架10上的输送带6的下方。吸入增压室11设置在输送片材的输送带6的上部与进行回程行进的输送带6的下部之间。每个吸入增压室11包括朝向输送带6的下表面定向的基本上平的上表面16,这些片材被平直地放置成抵靠着输送带6的下表面。输送带6在上表面16处经过。

每个吸入增压室11包括能够产生真空的抽吸装置17。抽吸装置17包括至少一根抽吸导管或管18以及呈电动机21形式的抽吸系统19。

在使用印刷头14印刷期间,重要的是由印刷头14喷出的喷墨微滴保持最佳的轨迹和形状,以便保持操作者想要的印刷质量。为了确保这些微滴不偏离它们的轨迹并且在它们到达片材前不会加速,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见图2和图4),表面16首先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抽吸压区域,在这情况下形成三个抽吸区域22,23和24。三个抽吸区域22,23和24与抽吸装置17连通,以通过输送带6中的孔将真空施加到由输送带6输送的介质。对于每个吸入增压室11,表面16形成有上游抽吸区域22,中央抽吸区域23和下游抽吸区域24。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表面16还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区域,该第二压力具有不同于并大于第一抽吸压的压力值。如图2和图4中所示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表面16具有两个环境压力区域26和27。对于每个吸入增压室11,表面16形成有环境压力第一上游区域26和环境压力第二下游区域27。

在吸入增压室11中,环境压力区域26和27优选地被抽吸区域22,23和24包围。更详细来说,所述两个环境压力区域26和27有利地与三个抽吸区域22,23和24交替,每个环境压力区域26和27被抽吸区域22,23和24包围。所述两个环境压力区域26和27设置在印刷单元2的区域中,更具体来说设置在印刷单元2下方。优选地,更准确而言,环境压力区域26和27设置成与印刷头14成直角。环境压力区域26和27通向外部。

而抽吸区域22,23和24设置成在纵向上与印刷头14偏离。各个区域22,23,24,26和27相对于输送带6横向定向。具有环境压力的第一区域26与第一组印刷头14a成直角布置,具有环境压力的第二区域27与第二组印刷头14b成直角布置。

当片材已开始由第一组印刷头14a印刷,所述片材在由中央抽吸区域23吸取时保持在位,然后经过第二组的印刷头14b下方通过以待印刷,然后所述片材在被下游抽吸区域24吸取时保持在位。

每个抽吸区域22,23和24分别与在下面的抽吸隔室28,29和31相关联,抽吸隔室28,29和31形成吸入增压室11的一部分并且形成抽吸装置17的一部分(见图4至图7)。上游隔室28使得可在上游抽吸区域22的区域中产生真空。中央隔室29使得可在中央抽吸区域23的区域中产生真空。下游隔室31使得可在下游抽吸区域24的区域中产生真空。隔室28,29和31各自形成基本上呈平行六面体的横向容积。隔室28,29和31彼此分离,这使得可限定环境压力区域26和27。

每个隔室28,29和31与在每个隔室28,29和31的中心通向外面的抽吸导管18a,18b和18c连通(见图7)。抽吸导管18a,18b和18c在抽吸系统19中汇合并且形成抽吸装置17的一部分。

每个抽吸区域22,23和24有利地配备孔板32。所述板及其孔可使在抽吸区域22,23和24的区域中的抽吸力均一。单个穿有孔的上板32可覆盖整个表面16。输送带6经过板32的正上方。板32包括多根纵向杆33,所述纵向杆33允许上游抽吸区域22与中央抽吸区域23分离并连接到中央抽吸区域23,并且允许中央抽吸区域23与下游抽吸区域24分离并连接到下游抽吸区域24。杆33的长度限定了环境压力区域26和27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见图3和5),表面16最初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抽吸压区域,在这种情况下为形成有三个抽吸区域:上游抽吸区域22,中央抽吸区域23和下游抽吸区域24,所述三个抽吸区域基本上是于彼此类似的并且以基本上类似第一实施例中的形式运作。

然后,表面16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区域,该第二压力具有不同于且大于第一抽吸压的压力值。如图3和图5中所示的例子,其中表面16具有两个区域,所述两个区域26和27的压力值不同于环境压力且小于环境压力。

每个抽吸区域22,23和24有利地配备孔板32。板32及其孔可使在抽吸区域22,23和24中的抽吸力均一。单个穿有孔的上板32可覆盖整个表面16。输送带6经过板32的正上方。在第二实施例中(图3和图5),板32包括肋或垫条34,肋或垫条34纵向布置并允许保持输送带6。输送带6通过在这些垫条34的上边缘上滑动而循环。

必须防止正在印刷头14的区域中印刷的片材上下移动和波动,而这取决于施加在所述片材上的抽吸压。因此,有利的是减小第一抽吸压与第二压力之间的差距,同时保持第一压力的压力值,以便将所述值的抽吸力维持为低于第二压力的压力值。

为此,对齐的孔36布置在肋34的区域中,并且可使第一抽吸压区域22,23和24连接到第二压力区域26和27。设置在上游的孔36形成上游抽吸区域22、第二压力第一上游区域26和中央抽吸区域23之间的互连。设置在下游的孔36形成中央抽吸区域23、第二压力第二下游区域27和下游抽吸区域24之间的互连。

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实施例。在不超出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修改。

印刷头14和多列印刷头14a和14b的数目是可变化的。这同样适用于抽吸区域22,23和24的数目以及环境压力区域26和27的数目。可提供共用的抽吸系统作为多个吸入增压室11的抽吸装置17。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